藏菖蒲是非常常見的一種中藥材,也是我們非常常用的,在平時大家會利用來治病,對我們解決很多身體不適有好處,所以大家應(yīng)該對藏菖蒲有所了解才行,那么具體藏菖蒲如何使用效果比較好,這是大家不清楚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藏菖蒲的情況。
做成香包隨身佩戴
對藏菖蒲來說,在使用的時候用法是比較多的,首先我們可以把藏菖蒲制作成香包來使用,實際上這種用法在古代非常盛行,因為藏菖蒲在古代有著祛濕解毒和提神醒腦的作用,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安神,而且古代的人們都認為它有很好的辟邪的作用。在重陽節(jié)的時候會把它和茱萸一起做成香包掛在門上,或者隨身佩戴,整體的效果都是不錯的。而且佩戴它還有驅(qū)趕蚊蟲的效果,應(yīng)該說是很不錯的,所以說在夏季的時候我們選擇這樣使用藏菖蒲,效果很不錯。
當成中藥煎煮服用
不過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服用藏菖蒲比較常見的用法,就是把藏菖蒲煮著吃了,把藏菖蒲弄干凈之后,再把它曬干,做成中藥服用就可以了。而且煎湯服用是最常用的做法。當然如果能夠利用現(xiàn)代的制藥工藝,然后做成菖蒲散都是非常不錯的。它本身也有比較好的氣味,對于我們大家來說,并不是那么難以下咽。這是藏菖蒲的用法中比較常用的,也可以很好的發(fā)揮出藏菖蒲的功效,是大家不能錯過的。
藏菖蒲對大家來說比較熟悉,在平時我們會利用藏菖蒲來治病,對我們健康有意義,所以上面給大家介紹了藏菖蒲的一些常見用法,我們應(yīng)該對藏菖蒲有所了解,如果可以合理的服用藏菖蒲,這樣才會更好的促進我們健康,大家不要錯過。
治療頭暈頭痛的中成藥
強力天麻杜仲膠囊
成份:天麻、杜仲(鹽制)、制草烏、附子(制)、獨活、藁本、玄參、當歸、地黃、川牛膝、槲寄生、羌活。
適應(yīng)癥:散風活血,舒筋止痛。用于中風引起的筋脈掣痛,肢體麻木,行走不便,腰腿酸痛,頭痛頭昏等。
用量用法:口服,一次2~3粒,一日2次。
通天口服液
成份:川芎、赤芍、天麻、羌活、白芷、細辛、菊花、薄荷、防風、茶葉、甘草。
適應(yīng)癥: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用于瘀血阻滯、風邪上擾所致的偏頭痛,癥見頭部脹痛或刺痛、痛有定處、反復發(fā)作、頭暈?zāi)垦?、或惡心嘔吐、惡風。
用量用法:口服。第1日:即刻、服藥1小時后、2小時后、4小時后各服10毫升,以后每6小時服10毫升。第2日、3日: 一次10毫升,一日3次。三天為一療程,或遵醫(yī)囑。出血性腦血管病、陰虛陽亢患者和孕婦禁服。忌煙、酒及辛辣食物。高血壓頭痛及不明原因的頭痛,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
血脂康膠囊(脂必妥片)
成份:紅曲。
適應(yīng)癥:除濕祛痰,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用于脾虛痰瘀阻滯癥的氣短、乏力、頭暈、頭痛、胸悶、腹脹、食少納呆等;高脂血癥;也可用于由高脂血癥及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的輔助治療。
用量用法:口服,一次2粒(3片),一日2次,早晚飯后服用;輕、中度患者一日2粒,晚飯后服用。或遵醫(yī)囑。
心可舒片
成份:丹參、葛根、三七、山楂、木香。
適應(yīng)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用于氣滯血瘀引起的胸悶、心悸、頭暈、頭痛、頸項疼痛;冠心病、心絞痛、高血脂、高血壓、心律失常見上述證候者。
用量用法: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或遵醫(yī)囑。
冰蛹通脈含片
成份:葛根、冰片、柞蠶蛹。
適應(yīng)癥:活血,通脈,化濁。適用于腦動脈硬化,高脂血癥,緩解腦供血不足所致的頭暈,頭痛,健忘等癥。
用量用法:
舌下含服。一次1片,一日3次,或遵醫(yī)囑。孕婦、有明顯出血傾向者禁用。
二十五味珊瑚丸
成份:珊瑚、珍珠、青金石、珍珠母、訶子、木香、紅花、丁香、沉香、朱砂、龍骨、爐甘石、腦石、磁石、禹糧土、芝麻、葫蘆、紫苑花、獐牙菜、藏菖蒲、榜那、打箭菊、甘草、西紅花、人工麝香。
適應(yīng)癥:開竅,通絡(luò),止痛。用于“白脈病”,神志不清,身體麻木,頭昏目眩,腦部疼痛,血壓不調(diào),頭痛,癲癇及各種神經(jīng)性疼痛。
用量用法:開水泡服。一次1g,一日1次。運動員慎用。
利腦心片
成份:丹參、川芎、葛根、地龍、赤芍、紅花、郁金、制何首烏、澤瀉、枸杞、酸棗仁(炒)、遠志、九節(jié)菖蒲、牛膝、甘草。
適應(yīng)癥:活血祛瘀,行氣化痰,通絡(luò)止痛。用于治療氣滯血瘀,痰濁阻絡(luò),胸痹刺痛、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心悸不寧,頭昏頭痛,以及冠心病,心肌梗塞,腦動脈硬化,腦血栓等見上述證候者。
用量用法: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飯后服用。
清眩丸(片)
成份:川芎、白芷、薄荷、荊芥穗、石膏。
適應(yīng)癥:散風清熱。用于頭暈?zāi)垦#^痛。
用量用法:口服。一次1~2丸(4片),一日2次。忌生冷及油膩難消化的食物。陰虛陽亢者不宜服用,其表現(xiàn)為眩暈,頭脹痛,口苦,易怒,咽干,目赤,腰膝酸軟。
蕁麻疹的癥狀是皮膚發(fā)紅、腫、搔癢。原因各式各樣如下所示,也有許多個案原因不明。紅腫呈大塊而且可能出現(xiàn)在身體任何部位,癥狀很強烈而急發(fā)稱為急性蕁麻疹。蕁麻疹飲食需注意一下事項: 1、已明確是某一食物引起的,只要以后忌食該食物就可避免復發(fā)。 2、急性蕁麻疹患者應(yīng)避免辛辣、海鮮、酒等刺激性、易過敏食物,以免加重蕁麻疹癥狀。 3、在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時,除忌食上述刺激性食物外,要仔細回顧有無進食高蛋白食物尤其是不新鮮的魚、蝦、蟹、羊肉、牛肉、蛋、奶等,以及平時不常吃的食物、飲料包括某些蔬菜、水果,還有某些食品佐料、防腐劑都不能忽視,因為這些物質(zhì)不易被人注意而卻因此引起過敏的病例也并不少見。
西醫(yī)治療
抗組織胺藥
抗組織胺藥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藥物,可以控制大多數(shù)病人癥狀,抗組織胺藥物雖不能直接對抗或中和組織胺,不能阻止組織胺的釋放,但對組織胺有爭奪作用,可迅速抑制風團的產(chǎn)生??菇M織胺藥有各種副作用,最好選用副作用較少者,尤其高空作業(yè)的工人、駕駛員等職業(yè)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導致事故的發(fā)生。抗組織胺藥物的種類很多,結(jié)合病情及臨床表現(xiàn)可選用安泰樂(羥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組織胺作用,對人工蕁麻疹,膽堿能蕁麻疹及寒冷性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 腎上腺素、氨茶堿能增加肥大細胞內(nèi)CAMP而抑制組織胺的釋放,能迅速促使急性蕁麻疹或巨大蕁麻疹的風團或水腫消退,尤其氨茶堿和抗組織胺藥合用或和腎上腺素有協(xié)同作用,對并發(fā)哮喘或腹痛的病人尤其適用; 口服抗組織胺藥物 當蕁麻疹一出現(xiàn)時立即就皮膚科,醫(yī)生通常都會給予含有類固醇類的藥膏來局部止癢,并且配合抗組織胺類的口服藥物,予以控制過敏反應(yīng)。 用藥的技巧: 在服藥時你必須特別注意,要完全依照醫(yī)生的處方與劑量,不可以因為今天不癢就不吃,明天癢了又拿起來繼續(xù)吃,這樣不但無法根治還會拖成慢性的蕁麻疹。持續(xù)連續(xù)服藥一段時間后,醫(yī)生會根據(jù)病人的情況予以慢慢調(diào)降劑量(可能從天天吃變成隔天吃),直到完全好了才可停藥,在急性期用藥最少需進行1個月。在服藥期間千萬不可自行停藥或是調(diào)降藥劑,以免前功盡棄。如果中間自行停藥,使得過敏反應(yīng)再發(fā),這樣的服藥方式又得要重新開始了。 p.s.某些抗組織胺的藥物會有嗜睡的副作用,若是不利于白天工作時間,可與醫(yī)師溝通換成較不易引起嗜睡反應(yīng)的。 如果在急性期沒有立刻根治,會變成慢性蕁麻疹,也就是在一個月內(nèi)斷斷續(xù)續(xù)的發(fā)作,并且持續(xù)超過半年以上者。有些人甚至持續(xù)好幾年以上,慢性并非不能根治,只是需要有耐心,依照上面的服藥方式,需要服用較久的時間。
6-氨基乙酸
6-氨基乙酸可用于寒冷性蕁麻疹和巨大蕁麻疹,阿托品或普魯苯辛及氯丙嗪可用于膽堿能性蕁麻疹。 鈣劑可用于急性蕁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藥物治療慢性蕁麻疹; 類固醇激素應(yīng)用于嚴重的急性蕁麻疹及血清性蕁麻疹,對壓力性蕁麻疹及補體激活的蕁麻疹可用少劑量。蕁麻疹并發(fā)過敏性休克更須及時應(yīng)用。 慢性蕁麻疹以尋找病因為主,治療上以口服抗組織胺藥物為主。一種藥物無效時,可同時給予2種-3種藥物,治療應(yīng)持續(xù)至病情穩(wěn)定后數(shù)日再逐漸減量,以達到脫敏的目的。外用藥以白色洗劑、酚類止癢劑為主。
護理措施
(1)首先找到致敏原。對可疑致敏源應(yīng)盡量避免,如注射部位一出現(xiàn)紅斑,是否為注射藥物或消毒劑過敏,可行斑貼試驗加以鑒別。 (2)對急癥病人應(yīng)在家中備好非那根、腎上腺素、氧氣、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等,以便于搶救,并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隨時準備送往醫(yī)院搶救。 (3)飲食宜清淡,避免刺激及易致敏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應(yīng)用緩瀉藥物及肥皂水灌腸。室內(nèi)禁止放花卉及噴灑殺蟲劑,防止花粉及化學物質(zhì)再次致敏。另外到正規(guī)醫(yī)院做一下過敏源檢測,明確自己會對哪些東西過敏。在做針對性的避免。囑病人戒煙酒。 (4)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后易出現(xiàn)嗜睡、眩暈,甚至輕度幻視等,應(yīng)向病人交待清楚,并告誡病人服藥期間避免高空作業(yè)、駕車外出等。對老年病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可采取睡前服藥法,以減少意外情況的發(fā)生。
藏醫(yī)治療
藏醫(yī)對于濕疹主要是“隆、赤巴、培根”的三因理論看法,其認為隆病是誘發(fā)皮膚疾病的主要原因,它是引領(lǐng)疾病進入人體的先導,即危害本系又擾亂旁系。當隆病侵入皮膚時,便產(chǎn)生蕁麻疹的疾病。根據(jù)《四部醫(yī)典》(1975年版)記錄 成藥有 【方名】:佛樂九位古方 【配方】:藏紅花20g、苦參200g、土槿皮120g、蛇床子150g、丁香100g、百部150g、余甘子120g、紫草120g、冰片10g 【泡制】:將藥材干燥、粉碎, 45°青稞酒泡制3個月可成 【用法】:外用,用藥棉蘸藥酒擦拭患處, 每日2--3次 【主治功效】:主治牛皮癬、濕疹、 銀屑病、手、足、體癬、外陰瘙癢潮濕引起的皮膚紅腫、瘙癢、脫屑有治療作用。 仙露十八味黨參丸 。其藏醫(yī)組方如下: 藏黨參150g 川貝 300g 決明子 80g高山紫堇 10g 渣馴膏 10g 藏菖蒲 40g寬筋藤 70g 訶子 50g 手參 7.5g毛訶子 8.5g 麝香 5g 乳香 70g黃葵子 70g 安息香 50g 兒茶 70g巴夏嘎 70g 余甘子 70g 木香 75g 【炮制方法】 以上十八味,除麝香、渣馴膏另研細粉外,其余共研成細粉,過篩,加入麝香細粉,混勻,用渣馴膏加適量水泛丸,陰干,即得。 【功能主治】蕁麻疹,濕疹,愈瘡瘍、除黃水。用于痹病,“岡巴”病,四肢關(guān)節(jié)紅腫疼痛,伸屈不利,牛皮癬,陷蝕癬,癘痛,亞瑪蟲病及麻風病。
中醫(yī)治療
血熱癥 【蕁麻疹癥狀】皮疹紅色,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季發(fā)病,苔薄黃,脈浮數(shù)。 【蕁麻疹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蕁麻疹方藥】荊芥穗6克,防風6克,僵蠶6克,金銀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黃苓9克,蟬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時間不宜過長,每日一劑,分兩次涼服。忌辛辣、發(fā)物。 【蕁麻疹按語】此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藥。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入氣分,驅(qū)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能散入于骨肉之風,故宣散在表之風邪,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善解風熱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開宣肺竅,其氣清虛,善于誘發(fā)。以上四味藥,表散作用較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善開主竅;僵蠶祛風散結(jié),協(xié)助上述四味主要藥以透達表熱之邪。金銀花、黃苓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diào)和諸藥。 氣虛血熱 【蕁麻疹癥狀】皮膚瘙癢起疹,時隱時發(fā),小如麻點,大如豆粒,為扁平硬節(jié),高出皮膚,一旦搔破,則連結(jié)成片,舌暗苔白,脈弦。 【蕁麻疹治法】益氣滋陰,祛風瀉火 【蕁麻疹方藥】生黃芪15克,當歸10克,生地10克,炒枳殼15克,白蘚皮10克,地膚子10克,防風10克,連翹10克,桑葉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荊芥3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溫服,以五劑為一個療程。初愈后復發(fā),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蕁麻疹按語】以黃芪益氣固表,表固則邪不易入?!侗静菡x》:“故護衛(wèi)陽,充實表分,是其專長。所以表虛諸病,最為神劑。”當歸、生地、白芍、玉竹滋陰養(yǎng)血,使營陰內(nèi)守;防風、桑葉、牛蒡子、荊芥疏散風邪,透熱于外;以白蘚皮、地膚子清熱除濕;配枳殼理氣除濕止癢;更以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 濕困脾土 【蕁麻疹癥狀】發(fā)疹時四肢不溫,脘悶納呆,神倦身困重,口膩,腹脹便溏泄,舌淡苔白膩,脈沉滑。 【蕁麻疹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蕁麻疹方藥】多皮飲 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干姜皮6克,大腹皮9克,白蘚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兩服,忌辛辣油膩腥滋膩之品。 【蕁麻疹按語】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腸胃之積滯;干姜皮取其幸溫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蘚皮、川槿皮驅(qū)風止癢;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瀉肺而清皮毛。 民間驗方: 龍李藥酒配方: 穿山甲5克、烏梢蛇15、克黃蓮30克、紅花30克、白芷60克、黃柏50克、露蜂房3克、花椒80克、白芥子25克, 泡制:300ml60度以上糧食酒密封浸泡。在地窖封存12個月 用法:外用,一日兩次或三次 主治:蕁麻疹
編輯本段民間治療蕁麻疹的絕招
1:拔罐療法
處方:凡士林、酒精各適量,火罐一個 用法:先將凡士林一薄層于臍部,再將酒精滴數(shù)滴與火罐內(nèi),棉球引燃,火旺時將罐扣在臍眼側(cè)位,5-10分鐘拔罐,日拔3次。 療效:拔罐1天,有效率達96.1%
2:藥酒療法
處方:薄荷、苦參各30克,樟腦10克,白酒600毫升。 用法:藥浸酒內(nèi)7天后,去渣濾酒,加入樟腦粉混勻,用棉簽蘸藥涂擦患處。日3次 療效:用藥3天,治丘疹樣蕁麻疹,有效率100%。治愈率92%。
3:熏洗療法
處方:鮮紅蘿卜全株1000克 用法:加水6000毫升,濃煎取液,熏洗上身,出汗為度,洗后避風。日洗1次 療效:熏洗3-6次,有效率100%,治愈率86%
!《瑪尼藏香》熏香 瑪尼藏香依舊譯寧瑪巴傳承香,選取印藏圣所清凈原料紅檀香、藏菖蒲、藏木香、甘松等十幾味純香藥精研虔制 瑪尼藏香具增益懷功效益智養(yǎng)性及清凈家宅、辟穢通泰、化濁散郁、預(yù)防疾病等諸功效具足吉祥意樂圓滿六度行持遠離非諍訟,速能辦功德事業(yè)于六熏燃,龍喜悅,蒙佛力加,除切吉緣,辟魔垢障染光明,障礙諸善意樂 【配】:瑪尼藏香依舊譯寧瑪巴傳承香,選取印藏圣所清凈原料紅檀香、藏菖蒲、藏木香、甘松等十幾味純香藥精研虔制 【特點】:氣味柔通達經(jīng)絡(luò)禪坐者氣脈及神均裨益 【利益】:本香具增益懷功效益智養(yǎng)性及清凈家宅、辟穢通泰、化濁散郁、預(yù)防疾病等諸功效 【香形狀】 末香(香料研磨粉) 【使用】 點香末亦先于凈香爐底鋪香灰直接鋪粉細狀或環(huán)狀再點燃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134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生活中常見的五個錯誤飲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