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們大家在生活中,都是聽說過手三里這個穴位的,當然,手三里穴也是我們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穴位,日常生活中適當?shù)陌慈嗍秩镅?,還能夠起到非常不錯的保健功效,但是許多朋友們對于手三里穴的保健功效不是非常的理解,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詳細的看看手三里穴的保健功效。
緩解胃寒癥狀
胃部寒冷主要和胃部內氣血供應不足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只要讓胃部得到氣血的充足滋養(yǎng),寒氣自然能得到很好的祛除,所以調節(jié)腸胃氣血也是很關鍵的。其中,在手部上就含有一個極好的調節(jié)氣血的穴位——手三里穴,這個穴位是大腸經(jīng)上的,而大腸經(jīng)可是多血之經(jīng),對其進行按摩的時候,能很好的促進大腸經(jīng)這條經(jīng)絡的血液循環(huán),使得氣血運行更加的順暢,于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解我們腸胃的壓力,對于緩解許多的腸胃疾病都是非常的有好處,尤其是對于緩解胃寒的效果更是非常好的。
治療鼻炎
鼻炎這種癥狀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許多的朋友們一旦出現(xiàn)了鼻炎的癥狀,會嚴重的危害身體的健康,尤其是對于我們呼吸道的危害更是非常大的,其實我們可以通過按揉手三里穴,來緩解鼻炎的癥狀,手三里穴,在肘橫紋下2寸處。手三里穴還可以增強體質,是人體的強壯穴,和足三里穴一樣,平時多揉,可以增強免疫力。
通過我們上面的這些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手三里穴的許多的保健功效,適當?shù)陌慈嘧闳镅梢詭椭覀冇行У木徑庠S多的胃部的疾病,尤其是對于緩解胃寒的癥狀,效果更是出奇的好,另外手上的確還有非常不錯的治療鼻炎的作用,大家如果出現(xiàn)了這些癥狀,可以通過按揉手三里穴來治療。
一) LI 1 商陽 shāngyáng
[定位]在手食指末節(jié)橈側,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及掌背動、靜脈網(wǎng);布有來自正中神經(jīng)的指掌側固有神經(jīng),橈神經(jīng)的指背側神經(jīng)。
[主治]耳聾,齒痛,咽喉腫痛,頜腫,青盲,手指麻木,熱病,昏迷。
[配伍] 配少商點刺出血治熱病,昏迷。
[刺灸法] 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附注] 手陽明經(jīng)所出為“井”。
(四) LI 4 合谷 Hégǔ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shù)冢舱乒菢飩鹊闹悬c處。
簡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jié)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第一骨間背側肌中,深層有拇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wǎng),為頭靜脈的起部,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布有橈神經(jīng)淺支的掌背側神經(jīng),深部有正中神經(jīng)的指掌側固有神經(jīng)。
[主治] 頭痛,目赤腫痛,鼻衄,齒痛,牙關緊閉,口眼歪斜,耳聾,痄腮,咽喉腫痛,熱病無汗,多汗,腹痛,便秘,經(jīng)閉,滯產(chǎn)。
[配伍]配太陽治頭痛;配太沖治目赤腫痛;配迎香治鼻疾;配少商治咽喉腫痛; 配三陰交治經(jīng)閉,滯產(chǎn); 配地倉頰車治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附注] (l)手陽明經(jīng)所過為“原”。(2)《神應經(jīng)》:孕婦不宜針。別名:虎口。
LI 10 手三里Shǒusānlǐ
[定位]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
[解剖]肌肉、神經(jīng)同下廉穴,血管為橈返動脈的分支。
[主治]齒痛頰腫,上肢不遂,腹痛,腹瀉。
[配伍]配曲池治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8一1.2寸。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手三里的別名5出處6穴名解7所屬部位8定位9取法10穴位解剖 10.1層次解剖10.2穴區(qū)神經(jīng)、血管 11功效與作用12主治病癥13刺灸法 13.1刺法13.2灸法 14配伍15特效 *** 16研究進展17文獻摘要18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手三里 1拼音 shǒu sān lǐ
2英文參考 ShǒusānLǐ LI10 [中國針灸學詞典]
shǒusānlǐ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LI10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3概述
穴位 手三里 漢語拼音 Shousanli 羅馬拼音 Shousanli 美國英譯名 Three Li 各
國
代
號 中國 LI10 日本 10 法
國 莫蘭特氏 GI10 富耶氏 GI10 德國 DI10 英國 Li10 美國 LI10
手三里為經(jīng)穴名(ShǒusānLǐ LI10)[1]。出《針灸甲乙經(jīng)》。代號LI10[2]。別名稱三里、上三里、鬼邪。屬手陽明大腸經(jīng)[1]。手即上肢,三為數(shù)字,里乃居也,此穴居上肢肘髎穴下3寸,故名手三里[1]。
4手三里的別名 三里(《備急千金要方》)、上三里[3]、鬼邪[3]。
5出處 《針灸甲乙經(jīng)》:手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兌肉之端。
6穴名解 手即上肢,三為數(shù)字,里乃居也,此穴居上肢肘髎穴下3寸,故名手三里[1]。
手是上肢之泛稱。三,數(shù)名。里,似有三穴之意,大腸與胃,同屬陽明,在肘膝之下各有三穴,其名亦同。即在肘前有本穴及上廉、下廉,在膝以下有三里、巨虛上廉、巨虛下廉?!?a href="/ddjy_100/45.html">黃帝內經(jīng)素問》言:“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以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碧斓厝f物主從之氣,得其中和之宜,則生長成藏各得其用。失其中和之宜,則交通不表,風雨不節(jié),人物即因之生病。三里之穴,能治上中下三部之病,故名“三里”,以其功用而得名。本穴在臂,故名“手三里”。[3]
本穴定位,多謂曲池下2寸。若于曲肘尖處量之,則為三寸,故名“三里”。[3]
7所屬部位 前臂[4]
8定位 標準定位: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5][6]。
手三里位于前臂背面,陽池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距曲池穴2寸處[2]。
手三里在前臂,肘橫紋下2寸,陽溪( LI5)與曲池(LI11)連線上[1]。側腕屈肘取穴[1]。
手三里在手陽明大腸經(jīng)中的位置
手三里穴的位置
手三里穴的位置(手陽明大腸經(jīng))
手三里穴的位置(肌肉)
手三里穴的位置(骨骼)
9取法 側腕屈肘,在陽溪與曲池的連線上,曲池下2寸處取穴。
在前臂,肘橫紋下2寸,陽溪( LI5)與曲池(LI11)連線上。側腕屈肘取穴[1]。
側腕屈肘位,當陽溪與曲池連線的上1/6與下5/6的交點處取穴[7]。
快速取穴:先找到陽溪(手掌側放,拇指伸直向上翹起,腕背橈側有一凹陷處即是)、曲池(屈肘成直角,先找到肘橫紋終點,再找到肱骨外上踝,兩者連線中點處),兩者連線上曲池下3橫指即是[8]。
10穴位解剖 手三里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前臂筋膜、橈側腕長、短伸肌、旋后肌。有橈側返動、靜脈的分支。神經(jīng)分布同溫溜(分布著前臂背側皮神經(jīng)和橈神經(jīng)深支。)。皮膚由前臂外側皮神經(jīng)分布。針由皮膚經(jīng)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入橈側腕長、短伸肌,在橈神經(jīng)深支的外側,針可深低旋后肌。以上諸肌均由橈神經(jīng)深支支配。
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旋后肌[6]。
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jīng),橈神經(jīng)深支,橈側返動、靜脈的分支[2]。
11功效與作用 手三里有通經(jīng)活絡,清熱明目,調理腸胃的作用。
手三里有調氣血,疏經(jīng)絡,和腸胃作用[1]。
手三里為手陽明大腸經(jīng)穴,近于肘部合穴位置,“合治內腑”,主要用于大腸腑病和經(jīng)脈病的治療,如腹痛、腹瀉、痹證、麻木、偏癱等[7]。
手陽明經(jīng)筋繞肩胛,夾脊,所以也可用于肩背痛的治療[7]。
《黃帝內經(jīng)素問》:“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以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碧鞖庹?,鼻司呼吸,采太空之氣也。地氣者,口納飲食,取水谷之氣也。人氣者,一為先天元氣,一為后天七情變化之氣,及飲食補助之氣。天樞上下,即天樞穴位之上下之處,包括全腹上中下三部。腹部有病,三里統(tǒng)能治之。凡以三里、五里命名者,皆以其能治多經(jīng)病也。《雜病篇》及《穴法歌》俱云:“手三里治肩連臍”等,據(jù)此推測手三里治臍上膈上連及肩背等疾。[3]
12主治病癥 手三里主治肘臂疼痛,肢癱瘓麻木,上肢不遂,上肢神經(jīng)痛,中風半身不遂,肘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損傷,腰背痛,頰腫,瘰疬,腹痛,腹脹,腹瀉,霍亂,吐瀉,齒痛,口,三叉神經(jīng)痛,失音,喉痹,咽炎,眼目諸疾,胃炎,消化性潰瘍,瘰疬等。
手三里主治肘臂疼痛、肢癱瘓麻木、腹痛、腹瀉、腹脹、齒痛、失音[6]。
手三里主治肘臂酸痛,上肢不遂,齒痛,頰腫,瘰疬,腹痛,吐瀉,腰背痛;以及消化性潰瘍等[2]。
手三里主要用于五官及腸胃疾患等:如頰腫、口、齒痛、三叉神經(jīng)痛、喉痹、咽炎、失音、眼目諸疾、胃炎、消化性潰瘍、霍亂吐瀉、腹痛及中風半身不遂、腰背酸痛、上肢神經(jīng)痛、肘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損傷、瘰疬等[1]。
手三里主治腹痛,腹瀉;肩臂麻痛,上肢不遂,肘攣不伸;齒痛,頰腫[7]。
運動系統(tǒng)疾?。貉?,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消化系統(tǒng)疾??;潰瘍病,腸炎,消化不良,
五官科系統(tǒng)疾?。貉劳矗谇谎?;
其它:頸淋巴結核,面神經(jīng)麻痹,感冒,乳腺炎。
彈撥手三里對消除針刺不當引起的不適感有效。
13刺灸法
一般直刺0.5~1.0寸[1][2]。
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沉重,針感可向手背部擴散。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2]。
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
注意:手三里在關節(jié)附近,禁用直接灸[7]。
14配伍 手三里配頰車治頰腫[1]。
手三里配中脘、足三里治潰瘍病[1]、腹瀉[7]。
手三里配天井、少海治肘攣不伸[1]。
手三里配溫溜、曲池、中渚、豐隆,有利咽喉,清邪熱作用,治喉痹不能言[7]。
手三里配臂臑、曲池、外關、合谷,治上肢不遂[7]。
手三里配肩髃、合谷,有調理腸腑作用,主治腹脹,吐瀉。
手三里配腎俞、委中,有通經(jīng)活絡作用,主治急性腰扭傷。
15特效 ***常用拇指揉手三里穴,每次1~3分鐘,可治療腰膝痛[8]。
艾灸手三里穴,每次灸5~10分鐘,能顯著增強免疫力[8]。
16研究進展 鎮(zhèn)痛作用:針刺手三里可使皮膚痛閾升高。通過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尾核在針刺鎮(zhèn)痛中有一定的作用。電針家兔的“手三里”、“合谷”、“足三里”、“臂臑”,能在尾核中記錄出誘發(fā)電位,反應中心在尾狀頭部背側, *** 尾核和電針腧穴,均可使痛閾增高,且在鎮(zhèn)痛中有協(xié)同作用。[7]
針刺正常人和家兔“手三里”后,能顯著提高痛閾[1]。
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在X線鋇餐下觀察,針刺手三里可使胃蠕動增強[7]。
針刺正常人和胃病患者手足三里,可使弛緩的胃蠕動加強,緊張的胃蠕動減慢,并可解除幽門痙攣[1]。
治療肩周炎:多數(shù)肩周炎患者的患側手三里處有明顯的壓痛,故在此針刺、艾灸、腧穴注射、腧穴點按等均有治療作用[7]。
以手三里為主配局部穴,行穴位注射治療肩周炎有良效。觀察到多數(shù)肩周炎患者患側手三里穴處有明顯壓痛,當指壓或針刺此處壓痛點后,肩痛明顯減輕。
17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jīng)》:腸痛時寒,腰痛不得臥,手三里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治手臂不仁,肘攣不伸,瘰疬。
《雜病穴法歌》:手三里,治舌風舞。
《針灸大成》:主霍亂遺矢,失音,齒痛,頰頷腫,瘰疬,手臂不仁,肘攣不伸,中風口僻,手足不遂。
《席弘賦》:手足上下針三里,食癖氣塊憑此取。
按摩穴位有助于人體 健康 ,其實并不陌生,也沒有不可思議,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眼保健操中的幾個穴位,長按有助于保護眼睛、改善視力。
人的手上其實有很多穴位,各有各自的作用,今天給大家介紹5個常用的養(yǎng)身保健穴。
百會穴位于人體最高處,又為手、足三陽經(jīng)與“陽脈之?!薄矫}的交會之處, 因此本穴為人體陽氣盛極之處。穴性屬陽,又于陽中寓陰(根據(jù)“重陰必陽、重陽必陰”以及相反相成的原理),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jīng)穴,對于調節(jié)機體的陰陽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本腧穴于頭頂正中,內應于腦,故而與腦密切聯(lián)系,也是調節(jié)大腦功能的要穴。
常按百會穴不僅神清氣爽,心情舒暢,平衡體內的陰陽之氣。
涌泉穴位于心臟和腎臟的交接處,經(jīng)常按摩不僅可以明目安神,也可以疏通肝臟。患有耳鳴,心悸,高血壓等人按摩此穴位可有效緩解。涌泉穴位于腳底,經(jīng)常按壓,也可以促進腳底末梢神經(jīng),毛細血管的發(fā)展,加速血液循環(huán),促進人體新陳代謝。
天樞穴對治療腸胃疾病有顯著效果,經(jīng)常便秘或腹瀉的人常按壓此穴可有效緩解。便秘是由于體內產(chǎn)生毒素,造成宿便堆積難以排出。經(jīng)常便秘的人每天晨起應喝1-2杯淡鹽水或溫水,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類,適當 體育 運動也可以減輕便秘。
人體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穴,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雙手交抱,手掌搭在肩頭,中間三個指頭放在肩膀和頸部的交匯處,中指指腹處即為肩井穴。
久坐在電腦前容易患肩周炎,頸椎病等,全身酸痛等問題,肩頸疼痛更是常見問題。經(jīng)常按摩肩井穴可促進全身血液運行,有效緩解肌肉痙攣,活動不利等問題。
三里穴,位置在我們小腿距離膝蓋很近的位置,是專補腸胃還有提高身體免疫力的 養(yǎng)生 穴位。和小腿足三里遙相呼應的手臂上有個手三里穴,也有調理腸胃的作用,所以,有時候你不方便按揉足三里的時候,不妨按一下手三里穴。
現(xiàn)代人們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而中醫(yī)又是養(yǎng)生中的其中一種。有時候我們會通過按摩穴位鍛煉我們的身體,那么你知道手臂上穴位的位置和作用有哪些嗎?一起來看看吧。
在了解上手臂上的穴位和作用之后,你可以嘗試和拔罐搭配在一起。按壓穴位和拔罐結合之后,它的治療效果會更加的明顯。不過建議大家還是去正規(guī)的醫(yī)療機構進行治療其安全性會比較可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136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