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是什么,是一種中藥材,它是一種保健養(yǎng)生的藥材,可以治療疾病,也可以有緩解不適癥狀的作用。你知道旋覆花的藥用價值和功效嗎,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什么是旋覆花,來看看關(guān)于旋覆花的藥用價值吧。
平喘、鎮(zhèn)咳作用
旋覆花黃酮對組胺引起的豚鼠支氣管痙攣性哮喘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小鼠氨水噴霧法和酚紅排泌法實驗表明:旋覆花黃酮無鎮(zhèn)咳和祛痰作用。旋覆花可以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對于鎮(zhèn)咳有好處,還可以有平喘的效果。
抗菌作用
大花旋覆花的根和地上部分之脂溶性及醚溶性部分有抗菌作用。旋覆花中的咖啡酸及綠原酸有較廣泛的抑菌作用,但在體內(nèi)能被蛋白質(zhì)滅活。旋覆花可以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對于出現(xiàn)的感染疾病有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對平滑肌的作用
綠原酸能顯著增加小腸蠕動;綠原酸、咖啡酸、奎寧酸均可增加子宮的張力,但該作用能被罌粟堿所取消,而阿托品則對此無明顯影響。
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
綠原酸和咖啡酸給大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可提高神經(jīng)興奮性。
對消化系統(tǒng)的作用
綠原酸和咖啡酸口服,可增加人胃中鹽酸的分泌量。
功效
降氣,消痰,行水,止嘔。用于風寒咳嗽,痰飲蓄結(jié),胸膈痞滿,喘咳痰多,嘔吐噫氣,心下痞硬。旋覆花可以有緩解痰多咳嗽的作用,對于出現(xiàn)的風寒咳嗽有調(diào)理的作用,還可以抗菌消炎。
旋覆花的幾大藥用功效和價值,上面都已經(jīng)給大家介紹了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了解了吧。旋覆花可以有行氣的作用,對于出現(xiàn)的感冒風寒咳嗽有預防和治療的作用,還可以抗菌消炎,大家可以把這樣的中藥材利用起來哦。
……
(三)旋覆花的性味歸經(jīng)
【性味】 苦,辛、咸,微溫。
【歸經(jīng)】 歸肺、脾、胃、大腸經(jīng)。
旋覆花配伍應用
配代赭石:主治痰濁內(nèi)阻,氣機升降失常,癥見心下硬,噯氣頻頻,呃逆不止,惡心嘔吐等。代赭石平肝瀉熱,鎮(zhèn)逆降氣,涼血止血;旋覆花消痰平喘,降氣止嘔,宣肺利水。二藥伍用,宣降合法,共奏鎮(zhèn)逆降壓、鎮(zhèn)靜止痛、下氣平喘、化痰消痞之功。
配半夏曲:主治咳嗽氣逆、痰濕壅滯、咳吐稀痰而吐之不易等。半夏曲燥濕化痰,健脾和胃,旋覆花消痰行氣,降逆止嘔,宣肺平喘,半夏曲以燥為主,旋覆花以宣為要,二藥相配,一燥一宣,相互促進,共奏祛稀痰、止咳嗽之功。
旋覆花巧妙配伍治頭痛
旋覆花治療頭痛,歷代醫(yī)家應用頗多,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近代,其治療頭痛的應用相對較少,本文試對旋覆花治療頭痛的功用與配伍進行探討。
旋覆花治療頭痛的理論
旋覆花既降且升 頭為諸陽之會,清竅所聚之地。旋覆花行氣,尤善降氣,和中暢利氣機,氣降則濁降,故可以用于中焦失和,氣機不利,清竅壅滯之頭痛等病證。
旋覆花入厥陰經(jīng)而上達巔頂,辛潤通絡(luò) 肝脈之支者上巔頂,旋覆花長于入足厥陰肝經(jīng),故可循經(jīng)而上至巔頂。頭痛與肝關(guān)系密切,《素問·金匱真言論》曰:“東風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頸項”?!按簹庹?,病在頭”。旋覆花入肝經(jīng)而善疏利通絡(luò),故可以用于肝經(jīng)瘀滯、肝絡(luò)失和所產(chǎn)生的頭痛諸證。
旋覆花治療頭痛的配伍
旋覆花配白蒺藜。白蒺藜體堅質(zhì)硬多刺,秉金秋清肅之氣最全,能疏肝氣,平肝風,通肝絡(luò),而善止頭痛。與旋覆花配伍,入肝經(jīng),既能走氣,又能走血,平肝風,通經(jīng)絡(luò),止頭痛。
旋覆花配天麻。天麻平肝熄風,柔肝止痛,為治療頭痛之常用要藥。旋覆花與天麻為伍,平肝通絡(luò),熄風止痛,可以用于肝風、痰濁、瘀血、氣逆諸頭痛。
旋覆花配白僵蠶。白僵蠶食桑葉而長,因病而僵,得桑之氣,故能疏散風熱,上行頭目,平肝止痙,為肝經(jīng)風熱、肝風內(nèi)動、痰熱阻絡(luò)諸證常用之品。與旋覆花配伍,外能散風,內(nèi)能平肝,又能通絡(luò),故肝經(jīng)風熱,風痰阻絡(luò)之頭痛皆可配伍應用。
旋覆花配香附。香附善于疏肝解郁,利氣活血,為肝經(jīng)氣郁之要藥。香附與旋覆花配伍,較早見于《溫病條辨》之香附旋覆花湯,兩藥配伍能疏郁結(jié),散結(jié)氣,通經(jīng)絡(luò),可用于肝氣郁結(jié)及氣血郁滯之頭痛;前者可加入越鞠丸中,后者則加入通竅活血湯。
旋覆花配薄荷。薄荷辛涼,疏風熱,清頭目,止頭痛;又能活血散血。與旋覆花配伍,既能辛散走氣而疏風,又能辛潤通絡(luò)而活血,入肝經(jīng)而氣血兼調(diào),故肝經(jīng)氣滯、血瘀、絡(luò)脈閉塞不暢,皆可配伍應用。
旋覆花配菊花。菊花疏風熱,涼泄肝經(jīng)郁熱、郁火,善治風熱、肝熱、肝風、肝陽與肝腎陰虛所致頭痛諸證。
旋覆花配當歸。當歸養(yǎng)血活血,化瘀通絡(luò),潤腸通便。治頭痛常用風藥,頭痛因于風邪者頗多,當歸養(yǎng)血活血,合于“治風先治血”之原理;當歸潤腸,旋覆花“利大腸”,二者配伍應用,對血虛、血滯,大便不通之頭痛,堪稱絕佳。清代名醫(yī)葉天士倡導“久痛入絡(luò)”,治當“辛潤通絡(luò)”,旋覆花、當歸是其常用之品,二物配伍柔肝活血,辛潤通絡(luò),散瘀止痛,為久病頭痛,纏綿不愈之佳品。
旋覆花附方
治傷寒中脘有痰,令人壯熱,項筋緊急,時發(fā)寒熱,皆類傷風,但不頭痛為異:前胡三兩,荊芥四兩,半夏一兩(洗,姜汁浸),赤芍藥二兩,細辛一兩,甘草一兩(炙),旋復花三兩。上搗羅為未,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五片,棗子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熱服,未知再服。(《類證活人書》金沸草散)
治積年上氣:旋復花(去梗,焙)一兩,皂艾(炙,去皮。子)一兩一分,大黃(挫、炒)一兩半。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九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九,溫湯下,日三服。(《圣濟總錄》旋復花丸)
治肝著,亦治婦人半產(chǎn)漏下:旋復花三兩,蔥十四莖,新絳少許。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金匿要略》旋復花湯)
治痰飲在胸膈嘔不止,心下痞者:旋復花、半夏、茯苓、青皮。水煎服。(《產(chǎn)科發(fā)蒙》旋復半夏湯)
治風痰嘔逆,飲食不下,頭目昏悶:旋復花、枇杷葉、川芎、細辛、各一錢,前胡一錢五分。姜、棗水煎服。(《婦人良方》旋復花湯)
治傷寒發(fā)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噫氣不除者:旋復花三兩,人參二兩,生姜五兩,代赭石一兩,甘草三兩(炙),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旋復代赭湯)
治風濕痰飲上攻,頭目眩脹眵:旋復花、天麻、甘菊花各等分。為末,每晚服二錢,白湯下。(《本草匯言》)
治小便不行,因痰飲留閉者:旋復花一握,搗汁,和生由酒服。(《本草匯言》)
治單腹脹:旋復、鯉魚。將魚腸去凈,藥入魚肚內(nèi),煎服。小便利,腫脹即消。
治風火牙痛:旋復花為末,搽牙根上,良久,去其痰涎,疼止。
治乳巖、乳癰:旋復花二錢,蒲公英一錢,甘草節(jié)八分,白芷一錢,青皮一錢。水酒為引,水煎服。
治月蝕耳瘡:旋復花燒研,羊脂和涂之。(《瀕湖集簡方》
治咳嗽氣逆:旋覆花9g,半夏6g,前胡6g,紫蘇子9g,生姜9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治中脘伏痰,吐逆眩暈:旋覆花(去根)、半夏(湯泡七次)、橘紅、干姜(炮)各一兩,檳榔、人參、甘草、白術(shù)各半兩。上(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稘健沸不?/p>
治伏暑、濕溫,脅痛或咳或不咳,無寒,但潮熱或竟寒熱為瘧狀:生香附三錢,旋覆花三錢(絹包),蘇子霜三錢,廣陳皮二錢,半夏五錢,茯苓塊三錢,薏苡仁五錢。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溫服。(《溫病條辨》香附旋覆花湯)
治唾如膠漆稠粘,咽喉不利:用旋覆花為末,每服二三錢,水煎,時時呷服?!缎l(wèi)生易簡方》
旋覆花的副作用
【應用注意事項】陰虛勞嗽、風熱燥咳、虛弱及大便泄瀉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nèi)服:3—12克,入煎劑(包煎),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撒,或調(diào)敷。
使用禁忌
用量過大。常規(guī)用量未見中毒報道。服用過量會使部分病人出現(xiàn)發(fā)熱、惡心、全身出皮疹,或見有嘔吐、胃中不適、腹瀉。動物實驗中較大量給藥可導致動物呼吸加快、抽搐、死亡。所以使用該藥應注意掌握好用量。
煎煮不當。旋復花上的絨毛可刺激咽喉及消化道,引起咳嗽、嘔吐。內(nèi)服煎湯宜用布包或煎好后過濾去毛,防止大量絨毛進入胃中。
藥不對證。旋復花性偏溫散,適用于寒痰、溫痰引起的病證。凡屬肺熱痰黃、燥熱干咳,陰虛火旺等熱咳、燥咳者不宜使用。
上一頁全文完(共 15579 字) 展開全部內(nèi)容
旋復花的功效與作用是消痰,下氣,軟堅,行水,治胸中痰結(jié),咳喘,大腹水腫。旋復花為菊科植物旋覆花、線葉旋覆花或大花旋或大花旋復花等的頭狀花序,旋復花有消痰,下氣,軟堅,行水的功效,旋復花治胸中痰結(jié),脅下脹滿,咳喘,呃逆,唾如膠漆,心下痞鞕,噫氣不除,大腹水腫。干燥頭狀花序呈扁球形,有時散落,直徑8~15毫米(線葉旋復花較小,4~10毫米)。底部有4層(線葉旋復花3層)淺灰綠色、膜質(zhì)的總苞片,有時殘留花梗。外緣1層舌狀花,黃色,長約1厘米,先端3齒裂,多卷曲;中央管狀花密集,花冠5齒裂,子房頂端有多數(shù)白色冠毛,長約5毫米(線葉旋復花長約3毫米),質(zhì)柔軟,手捻易散。氣微弱,味微苦咸。以朵大、金黃色、有白絨毛,無枝梗者為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203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如何應對眼睛浮腫,這些方法快試試
下一篇: 秋季預防胃病調(diào)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