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郄穴
概念
郄穴是人體各經(jīng)經(jīng)氣深聚的部位。十二經(jīng)脈及奇經(jīng)八脈中的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各有一個郄穴,合稱十六郄穴。
分布
除足陽明胃經(jīng)郄穴梁丘穴外均分布于四肢肘、膝關節(jié)以下。郄穴大多用于治療本經(jīng)循行部位及所屬臟腑的急性病癥。
應用
陽經(jīng)郄穴多治急性疼痛。胃痛時多選用梁丘(胃經(jīng)郄穴)。陰經(jīng)郄穴多治血證,如略血時,臨床多選用孔最(肺經(jīng)郄穴),臨床應用時,郄穴不僅用于治療而且可以診病,當某臟腑有病變時,可按壓郄穴進行檢查,協(xié)助診斷。
八會穴
概念
八會穴是指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等精氣所會聚的腧穴,能治療其病變。出處首載于《難經(jīng)?四十五難》。
分布
八會穴分布于人體的軀干和四肢部的五條經(jīng)脈上。
應用
《難經(jīng)?四十五難》說"熱病在內(nèi)者,取其會之氣穴也n,說明八會穴還能治療某些熱病。
(1)臟會章門:又為脾募。脾、胃合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章門可治各種臟病,其中以脾、肝病為主。
(2)腑會中脘:又為胃募。胃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故中脘為主治胃、大腸、小腸病癥之主穴。
(3)氣會膻中:又為心包募。主治氣機紊亂之癥。
(4)血會膈俞:本穴是治療血病之主穴,具有活血和血、止血理血之功。
(5)筋會陽陵泉:又為合穴。故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屈伸不利、脅痛、□苦等癥,有舒筋活絡、清肝利膽、利關節(jié)止痛之功。
(6)脈會太淵:又為肺經(jīng)原穴,肺朝百脈,主治節(jié),故太淵可治療脈管疾患。此穴具有理氣、活血通脈之功,多用于治療心肺疾患。
(7)骨會大抒:具有強健筋骨之功,可治—切骨病。
(8)髓會絕骨(懸鐘):腦為髓海,故懸鐘是治療腦病之要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206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吃紅糖可以有效幫助去色斑
下一篇: 服用射干要小心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