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常用手法圖解
按法:用拇指指腹或者手掌根部以及肘部逐步用力深壓需要按摩的部位或者穴位
。
摩法:用手掌或食指
、中指
、無名指在體表需要按摩的部位進行有節(jié)律的環(huán)形撫摩
,所以又被分成了指摩法和掌摩法兩種
。

推法:用指或掌在身體部位進行單方向的用力推動
,分為指推法
、掌推法和肘推法三種。
拿法: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對相互配合
,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慢慢用力提起,一緊一松間歇拿捏
,可分為三指拿和五指拿兩種
。
捏法:與拿法相似
,不同之處在于需要拇指與食指或其他手指對稱,而且提捏的只是皮膚
。
常用按摩手法有哪些?
1
、推揉類
指平面用力手法,有推法
、揉法、摩法
、擦法
、抹法
。
推法
[定義]用指
、掌或肘部著力于一定的部位上穴位或按經(jīng)絡的循行方向進行單方向的直線移動
。用指稱指推法
、用掌稱掌推法
,用肘稱肘推法
。指推法又分為單指推法
、雙指推法和三指推法
;掌推法又分為全掌推法和掌跟推法
。
[動作]操作時指
、掌或肘要緊貼體表
,用力要穩(wěn)
,速度要緩慢而均勻
。根據(jù)體質(zhì)
、性別因人而宜
。
[應用]在人體各部位使用
,指推法適用于各科疾病
,掌推法適用于四肢
、腰背
、運動障礙
,肘推法適用于腰臀、股骨部
。能增高肌肉的興奮性,促進血液循環(huán)
,并有舒筋活絡
、疏泄積滯
、宣化壅塞的作用
。
揉法
[定義]用手指或手掌面在身體某個部位做回旋揉動
。
[動作]揉法的作用力一般不大
,僅達到皮下組織
,但重揉時叫作用到肌肉
。頻率較慢
,每分鐘50~100次
,一般是由輕到重再至輕
。此種手法較溫和
,多在疼痛部位或強手法刺激后使用
,也可在放松肌肉
、解除局部痙攣時用。操作時手指和手掌應緊貼皮膚
,與皮膚之間不能移動,而皮下的組織被揉動
,幅度可逐漸擴大
。根據(jù)按揉的部位不同做可分為拇指揉、大魚際揉
、肘揉
、掌揉等等
。
[應用]揉法的主要作用是消腫止痛
,活血化瘀
,消積理氣,助消化等
。
摩法
[定義]本法分掌摩或指摩兩種。
[動作]掌摩法是用掌面附著于一定部位上
,以腕關節(jié)為中心
,連同前臂作節(jié)律性的環(huán)旋運動
。指摩法是用食
、中
、無名指面附著于一定的部位上
,以腕關節(jié)為中心,連同掌
、指作節(jié)律性的環(huán)旋運動。本法操作時肘關節(jié)自然微屈曲(120度~145度)
,腕部放松
,指掌自然伸直
,動作要緩和而協(xié)調(diào)
。頻率每分鐘120次左右
。
[應用]本法刺激輕柔緩和
,是胸腹
、脅肋腰背用手法
。掌摩適用于胸腹
、脅肋腰背部,指摩適用于頭面
、腹部
。對脘腹疼痛
,食積脹滿
,氣滯及胸脅迸傷等病癥常用本法治療
。具有和中理氣
,消積導滯,活血祛瘀
,調(diào)節(jié)腸胃蠕動等作用
。
抹法
[定義]用手指或手掌平伏按于按摩部位后
,以均衡的壓力抹向一邊的一種手法
。
[動作]其作用力可淺在皮膚
,深在肌肉
。其強度不大
,作用柔和
。一般常用雙手同時操作
,也可單手操作
。根據(jù)不同的部位有指抹、掌抹
、理筋三種方法
。抹法不同于推法,它的著力一般較推法為重
,推法是單方向的移動,抹法則可根據(jù)不同的治療位置任意往返移動
。抹法的頻率也較推法慢。
[應用]抹法的主要作用是開竅
,鎮(zhèn)靜
,清醒頭目
,擴張血管和增加皮膚彈性等
。
擦法
[定義]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膚上來回摩擦的一種手法
。
[動作]其作用力淺
,僅作用于皮膚及皮下
。其頻率較高
,達每分鐘100~200次。對皮膚引起反映較大
,常要擦到皮膚發(fā)紅,但不要擦破皮膚
,故在操作時多用介質(zhì)潤滑,防止皮膚受損
。此法可單手操作,根據(jù)不同的部位有指擦和手掌擦
。
[應用]擦法的主要作用是益氣養(yǎng)血,活血通絡
,加快血液循環(huán)
,消腫止痛
,祛風除濕
,濕經(jīng)散寒等
。
2
、按拍類
按有指按法
、掌按法和肘按法
,拍則指用虛掌拍打體表
。一般有按法
、掐法
、撥法
、振法
、彈法
、拍捶法
、踩蹺法
、滾法。
按法
[定義]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壓體表
,稱指按法。用單掌或雙掌,也可用雙掌重疊按壓體表
,稱掌按法。用肘尖按壓體表
,稱為肘按法。
[動作]按法操作時要緊貼體表著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
,做一掀一壓的動作
,不可移動
,用力要由輕到重
,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壓
。
[應用]按法在臨床上常與揉法結合應用
,組成“按揉”復合手法
。指按法可用于全身各部位穴位
;掌按法、肘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腹部
、四肢、肩背
,本法具有放松肌肉,開通閉塞
,通經(jīng)活絡
、活血止痛的作用。適用于胃脘痛
,頭痛
,肢體痠痛麻木等疼痛病癥常用本法治療
。
掐法
[定義]是用拇指
、中指或食指在身體某個部位或穴位上
,做深入并持續(xù)的掐壓
。
[動作]掐法刺激較強
,常用于穴位刺激按摩
。操作時用力須由小到大,使其作用為由淺到深
。掐法用在穴位時
,可有強烈的酸脹感覺稱“得氣”反應
。掐法也可稱指針法
,是以指代針的意思
。另與掐法近似的一種指切法,是用一手或兩手拇指做一排排輕巧而密集的掐壓
,邊掐邊向前推進。這一方法一般用于組織腫脹時
,將其向前方推散,而使腫脹散開
。
[應用]掐法的主要作法是刺激穴位
,疏通經(jīng)脈
,消腫散瘀
,鎮(zhèn)靜安神
,開竅等
。
撥法
[定義]是將手指端嵌入軟組織縫隙中
,然后做橫向的撥動
。
[動作]撥法的刺激很強
,局部可有酸脹反應
,用的力更應以病人能忍受為度
。另有一種稱刮法
,也是用手指端摸到軟組織有肥厚或硬結處做刮撥的手法。刮撥的方向可根據(jù)病變部位走向而定
。
[應用]撥法和刮法的主要作用是緩解肌肉痙攣
,松解組織粘連
,舒筋通絡
,滑利關節(jié),消腫止痛等
。
振法
[定義]用指端或手掌緊壓身體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持續(xù)震顫的一種手法
。
[動作]操作時主要依靠前臂和手都的肌肉持續(xù)用勁發(fā)力,使力量集中于指端或手掌
,形成震動力
,使按摩部位隨之而發(fā)生震顫
。操作時要著力實而頻率快
,使其有向深部滲透的感覺
。有些部位的穴位振法
,用手振比較累
,可以使用電振器做治療
。但最好個做頭
、面部的電動按摩器治療
。通常每個穴位可做1分鐘左右
。振法可單手操作
,也可用雙手重疊操作
。根據(jù)治療部位不同可分為指振法
、掌振法、電振法三種
。
[應用]振法的主要治療作用是放松肌肉
,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
,解痙止痛
,消除疲勞等
。
彈法
[定義]用手指背面彈打身體某一部位的方法
。
[動作]彈時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發(fā)出撥動滑脫
,使食指指背在思部著力彈打。彈打的強度需由輕而重
,著力也要有彈性,以不引起疼痛為宜
。此手法多用單手操作
,適用于關節(jié)部位
,彈時可沿關節(jié)周圍進行。
[應用]彈法的主要作用是通利關節(jié)
,放松肌肉
,祛風散寒
,消除疲勞等
。
拍捶法
[定義]用手指或手掌輕巧地拍打身體某一部位的方法
,叫拍法
。
[動作]用空心拳或拳側(cè)面捶擊身體某部位的方法為捶法
。拍法著力較輕
,多用于胸廓
、背部及表淺的關節(jié)部位
;捶法作用力較重
,可達肌肉
、關節(jié)與骨骼。捶法輕而緩慢的操作可使筋骨舒展
;重而快速的捶擊可使肌肉興奮。不論拍
、捶在操作時要以腕發(fā)力
,由輕而重,由慢而快
,或一陣快,一陣慢交替操作
。動作要協(xié)調(diào)、靈活
,著力要有彈性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蓡问植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也可雙手操作
。根據(jù)病變部位不同而分別選用拍
、捶的治療方法
。拍法可分為指拍
、指背拍和掌拍
。捶法可分為直拳捶
、臥拳捶和側(cè)拳錘
。
[應用]捶法的主要作用是行氣活血
,放松肌肉,祛風散寒
,消除肌肉疲勞,緩解局部酸脹等
。
踩蹺法
[定義]也稱腳踩法
,是用腳掌踩踏人體某一部位并做各種動作的一種方法
。
[動作]可以腳同時踩按
,也可兩腳交替踩按
。在踩踏時以腳掌前部著力于治療部位
,一松一踩
,力量要適宜
,切不可過力
。頻率要慢
,做腰部治療時應與患者呼吸相配合
,切忌迸氣
。在治療時
,若病人不愿配合或要求停止治療
,決不能勉強
。此法多用于腰骶部及四肢的近側(cè)部
。一般常用于腰椎間盤病變的治療
。踩蹺法是按
、壓
、揉、推幾種手法的結合
,且按摩強度較大。
[應用]臨床常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
。本法刺激量大
,應用時必須謹慎
,對體質(zhì)虛弱者或脊椎骨質(zhì)有病變者均不可使用本法
。
滾法
[定義]以患肢體為軸心
,使肢體做被動環(huán)轉(zhuǎn)運動的手法
。
[動作]醫(yī)生一手握住被搖關節(jié)近端
,以固定肢體
,另外一手握住關節(jié)遠端的肢體
,然后做緩和的環(huán)轉(zhuǎn)運動
。做逆時針或順時針的搖動
。搖法動作要緩和,用力要穩(wěn)
,搖動方向及幅度須在患者生理許可范圍內(nèi)進行
,由小到大
,由慢到快
。
[應用]滾法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痙止痛
,強筋壯骨,滑利關節(jié)
,緩解肌肉,筋膜的痙攣
,消除疲勞
。
3
、捏拿類
一般有捏法
、拿法
、搓法
、捉法
。
捏法
[定義]有三指捏和五指捏兩種
。
[動作]三指捏是用大拇指與食
、中兩指夾住肢體
,相對用力作一緊一松擠壓。五指捏是用大拇指與其余四指夾住肢體
,相對用力作一緊一松擠壓。在作相對用力擠壓動作時要循序而下
,均勻而有節(jié)律性。
[應用]本法適用于頭部
、頸項部
、四肢及背脊
,具有舒筋通絡
,行氣活血的作用
。
拿法
[定義]用拇指和其余四個手指的羅紋面對稱用力提起并捏揉的手法
。
[動作]用大拇指和食、中兩指
,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對用力
,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進行節(jié)律性地提捏
。操作時
,用勁要由輕而重
,不可突然用力
,動作要緩和而由連貫性
。
[應用]拿風池穴:具有發(fā)汗解表
、開竅醒神的功效;拿肩井:具有祛風散寒
、調(diào)和氣血的功效;拿頸項部:具有祛風散寒
、開竅明目的功效;拿上下肢:具有疏通經(jīng)絡
、松解痙攣的功效
。
搓法
[定義]是用雙手在肢體上相對用力進行搓動的一種手法
。
[動作]其作用力可達肌肉
、肌腱
、筋膜
、骨骼
、關節(jié)囊、韌帶等處
。強度輕時感覺肌肉輕松,強度大時則有明顯的酸脹感
。頻率一般每分鐘30~50
,搓動速度開始時由慢而快
,結束時由快而慢
。搓法有掌搓和側(cè)掌搓兩種。
[應用]搓法的主要作用是疏散經(jīng)絡
,調(diào)和氣血
,通利關節(jié)
,松弛肌肉
,消除疲勞等
。
提法
[定義]提法是指醫(yī)者用雙手對按而向上提
,或雙手按于施治部位使勁向上(反方向)提
,或垂手拿起的手法
。
[動作]在臨床分為頓提法和端提法兩種
。一是頓提法:患者正坐
。醫(yī)者立于患例,囑患肢抬舉過頭并伸直(手心向內(nèi))
,醫(yī)音的左手握食指、拇指
,右手握無名指、中指
、小指
,先緩慢導引放松局部
,再使勁上提3次
,每提1次關節(jié)可發(fā)出1次彈響
。但操作時避免使用暴力
;二是端提法:患者正坐
。醫(yī)者立于患者背后
,雙手虎口置于患者同側(cè)耳垂下,拇指于耳后高骨處
,食指于下頜角緣,置準貼實后,雙手同時用力向內(nèi)合立并向上提
。但施本法時,必須注意雙手虎口必須對準患者同側(cè)耳垂下后側(cè)
,并將患者頭部卡于兩手之中,同時應嚴密觀察患者
,切勿壓及頸總動脈
,造成危險
。
[應用]解除粘連
,順理肌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節(jié),醒腦安神
。疏風止痛,聰耳明目
,調(diào)和陰陽,補益氣血
。補腎氣
,強腰脊
,調(diào)和氣血陰陽
。
4
、牽抖類
一般有抖法
、引伸法等。
抖法
[定義]是抖動身體的一種方法
,也是屬于被動運動按摩。
[動作]操作時握住患者遠端
,在牽拉的同時做上下
,或左右的抖動
。即象抖動繩子一樣用柔勁來抖動肢體,使肢體隨著抖動的力量似波浪樣的起伏
。根據(jù)不同部位
、不同疾病
,抖動的次數(shù)也不同
。抖法一般多應用于腕、上肢
、下肢和腰部。
[應用]此法的力量作用于肌肉
、關節(jié)、韌帶
,具有舒展筋骨
、滑利關節(jié)
,消除疲勞
、整復和恢復解剖位置的異常
。如腰椎間盤突出癥常采用抖法來進行治療
。
引伸法
[定義]是在肌肉放松時被動地牽伸關節(jié)的一種方法。本法屬于特殊的被動性運動按摩
。
[動作]此種方法的作用力,可使關節(jié)發(fā)生一時性超過正常生理活動幅度的運動
。這種操作技巧較難,要順勢而行
,使引伸的動作有勁而不蠻
,幅度大而不野
,達到恰如其分
,恰到好處的程度
。引伸法可有上肢引伸
、下肢引伸
、腰部引伸等多種
。
[應用]引伸法的治療作用
,是牽伸關節(jié)攣縮
,糾正關節(jié)錯位
,增強肢體的活活動能力等。
5
、運動類
一般有屈伸法
、搖法、板法
、背法
。
屈伸法
[定義]是對有活動障礙的關節(jié)
,幫助其伸展和屈曲波動活動的一種方法
。
[動作]屈伸法也可稱展法或伸展法
,屬于被動運動按摩
。此法必須順其勢,不可用暴力
,伸展力要作用在引起關節(jié)攣縮的軟組織上,以克服其牽拉力
,利用反向作用力而使關節(jié)活動范圍加大。運動的方向要按各關節(jié)正常的運動方向和角度進行
。在活動時一定要用緩慢
、均衡
、持續(xù)的力量慢慢加大其可能屈伸的幅度
,并在此幅度范圍內(nèi)連續(xù)活動
,使其逐漸增加同伸活動的角度
。當屈伸到最大角度后要固定1~2分鐘,然后再慢慢放松還原
。如此反復數(shù)次。此法在操作時要注意病人的體位
,應置于能使被運動的關節(jié)達到充分活動,并保證被按摩者不會因疼痛的閃躲而發(fā)生異外的體位
。
[應用]伸展法適用于人體各個關節(jié)
。屈伸法的作用是松解粘連,滑利關節(jié)
,增加肢體活動能力等。
搖法
[定義]是以關節(jié)為軸心
,做肢體順勢輕巧的緩慢回旋運動。
[動作]本法屬于被動運動按摩
。在施術時要將體位安置合適
,搖動的動作要緩和穩(wěn)妥,速度要慢
,幅度應由小到大,并要根據(jù)病情
,適可而止
。同時也要注意被運動關節(jié)的正常生理活動范圍。搖法常用來預防和治療各種關節(jié)活動功能障礙
。雙軸和多軸關節(jié)都可做環(huán)繞運動治療
,如腕關節(jié)搖動等等
。
[應用]搖法的作用是松解粘連
,滑利關節(jié),增加肢體活動能力
。恢復體力等
。
扳法
[定義]又稱搬法
,可以在人體幾個部位應用,如肩
、髓、腰
、頸等
。
[動作]是用一手壓住人體某一部位
,另一手扳動其他部位
,兩者使用力量相等
、作用相反的外力
,使關節(jié)旋轉(zhuǎn)或伸展
。扳法也屬于被動運動按摩手法
,常用治療四肢關節(jié)的功能障礙及脊椎小關節(jié)的交鎖與錯位等癥
。故此也可以認為是正骨干法的一種
。扳法不是一個大幅度的被動運動
,在施術時必須將要扳動的關節(jié)極度伸展或旋轉(zhuǎn),在保持這一位置的基礎上
,再做一個稍微加大幅度的運作。扳動時一定要因勢利導
,了解正常關節(jié)活動范圍,不可超出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