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府穴人們比較熟知的一個穴位,這個穴位的大概位置是在胸大肌中,對于這個穴位如果采取相應的按摩或者刺激手段的話,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病作用,尤其是對于一些咳嗽,氣喘,胸悶,嘔吐等病癥有著獨特的治療作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該穴位的位置用途。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俞府穴的釋義:俞府。俞,輸也。府,體內臟腑也。該穴名意指腎經(jīng)氣血由此回歸體內。俞府穴是腎經(jīng)體內經(jīng)脈與體表經(jīng)脈在人體上部的交會點,或中穴傳來的濕熱水氣在本穴散熱冷凝歸降地部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腎經(jīng)的體內經(jīng)脈,氣血的流注方向是體內臟腑,故名。腧中者,其意與俞府同,中指內部。
俞府穴的取穴方法
要找準俞府穴的位置,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行,要通過該穴位來治病的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俞府穴位于上胸部,當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人體正面中線左右三指寬,鎖骨正下方)。
俞府穴位配伍
正確的配伍穴位可以用于治療多種疾病,療效甚好,可以將俞府穴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緩解治療胃氣上逆之嘔吐、呃逆;俞府穴配天突穴、肺俞穴、魚際穴緩解治療咳嗽、咽痛。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來選擇配伍的方法,需要聽從醫(yī)生指導。
俞府穴的解剖位置
在胸大肌中;有胸內動、靜脈的前穿支;布有鎖骨上神經(jīng)前支。
俞府穴的主治病癥
對于咳嗽,氣喘,胸痛,嘔吐,不嗜食,氣喘等情況出現(xiàn)時,而且比較突然的話,那么可以指壓胸骨旁的“俞府穴”及“或中穴”可達到效果,此穴為人體足少陰腎經(jīng)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通過介紹大家對俞府穴肯定有了一定的認識,這個穴位確實是非常具有治病作用的穴位,但是要想發(fā)揮做一個穴位的功效,那么就要首先要掌握好位置才行,找準了位置,然后選擇正確的手段來對穴位進行刺激,這樣才能夠起到治病的作用。
720個。
部分穴位:天柱穴、小海穴、少海穴、通里穴、陰郄穴、神門穴、少府穴、曲澤穴、筑賓穴、上星穴、尺澤穴、孔最穴、魚際穴、虎口穴、前谷穴、百勞穴、灸癆穴、身柱穴、靈臺穴、上星穴、尺澤穴、孔最穴、魚際穴、虎口穴、前谷穴、百勞穴、灸癆穴、身柱穴、靈臺穴。
天突穴、氣舍穴、水突穴、天府穴、列缺穴、小指尖穴、璇璣穴、華蓋穴、紫宮穴、玉堂穴、肋頭穴、胸堂穴、俞府穴、彧中穴、神藏穴、靈墟穴、神封穴、氣戶穴、庫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云門穴、中府穴、周榮穴、天溪穴、崇骨穴、灸哮穴、定喘穴、魄戶穴、譩譆穴、豐隆穴。
擴展資料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9個雙穴、50個經(jīng)外奇穴,共720個穴位。
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采用按摩手法點、按、揉等不至于傷害人體,其余36個穴是致命穴,俗稱“死穴”。 這36個穴是致命穴平常按摩無任何不良影響。所謂致命必有意外的重力,非正常力道,或危險物品造成為必要條件。
死穴又分軟麻、昏眩、輕和重四穴,各種皆有九個穴。合起來為36個致命穴。
-穴位
穴位:涌泉
位置:足少陰腎經(jīng)的井穴,位于足底(去趾)前1/3與2/3交界處,足趾跖屈
時呈凹陷。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稱推涌泉。推100~500次。
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稱揉涌泉。揉30~50次。
主治:發(fā)熱、嘔吐、腹瀉、五心煩熱、頭痛、頭昏、失眠、目眩、咽喉腫痛、
失音、便秘、小便不利、小兒驚風、癲狂、昏厥。臨床對此穴研究頗多,更擴大了該穴的主治范圍。
祖國醫(yī)學認為,涌泉穴是屬于心腎兩經(jīng)的相接點,位足掌心,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第3趾趾縫頭端與足根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足少陰腎經(jīng)起于足心涌泉穴止于俞府穴。主腎及其經(jīng)脈循行部位的病癥以及與腎有關的脾、胃、心、肺等臟腑病癥。
經(jīng)常按摩此穴能起到鎮(zhèn)靜安神、疏肝明目、健胸壯骨的作用。對防治高血壓、頭頂痛、眩暈、耳鳴、心悸、咽候疼痛及足部痿弱無力、麻木浮腫、下肢痙攣疼痛、食欲不振、大便秘結、小便不利等均有療效,對治療足心熱、失音也大有裨益。《幻科推拿秘書》:“揉涌泉久揉亦能治眼病左擦止吐,右揉止瀉”。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也證明刺激涌泉穴,能使局部神經(jīng)末稍的敏感性大大增強,使植物神經(jīng)和內分泌糸統(tǒng)得到調節(jié),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使腿腳強健有力,靈活,有助于醒腦提神加強記憶。
按摩涌泉穴的傳統(tǒng)方法有:
1、推涌泉,既用拇指面向足趾推。推涌泉能引火歸元,退虛熱,主要用于五心煩熱、煩躁不安等癥。
2、揉涌泉,用指端揉。能止吐瀉,左揉止吐,右揉止瀉。
3、擦涌泉,用手掌緊貼足心,快速用手擦發(fā)熱為止,兩足交替進行能起到自我保健作用。
涌泉穴是屬于心腎兩經(jīng)的相接點,位足掌心,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第3趾趾縫頭端與足根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足少陰腎經(jīng)起于足心涌泉穴止于俞府穴。主腎及其經(jīng)脈循行部位的病癥以及與腎有關的脾、胃、心、肺等臟腑病癥。
準確找到穴位
用手指找穴位通常采用 觸、捏、按 三種方法。
觸法:用手指觸摸皮膚表面,有緊張感、刺痛感、麻脹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捏法: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起皮膚,有痛感或麻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按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垂直按壓皮膚,發(fā)硬,用壓痛和緊張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穴位集中穴位
能摸到脈搏的地方,如喉結倆側、膝關節(jié)后窩等處,用手觸摸能感到脈搏跳動處有人迎穴、委中穴肌肉與骨骼之間的穴位,如三陰交。肌肉與肌肉之間,如天柱穴;肌肉倆側有許多穴位,脊骨與脊骨之間,如大椎穴。神經(jīng)或血管離皮膚近的如眼睛下面的四白穴。骨頭突出處,如內踝骨高點上的太溪穴。肘關節(jié)附近有曲池穴等穴位。
肺經(jīng)
從胸部上外側的中府穴開始,經(jīng)前臂的橈側到肩部到手掌橈側到拇指橈側的少商穴為止。
功能 :調整呼吸器官和心臟的功能,如潮熱、心悸、氣短、口干、手臂麻木、中熱等。
大腸經(jīng)
從食指末端橈側的商陽穴開始,經(jīng)手臂到肩部到鎖骨下凹到側頸部到陷到鼻翼旁的迎香穴為止。
功能 :調整鼻、咽、牙齒、大腸等功能,如鼻塞、咽喉痛、口干、頸部或肩部的肌肉痛和牙痛等。
胃經(jīng)
從眼睛下方的承泣穴開始,經(jīng)口角到下額到耳前到額角的頭維穴的經(jīng)絡;經(jīng)頸部的人迎穴開始,經(jīng)鎖骨下凹陷過胸部過前腹部過腹股溝過腿到足第二趾末節(jié)外側的厲兌穴為止。
功能 :調節(jié)全身消化器官功能及全身不適等,如便秘、腹瀉、下肢消腫、下肢麻木或腫痛。
脾經(jīng)
從足拇指內側、趾甲根角旁的隱白穴開始,經(jīng)腿、腹股溝、前腹部、胸部、腋下到第七肋間的大包穴為止。
功能 :調整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呼吸器官、神經(jīng)系統(tǒng),如惡心、腹瀉、下肢消腫、腰酸腿痛。
心經(jīng)
從腋下的極泉穴開始經(jīng)手臂、手腕、手掌到小指末節(jié)橈側的少沖穴為止,
功能 :調整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消化器官等的功能,如面赤、潮熱、口干、上肢麻木疼痛。
小腸經(jīng)
從小指末節(jié)尺側的少澤穴開始,經(jīng)手、手臂、肩部、頸部、顴骨下到耳前的聽宮穴為止。
功能 :調節(jié)上肢、眼耳的功能,如目黃、耳聾咽喉痛、頭痛、上肢麻木疼痛等。
膀胱經(jīng)
是14經(jīng)絡中最長的,從內眼角的眼睛穴開始,經(jīng)后頭部、頸部、背部、腰、腿、足小趾末節(jié)外側的至陰穴為止。
功能 :與所有的臟器有關,從面部到后頭部的痛,后頸部、背部、腰部、大腿、小腿的酸痛或疼痛、鼻塞等。
腎經(jīng)
從足底的涌泉穴開始,經(jīng)腿、前腹部到胸部第2肋間的俞府穴為止。
功能 :與藏精之器腎臟有關,也調整泌尿、生殖功能,對浮腫、體位性低血壓、全身倦怠、腰腿麻木、精力減退、月經(jīng)不調有所幫助。
心包經(jīng)
從胸部的天池穴開始,經(jīng)手臂、手掌到手中指尖的中沖穴為止。
功能 :包裹心臟、保護其功能,治療心悸、氣短、胸悶、心臟功能障礙。
三焦經(jīng)
從無名指末端尺側的關沖穴開始,經(jīng)手臂、肩部、頸部、耳后、耳前到眉梢末端的絲竹空穴為止。
功能 :調節(jié)眼、耳咽喉的功能,眼病、頭痛、胸悶、呼吸器官的功能。
膽經(jīng)
從外眼角的瞳子髎穴開始,經(jīng)耳周、頸部、肩部、上肢側面,腿到足第4趾末節(jié)外側的足竅陰穴為止。
功能 :輔助肝臟功能,調節(jié)泌尿、生殖,肩背酸痛,下肢麻木疼痛,皮膚光澤消失。
肝經(jīng)
從足拇指末節(jié)外側的大敦穴開始,經(jīng)腿、腹部到胸部的第6肋間的期門穴為止。
督脈
從尾骨尖的長強穴開始,沿背部正中線向上,經(jīng)腰、背、后頭部、頭頂、鼻尖到上唇內上唇系帶與齒齦連接處的齦交穴為止。
功能 :統(tǒng)領陽經(jīng),依各臟器失調程度表現(xiàn)出全身癥狀。
任脈
從會陰穴開始,沿體前正中穴向上,經(jīng)腹部、胸部到下頜部的承漿穴為止。
功能 :調整陰經(jīng)運行,協(xié)調生殖器官、泌尿器官、呼吸器官、消化器官的功能障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310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極穴的治病用途及配伍應用
下一篇: 具有收斂止瀉的兩種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