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夜啼,多見于3個月內(nèi)的幼小嬰兒,是一種難以查明原因的入夜啼哭不安的病狀。表現(xiàn)為嬰兒時哭時止,或每夜定時啼哭,甚則通宵達旦,但白天如常。其實,啼哭是嬰兒一種本能性反應(yīng),因為在嬰兒時期尚沒有語言表達能力,“哭 ”就是表達要求或痛苦的一種方式。但是夜啼則是一種病癥的體現(xiàn),中醫(yī)認(rèn)為,小兒夜啼系心經(jīng)積熱,脾臟虛寒或驚恐所致。
在民間有許多治療小兒夜啼的偏方,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歷來被很多人驗證并有很好療效的方子,或許可以幫助那些為孩子焦心的家長解憂排難。
1、藥敷涌泉穴
取吳茱萸、梔子各10克,一起研成細末,雞蛋一個,去黃,用蛋清將藥末調(diào)和,壓成兩個硬幣大小的藥餅,晚上臨睡前用藥餅敷在孩子雙腳的涌泉穴上,用膠布固定好敷一晚上,等到第二大早上取下來就可以了。這種方法適用于有心經(jīng)積熱引起的小兒夜啼。
2、藥貼肚臍
用丁香、肉桂、吳茱萸各等份,一起研成細末,每晚在孩子睡覺之前,取一小撮,用溫水調(diào)成糊狀,敷在孩子的臍眼上,然后用膠布覆蓋在上面,每晚換藥一次,連用3一5天,就可以冶好小兒夜啼。這種方法適用于脾臟虛寒所致的小兒夜啼。
3、熱熨法
用干姜、小茴香各等份,研成粗未,放到鐵鍋里炒熱,然后用紗布包裹好藥末,趁熱給孩子熱熨,操作手法是從胃脘熨至小腹,來回熨燙就好。用這個方法的時候需要注意藥包的溫度控制,溫度太高容易燙傷孩子,溫度太低則沒有功效。藥包可以多次反復(fù)使用。這種方法適用于脾胃虛寒型夜啼。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334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