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褲,一種讓人又愛又恨卻無法割舍的存在。
1915年,一名叫斯坦菲爾德的美籍加拿大人發(fā)明了秋褲,他與自己的兄弟以號稱“不縮水”的棉內衣起家,并申請了秋褲的專利,成為現代商業(yè)秋褲之父。
由于第一批進入中國的秋褲生產于秋明州的毛紡工廠,老一輩人稱其為“秋明毛褲”,后來逐漸被簡稱為“秋褲”。
連日來,全國多地氣溫急轉直下,但總有一些標榜著“風度勝于溫度”的愛美人士,拒絕了媽媽提出的穿秋褲的要求。
《生命時報》邀請權威專家,告訴你秋褲究竟應該什么時候穿。
受訪專家
中國老年病學會委員 于俊敏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皮膚科專家 董正邦
作為人體重要的負重關節(jié),膝關節(jié)最怕冷。尤其秋冬季節(jié),不僅溫度低,還時常伴有寒風,短短幾分鐘,寒風就會侵襲未受保護的膝關節(jié),使其受寒。
人體各部位中,小腿和腳離心臟相對較遠,不僅血液流經的路程長,還匯集了全身的經脈,所以“腳冷,則冷全身”,全身若冷,機體抵抗力就會跟著下降,病邪就可能乘虛而入。
如果在寒冷的季節(jié)里不注意腿部保暖,經年累月,就會造成腰腿痛、坐骨神經痛、膝關節(jié)酸痛等。
尤其是人過中年,產熱能力降低,若不及時穿上秋褲,導致下肢回流血液溫度降低,還會影響腿腳甚至全身的營養(yǎng)、生理狀態(tài)。
雖然年輕人機體產熱功能好,但長時間處在風寒濕冷的環(huán)境里可能會造成機體損傷,如血液吞噬細胞增生、肌纖維組織炎等,并在中年以后陸續(xù)發(fā)病,為晚年的身體健康埋下隱患。
要想判斷自己是否該穿秋褲,要從三方面考慮。
時間:
寒露以后
在北方一般過了中秋就該穿上薄秋褲?!扒飪觥彪m然可以增強耐寒能力,但只適宜在初秋暑熱未消時。
等到進入晚秋,尤其是寒露(今年的寒露是10月8日~10月22日)以后,氣候明顯下降,日夜溫差變化大,常有強冷空氣侵襲,就應增添秋衣秋褲。
氣溫:
低于10℃
以10℃為界限,若最低氣溫低于10℃就該穿秋褲,并且隨著溫度的降低,秋褲也應適當增厚。
自我感受:
雙腿冰涼
若覺得雙腿冰涼,從戶外回來后遲遲恢復不到正常溫度就該穿。
經常久坐或末梢循環(huán)不好的人,即使氣溫不是特別低,也會有雙腿冰涼的感覺,這類人應馬上穿秋褲、厚襪,并且每天睡前用熱水泡腳15分鐘。
市場上的秋褲材質多種多樣,容易讓人挑花了眼。
總體來說,秋褲要松緊適度,貼身但不緊身;面料以純棉等植物纖維為宜;款式方面,最好在腹部、膝蓋等處有加厚處理。
純棉秋褲:透氣性好
一些人擔心出汗后,秋褲會變潮,貼在皮膚上不舒適,也會引發(fā)紅疹之類的皮膚病。
純棉的秋褲透氣性較好,是消費者的首選。臨床上很少診治到因穿了純棉秋褲而導致皮膚出現問題的患者。
羊絨秋褲:過敏的人避免穿
含有羊絨成分的秋褲保暖指數最高,深受中老年人歡迎。但要注意,對羊毛過敏的人不適合穿含有羊絨成分的秋褲。
滌綸秋褲:靜電專業(yè)戶
秋冬季節(jié)濕度較小,穿這種秋褲時,總能聽到噼里啪啦的響聲。在穿滌綸秋褲前,最好先涂些潤膚霜。
另外,滌綸材質可能會刺激皮膚,尤其是一些皮膚易干燥、瘙癢或過敏的人,以及皮膚嬌嫩的孩子最好不要穿這種面料。
緊身秋褲:血液不流通
很多女性認為緊身秋褲既能保暖,又能展現身材。
但這樣的秋褲緊緊包裹在身上,導致血液不流通,身體不但無法變暖,反而會更冷。嚴重時會引發(fā)凍瘡、寒冷性脂膜炎等問題。
而且,過于緊身的秋褲可能增加局部溫度,患婦科感染病的風險增大,建議女性選擇秋褲仍以寬松、有彈性為主。
特別提示
個別人群需要提前穿秋褲,包括經期和孕期女性、老年人和關節(jié)炎患者、陽虛體質人群。
經期女性要穿高腰秋褲,以免寒氣入侵,導致月經紊亂、量少、色黑、血塊、痛經等。
本期編輯:劉云瑽
覺得文章不錯?別忘給生命君點個贊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434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血球低怎么辦
下一篇: 人體中各種穴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