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么CT是非常普及的、最簡單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主持人:影像學檢查還有一種特別常見的就是CT,也請您給我們講一講,CT適合哪些部位,它的作用是什么?
嘉賓:首先就是像你說的,CT是一個非常普及的、最簡單的影像學檢查方法,為什么說它普及呢?因為現(xiàn)在對于醫(yī)療方面來說,價格也是調(diào)整到了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接受的程度。
第二,CT是一個斷層掃描,相當于把人體橫斷位切成不同的層面,從上到下,橫斷位的切。這樣切有什么好處呢?比如胸片上一個正位的片子,對于長在心臟后面的病變,我們是看不到的,因為它有重疊,就等于是你站在影壁的后面,我們看不到。那這樣怎么辦呢?我們就從影壁的上面看,這樣的話,影壁在前,你這個人在后,就是一個橫斷位的檢查。
另外我們現(xiàn)在隨著計算機的發(fā)展,我們聽到CT的排數(shù)越來越多。
比如從8排到16排,到128排,排數(shù)越大,它針對的人群就不一樣,掃描的快,這個用于心臟方面,心臟跳動的快,掃描的越快,越能夠抓住心臟靜止的那個瞬間。對于腫瘤甚至一些普通的疾病診斷來說,我們知道16排、64排、128排,這些就夠了,沒有必要再高。有的人找我問,我們醫(yī)院到底是多少,我跟他們說64或128,有人就很輕蔑的說,我們哪哪還是256排的呢!這個請大家放心,對于診斷來說,64排基本上是目前中國用的最多的CT掃描儀。
CT最常用于什么診斷呢?就是胸部的疾病和腫瘤的診斷,對于對比越強烈的東西,影像學觀察的檢出率越高。對于胸部來說,主要是肺,肺是一個含氣的器官,在CT上相對于表現(xiàn)為黑色。如果長了東西,甚至一些病變,那么它馬上就從黑色變成了灰色、白色。可能對于大家來說分辨很難,因為里面還有血管、氣管這些,分辨不出來,對我們來說,首先我們對正常的解剖結(jié)構(gòu)是非常了解的,所以在我們腦海里,首先要把這些正常解剖結(jié)構(gòu)去掉,如果還有東西,那么就是長東西了。除了肺,其他的比如還有肝臟,腹部的一些臟器,肝膽胰脾腎,它也是一個檢出、診斷,最常用的方法。
為什么常用或者是普及呢?比如磁共振也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但是第一,磁共振相對于CT來說相對貴一點。第二,磁共振它對病人的要求非常高,比如體弱的,身上做過骨頭手術、置換術的、戴心臟起搏器的,這些有金屬東西的,做不了磁共振的檢查。再一個就是檢查時間長,比如單器官的磁共振,最少也得20分鐘以上,CT就比較快速了,平均最快掃描一個全肺的CT,只用2秒多鐘。比如急診,有的急診比如車禍的患者,腦袋受到損傷,處于一個躁動的狀態(tài),配合不了磁共振的檢查,那么最簡單的就是做一個CT,看看出血的地方在哪,范圍有多大。
再比如身體比較弱的,腫瘤的患者做一個CT,因為有圖像,可以前后對比腫瘤的發(fā)展,治療前后的進展或者好轉(zhuǎn)。
剛才說的,CT對肺部的疾病、腫瘤來說首選,所以,除了甲狀腺癌篩查要注意什么人應該篩,或者篩完了以后應該干什么之外,對于肺癌篩查來說,CT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肺癌存在各種各樣的原因。再一個,就是大家健康意識的提高,最主要的還是媒體的推波助瀾,所以大家對肺、肺癌這兩個概念非常關注,所以現(xiàn)在大家去體檢,都要去做肺癌篩查,那么CT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對我們來說,就是因為胸片和CT,都是主要關注于肺里面的東西。
2.什么時候用CT篩查病癥?什么時候需要用到CT的不同劑量?
主持人:您提到了一個新的,是X光片。我們最常見的也是這個檢查之一。
嘉賓:X光片第一是比較便宜,第二是簡單,第三是輻射量比較小,相對于CT來說輻射量小。我們關注輻射之外,還要關注做檢查之后,獲益有多少。
剛才說了胸片,一個正位一個側(cè)位,它只是一個相對來說非常簡單、最基礎的三維成像,只有前后和左右,好多小的病變,越小的結(jié)節(jié)或者越小的癌,越是早期癌。咱們篩查的目的,就是為了篩出這些早期癌,如果漏掉了,等于篩查目的沒有達到,所以在我們大數(shù)據(jù)里發(fā)現(xiàn),肺部病變小于2個厘米就相當于是一期的病人,如果是小于2個厘米的肺部結(jié)節(jié),在胸片上有80%是看不到的,所以10個里面有8個看不見,當你能看到那2個的時候,五分之四的人已經(jīng)漏掉了。所以胸片在美國從2013年之后就不再推薦用于肺癌篩查了。比如要想去做肺癌篩查,那么就直接選胸部CT。
因為咱們醫(yī)學也講人文,不光是要做出診斷,還要顧及到受檢者。這個CT的劑量給他以后,就相當于剛才說的PETCT一樣,那么大的劑量適合不適合他來做,所以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們就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叫低劑量CT。
主持人:您剛才通過肺部的疾病,來比較了X光片、磁共振和CT,我們現(xiàn)在推薦大家進行肺部疾病早篩的檢查就是低劑量CT,低加量就是不加強CT嗎?就是普通CT嗎?
嘉賓:這兩個是一個不同的概念,劑量是一個概念,增強又是一個概念,比如我們有癥狀了,咳嗽甚至咳血,那我們到醫(yī)院去,做的叫常規(guī)CT,常規(guī)CT就是診斷用的。
什么時候用低劑量CT?就是健康人群,需要做早期肺癌篩查,那用不著常規(guī)CT,因為它的劑量非常高,只能選低劑量CT,低劑量CT的重要作用就是篩檢出有什么問題,至于這個問題是什么,還要交給常規(guī)CT去解決,常規(guī)CT里就包括增強CT和普通CT。低劑量用的最廣的就是肺癌高危人群的肺癌篩查。
比如說還沒到50歲,首先從年齡上不是肺癌高危人群,如果要去肺癌篩查,其實是不推薦低劑量CT的,因為沒必要。在美國的這些數(shù)據(jù)里,50歲以下,不是吸煙比較多的,肺癌的發(fā)生率很低,所以多方考慮,就定下來肺癌的高危人群是有一個標準的,55到74歲。再一個,就是對于吸煙量來說有一個明確的指標,這個咱們今天就不說了。
在中國,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不單是美國界定的高危人群,還有一些比如年輕女性、45歲以上的女性,得肺癌的人也比美國高,至于什么原因還在研究當中。所以在中國,對肺癌高危人群的界定,慢慢的把年齡就拉下來了,降到多少還沒有定論,但是我們?yōu)榱瞬宦?strong>目前在45歲,尤其是女性,尤其是有長期二手煙接觸的一些女性,那么她適合做肺癌篩查。肺癌篩查就用低劑量螺旋CT。
低劑量螺旋CT目前吃線的量,在咱們醫(yī)院相當于十五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的常規(guī)劑量CT,但是我們有一個標準,就是你不能一味地低。
低劑量這個定義就是,在能夠保證圖像質(zhì)量的前提下盡可能的低,所以完全可以放心地用這個低劑量,你不用考慮它看不清,因為這個都是在大數(shù)據(jù)或者幾十萬的人群里面已經(jīng)做過了,完全沒問題。第一對于檢出,第二對于大部分疾病的診斷都是沒問題的。
當然,有一小部分,即便是常規(guī)CT也診斷不了,這些低劑量CT會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之后怎么辦?這就要聽專業(yè)的體檢醫(yī)生,或者是專業(yè)的篩查醫(yī)生去告訴你,是觀察三個月以后再來復查一次,還是直接做常規(guī)CT,還是直接做增強CT,這都不同的建議。所以我們不要自己去解讀,因為只能看到一個結(jié)果,至于這一次的檢查有問題、這個問題是什么,就需要接著往下去檢查。
增強CT,屬于診斷CT,診斷CT和非增強的普通CT有什么區(qū)別呢?增強CT如果大家做過就知道了。
主持人:增強是增的什么?
嘉賓:就是從血管里打進去造影劑,為了讓全身的血管亮起來,比如血管在橫斷位上的斷面,大部分是圓形的,長腫瘤、長淋巴結(jié),也相對是圓形的,圓形跟圓形有的時候在一起,分不出來,所以要是做了增強CT,亮起來的是血管。有的時候做一個普通CT,我們看到肺里有一團東西,有的醫(yī)院就說它是腫瘤,其實做增強CT一看,是一個血管的變異,迂曲的血管,就等于一團繩子在那,沒有肺的結(jié)節(jié)。如果在這一團東西之外,血管亮起來了,還有東西沒亮起來,那就懷疑是不是有問題了,所以增強就起這么一個作用——對比強烈。
又回到咱們一張紙一個墨汁的比喻了,等它亮起來了就不用考慮了,因為它是血管,沒一起亮起來的,那么它就有問題。
3.CT的排數(shù)代表什么?
主持人:排數(shù)不一樣,快慢就不一樣,排數(shù)越大越薄,排數(shù)越小越厚,現(xiàn)在CT的薄層能夠到達什么的水平?
嘉賓: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射線,CT都是射線,射線出去經(jīng)過人體,到對面去接收這個信息,就這么一個原理。排數(shù)越多,比如一排有一個,那么打出去以后就是一個一個的點,這個時候再采集就很慢。如果對面一下能接收128個就快了,節(jié)省了時間,所以排數(shù)和層厚是兩個概念。
64層,也可以給它拆成很薄,現(xiàn)在最薄的可以達到0.6個毫米一層,而且層和層之間,比如做肺結(jié)節(jié)診斷,我們要求有80%的重疊,因為比如說0.6毫米一層,這個結(jié)節(jié)0.3毫米,有可能落在這兩層中間,咱們就看不見。如果有80%的重疊,就能夠最大程度地檢出更小的結(jié)節(jié),所以它的排數(shù)不一樣。
主持人:CT是把人切成橫斷面,是豎著切,還是橫著切?
嘉賓:橫著切,你看到CT的圖都是圓形的,就相當于人體的橫斷位,但是有了橫斷位的數(shù)據(jù)以后,我們還可以給你三維重建成各種方式的,各種角度的。
所以你拿到的,不光是這種橫斷位的圓形,還有比如豎著的,就是從前到后的,那就有可能是冠狀位,左到右的就是矢狀位,都是不一樣的,但是還是那句話,這個圖不是給病人看的。
4.做影像檢查前的誤區(qū)
主持人:在做影像檢查的時候,有的是先預約再繳費再做,有的是先做再繳費,有一些不同的。如果是先做再繳費,根據(jù)身體的部位,或者劑量、藥量不同,最后決定我的檢查?
嘉賓:如果要是先預約再繳費,或者先預約再做,就涉及到檢查前準備的問題。
比如在做造影檢查的時候,首先要禁食禁水,像消化道檢查,從食管到胃,到十二指腸,甚至再下面結(jié)腸、直腸,消化道的系統(tǒng),是一個空腔的管狀系統(tǒng),如果要是有食物殘留,尤其在胃里,等我們檢查的時候,鋇劑造影就有可能和這些食物混在一起,變成一團,到時候就觀察不到了。
尤其早期胃癌,它只是一條胃黏膜的改變,如果我們不去仔細地找,比如這個人真有胃癌家族史,或者真的是胃潰瘍,那它是不是惡變了,還是它只是一個簡單的良性潰瘍,我們就要觀察黏膜的改變。并不是它還沒長到腫瘤那么大,都是從黏膜改變開始的,觀察的越精細,檢出早期癌的可能性就越大。當這些混雜的因素都在一起的時候,那它把你所有的東西都給掩蓋了,所以這樣的話就容易造成漏診。
還有比如做鋇灌腸,結(jié)直腸的造影檢查,還要服瀉藥。服瀉藥的作用就是把結(jié)腸和直腸里面的糞便盡可能地排出去,沒有糞便了再打進去造影劑。如果造影劑在局部還形成充盈缺損,就是有這種聚集,那么就要考慮是否有腫瘤。如果要有糞便或糞便的殘渣,有可能就和它混在一起,這時候就容易造成誤診,不是漏診的問題。一看好多東西,有可能是他腸道準備不充分,所以當你預約的時候,預約的地方都會根據(jù)不同的檢查,給一個非常詳細的說明。
主持人:什么時候喝藥,喝多少瓶水,一定要遵醫(yī)囑去做這件事。
嘉賓:對,大家不要著急,因為腫瘤病人今天預約了,就想今天做,但這種需要腸道準備,當天做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往往對自己造成不好,這是造影。
主持人:在做影像學檢查之前,先預約,預約兩天或三天之后,前面要做好充分的身體準備,以便能夠達到最好的一個檢查效果。那還有一個部位,就是像盆腔婦科的憋尿,這種檢查也請?zhí)漆t(yī)生給我們介紹一下。
嘉賓:這個沒有什么定論,作為檢查醫(yī)生來講,我們也能夠理解這個病人的難處,因為在咱們的思想里,尿憋得越多檢查效果越好,但是這是一個誤區(qū)。
憋尿的量,要有一個把握度,既能夠?qū)⑴枨焕锏暮芏嗄c管推開,又能夠通過液體的對比,和旁邊帶空氣的腸子、卵巢、子宮,從密度上、回聲上、信號上區(qū)分開,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檢查前的準備。所以沒必要憋得那么多,像B超對于盆腔的檢查來說,因為位置比較深,所以有的時候探頭不光是跟甲狀腺、乳腺一樣,放在那就能看得見,還要壓你的肚子和小腹,如果你要憋得太多了也是很難受的。所以一旦做檢查之前有了尿感,想上廁所,一般再堅持個10到15分鐘就差不多了。
對于我們來說,膀胱撐得越大,對一些小的病變反而造成了漏診,因為它把所有的東西都擋住了,觀察的更不好,不是說一味的大就檢查的越好,這是一個誤區(qū)。
主持人:還有一種檢查,是不是屬于影像學的范圍,就是鏡子,各種喉鏡、腔鏡、結(jié)直腸鏡,它們的原理是跟影像學的不一樣,對嗎?
嘉賓:我個人感覺原理應該一樣,因為都是影像學,但是檢查的方法跟成像技術、原理不同,所以和我們這個專業(yè)是分開的。但是它的一個好處它看到的東西,比如說氣管鏡、胃鏡,它看到的東西能夠馬上取活檢,真正地把這個東西鉗取出來一塊,然后做細胞學,做病理,這個是它最大的好處。
主持人:優(yōu)勢,對,影像學看到了,但是拿不到。
嘉賓:對,比如現(xiàn)在影像學就有CT仿真內(nèi)鏡。就是說用CT三維重現(xiàn)的辦法,把整個的氣道、整個的消化道重建出來,就和我們在鏡子下面看的一樣的,因為它是三維重建的,各個角度,各個方向,各個深度,在電腦上就和過山車一樣,就來回來去地這么倒。
但是這種比如說看見東西了,我們沒法拿到病理,就像咱們剛才說的,結(jié)直腸和糞便是分不出來的,在胃里它有可能和食物殘渣分不出來。所以這兩個的檢查,視覺上基本上相同的。區(qū)別在于,如果發(fā)現(xiàn)了潰瘍,那么它鏡子可以直接將其摘掉,我們就不行,只能提示。
5.影像檢查時需要注意什么?
主持人:請?zhí)漆t(yī)生給我們總結(jié)一下,在影像檢查的時候,我們有一些什么樣的注意事項,比如說緊急手術,術前準備這類的。
嘉賓:每個檢查因為它的成像原理不同,所以對于病人的要求也不同,比如說做磁共振,因為檢查室里是磁體,所以任何帶金屬的東西帶進去都會產(chǎn)生影響,戴眼鏡或金屬的東西,接近磁體的時候,都會覺得眼鏡要被吸進去,就更別說因為有的人,身體比較弱,推個輪椅或檢查床進去,那肯定要被吸進去,而且是緊緊地貼到磁鐵上,所以這個是絕對禁止的。
對于人本身來講有什么損害?比如說有心臟起搏器、金屬內(nèi)固定的移位。甚至于現(xiàn)在比較潮流的紋身,因為它是重金屬來做的,所以要是進到磁場里,會和金屬顆粒產(chǎn)生影響,就可能造成局部的灼傷,所以具體能不能進得去,那么一定要咨詢當時的醫(yī)生。
主持人:當時的大夫,說明自己的身體情況。
嘉賓:對,而且磁共振除了腦袋和鼻咽部、頭部這些檢查以外,(其他的除了肺,因為肺是不做常規(guī)的檢查的,因為一些成像原理),對于肝膽胰脾這些輔助的檢查,是對CT的補充。因為CT太普遍了,又很簡單很快,所以一般基本上發(fā)現(xiàn)問題就先做一個CT。如果CT鑒別不出來,再用磁共振成像,各個序列,不同的方法去給它鑒別,對它是一個補充。由于造影劑的進步,它對一些特異的病變,特異的器官,也有它特異的顯示方法,它也在從補充變成了并駕齊驅(qū),這是磁共振。
對于宮頸、后子宮內(nèi)膜這些,都是它的優(yōu)勢,除了檢出以外,它還能檢出非常小的、早期的,甚至于黏膜剛剛開始改變的病變。再一個是分期,我們知道子宮宮體或者宮頸,不光是手術,還有放化療,放療為主,指導下面的治療方法。
CT對于肺來講,主要一個就是屏氣、憋住氣,因為常規(guī)都是從上走到下,如果要是憋不好氣的話,上面看著沒問題,那么越到下面,他的呼吸偽影越大,有的時候隨著呼吸偽影大,血管模糊,和病變是分不出來的。所以一定要注意,大概也就是心里數(shù)個五六個數(shù),一般就差不多了。
對于肝和膽,這些腹部的病變來說呢,屏氣更重要,因為它要保證你每一層,基本上在一個掃描層面上,所以才能夠?qū)Υ笮∮幸粋€初步的判斷。然后對性質(zhì)的一個鑒別,對于盆腔來說CT沒有什么太大的要求。但是如果有一些鋼板,或者內(nèi)固定的金屬,它對病人沒關系,但是對于診斷來說,偽影多,就可能造成局部偽影掩蓋。
影像診斷科 主治醫(yī)生
發(fā)表媒體:大咖聊健康
把手指按到下面的指紋上,識別圖中二維碼,點關注后,免費訂閱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微信。
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可以正常地和癌癥病人(當然也包括乳腺癌病人)呆在一起生活,日常飲食起居,都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和以前一樣,沒有什么特別需要注意的,癌癥又不會傳染。我就奇了怪了,為什么會有這種擔心?看這個問題的后半句,我明白了,問的是飲食用的碗筷要分開嗎?原來還是擔心癌癥患者會把癌癥傳給孩子,唉,這真是。
飲食用的碗筷要分開嗎?當然要分開,這是基本的飲食衛(wèi)生吧,個人的飲食用具碗筷盡量專人專用,洗漱用品(牙刷毛巾等)更是如此。當然,這只是從個人衛(wèi)生的角度,你根本不用擔心癌癥傳染的問題,即便沒有分開,也不會傳染癌癥,但我還是建議分開,反復說了,這是基本的飲食衛(wèi)生,不是癌癥病人,相互之間的洗漱用品和餐飲用具也要盡量分開。
癌癥不會傳染,請把癌癥病人當正常人對待,不要歧視,多一些愛,多一些陪伴,多一些關懷,千萬不要對病人避著躲著,千萬不要讓孩子遠離患癌的親人,如果連親人都這樣躲著避著,病人得有多傷心。你去看看醫(yī)院腫瘤科的醫(yī)生護士,他們從來不擔心所謂的癌癥傳染問題。
這個問題問的讓我有點傷心,乳腺癌并不是傳染病,也不是瘟疫或者毒瘤,在一起生活沒有需要戒備的東西。再說了,在一起吃飯的應該是家人,連家人都要這樣另眼相待,患者的心里該有多難受。
當然,問這個問題的可能不知道這種情況,畢竟不是學醫(yī)的,為了孩子考慮這種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覺得,無論什么情況下,家人都應該給予病人最大的支持和依靠。因為,無論得了什么病,她都是你的家人。
家有乳腺癌患者,飲食方面要多照顧下患者的情況。尤其在放化療期間,盡量清淡飲食,葷素搭配,蔬菜水果都要跟上。油膩的東西盡量少吃,或者不在患者面前吃。有時候他們可能僅僅只是看到食物就會惡心嘔吐,要盡量考慮他們的感受。乳腺癌的發(fā)病因素里面有基因,環(huán)境因素和生活習慣等。家里人可以在飲食方面做一些調(diào)整,為了進一步預防。避免加工肉類,避免高脂肪飲食,盡量不喝酒。吃西蘭花,西紅柿,豆制品,海帶,魚類,粗糧等。
另外一點要提醒的是,有的乳腺癌攜帶突變基因,尤其家族中有2個以上乳腺癌患者,這種患者后代乳腺癌的概率要比常人高很多倍。因為家族性乳腺癌有遺傳傾向,家里的小孩盡可能去做基因檢測。另外還要注意乳房體檢。
總之,對于癌癥患者,我們不要用異樣的眼光看待,這樣會傷了他們的心,尤其是家人。家人的陪伴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至關重要。尤其是愛人。放心吧,乳腺癌不會傳染,希望家人每天都能給患者一個大大的擁抱。
孩子與乳腺癌患者一起生活,需要注意什么呢?其實,并沒有什么特別需要注意的,乳腺癌患者結(jié)束治療以后,從外表上看,與正常人沒有任何的差別,很多患者來找我復查的時候,完全看不出來是一個患者,能吃能喝,生活和工作都沒有人的問題。所日,乳腺癌患者與孩子在一起生活,并沒有特別要注意的,至于是否將你的病情告知孩子,我覺得有必要告訴孩子,特別是女孩子,因為乳腺癌有一定的遺傳概率,如果你患乳腺癌,那么你的孩子患乳腺癌的概率是增加的,比普通人高2-4倍,如果是遺傳性乳腺癌綜合征,那更要告訴你的孩子了,因為這種乳腺癌,有一半的機會遺傳給自己的孩子。應該告誡自己的小孩,平時要 健康 生活,早點結(jié)婚生子,母乳喂養(yǎng),規(guī)律作息,不熬夜,不抽煙,并且要定期體檢,建議從35歲起,每年接受乳腺彩超的檢查。
第二個問題,碗筷需要分開嗎?
這倒是不必擔心,乳腺癌是不會傳染的,一起吃飯,一起生活并不會導致癌癥傳染。所以,平時吃飯沒有什么特別要注意的,乳腺癌患者也不需要特別的忌口, 健康 飲食就可以了。當然,共餐有可能傳染幽門螺桿菌,所以,如果家里面有幽門螺桿菌的患者轉(zhuǎn),最好是分餐制或者使用公筷,不要把食物嚼碎了喂小孩,不要嘴對嘴喂食。
總而言之,乳腺癌有一定的遺傳概率,一定要讓自己的小孩知道,需要定期復查,飲食沒有特別要注意的地方,乳腺癌不會通過飲食傳染。
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多乳腺癌家屬關心的問題,對于小孩子來說,抵抗力差,如果接觸乳腺癌患者是不是會傳染,一起吃飯有必要分開碗筷嗎?
癌細胞,是如何形成的呢?
當正常細胞中出現(xiàn)一個叛徒后,傳輸任務的指令出現(xiàn)了錯誤,該凋亡的細胞沒有凋亡,并且不限的增殖和不死,這時有些異常細胞就想脫了韁的野馬一樣,到處亂跑,這時癌細胞就形成了,并且很難再將其控制。
癌癥聽起來很可怕,但是這種出現(xiàn)錯誤的幾率是非常小的,想當然,懼怕出現(xiàn)癌癥是正常的心理,生怕跟癌癥患者在一起就會傳染,也可以理解。但是,無需過度的懼怕,癌細胞其實是人體自身產(chǎn)生的,是不會傳染的,并且人體也不是那么的脆弱,它也會識別機體自身的細胞,對外來入侵的病毒、細菌等進行攻擊、清除。
我們可以看看乳腺癌的病因,就會知道擔心怕被傳染是多余的擔心。
目前,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跟基因或者生活習慣都有關系,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引起乳腺癌的原因有哪些?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它是乳腺癌家族史是發(fā)生的定時炸彈,如果一級親屬(母親,女兒,姐妹)中有一個人罹患乳腺癌患者,則親屬患乳腺癌的風險將加大;
其他可能會引起乳腺癌的因素:比如月經(jīng)初潮較早及絕經(jīng)推出;未婚晚育,不進行母乳喂養(yǎng)的女性也會增加罹患乳腺癌風險;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時診治;經(jīng)醫(yī)院活檢證實患有乳腺非典型乳腺增生的人群;曾經(jīng)胸部接受高劑量放射線的照射;長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妝品;長期飲酒的人群。
所以,如果想預防乳腺癌,可以按照乳腺癌篩查及早診早治指南要求,成年女性具體需要進行以下檢查:
1,臨床體檢:20 29歲每三年一次,30歲以后每年一次;
2,X線檢查:35歲查乳腺片,普通人群2年一次乳腺X線檢查,大于40歲,每1 2年一次乳腺X線檢查,乳腺X線檢查可只拍斜位1張,若有疑問再加拍側(cè)位或軸位片,60歲以后可隔2 3年拍片檢查一次;
3,超聲檢查:35歲以后每年一次乳腺超聲檢查,40歲以上每2年檢查一次。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患有纖維囊性乳腺病,就應立即治療,不要拖延治療的時機。
以上就是關于乳腺癌的病因介紹以及預防方式的介紹,對于小孩子來說,出于 健康 成長以及預防其他疾病方面考慮,分餐吃飯也是有好處的,但是不需要擔心一起吃飯會傳染乳腺癌。預防乳腺癌,日常生活中也需要稍加注意,遠離致癌因素,避免導致乳腺癌發(fā)病的高發(fā)原因。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醫(yī)生。孩子與乳腺癌患者在一起要注意什么?提出這個問題,無疑是怕乳腺癌會傳染給小孩。所有的癌癥都不傳染,包括乳腺癌,不會通過共同的飲食和生活傳染。至于飲食過程中碗筷要不要分開,小孩的抵抗力低下,乳腺癌患者放化療后抵抗力也低下,為了不發(fā)生交叉的感染,碗筷可以分開,這是從個人的衛(wèi)生角度上說。即使是正常人,食用的碗筷也應該消毒或者分開。
癌癥不傳染
癌癥是基因突變的結(jié)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癌癥不會通過人與人的共同生活而傳染,一起吃飯,不會傳染。大家可以消除這樣的顧慮。
可是為什么,一家人中,有父親得了癌癥,兒子也得了癌癥呢?這也不是傳染的呢?這不是傳染。父親得了癌癥,有可能是父親有了癌癥基因,再遺傳給了孩子,那么其而兒子得癌癥的風險也比平常人要高。再者,癌癥的發(fā)生不僅與遺傳有關,還與生活環(huán)境和飲食習慣有關,一家人有著共同的生活環(huán)境和飲食習慣,這也是誘發(fā)癌癥的一個因素。但是不是像病毒或者細菌一樣,通過吃飯生活而傳染的。
正常人吃飯碗筷也需要分開或者消毒
就算是兩個正常人一起吃飯,從個人衛(wèi)生角度講,也需要做到碗筷消毒。人與人之間存在著病毒或者細菌的感覺,碗筷分開或者消毒,可以減少微生物治療的傳染。比如感冒了,最好分開,行為病毒容易傳染。
小孩,抵抗力低下。很多家庭的小孩的碗筷都是專屬的,就是因為可能存在著感染的可能。
而乳腺癌患者,經(jīng)歷了放療過化療,抵抗力也處于低下的時候,碗筷分開也有繼續(xù)恢復身體,不容易感染病毒或者細菌。如果是乳腺癌切除了一定時間復查沒有復發(fā),也不需要治療的情況,完全恢復正常人的生活,那么飲食上可以不用特別注意。
碗筷分開的目的,不是怕癌癥傳染,而是要減少微生物的感染。
對癌癥患者多一點關愛
跟癌癥患者一起生活,不要戴有色的眼鏡看人,癌癥不會傳染,特別是有小孩在的時候,應該正確的教育孩子,不要對癌癥或者存在著鄙視或者歧視。得了癌癥,人的一生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很大的挫折,身邊的家屬應該給予支持和關愛,小孩也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很多早期乳腺癌切除后,完全可以治愈,可以跟正常人的生活一樣。每個人都有可能經(jīng)歷這些,每個人也是平等的,在別人經(jīng)歷低谷的時候,請給她們多一點關愛。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最好去做個乳腺癌的體檢篩查。40歲以前,可以選擇做超聲檢查篩查,40歲以后,每年的超聲檢查 每2-3年一次的乳腺鉬靶檢查。
這涉及到了癌癥是否傳染的問題。
其實不只是乳腺癌,任何癌癥都不會傳染,癌癥不是傳染病,只會對患者本人造成危害,不會影響到任何其它人。
癌癥的發(fā)生是一個人的正常細胞發(fā)生了基因突變,變成了具有無限增殖能力的惡性細胞,這些細胞只能依托于母體存在,一旦脫離開母體,會很快死亡,即使這些細胞有機會接觸到了其它人,也是不會在他人體內(nèi)生存的。所以,乳腺癌患者和孩子們一起生活沒有問題,也沒有特別注意的,飲食上更不用分開碗筷。
但有一種情況,應該考慮適當與孩子保持距離,尤其是嬰幼兒。做完具有放射性的檢查,如ECT或PET-CT檢查時,因為做這些檢查需要靜脈注射示蹤劑,也叫做顯像劑,對人體有一定的輻射作用,這些示蹤劑的劑量很小,波長也很小,半衰期短,對人體造成傷害不大。但是剛剛做完上述檢查的患者,在24小時內(nèi)也盡量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為的盡可能避開這些無畏的輻射。
【@劉永毅醫(yī)生 編號WD282】
癌癥病人并不是“異類”,是家人的親人、最親的人,它不傳染!為什么要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它呢?!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要親近媽媽,對于成年的子女來說,還是要親近母親!年幼的孩子是幫不了媽媽的,成年的子女都要注意些什么呢?包括丈夫!
乳腺癌在治療期間,手術、放化療時,大多存在食欲不佳,有些還會惡心、嘔吐,而疾病要恢復,家人就要做些可口、顏色豐富的飯菜,以病人為中心么,避免一些過于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觀察病情,必要的時候找醫(yī)生幫忙用藥物治療。
癌癥是一種慢性病,所以要嚴密觀察,定期復查,誰最能觀察到病人的變化?家人!記住每次復查的時間,哪些項目是有問題的?問題是什么程度?我前面看過一個病例,具體記不清了,大概是說乳腺癌病人的腫瘤標志物CA15-3有監(jiān)測意義,其丈夫把這個標志物以時間、數(shù)值做了個曲線圖,曾經(jīng)有兩次發(fā)現(xiàn)異常變化后檢查確定是復發(fā),也是早發(fā)現(xiàn),均予以處理。對這樣有責任、細心的親人表一個大大的贊!
日常生活中親人的關心、交流是對病人最大的鼓勵、支持!一切相關的人都要參與進來!不要讓病人感到孤獨,還要分什么碗筷?怕傳染嗎?癌癥不傳染!不傳染!不傳染!重要的事情說3遍!
這是兩個問題,先答第二個吧,這個簡單一點。
飲食的碗筷應該分開,這與乳腺癌無關,只是從飲食衛(wèi)生的角度,預防交叉感染。這個感染同樣與乳腺癌無關,主要是預防腸道感染,包括幽門螺桿菌、大腸桿菌等。公用碗筷,非常容易造成傳染病的傳播。
再來說說乳腺癌患者與孩子在一起的情況。因為乳腺癌不傳染,所以,孩子們在一起是安全的。而且,病人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和鼓勵,需要從孩子身上看到希望,得到快樂!所以,首先,要盡量多的與孩子在一起。
其次,要注意在身體有不舒服的時候,比如手術后還沒有長好,或者放療后皮膚有反應,疼痛等,不要勉強,告訴孩子,哪里疼,不要觸碰。
再就是對于傷口,不用刻意回避,讓孩子知道,身體會生病,有時需要手術治療,告訴他們要珍惜 健康 ,也是很好的成長教育。
包括,如果治療效果不好,或者有其他問題,病人病情加重了,也不用讓孩子回避,對生命過程的介紹,對親人終將離開的教育也是讓孩子更了解這個世界的途徑。即使是死亡,也可以在親人的告別中互相給予力量,讓孩子更珍惜他的生活。
首先,先回答問題,吃飯用的碗筷是不需要分開的,因為乳腺癌不是傳染病。女性的乳房不僅僅是一個哺乳的器官,也是女性第二種性征,它是女性不可缺少的器官,失去它不管是從心里還是身體都是巨大的打擊。
有些年輕的乳腺癌患者在切除乳房之后就不敢面對自己的孩子,害怕嚇著孩子,所以就開始有意的疏遠孩子,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個人覺得應該把自己的病情如實的告訴給孩子。乳腺癌并不是治不好的絕癥,只要科學的治療五年生存率乃至十年生存率都是非常高的,術后運用綜合手段繼續(xù)治療使得壽命大大延長。
身為乳腺癌患者的家人,你們需要做的就是給于理解支持和幫助,不要把乳腺癌的標簽貼到自己的愛人身上,因為她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作為丈夫可以多學習些關于乳腺癌方面的知識,生活中給與愛人足夠的溫暖,我相信家人的理解和關懷也是對于癌癥治療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關注外科醫(yī)生老李,喜歡的話請點贊,或者留言評論。
無論哪一種癌癥,包括乳腺癌,都不會通過日常生活接觸而傳染。很多癌癥家庭成員,對于患癌親屬比較排斥,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吃飯都會比較忌諱和在意,比如分餐、碗筷分開使用等等,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
恐懼往往來源于無知,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乳腺癌!
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一般分為兩類,一是不能改變的危險因素,二是可能改變的危險因素。具體來講:
1、不能改變的危險因素
性別: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遠遠高于男性,男性僅占發(fā)病率的1/100。
年齡:大于40歲的女性
乳腺癌家族史:直系親屬中有患乳腺癌的。
種族遺傳背景
初潮年齡早:我們認為一般早于12歲的。
絕經(jīng)年齡晚一般認為遲于55歲的女性。
乳房不典型增生、多發(fā)的乳腺良性疾病等比如增生、結(jié)節(jié)、各種良性腫瘤等。
2、可能改變的危險因素
這些包括了外源性的雌孕激素治療、長期口服避孕藥、高熱量高脂肪飲食、絕經(jīng)后肥胖超重、酗酒吸煙等不良生活方式、未育或首次分娩年齡大于35歲、多思多慮愛糾結(jié)等性格的。
很多人都知道好萊塢女明星安吉麗娜朱莉,她選擇預防性切除雙乳,原因是從母親那里遺傳了BRCA1基因,因此罹患乳腺癌的概率較高。
目前認為乳腺癌發(fā)生原因可分為兩大類,也就是遺傳和環(huán)境。
那么,什么叫遺傳性乳腺癌呢?具有明確遺傳基因的乳腺癌為遺傳性乳腺癌。流行病學認為,約80%的遺傳性乳腺癌是由于位于染色體17q12-21的BRCA1基因,或位于13q12上的BRCA2基因的突變引起的。
首先我們得知道遺傳跟傳染之間的區(qū)別。
遺傳:親子之間以及子代個體之間性狀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狀可以從親代傳遞給子代,這種現(xiàn)象稱為遺傳(heredity)。
傳染:現(xiàn)代醫(yī)學指病原體從有病的生物體侵入別的生物體。
通過遺傳和傳染的概念我們就很容易理解,兩者有著根本的不同,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與乳腺癌患者一起生活、一起飲食,以及密切接觸等,都不會因此患乳腺癌。乳腺癌與傳染沒有任何關系。
便中帶血可能是一種癥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消化道出血、腸道感染、疾病或其他健康問題。以下是一般情況下檢查便中帶血的步驟:
觀察:注意觀察您的大便是否帶有鮮紅色或暗紅色的血液。如果血液明顯可見,建議立即就醫(yī)。
癥狀記錄:記錄您的癥狀,包括是否僅有血液、血液出現(xiàn)的頻率、量以及排便時是否伴有疼痛等。這些信息將對醫(yī)生進行初步評估時有所幫助。
就診醫(yī)生:預約一位醫(yī)生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和診斷??梢赃x擇兒科醫(yī)生、家庭醫(yī)生或消化內(nèi)科專家,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
醫(yī)學檢查:醫(yī)生可能會進行以下檢查之一或多種檢查:
體格檢查:醫(yī)生可能會進行外科檢查以評估腹部是否有異常。
血液檢查:通過抽取血液樣本進行實驗室檢查來評估體內(nèi)的炎癥標志物或其他可能的異常。
大便檢查:可能會要求您提供大便樣本進行實驗室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感染、寄生蟲或其他異常。
內(nèi)窺鏡檢查:根據(jù)需要,醫(yī)生可能會推薦結(jié)腸鏡、胃鏡等內(nèi)窺鏡檢查來直接觀察消化道的情況。
請注意,上述內(nèi)容僅為一般建議,具體的檢查過程和治療方案應該由專業(yè)醫(yī)生根據(jù)您的具體情況決定。如果您發(fā)現(xiàn)便中帶血,請及時就醫(yī)以獲取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440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腹腔鏡手術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