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血管科 榮杰 劉宇
心臟科就診大夫常常會問病人二便情況
,心臟科住院病人甚至被要求詳細記錄每天的大小便情況,包括時間
、量、顏色
、性狀等等,很多心臟病病人及家屬不解:我們看心臟的
,每天問大小便有什么用,甚至不予配合或敷衍大夫
,隨便說一下。其實這都是對病人自己不負責的態(tài)度
。事實上
,心臟病和大小便密切相關,包括心絞痛或心衰疾病的發(fā)作
、治療效果等都可以聯系到每天的二便。
:51yuansu.com
首先說冠心病
,通常意義上指冠狀動脈狹窄引起心肌缺血的疾病,我們知道勞累
、情緒波動
、寒冷等因素會突然增加心肌耗氧而加重臨時的心肌缺血誘發(fā)心絞痛發(fā)作
,甚至心肌梗死
,嚴重的情況下包括排便時的用力都能夠誘發(fā)心絞痛
,因為排便會出現屏氣
、用力的情況
,導致胸腔和腹腔的壓力增大
,回心血量減少
,同時引起心跳加快
,這些都能加重冠脈狹窄及心肌缺血。尤其很多老年心臟病患者常年便秘或排便費勁
,所以保持順利通暢排便對冠心病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但并不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也就難怪大夫一再詢問大便如何并再三叮囑一定不要過力排便了
。
:51yuansu.com
再說心衰患者,很大一部分也是冠心病后期引起的心力衰竭
,出現憋喘
、腿腫等癥狀
,在排便時過力不僅有可能誘發(fā)心絞痛,還會加重心衰
,甚至誘發(fā)急性心衰,憋喘突然加重
,患者苦不堪言
,所以也必須保證通暢排便
。同時
,心力衰竭時心排血量減少
,肺循環(huán)壓力升高
,引起肺循環(huán)充血出現肺淤血
、肺水腫
,周圍循環(huán)阻力增加
,靜脈壓增高
,出現下肢水腫等癥狀
,同時動脈血液灌注不足
,尤其腎動脈血流減少
,引起少尿
,進一步加重水腫情況
,所以心衰患者要控制入水量
,并通過藥物增加小便量以減輕心臟負荷及水腫癥狀
,利尿藥物是心衰的重要用藥
,但藥物劑量存在個體差異
,就要通過病人嚴格記錄大小便量來進行把握
。
:51yuansu.com
對于高血壓患者
,有便不排或排便用力也會升高血壓
,甚至誘發(fā)心腦血管病變
,如高血壓患者憋尿會使交感神經興奮
,導致血壓升高
、心跳加快
、心肌耗氧量增加
,嚴重的引起腦出血或心肌梗死
,更甚者還會導致猝死。所以需要及時排便并保持大便通暢
。
秋季氣候涼爽干燥,人們多會出現一些口咽干
、鼻燥的秋燥癥狀
,為防止口干
,常會忍不住多喝水
,但對心臟病患者而言
,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
,適當控制水量
;飲水后小便頻率增加
,尤其夜間飲水
、夜尿增多
,也要注意及時排便
,不能有意控制
;對老年人來說
,干燥的天氣還會加重便秘
,也要及時進行干預
,防止誘發(fā)心血管病變
;因此,秋冬季心血管患者更需注意保持二便通暢
。
以上內容僅用于健康教育學習交流
成年人一天大便三四次屬于正常嗎?
一天大便三四次也算正常,但是要看大便的形態(tài)
,是否有腹瀉或者食物消化不徹底的現象
,如果大便很正常
,那只能說明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比較弱
,有人由于經常在外就餐
,飯后由于吃的飯菜不符合胃口,經常會出現快速排便的情況
,但是如果大便不成型
,而且不正常
,則要小心
。
判斷大便是否正常:通過觀察大便的形狀
、顏色
、氣味等情況
,便可以判斷腸道是否健康
。如果大便不正常
,就要高度重視
,做好腸道調養(yǎng)
,謹防疾病發(fā)生
。另一方面
,通過觀察大便的細節(jié)變化
,也可以判斷我們的腸道調養(yǎng)效果
,到底如何
。
如果經常出現腹瀉
,那么建議對腹部進行逆向按摩
,通過按摩可以改善排便的時間
,以及大便的形狀等
,合理地做腹部按摩操
,既可以改善腹部血液循環(huán)
,預防脂肪堆積
,還可以促進腸胃的工作
,促使大便正常。
合理的膳食也能改變大便
,大便就像身體里排出來的垃圾,這些大部分沒有用了
,按理說一天到多少次都可以
,但是如果大便不正常
,出現腹瀉
,或者食物未消化等現象
,說明胃腸的吸收和消化功能出了故障
,對水分和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不徹底
,導致營養(yǎng)流失
,這樣雖然攝入非常多的食物
,也不會有營養(yǎng)進入體內
。
如果通過腹部按摩還無法讓大便成型
,那么最好到醫(yī)院做一次徹底的檢查
,一個是讓自己放心
,另一個是找找根源
,好對癥下藥
。
健康的排便狀態(tài)
,讓人有種舒服的感覺
,大便就像是流出來的一樣
,絲毫感覺不到困難
,而且沒有任何難聞的氣味
,排便時間也會很短
,排便后不僅身體輕松
,而且頭腦反應也會更加靈敏,是不是非常奇怪
?
一天排便3到4次,稍微有些多
,不知道排便是否困難,如果沒有任何不適
,則無需擔心。
每天幾點排便比較好?
人有三急
,解大便應該算是最急的一件事情了。有人會說
,解大便又不是什么技術活兒,哪有什么最佳排便時間
,我想拉就拉唄
!錯了
,排便就是一個技術活兒
,做人不能太隨便
,排便也是一樣
。每天定時規(guī)律的排便對身心 健康 非常重要
。
那么
,你知道一天中什么時候是最佳的排便時間嗎?為什么有些人容易便秘呢?接下來就由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
對于一個胃腸道功能正常的成年人而言
,人體從嘴巴吃進去的東西經消化道的消化
、吸收
,到大腸形成大便
,一般于12 24小時經肛門排出體外
。如果不及時排出,就會儲存在乙狀結腸和直腸內
,時間越久隨著水分的進一步吸收,大便就容易干結
,從而導致便秘
。
從大便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我們就會很好理解
,一天最合適的大便時間應該是清晨
。剛起床的時候
,消化道蠕動較快
,而且食物經過一整夜的消化
,食物殘渣已經進入大腸
,形成糞便
,并且順利進入乙狀結腸
,接著進入直腸內
,當直腸壺腹蓄積足夠數量的糞便時(大約300克左右)
,就會對直腸壁產生一定壓力
,這時通過反射弧促使人體產生排便反射
,如果你按照習慣剛好坐在馬桶上
,大便就會非常順利的排出
。
有調查研究表明
,清晨排便習慣越好的人群
,便秘發(fā)生率越低
。在便秘人群中
,公務員
、醫(yī)務工作者、教師所占比例最高(您中槍了嗎
?),而這三類人群因為工作的原因
,有晨起或早餐后排便習慣的比例分別只有16%
、17%和30%
。
一般來說
,大便頻率最好是1天1次
,或者1天1 2次
。剛剛說過
,如果1天1次,最好清晨起床排便
。如果1天2次,除了清晨1次
,還可以餐后1次,因為餐后腸蠕動也會加快
,這時大便也容易排出
。當然
,也可以晚上睡覺前排一次便
,這也是很多人的習慣
。不過
,需要注意的是
,人在睡眠前排便
,一定要慢慢用力
,太用力會引起痔瘡
、肛裂
、精索靜脈曲張
、疝氣等。
有人說
,我每天已經有固定的時間排便了,要不要非要改變習慣
,改成清晨起床排便呢
?其實
,大可不必
!雖然說
,可能清晨起床排便是最佳的
,但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要養(yǎng)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
,有了穩(wěn)定的生物鐘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可以避免不規(guī)律而導致的功能紊亂(比如便秘
、痔瘡等)
。
需要提醒的事
,排便是頭等大事
,有了便意最好及時去排便
,不要憋大便
,因為便意稍縱即逝
,憋得久了
,或者經常憋著
,便意就會不敏感了
,從而容易導致便秘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
,排大便是一件需要專心致志
、速戰(zhàn)速決的事情
,一次 排便的最佳時間是3-5分鐘
,排便時不能有雜念或從事其它活動比如讀書看報
、刷微信微博等,因為這樣會抑制排便中樞并分散其所需的血流量
,從而大大延長排便時間
,容易導致便秘和痔瘡
。
排便并不一定每天
,也不一定必須定在某個時刻
。根據每個人腸胃
、體質的不同
,排便也各有差別
,只要保證1~2天左右排便通暢
,大便性狀 健康 的話
,即使一天沒有排便談不上便秘
。另外
,每個人由于飲食
、生活習慣的差別
,排便的時間也可能有區(qū)別
,根據自己的時間,可以選擇某一段時間固定排便
,養(yǎng)成定點排便的習慣,當然
,一天中的任何時刻都可以選擇,并不一定要挑早晨
。當然
,根據中醫(yī)上的理論來看
,造成的6~8點左右是大腸當令
,這時候大腸運動比較積極活躍
,因此
,也是更容易產生便意的時間段,如果這段時間能夠養(yǎng)成排便習慣的話會更容易排便
,更能夠預防便秘。有習慣性便秘的朋友也一定要選擇合適自己的時間段
,養(yǎng)成定點排便的習慣
,給腸胃一個習慣
,這樣
,下一次排便腸胃就蠕動更活躍
,更有利于產生便意
。
有便秘情況的朋友可以多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食用
,例如水果
、蔬菜
、谷物類食物
、薯類食物
,其中都富含膳食纖維
,可能對緩解便秘有一定的作用
。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夠吸收大量水分
,能夠軟化便便
,促進排便順暢
。不溶性膳食纖維能夠增加殘渣體積
,促進腸胃道蠕動
,增強便意,利于排便
。日常注意多補充水分,特別是膳食纖維吸收較多而水分又較少的話可能更容易引起便秘
。適當的運動也能促進腸胃道蠕動,增強便意
。也可以補充酸奶
,酸奶中有益生菌成分,而且酸奶可以給腸胃道一些小刺激
,促進蠕動,對于改善腸胃道 健康 有好處
,也許對于通便也有一定作用。
每天正常排便時間為早晨7至9點鐘為最佳
,說明你的腸胃沒毛病
,如果不在這個時間段
,那么你的腸胃小有問題
,具體情況如下:
1
、正常情況早晨7至9點排便
。前一天吃到體內的食物
,經過一夜的消化
、吸收
,正常情況下
,消化吸收時間已足夠
,而且零晨5至7點是大腸經最活躍的時候
,也就是這個時間段
,大腸加速蠕動
,促進腸道的東西消化
,到早晨7至9點鐘,基本消化完
,無法消化的以及消化后的殘渣要通過大腸排出體外。
2
、人體生物鐘打亂,輸入到體內的食物沒有按正常時間點攝入
,困此按排便時間也跟著錯亂
,這種現象很不好,因為人體的十二條正經和任督二脈與時辰相互對應
,與人一樣
,到達工作的時間點后它需要工作
,到達休息點時它需要休息
,你把它搞亂了
,它也會把你搞亂
,最后大家都亂
,結果身體就會出毛病
。
3
、非正常時間段排便
。首先是腸胃肯定出了問題
,這與吃飯是同樣問題
,該吃飯了你不想吃
,有人說是沒胃口
,其實脾
、胃
、腸工作不正常而導致的
。脾是人體五臟六腑的指揮官
,指揮官不舒服了
,它就不能很好的指揮其他器官工作
,同樣腸胃沒有接到信號,開始偷懶
,形成習慣后,脾也就指揮不動了
,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就是為什么早晨到排便的時候而沒有排便的原因
。
若是能感覺到脾腸胃有問題的
,及時進行調理,使脾腸胃正常運行;若是感覺身體良好
,就要有意的調整排便時間,這樣也會讓身體更加 健康
。
排便的時間并不是固定的,可能是因人而異
,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排便生物鐘
,有的人習慣于早上起來排便,當然晨起排便,我們覺得是最好的一種情況
,因為有宿便之類的
,早上把它排掉,一天都很清爽
。
但是有的人習慣于餐后排便,因為吃飯有一個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
,會導致腸道蠕動增加,很多人在餐后的時候
,尤其餐后半小時左右
,會想去排大便
,這也是一種正常的情況
。
曾經看過一則廣告說
,一天不排便
,等于抽了三包煙
。
雖然有夸張的成分
,卻也反應了沒有按時排便的危害
!
不按時排便,身體代謝的廢棄物堆積在身體內
,毒素堆積
,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肝臟。
長期便秘
,還容易引發(fā)痔瘡、腸阻塞等各種腸道疾病
。
對于中老年人,還容易加重高血壓
,更為嚴重者
,容易引起心梗
、腦梗爆發(fā)
。
那么
,一天當中什么時間排便最好
?
每天這個時候
,是“排便黃金期”
,希望你不要錯過 人體攝入的食物
,要經過12小時的消化
,最終代謝的廢棄物排出體外
。
因此
,早晨是排便的“第一黃金期”,一定不要錯過
。
清晨洗刷完畢,一杯溫熱水下肚
,很快就有了便意,一定要抓緊排出宿便
,對身體各臟器都有好處。
如果因為種種原因
,錯過了第一黃金期
,那么不要錯過排便的“第二黃金期”。
那就是晚飯后
!
晚飯后
、或者臨睡前排便
,也是非常不錯的
,將24小時前的廢棄物徹底排出體外
,相當于給房間來了個大掃除
,也是極好的
,輕輕松松上床
,讓身體各器官在清潔的環(huán)境中得以休息調養(yǎng)
,也會使身體處于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環(huán)境中
。
“排便”有3個特點
,恭喜你
,身體很 健康
,沒有大毛病 1
、便色偏黃
健康 的大便也有多種顏色
,一般都比較接近土黃色
,當吃了顏色偏深的食物后,可能會有改變
。
排除飲食因素,如果排便顏色一直偏離正常顏色
,就要多加注意了。
如果糞便顏色為白色
,可能膽管受阻,膽汁出不來
;
大便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表現之一
,而消化道潰瘍
、食管癌
、胃癌是常見的原因。
2
、無惡臭味
便便是臭的
,這沒錯
。
食物是由碳、氫
、氧、氮
、硫所組成,在經過分解之后
,剩下來的東西當然也是這五種元素
,而里面的氮和硫會產生一股臭味
,使得大便是臭的
。
但是
,大便的臭一般都在可忍受范圍內
,如果排便異常的臭
,要警惕是腸道疾病的信號
。
大便有不同以往的臭味,比如腥臭味
、焦臭味、酸臭味
,都可能是病態(tài)的,要注意就醫(yī)查看
。
3、大便成形
正常的大便應該是像香腸或蛇一樣
,表面光滑
,這是最理想型的
,如果能夠每天排便都這樣
,說明你很 健康 ,沒有腸胃及消化系統(tǒng)疾病
。
如果排便過分干硬
,可能是要便秘了
,要考慮自己是不是平時吃了太多肉食
,很少吃蔬果
;
如果排便成糊狀
,松軟塊狀
,說明你快要或者已經腹瀉了
。腹瀉有多種原因
,有時可能只是吃了不該吃的東西
,有時可能是得了嚴重的病,要盡早確定
,對癥糾正。
想要排便更輕松
,養(yǎng)好腸道很關鍵,如何呵護腸道 健康 呢
?
保護腸道 健康 ,謹記:多補2物
,常吃2白,按摩2處
! 【多補2物】
1
、補粗糧
研究發(fā)現
,日常飲食
,過于精細
,是導致腸道受損的因素之一
。
而粗糧,含有大量的粗纖維
,能夠很好地促進腸道蠕動
,改善便秘的情況
。
因此
,飲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