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關穴即合谷、太沖穴的總稱。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jīng)的原穴,四總穴之一。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間,也就是俗稱的“虎口”。太沖穴是足厥陰肝經(jīng)的輸穴和原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間。合谷穴與太沖穴都是人體的重要保健穴位,兩穴合稱為“四關穴”,意即人體生命的關口?,F(xiàn)在跟51小編一起來看下吧!
合谷屬多氣多血之陽明經(jīng)——大腸經(jīng)的原穴,合谷之氣在陽,稟天氣自然下降,以降為順,偏于調血中之氣。
太沖屬少氣多血之厥陰經(jīng)——肝經(jīng),太沖之氣在陰,稟地氣自然上升,以升為順,偏于理氣中之血。
常常拔這兩個穴位有祛風散寒、鎮(zhèn)肝熄風、醒腦開竅、鎮(zhèn)心安神、行氣活血、解郁止痛、失眠等作用,是臨床運用具有高效、精簡、安全的典范對穴。開四關后,清陽升,濁陰降,自然上下交通,氣血調和,諸病自愈。
手陽明大腸經(jīng)從手出發(fā),沿著手臂外側,終止于頭面部的迎香穴。因此頭面部以及五官的疾病,如頭痛、咽喉腫痛、口干、流鼻血、牙痛、口眼歪斜等均可通過合谷穴拔罐進行治療和預防,所以有“面口合谷收”之說。同時合谷穴經(jīng)常拔罐還可保持大腸經(jīng)的氣血暢通,使體內(nèi)的代謝產(chǎn)物和毒素及時排出體外。
足厥陰肝經(jīng)從足出發(fā),沿著下肢內(nèi)側,繞過生殖器,循著兩脅,上達頭頂。肝藏血,主疏泄,肝主筋,開竅于目。太沖穴為肝經(jīng)的輸穴和原穴,因此太沖穴拔罐可以防治人體的精神系統(tǒng)疾病,生殖系統(tǒng)疾病,肝膽系統(tǒng)疾病,以及頭暈、頭痛、目赤腫痛、筋脈拘急等疾病。太沖空經(jīng)常拔罐可以調整血壓,使血壓趨于正常,并具有增強性功能,調整情緒,清頭明目的作用,使人具有的精力和舒暢的情緒面對生活。
合谷屬多氣多血之陽明經(jīng),偏于補氣、瀉氣、活血;太沖屬少氣多血之厥陰經(jīng),偏于補血、調血。合谷、太沖二穴相配堪稱經(jīng)典配穴,兩穴一陰(太沖)一陽(合谷),一氣(合谷)一血(太沖),一臟一腑,一升一降,是一組具有陰陽經(jīng)相配,上下配穴,氣血同調、陰陽同調、臟腑同調的處方。合谷、太沖配伍,施以不同的補瀉手法,有祛風解表、寬胸理氣、平肝熄風、鎮(zhèn)靜安神、抗痙止搐、活血化瘀、清熱利濕、通降胃腸、通經(jīng)活絡止痛、瀉肺化痰定喘、疏肝利膽解郁、補氣益血、補肝益腎之功能。
《內(nèi)經(jīng)》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太沖為肝經(jīng)原穴,肝經(jīng)“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瀉之可疏肝理氣,熄風瀉火,平肝潛陽;合谷有通絡止痛之功,瀉之可暢腑氣,對治療肝腎陰虧、肝陽上亢之病癥多有良效。凡肝陽上亢,風火相煽,或內(nèi)熱熾盛,引動肝風,或肝腎陰虛,氣血虧虛,筋失所養(yǎng),虛風內(nèi)動,或瘀血內(nèi)阻,血行不暢,筋脈失養(yǎng),均可導致筋脈拘急痙攣。肝主筋,全身筋腱關節(jié)的運動功能皆有賴肝所藏精血的滋養(yǎng),故有“肝為罷極之本”之說
按揉方法:
按揉時用拇指指尖用力點在穴位上,此時食指放在手或足內(nèi)側的對應位置上,相對用力,以加強點按力道,使穴區(qū)出現(xiàn)明顯的酸脹感,甚至向四周放散。
每穴點半分鐘,然后改為揉法一分鐘,揉時力道稍減輕,但也要保持一定向下點壓的力量。
道醫(yī)培訓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443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頸椎病引起的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