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經(jīng)外科專家松井孝嘉說過:全身疾病的根源在于頸部。脖子雖然是身體最細的部位,卻是連接頭顱與軀干的“生命線”。
同時,它也十分脆弱,頸椎病、外傷等都可牽連頭部疼痛。
《生命時報》邀請專家,告訴你脖子和頭痛間的聯(lián)系,并教你一套“護脖大法”。
受訪專家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望京醫(yī)院脊柱科主任醫(yī)師 李金學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望京醫(yī)院骨關節(jié)科主任醫(yī)師 張洪美
從人的后腦勺到鎖骨之間,都是脖子的領地。脖子里有頸椎、淋巴結、氣管、食管、動脈和分布密集的神經(jīng),并非很多人認為的“結構簡單”。
脖子上布滿各種神經(jīng)
8對脊神經(jīng)支配人體的運動和感覺;4對腦神經(jīng)負責調整血壓、呼吸和控制胃腸蠕動;交感神經(jīng)能使人心跳加快,肢體血管收縮,讓人出汗等;副交感神經(jīng)興奮則能使人心跳減慢、變?nèi)酢?p>脖子是全身經(jīng)絡的貫穿之處人體的督脈、膀胱經(jīng)、小腸經(jīng)、膽經(jīng)以及三焦經(jīng)等5條重要經(jīng)絡,都從后頸及肩部通過。
經(jīng)絡無法通暢,其所主的功能就會受影響。
八成腦供血由脖子輸送
心臟向大腦輸送氧氣和血液主要通過4條管道,即一對頸動脈和一對椎動脈。
頸動脈為腦組織提供80%以上的供血,人們可以在喉嚨突出部分兩側大約5厘米的地方,觸摸到它的跳動。
脖子上的淋巴是人體第一道防線
病毒、細菌侵犯的首要通道,就是呼吸道和口腔,受到感染的淋巴液回流時,第一站就是脖子。
因此,脖子上的淋巴結也是最容易腫大的部位,隨后才遷延到腋下和腹股溝。
咽喉是呼吸道的“總閥門”
人們常用“咽喉要塞”來形容重要的地理位置,作為脖子前部重要的器官,咽喉承擔著吞咽食物和發(fā)音的重要功能,它還是人體吸入氧氣的必經(jīng)之路,保持咽喉的暢通和健康至關重要。
頸椎七塊骨頭支撐頭部
只有七塊骨頭組成的頸椎,與肩膀構成一個沉重的十字架,支撐著分量不輕的腦袋。
如果頸椎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tài),容易產(chǎn)生慢性勞損、變形,一旦壓迫到神經(jīng),會連帶著肩部、上肢疼痛僵硬,活動受限。
脖子是其他疾病的“信號燈”
美國專業(yè)睡眠協(xié)會年會發(fā)布研究顯示,脖子粗的人容易出現(xiàn)睡眠呼吸暫停。
美國MRC臨床科學中心和弗雷明漢心臟研究學會調查了3300名平均年齡為51歲的志愿者后指出,脖子越粗,患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的風險越高。
脖子如此重要,卻很嬌氣,它受了傷,會引發(fā)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健康。
日本神經(jīng)外科專家松井孝嘉指出,約70%的頭痛跟脖子有關,被稱為頸源性頭痛。表現(xiàn)為單側或雙側枕部、耳后悶脹或酸痛,可伴有惡心嘔吐、耳鳴、眼脹以及嗅覺和味覺改變,很容易被忽略或誤診。
以下這些不良習慣,往往會誘發(fā)頸源性頭痛。
1、長時間低頭或久坐
這是造成頸椎病年輕化的重要原因。頸椎與肩膀構成一個沉重的十字架,就像一個吊塔,后方肌肉就是吊索。
如果長期低頭,肌肉長時間勞損,易引起頸椎間盤突出、頸椎不穩(wěn)等,嚴重時會誘發(fā)頸源性頭痛。
建議:養(yǎng)成良好坐立姿勢,減少長期低頭時間,如看手機可放在與視線相平行的方向。
另外,在工作中每45分鐘“自我打斷”一次,并放松5分鐘,是預防頸椎病的一大法寶。
2、不睡枕頭或枕頭過高
許多頸源性頭痛患者認為不睡枕頭或者是枕頭低點可以緩解癥狀。其實,這反而會打破頸椎的正常弧度,加重頸椎疾病。
同樣,枕頭過高也不利于頸部健康。
建議:合適的枕頭高度應將頸椎和軀干交界的部位維持正常的生理位置,而不是過屈、過仰或者左右偏斜。
如果一覺睡醒,覺得頸部不舒服,頭昏昏沉沉的,那就應更換枕頭了。
3、常坐軟沙發(fā)
不少人下班后喜歡窩在軟沙發(fā)上看手機、看電視,覺得勞累了一天,這樣做很放松愜意。
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越是勞累的時候,越要保持頸椎甚至整個脊柱的生理弧度,窩在沙發(fā)上只會加重脖子的隱形損傷。
建議:應盡可能少坐軟沙發(fā),即便要坐,也要盡量坐直了,中國人流傳幾千年的“坐如鐘”是有科學性的。
如果實在太累,寧可躺著也別窩著。站立或坐立不能維持脊柱生理位置,那么抵御重力的最好辦法就是躺著。
4、趴桌子上補覺
不少人午睡時都是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覺,這種姿勢使頸部前傾,造成與正常生理彎曲相反的變化,時間長了就容易導致頸椎變形,頸部肌肉疲勞,并引發(fā)頸椎病等。
建議:需要補覺時,最好能躺下。如不能,就在胸前墊一個柔軟的靠墊或枕頭作為緩沖,而不要把頭直接枕在胳膊上。
5、頭頸受涼
穿衣太少、空調直吹、開窗睡覺等,都可能使頸部受到冷刺激,導致局部血管收縮,頸部和肩膀血液循環(huán)受影響。
時間長了可能使頸部肌肉持續(xù)痙攣、收縮,加重血流循環(huán)障礙,甚至導致腦供血不足,產(chǎn)生頭痛、頭暈、眼花等。
建議:經(jīng)期、產(chǎn)后、更年期女性及長期在空調房伏案工作的人,隨身的包里帶一小塊圍巾,以便早晚天涼時保護頸部;
盡量避免在午夜、凌晨洗澡,以防受潮受風;低頭工作1~2小時后習慣性抬抬頭,或起身走走,讓頸肩部放松5~10分鐘。
要確保脖子這條“生命線”暢通無阻,就要從生活細節(jié)做起,這里給大家一些建議:
站立或行走時抬頭挺胸,兩眼平視前方,切忌低頭弓背;長期低頭的工作族,養(yǎng)成每15分鐘抬頭后仰一次的習慣,適當擴胸、聳肩等;久坐時戴好護頸枕;防止外傷,回頭轉頸不要過急、過猛;開車或坐車系好安全帶,防止急剎車或顛簸時因慣性發(fā)生頸部脫位性損傷;不要用脖子夾著電話。平時還可做做頸部操:
聳肩
保持一個良好的站姿,軀干正直,肩胛自然下沉,吐氣的時候兩個肩膀向上提,頸椎微微前屈,這時應該能感覺到頸椎兩側的肌肉收緊。
保持兩秒,慢慢放下肩膀回到原始的位置。這樣的動作可以重復20次,但每做完一組要伸展兩側的上斜方肌,就是將脖子向兩側彎曲伸拉。
仰頸
仰頸運動與“低頭”這類慢性損傷的姿勢相反,可放松頸椎后方肌群,拉伸頸椎前方肌群并恢復其彈性。
每個動作重復3次,可以利用運動的慣性增加運動幅度,同時又不會增加肌肉拉傷風險。
頭手較勁
這個動作能增強肌肉力量,減輕疼痛、恢復肌肉功能,增強頸椎的穩(wěn)定性。
后伸較力:兩手手指交叉置于頭后,手臂用力向前,頸部用力向后,頭手較勁。(如下圖)側方較力:一手掌置于頭側面,手臂與頸部用力較勁,作等長收縮。前屈較力:雙手置于額部,手臂與頸屈肌肉群用力較勁。抗重力肌肉力量的訓練:分別側臥、仰臥或俯臥于床邊,分別做側屈、前屈、前后拉伸的動作。
以上運動每天堅持3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堅持10秒鐘,剛開始每次6秒,循序漸進;
間隔10秒,每組10次,在適應之后逐漸增加運動強度至15秒,以運動后肌肉有輕微酸脹感為宜。
本期編輯:張宇 動作示范:張一迪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謝絕轉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487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皮膚病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