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ml約見于10~25%的患者,潰瘍出血是急性">
有些人總覺得消化性潰瘍就是一種常見的胃病,根本不需要多加治療。長期這樣下去突然出現(xiàn)了大出血、幽門梗阻、穿孔、癌變等并發(fā)癥,嚴重危害身心健康。
一、大出血
是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出血量>1000ml約見于10~25%的患者,潰瘍出血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見原因。
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嘔血與黑糞。潰瘍一次出血60ml以上即可出現(xiàn)黑糞,嘔血則與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有關。胃潰瘍一次出血量較多(250~300ml)時可出現(xiàn)嘔血,如出血速度慢或出血量少量,也可僅有黑糞,球部潰瘍伴嘔血者一般較少見,但出血量大或速度快致血流返流入胃,也可出現(xiàn)嘔血??傊鄶?shù)患者僅有黑糞,而無嘔血,有嘔血者一般均有黑糞。
全身癥狀取決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及患者的反應性。如一次出血60~100ml時則僅出現(xiàn)黑糞,而無全身癥狀。出血量<500ml,由于循環(huán)代償,或有輕度頭昏、面色略蒼白、脈搏多正?;蛏运?,血壓多無變化。繼續(xù)出血則可發(fā)生暈厥或休克,紅細胞、血紅蛋白、血球容積等在出血后數(shù)小時內常無變化,約6~12小時后血液稀釋而下降。出血性休克控制后可有低熱(38。5℃以下),持續(xù)3-5天或糞便轉黃后降至正常。出血量多時,可出現(xiàn)輕度腸源性氮質血癥,血尿素氮升高,但大多不超過140mmol/L。
潰瘍出血的診斷,一般不難。對于明顯潰瘍病史或診斷不易確立者,如病情允許應爭取在24~48小時內進行急癥纖維胃鏡檢查,以便及時明確診斷,以確定治療措施。
二、幽門梗阻
十二指腸球部或幽門潰瘍可引起反射性幽門痙攣或潰瘍周圍組織水腫、炎癥等均可導致不同程度的暫時性幽門梗阻。經內科治療隨潰瘍的好轉而消失,稱為功能性(內科性)幽門梗阻,如潰瘍反復發(fā)作愈合后遺留瘢痕或粘連造成持久性幽門狹窄,稱為器質性(外科性)幽門梗阻。
患者多有長期潰瘍發(fā)作史。并發(fā)幽門梗阻后,上腹痛失去節(jié)律性,餐后加重,有時為絞痛或飽脹不適,噯氣反酸,嘔吐最為突出,多于晚餐后明顯,吐物量大,有酸臭味并含有發(fā)酵的隔夜宿食,吐后上腹疼痛緩解。體征有上腹膨脹、胃型、蠕動波及震水音??捎袪I養(yǎng)不良、失水、電解質紊亂(大量H+CI-K+離子丟失),及代謝性堿中毒,嚴重者可合并腎前性氮質血癥。
幽門梗阻診斷不難,但需與胃癌等引起的幽門梗阻鑒別,洗胃后鋇餐檢查及纖維胃鏡檢查可資鑒別。
三、穿孔
急性穿孔是消化性潰瘍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率一般在1~2%左右,據(jù)住院患者統(tǒng)計,急性穿孔占潰瘍住院患者18%。
潰瘍深達漿膜層時,可突然穿透而發(fā)生急性穿孔,以胃竇小彎及十二指腸球部前壁潰瘍多見。部分患者有飽餐、粗糙食物、腹壓增加等誘因。潰瘍急性穿孔后,胃、十二指腸內容物流入腹腔,導致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臨床表現(xiàn)為突然出現(xiàn)嚴重腹痛,始于上腹逐漸延至臍周,有時胃腸內容物沿腸系膜根部流向右下腹,致右下腹痛酷似急性闌尾炎穿孔。數(shù)小時后出現(xiàn)腹膜刺激癥,多數(shù)患者有氣腹征,部分患者伴有休克癥狀。需與其它急腹癥鑒別,確診后常需緊急手術治療。
四、癌變
少數(shù)胃潰瘍可發(fā)生癌變,一般認為發(fā)生率很低,不超過2~3%。以下幾點應提高警惕:①經積極內科治療癥狀不見好轉,或潰瘍遷延不愈者;②無并發(fā)癥而疼痛節(jié)律性消失,對原有治療有效藥物失效;③體重減輕;④糞便潛血試驗持續(xù)陽性者,有上述情況者,應進一步X線鋇氣雙重造影及胃鏡復查及粘膜活檢以排除早期癌變。如仍不能作出結論應嚴密隨訪觀察,直至潰瘍愈合。
針灸培訓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591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