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以“肓”命名的穴,涉及到2條經脈的四個穴:
膀胱經:膏肓、肓門、胞肓腎經:肓俞但符合命名規(guī)則的只有肓門和肓俞,實際上是一體兩面的穴,前者位于后背,后者位于腹部,其相對的位置,雖不是簡單的投影關系,但位置相差并不多。肓俞在腹中部,當神闕(任脈)旁開0.5寸。肓門位于第一腰椎棘突下,懸樞(督脈)旁開3寸處。
除膏肓穴外,其余三穴的“肓”字意思均為“心下隔膜”,而膏肓穴的“肓”則是“心臟與膈膜之間也”,看來在定義的描述上還是略有差異的。
肓俞穴肓俞穴,屬足少陰腎經。肓俞是沖脈、足少陰腎經的交會穴。肓即肓膜,俞即輸注,腎經之氣由此輸注肓膜,故名肓俞。
肓俞穴 人體穴位圖肓,指肓膜。穴在臍旁,當大腹與少腹之間,內應有膜,故名肓俞。
肓,指肓膜。俞,同腧,意指腧穴?!夺t(yī)經精義》說:“肓俞,肓膜之要會在此也,入于腎,上絡心,循喉嚨,挾舌本。”本穴平臍,與足太陽之肓門前后相應。內循三焦油膜,互為傳導。其所治癥,多與足太陽之膏肓、胞肓等穴意同。蓋本穴通于諸肓之膜,而為之俞也,因名肓俞。
肓俞。肓,心下膈膜也,此指穴內物質為膏脂之類。俞,輸也。該穴名意指胞宮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輸體表。本穴物質為來自胞宮中的膏脂之物,膏脂之物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輸體表,故而得名。
肓俞穴,理氣止痛,潤腸通便。
肓俞穴有調腸理氣、溫中利尿的作用。肓俞穴系足少陰腎經與沖脈之會穴,有寬胸理氣之功,主治腹痛,泄瀉,便秘。
作用功效:理氣和胃,降逆止痛,通經活絡。
主治病癥:胃痙攣、疝氣、腸炎、痢疾、習慣性便秘、呃逆、眼球充血、角膜炎、黃疸等。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點按此穴,約3–5分鐘,直到感覺酸脹為止,左右手交替進行。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從上向下推摩肓俞穴,每次3~5分鐘,可治腹痛、便秘、腹瀉、月經不調、疝氣等疾病。
足少陰腎經經穴:肓俞穴/5683.html胞肓穴胞肓穴,屬足太陽膀胱經。胞指膀胱,肓即肓膜,此穴與膀胱俞平列,故名胞肓。
胞,脬也,指膀胱。盲,指維系膀胱之脂膜。穴在膀胱俞穴兩旁,應膀胱,主治膀胱疾患,故名胞盲。
胞,同包?!墩f文》:“胞,兒生裹也?!倍巫ⅲ骸鞍?,謂胞衣。”又膀胱亦謂之胞。張介賓謂:“胞者,子宮是也。此男女藏精之所,皆得稱為子宮?!庇衷疲骸鞍螂字阋病!薄?a href="/ddjy_100/45.html">黃帝內經素問·痹論》:“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蹦c外脂膜之肓,古人亦稱為膜原?!饵S帝內經素問·舉痛論》:“腸胃之間,膜原之下?!惫拾?,亦即胞與胞外之脂膜。
“胞肓穴”,“胞”,包裹胎兒的膜質囊也?!半痢?,心下膈膜也。
胞肓名意指胞宮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輸膀胱經。
本穴物質為來自胞宮中的膏脂之物,它與心下膈膜中外輸的膏脂之物同性,故名“胞肓穴”。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膏脂。
胞肓穴,通腸腑、調二陰、利腰膝
胞肓穴有疏調下焦之功,主治癃閉下重,不得下便。針之有利膀胱、通小便之效,治腰脊痛、大小便閉、陰腫、小腹堅等癥。
胞肓穴與膀胱、二腸、子宮、精室俱有關連,可治相關之癥。
作用功效:通利二便、補腎強腰。
主治病癥:泌尿生殖系統疾?。喊螂籽?;消化系統疾?。鹤巧窠浲?、腰脊強痛等。
按摩手法:以雙手拇指指關節(jié),對準穴位,逐漸用力下壓,按而揉之,手法要均勻、柔和,滲透,以局部有酸痛感為佳。再用擦法,即來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熱感向內部深透,以皮膚潮紅為度。如此反復操作3~5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特效按摩:用中指揉按胞肓穴1~3分鐘,可改善腰膝寒冷。
腰脊強痛時可從上向下刮拭胞肓穴。
足太陽膀胱經經穴:胞肓穴/6493.html膏肓穴膏肓穴,屬足太陽膀胱經。膏即膏脂,肓指肓膜,在此指心下膈上的膏脂肓膜,因近于心包故被看作心包的組成部分,此穴與厥陰俞并列,故名膏肓俞。
心下為膏,心下膈上曰肓。穴在應肺之魄戶與應心之神堂之間,為膏脂、盲膜之氣所轉輸之處。又喻疾隱深難知為“病入膏肓”,是穴主治之,故名膏肓俞。
膏,心下之部,生于脾;肓,心下膈上部,生于腎。膏盲指心下膈上之脂膜,內與心膈間脂膜相應,邪正之氣可由此出入轉輸。肉之肥者為膏,心下亦為膏,膜脂為肓,膈上亦為肓。病入膏盲,指其為邪氣深藏之所。此穴無所不主,又指為助長正氣之門。與肓俞、胞肓、肓門,以及膈俞、膈關諸穴,可以互參。膏盲喻指病位深隱,本穴有通宣理肺、益氣補虛之功。穴在第4胸椎棘突下兩旁,與厥陰俞平,穴近心膈,故名膏肓。
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臟與膈膜之間也。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類物質由此外輸膀胱經。穴外輸膀胱經的氣血物質為心臟與膈膜之間的膏脂(此膏肓由五谷精微所化),故名膏肓。
膏肓,補虛益損,調理肺氣
膏肓位于魄戶和神堂之間,魄戶為肺俞之旁,下為膏肓,神堂為心俞之旁,故也可說膏肓位于心肺之間,膏生于脾,肓生于腎,故膏肓與肺、心、脾、腎關系密切。腎益先天,脾補后天,肺主氣、心主血,心藏神,故可治療肺臟病、虛勞羸瘦、神志病等。
膏肓上有肺之魄戶,下有心之神堂,本穴居二者之間,即醫(yī)緩所謂肓之上,膏之下也,治癥頗多,以虛損、夢遺、上氣、咳逆、痰火、健忘為主。
作用功效:養(yǎng)陰潤肺,益氣健脾。
主治病癥:肺結核、支氣管炎、哮喘、胸膜炎、乳腺炎、神經衰弱、胃出血、夢遺失精、健忘、嘔吐、久病體弱,多用于各種慢性虛損性疾病。
按摩手法:按摩膏肓穴時一面緩緩的吐氣,一面揉膏肓穴6秒鐘,反復重復10次,就可以治肩膀僵硬、酸痛等,每次3–5分鐘。
足太陽膀胱經經穴:膏肓穴/6473.html肓門穴肓門穴,屬足太陽膀胱經。肓即盲膜,門即門戶,三焦衛(wèi)氣“熏于肓膜”,此穴與三焦俞平,故名肓門。
肓,指肓膜。穴在三焦俞兩旁,三焦為陽氣之父,因陽氣熏于肓膜,穴為三焦之氣出入之門戶,故以為名。
肓,《黃帝內經素問·腹中論》載“其氣溢于大腸而著于肓,肓之原在臍下。”此處指腹部之肓膜。門,指其有如諸肓門戶之意。《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肓之原出于脖腴”,《難經·六十六難》:“五臟原者,三焦之所行?!薄饵S帝內經素問·痹論》:“熏于肓膜。”張隱庵曰:“絡小腸之脂膜謂之肓?!北狙ㄉ嫌懈嗝?,下有胞肓,前有肓俞,與三焦俞平,在十三椎旁,是三焦之氣出入之處,三焦為陽氣之父。本穴由脊背透連臍腹,與膀胱經之肓俞相應,猶上下前后諸肓穴之門戶,即全身脂膜之總綱也,意謂本穴連通廣泛也?!饵S帝內經素問》:“肓之原,根于背上,生于肝系?!币獗狙▋葢猎?,猶肓原外達之門也。穴當其處,因名肓門。
“肓門穴”,“肓”,心下膈膜也,指穴內調節(jié)的物質對象為膏肓穴外傳的膏脂之物也?!伴T”,出入的門戶也。
盲門名意指天部氣血中夾帶的膏脂物質在此冷降。本穴與膏肓穴相對應,膏肓穴為膏脂之物的輸出之處,而本穴則為膏脂之物的回落之處,故名“肓門穴”。
肓門穴,理氣和胃,清熱消腫
肓門穴有理下焦、調氣機的作用。
肓門穴有通調腸胃、化滯消痞之功,如心下痛、大便堅、婦人乳腫等癥均可取之。
作用功效:清胃調腸,利濕通淋,調理沖任。
主治病癥:胃痙攣、胃炎、潰瘍病、習慣性便秘、乳腺炎等。
按摩手法:以雙手拇指指關節(jié),對準穴位,逐漸用力下壓,按而揉之,手法要均勻、柔和,滲透,以局部有酸痛感為佳。再用擦法,即來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熱感向內部深透,以皮膚潮紅為度。如此反復操作3~5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特效按摩:腹痛、便秘,可用中指指腹揉按肓門穴,每次3~5分鐘。經常揉按肓門穴可預防消化不良。
足太陽膀胱經經穴:肓門穴/648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luo/569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醫(yī)穴位養(yǎng)生之13個天穴(經絡養(yǎng)生:···
下一篇: 中醫(yī)穴位歸納:3個舍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