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臺穴別名靈陽穴,肺底穴。
1、靈臺。靈,神靈也,此指穴內物質為天之上部的陽熱之氣。臺,停住之所也。該穴名意指督脈氣血在此化天之上部的陽熱之氣。本穴物質為至陽穴傳來的陽氣,至本穴后,因吸熱而化為天之上部的陽熱之氣,陽氣在穴內為停住之狀,故名。
靈臺穴,別名肺底,屬督脈。靈即神靈,臺即亭臺,此穴在神道和心俞兩穴下,故喻為心的神靈之亭臺,故名靈臺。
靈臺,為古時君主宣德布政之地,喻心。穴在第六椎節(jié)下間,內應心,故名靈臺。
靈指心。成玄英疏:“靈府者,精神之宅也,所謂心也。”本穴在第6椎下間,內應于心,喻該穴為心靈至尊之地,即中醫(yī)說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本穴內應神志?!?a href="/ddjy_100/224.html">莊子·桑庚楚篇》注文:“靈臺者,心也?!狈矊儆嘘P神志之病,可以取此。俾以加強感通之力,而調性靈之能,故喻本穴為靈臺。
靈臺,心的神靈之亭臺
靈臺。靈,神靈也,此指穴內物質為天之上部的陽熱之氣。臺,停住之所也。該穴名意指督脈氣血在此化天之上部的陽熱之氣。本穴物質為至陽穴傳來的陽氣,至本穴后,因吸熱而化為天之上部的陽熱之氣,陽氣在穴內為停住之狀,故名。
人體后背的骨頭就像魚刺一樣有規(guī)則地排列著,魚刺之間空的地方,在人體表現(xiàn)為凹陷,就好像兩山之間的山谷一樣,是氣血能量匯聚的地方,這也就是我們穴住所在之處。靈臺穴位于人體的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6胸椎棘突下四陷中。
中醫(yī)認為,心主神靈,因這個位置極度靠近心臟,同時,它的氣血來自于上一穴至陽,也就是陽氣之極至,上到靈臺穴后停留,并在此形成了一個氣血匯聚點,故名。
2、肺底。肺,肺臟也。底,底部也。肺底名意指本穴的天部陽熱之氣相對于肺臟來說是處于底部。本穴氣血為天之上部的陽氣,與肺金之氣同性,此氣相對于肩胛上部的肺氣而言是處于底部,故名肺底。
穴位含義:督脈氣血在此化為天之上部的陽熱之氣。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陽氣。
運行規(guī)律:散熱后循督脈傳于神道穴。
取穴方法:伏臥,于第六胸椎棘突下取之。
功能作用:益氣補陽。
主治疾?。嚎人?,氣喘,項強,脊痛,身熱,疔瘡。
穴位配伍:
靈臺配陶道、內關,治間日瘧。
靈臺配陽陵泉、支溝,治胸脅痛。
靈臺配身柱、至陽,治背痛。
靈臺配膽俞、陽陵泉、太沖,治黃疸。
靈臺配肺俞、膏肓,治咳嗽。
靈臺配膻中、肺俞、足三里、天突、中府,治氣逆上攻。
靈臺配合谷、委中,清熱解毒,治疔瘡,風疹。
靈臺配陽陵泉,疏肝理氣。治胸脅疼痛、膽道蛔蟲病。
臨床運用:疔瘡、癰疽、急性胃炎、哮喘、支氣管炎、膽道蛔蟲癥、瘧疾等。
艾灸療法:艾條灸5-15分鐘,艾炷灸3-5壯。
靈臺穴,清熱化濕、止咳定喘
靈臺穴有止咳平喘、清熱解毒作用。
靈臺穴有清熱化痰之功,主治咳嗽,氣喘,疔瘡,背痛項強,以及心神疾患。
《針灸大成》云:“禁針,可以多灸?!敝螝獯坏门P者,火到便愈,蓋以興奮其陽也。但虛人或多寒濕及精神不振者,宜之。
靈臺穴,治療憂郁失眠之要穴
靈,神靈也;臺,亭臺,高臺,號令之處。中醫(y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神靈之居所,是君主宣德布政之所在,故名靈臺。
古人云:“靈臺者,心也,清暢,故憂患不能入。”意思是靈臺穴是修心養(yǎng)性,專治各種神志病的穴位。古籍中說:“靈臺無動謂之清,一念不起謂之凈?!?/p>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或者忙于追逐功名利祿,心很少有清凈的時候,人們的情緒會受到極大的干擾,容易被各種各樣的情緒病。有時會出現(xiàn)心情煩悶,食欲不振,甚至抑郁不堪的癥狀。嚴重者,還會導致失眠、頭痛的癥狀。物質生活雖然很豐富,卻感受不到幸福,這個問題的癥結就在“心”。
靈臺穴在背部,往上緊靠著心俞和神道,是心這個君主行使它職能的地方。因此,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都要先想想是不是從生活中撿了很多“垃圾”扔靈臺里了?這時候就要坐下來,好好清掃下靈臺,想想最近有哪此不順暢的事,這些事情真的這么重要,至于為之食不香,寢不眠,弄得自己憔悴不堪嗎?
因此,當感覺自己情緒不對,比如經(jīng)常想哭,或者脾氣很大、老想發(fā)火;沒有什么具體的事情,卻總是莫名其妙睡不著覺等等癥狀出現(xiàn)的時候,都不妨對靈臺穴“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薄?/p>
不同的經(jīng)脈在治療失眠中的作用是有差異的,比如心經(jīng)上的少海和神門二穴,前者主要治療因心腎不交引起的,也就是說,心火擾頭,腎水上不來,無法補滅心火導致的失眠;后者治療的是吃撐了(胃不和則臥不安)引起的失眠;腎經(jīng)上的神藏則和少海有異曲同工之處,即心腎不交型;膽經(jīng)上的完骨穴,也和少海差不同,即因氣血頂在上面下不來,中醫(yī)認為臥則血歸于肝,但有很多人,雖然臥了,但滿腦子都在琢磨事,血無法回流到肝臟解毒所致。
位于督脈上的靈臺穴又是治療什么樣的失眠呢?因為,督脈是督人體一身陽氣。由于它靠近心臟,所以,如果陽氣都集中在心臟附近,無法送達四面八方,形成不了一個閉環(huán),人是不可能安穩(wěn)入睡的,比如你手腳冰涼,或者手腳燥熱,都是無法入睡的,所以,刺激靈臺穴,會促使匯聚在心臟附近的氣血輸布到周邊,使身體近端遠端都能均勻供應上氣血而不是集中在某個地方,它更多治療“五心煩熱”(雙手、雙腳和心口窩煩熱)引起的失眠。
五心煩熱屬于中醫(yī)熱癥的范疇,中醫(yī)古籍《太平圣惠方·治骨蒸煩熱諸方》闡述其原因為陰氣不足,陽氣有余所致,表現(xiàn)為陰虛火旺或血虛有熱以及火熱內郁。五心煩熱的病人以虛證為多,屬虛實夾雜型,陰虛火旺是最常見的病因,多見于更年期女性。所以,當你屬于這類情況的失眠時,不妨試試靈臺穴。
因此,經(jīng)常刺激靈臺穴,可以掃清身體的這些疾患,讓身體的各個臟腑協(xié)調工作。就好像拿一個雞毛撣子打掃拂拭塵埃一樣。我們可以買一個按摩錘,沒事的時候在穴位處輕輕地敲打。還可以用點按,按揉,艾灸,拔罐能方法刺激靈臺穴。
總之感覺到抑郁不開心,失眠或者老想發(fā)脾氣的時候,不妨試著刺激一下靈臺穴。在掃去心靈塵土的同時,保持良好的心情,這樣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平和。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關節(jié)按揉靈臺穴,并做環(huán)狀運動,注意按壓時力度要適中,每次按摩3-5分鐘。
720個。
部分穴位:天柱穴、小海穴、少海穴、通里穴、陰郄穴、神門穴、少府穴、曲澤穴、筑賓穴、上星穴、尺澤穴、孔最穴、魚際穴、虎口穴、前谷穴、百勞穴、灸癆穴、身柱穴、靈臺穴、上星穴、尺澤穴、孔最穴、魚際穴、虎口穴、前谷穴、百勞穴、灸癆穴、身柱穴、靈臺穴。
天突穴、氣舍穴、水突穴、天府穴、列缺穴、小指尖穴、璇璣穴、華蓋穴、紫宮穴、玉堂穴、肋頭穴、胸堂穴、俞府穴、彧中穴、神藏穴、靈墟穴、神封穴、氣戶穴、庫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云門穴、中府穴、周榮穴、天溪穴、崇骨穴、灸哮穴、定喘穴、魄戶穴、譩譆穴、豐隆穴。
擴展資料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9個雙穴、50個經(jīng)外奇穴,共720個穴位。
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采用按摩手法點、按、揉等不至于傷害人體,其余36個穴是致命穴,俗稱“死穴”。 這36個穴是致命穴平常按摩無任何不良影響。所謂致命必有意外的重力,非正常力道,或危險物品造成為必要條件。
死穴又分軟麻、昏眩、輕和重四穴,各種皆有九個穴。合起來為36個致命穴。
-穴位
背部主要有:大椎穴、至陽穴、曲垣穴、腰陽關穴、陶道穴、脊中穴、天宗穴、身柱穴、治喘穴、命門穴、神道穴、肩井穴、腰俞穴、風門穴、肝俞穴、腎俞穴、厥陰俞穴、 小腸俞穴、肺俞穴、膽俞穴、膏肓穴、三焦俞穴、心俞穴、脾俞穴、志室穴、大腸俞穴、膈俞穴、胃俞穴、肩外俞穴、關元俞穴、膀胱俞穴。
補:靈臺穴、筋縮穴、中樞穴、懸樞穴、肩中俞穴、附分穴、天髎穴、秉風穴、臑俞穴、肩貞穴、大杼穴、督俞穴、氣海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會陽穴、長強穴、魄戶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關穴、魂門穴、陽綱穴、意舍穴、胃倉穴、肓門穴、胞肓穴、秩邊穴、中膂俞穴、白環(huán)俞穴。以上穴位依次分布在督脈、手太陽小腸經(jīng)、足太陽膀胱經(jīng)等人體經(jīng)絡上經(jīng)典穴位推薦
八髎穴
位置:骶椎。又稱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和下髎穴,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稱“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經(jīng)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經(jīng)不調、小腹脹痛、盆腔炎等病癥。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發(fā)熱并向小腹放散。
風門穴
定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主治:常用于傷風咳嗽、發(fā)熱頭痛、頸項強痛、腰背痛等病癥的治療與保健。
膏肓穴
定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肩胛骨內緣,抱肘取穴。
主治:常用于咳嗽、氣短、健忘、遺精、陽痿、盜汗及諸虛百損的治療。
至陽穴
定位: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靈臺穴
定位: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腎俞穴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主治:補益腦髓,強壯腰腎,止咳定喘,聰耳明目。適用于腎虛腰痛、腰膝酸軟、耳鳴目眩、健忘失眠、陽痿遺精、月經(jīng)不調、神經(jīng)衰弱、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肺心病氣喘、腎不納氣、小兒發(fā)育不良、諸虛百損等病癥。有全身強壯作用,對腎虛、腎炎有一定的作用。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痛的感覺,用力不可過大,時間可稍長一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luo/570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督脈穴位:神道穴(沖道簡介)
下一篇: 督脈穴位:至陽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