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山穴別名魚腹、肉柱、傷山、魚腸、腸山、魚腹山、玉柱、魚腰穴。
1、承山。承,承受、承托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內(nèi)物質(zhì)為脾土。承山名意指隨膀胱經(jīng)經(jīng)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質(zhì)為隨膀胱經(jīng)經(jīng)水上行而來的脾土與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氣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則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積如大山之狀,故名承山。
承山為經(jīng)穴,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承即承受,山即山嶺,腓腸肌肌腹高突如山,此穴在其下,有承受之勢,故名承山。
承,指承接。山,指山路。穴在腓腸肌兩肌腹分于的下端凹陷處,其形若山谷,故以為名。
承,有受義?!墩f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屬皆從山。”在此山指軀體之高重。以承筋之凸,喻山嶺之巔,本穴猶在山麓之夾谷,承山巔氣勢下行,當挺身直立時,則分肉更為明顯。質(zhì)言之,本穴亦承于筋也。故亦治筋病?!渡駪?jīng)》:“在腿肚尖下,分肉間陷中。”是處形若山谷,因名承山。
承山,承受身體山之重
承山。承,承受、承托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內(nèi)物質(zhì)為脾土。
承山名意指隨膀胱經(jīng)經(jīng)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質(zhì)為隨膀胱經(jīng)經(jīng)水上行而來的脾土與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氣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則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積如大山之狀,故名承山。
承山,承受的是哪座“山”呢?
其實,就是小腿肚子這座山。當人體的氣血自上而下翻越了這座山下行時,必然會有一些殘余物質(zhì)沉降在山底,就尤如一座水壩下泄時,最靠近壩底的位置,往往會有泥沙堆積一般,這剛好回答了穴義:“本穴物質(zhì)為隨膀胱經(jīng)經(jīng)水上行而來的脾土與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氣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則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積如大山之狀,故名承山?!?/p>
承”穴的穴意,多與“承受、承擔”有關。大部分的“承”字穴,都是位于一個“小山包”之下。比如,胃經(jīng)上的承泣,是位于眼球之下;承滿,是位于肋骨之下。膀胱經(jīng)上的承扶,是位于屁股蛋子之下;承筋則是位于小腿肚子這個山包之頂;而承山,則是位于小腿肚子之下。這充分說明了“承”字的含意,就是承受它上面的壓力。當然,還有兩個“承”穴,都位于頭部,包括了膀胱經(jīng)上的承光和膽經(jīng)上的承錄,這里的“承”字,則多與承受、繼承相關了。
而以“山”字命名的穴位,則只有承山一穴,獨此一家,別無分號,足見其特殊性。此穴之所以用“山”字來命名,正是因為其所在位置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它位于小腿肚子之下,人體的整個分量,如大山一般全都壓于此,故此命名。
2、魚腹。此是從類象的角度來言穴內(nèi)氣血的特性的。本穴物質(zhì)為隨膀胱經(jīng)經(jīng)水沖涮下行的脾土,在穴內(nèi)為堆積之狀,如同魚之腹部豐滿的肌肉,故名魚腹。魚腹山、魚腸、魚腰穴名意與魚腹近同。
3、肉柱。肉,脾主之土也。柱,支柱也。肉柱名意指膀胱經(jīng)氣血中的脾土物質(zhì)在此堆積。本穴物質(zhì)為隨膀胱經(jīng)經(jīng)水沖涮下行的脾土微粒,性干燥,在穴內(nèi)為堆積之狀,有較大的承重能力,故名肉柱。玉柱名意與肉柱同。
4、傷山。傷,傷害也。山,土石之大堆也。傷山名意指膀胱經(jīng)上行的陽熱風氣對穴內(nèi)固化的脾土微粒有較大的傷害。本穴物質(zhì)為干燥的脾土微粒,而膀胱經(jīng)上行的陽熱風氣又從本穴經(jīng)過,脾土微粒中水濕不足則將被上行的風氣吹散傷害,故名傷山。
穴位含義:隨膀胱經(jīng)經(jīng)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zhì)為地部脾土及天部上行的風氣。
運行規(guī)律:風氣循膀胱經(jīng)上行,脾土則屯固于穴周。
取穴方法: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xiàn)的尖角凹陷處。
功能作用:運化水濕,固化脾土。
主治疾?。褐碳玻_氣,便秘,腰腿拘急疼痛;脫肛等。
穴位配伍:
承山配環(huán)跳、陽陵泉,治下肢痿痹。承山配環(huán)跳、腎俞、委中、關元,治腰背痛。承山配長強、百會、二白,治痔疾。承山配長強、二白、足三里,治直腸脫垂。承山配支溝、天樞,治便秘。承山配百會、長強,治脫肛。承山配孔最,治痔瘡出血。承山配二白,治痔疾。承山配大腸俞,治痔疾。承山配大腸俞、太溪、支溝,治大便難。承山配會陽,治痔瘡。承山配條口穴,治肩周炎、肩凝癥。承山配陰市、下巨虛,治下肢發(fā)涼。承山配腎俞、委中,治腰脊背痛。承山配肩井,治由疲勞引起的腰酸腿疼。承山配勞宮、足三里、血海、梁丘,治糖尿病。承山配委中、陽陵泉,治療中風下肢拘急屈仲不利。承山配委中、太溪、昆侖、陽陵泉、懸鐘,治經(jīng)脈痹阻之下肢痹痛。承山配條口、足三里、承筋,治足下熱,不能久立。承山配陰市,治下肢冷痛。承山配次髎,治痛經(jīng)。承山配長強、三陰交、上巨虛、內(nèi)庭,治大腸熱盛、熱傷血絡之便血。承山配次髎、長強、二白、太白、會陽、大腸俞,治濕熱下注大腸之痔瘡及肛門裂。承山配上巨虛、合谷、天樞、腹結、大腸俞、秩邊,治熱結腸腑之腹痛拒按、便秘。承山配金門、仆參、承筋,治霍亂轉筋。承山配委中、昆侖、腰陽關、腎俞、夾脊穴,治各種腰背脊痛。承山配委中、承筋、陽陵泉、足三里、懸鐘,治各種原因所致之腿痛轉筋。承山配昆侖、太溪、三陰交、丘墟治,精血不足、經(jīng)脈失養(yǎng)之足跟痛、足下垂。承山配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八風,治風濕腳氣。承山配風門、少商、迎香、合谷,治肺熱鼻衄。承山配環(huán)跳、陽陵泉,舒筋活血通絡,治腓腸肌痙攣,下肢痿痹。承山配大腸俞、秩邊,理氣清熱,通調(diào)腸腑,治便秘。臨床運用:腰腿痛疼、坐骨神經(jīng)痛、腓腸肌痙攣、下肢癱瘓、痔疾、脫肛、嘔吐、腹瀉、便秘、淋病、腳氣、小兒驚風等。
艾灸療法:用艾條溫和灸承山穴5~20分鐘,每天一次,可改善小腿疼痛、腰背痛等。
拔罐療法:用氣罐留罐承山穴5~10分鐘,隔天一次,可緩解轉筋、下肢疼痛等。
刮痧療法:用面刮法從上向下刮拭承山穴3~5分鐘,隔天一次,可治療下肢疼痛。
承山穴,理氣止痛,舒筋活絡,消痔
《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經(jīng)別》曰:“足太陽之正,別入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別入肛中,屬于膀胱,散之腎,循膂,當心入散?!惫食猩窖ㄊ侵委煾啬c病的主穴。
承山穴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腧穴,其經(jīng)脈從腰中,下夾脊,貫臀,入腘中,本穴又位于腓腸肌肌腹下,故可治療腿肚轉筋等經(jīng)脈病。
承山穴常以治療痔疾、直腸脫垂為主。
承山穴有舒筋利節(jié)之功,如腨腸肌轉筋,掐之則愈。《金針梅花詩鈔》承山條:“兩腨任重可承山?!薄躲~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針七分,灸五壯,得氣即瀉,速出針。治頭熱、鼻衄、疝氣、腹痛、痔腫、便血、霍亂轉筋、痞痛等疾。
治療腿肚抽筋
小腿肌肉痙攣(俗稱抽筋),一般是由于肌肉疲勞或寒冷使自主神經(jīng)高度緊張造成缺血狀態(tài)使小腿后部肌肉痙攣和疼痛。造成小腿肌肉痙攣的原因很多。
最常見的原因是局部受涼寒冷,而使肌肉強力收縮痙攣。其次是身體電解質(zhì)紊亂或過度運動造成小腿肌肉乳酸堆積也可引起肌肉痙攣等。
當小腿肌肉痙攣時可按摩、拉伸痙攣部位的肌肉來促進血液循環(huán),點按有效穴位委中穴、承山穴和漏谷穴。
按壓委中穴、承山穴時,用拇指,食指關節(jié)呈直角效果最好,按壓時間2分鐘即可。
按壓該漏谷穴時,用拇指指腹大面積接觸穴位,作大范圍的環(huán)形按揉2分鐘。
承山穴,盡量用力,并堅持點住不要放松,直至肌肉痙攣緩解為止。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摩承山,力度由輕到重,然后用手掌在穴位四周搓擦,令皮膚感到發(fā)熱,以此方法可治療小腿抽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luo/571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