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善治肝者,乃善治百病”。人體五臟間相生相克,若肝臟代謝不正常,人體所需養(yǎng)分得不到及時供應,各個器官也就無法正常工作。然而,春宜養(yǎng)肝,春應肝而養(yǎng)生。春季屬木,肝也屬木,兩者對應。春季萬物復蘇,陽氣升,養(yǎng)肝更加事半功倍。
《黃帝內(nèi)經(jīng)》記載,肝者,將軍之官,主疏泄,主藏血。肝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身體中的諸多毒素都能被肝處理掉,所以養(yǎng)好肝身體中的毒才能少。若是肝不好,身體中的毒素就會越積越多。肝不好,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
如何判斷肝臟好不好?
1、手掌變紅
中醫(yī)認為,肝“其華在爪”。當大拇指和小拇指根部的大小魚際處的皮膚出現(xiàn)片狀充血,或紅色斑點、斑塊等,用手指按壓后變?yōu)樯n白色,這種與正常人不同的手掌稱為“肝掌”?!案握啤背R娪诟斡不?、慢性乙肝患者身上,這說明肝功能嚴重受損了。
2、眼睛充血
中醫(yī)認為“肝開竅于目”,若肝血不足,會導致視物昏花;若肝火上炎,會導致目赤生翳,意指眼睛有紅血絲,像有東西蒙著一樣看不清事物。肝火旺還會引起口干舌燥、口苦、口臭、睡眠時翻來覆去、易醒、身體悶熱等表現(xiàn)。另外,鞏膜發(fā)黃也要謹慎,這是診斷肝臟疾病的重要依據(jù),如肝炎、肝硬化、肝膽疾病等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鞏膜黃染”。
3、面部變黑
中醫(yī)認為“肝主藏血”若肝不好,會導致氣血運轉(zhuǎn)不通,出現(xiàn)血氣不足、血脈堵塞等情況,從而導致面部暗沉、變黑。久而久之,色素沉著就會形成黃褐斑,也被稱為“肝斑”。肝臟對鐵元素的代謝起到重要作用。若肝不好,代謝功能受損,鐵質(zhì)會流入血管中,導致血液中鐵質(zhì)增加,臉色逐漸變黑。
4、指甲異常
中醫(yī)認為“肝主筋”而“爪為筋之余”看“爪甲”就能了解肝臟是否有問題。當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線,或是向下凹陷時,可能是體內(nèi)毒素在肝臟蓄積太多了;當指甲過白,可能是慢性貧血或肝、腎有問題;當指甲凹凸不平,若還有出現(xiàn)一條條的條紋,可能是肝不好了。
造成肝不好的原因有哪些?
“養(yǎng)肝同養(yǎng)命,肝不好,人先倒”。所以肝臟在人體中的強大性、它重要的功能性,不言而喻。那么引起肝不好的原因有哪些呢?
1、飲食過于油膩
脂肪,是人們所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之一。適量的脂肪攝入可以給人體提供能量的供應,以使人體能夠正常運轉(zhuǎn)??墒侨绻麛z入太多,那就成了健康的大忌,長期的高脂肪攝入,會引起肝臟的一些不適。
2、愛吃宵夜
城市生活中,很多人都已經(jīng)離不開了夜宵。從喝甜湯到吃燒烤,嘴巴是爽了,可是身體呢?
3、抽煙
煙草煙霧中大量的有害物質(zhì),進入人體后,對人的各個器官都有損傷,尤其是肝臟。而很多疾病的癌變因素,也有煙草的“功勞”。
4、胡亂吃藥
藥品本來就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是生病正常吃藥那沒什么問題,但如果是胡亂吃藥,藥品的毒性會給肝臟帶來威脅,尤其是現(xiàn)在一些中老年人熱衷于各類保健品,實際保健作用沒有多大,但吃進去后,我們的肝臟卻可能會受不了。
5、睡眠不足
熬夜耗損肝臟的血氣,極度傷肝。如今,夜生活越來越豐富,尤其在城市,到了凌晨一二點各種娛樂場所依舊熱鬧非凡;即使不出去玩,很多人在家上網(wǎng)、打牌也會玩到忘記睡覺時間。長時間的睡眠不足會嚴重的影響我們腎臟的健康哦。
6、整天抑郁,愛發(fā)怒
各種不良的情緒得不到釋放,就會從肝經(jīng)走,對肝臟產(chǎn)生損害。巴甫洛夫曾指出:“一切頑固的憂愁和焦慮,足以給疾病大開方便之門?!迸紶栣尫徘榫w固然對身體有益,但長期抑郁、動不動就發(fā)怒,那么對于我們?nèi)梭w的健康也是有著極大的危害的。
如何養(yǎng)肝,秘籍在這里
1、良好的睡眠習慣——丑時養(yǎng)肝氣色好
丑時是凌晨1點到3點的時段。這個時間大部分朋友應該都已經(jīng)進入夢鄉(xiāng)。但是,這個時候我們身體的經(jīng)絡可沒有睡覺。因為這時候正是身體經(jīng)絡氣血運行的旺盛時刻,丑時也是肝經(jīng)這個大將軍發(fā)號施令的時段。
《黃帝內(nèi)經(jīng)》云:“臥血歸于肝。”肝經(jīng)是主管血液貯藏和運行的經(jīng)絡。如果在丑時沒有得到好好的休息,肝血就會受到損害,易出現(xiàn)性情急躁、易怒、失眠、精神失常等疾病。
2、調(diào)養(yǎng)肝經(jīng)的穴位
章門——穴位中的“逍遙散”
位置:在側腹部,第11肋游離端下方。
主治:章門是五臟經(jīng)氣出入的門戶,對于調(diào)理五臟氣機、維持五臟正常功能有重要的意義。
按摩手法:用食指點按章門穴,或?qū)⒛粗概c其余四指相對,提捏章門穴,很多人會感到脹痛,那是因為平時咱們體內(nèi)的“廢氣”沒有及時排出去而聚集在那里,剛開始會感覺很緊,捏幾次之后就會感覺很放松,最好每天晚上睡前按摩左、右兩側章門穴,每側各5分鐘。
太沖——大腦“加油站”
位置:在足背側,第1跖骨間隙的后凹陷處。
主治:太沖穴雖然在足背部,卻是人體另一條重要經(jīng)脈(即沖脈)經(jīng)氣與肝經(jīng)經(jīng)氣匯聚的地方,是元氣所居之處。這個穴位蘊藏了很多能量,當我們出現(xiàn)頭暈頭痛或者是受到驚嚇而心神不寧的時候,按摩太沖穴可以讓能量直達顛頂,幫助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拇指指甲側面按壓刺激太沖穴,以有酸、脹感為佳。
3、練習八段錦
練習八段錦也是養(yǎng)肝理氣的好方法,國醫(yī)大師鄧鐵濤從50歲左右就開始打八段錦。鄧老對于八段錦極為推崇。比如“五勞七傷往后瞧”,有助于調(diào)暢氣機、行氣活血和疏肝解郁?!拔鍎谄邆笄啤?,這個動作強調(diào)的是脊柱的擰轉(zhuǎn),從而放松脊柱兩旁神經(jīng),這些神經(jīng)在中醫(yī)看來屬于“肝”的范疇。
關于八段錦的文章,大家可以參考:健身氣功八段錦教學視頻免費下載。
少陽經(jīng)(含手少陽三焦, 足少陽膽)為陽分之半表半里, 專主筋骨, 募原之間, 有清泄、疏解的作用。少陽經(jīng)對外承接火氣的影響, 對內(nèi)平復肝膽相火之升越, 調(diào)理少陽之郁結。
凡見火熱之邪上逆, 少陽失于疏泄之頭痛, 目眩, 胸脅脹滿, 便秘等諸種郁結之證, 均可取少陽經(jīng)治療。臨床上筆者常用外關、足臨泣清泄少陽風熱, 用支溝、陽陵泉疏解少陽郁癥, 每每奏效。
醫(yī)案:
張某,女,26歲。門診病歷號80。 初診日期:1992年11月4日。
主癥:乳房脹痛1月余。
1月前始覺乳房脹痛,西醫(yī)診斷“乳腺小葉增生”。經(jīng)治療未見好轉(zhuǎn),且腫塊有增多,而轉(zhuǎn)我科針灸治療。
現(xiàn)癥:乳房脹痛,以左乳為重,并可觸及乳腺增生塊多處,以左乳房腫塊為大,有1.5cm 1.5cm 1.5cm腺瘤,按之疼痛,伴脫發(fā),咽痛,耳后搔癢,納可,眠佳,二便調(diào)。
舌瘦,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沉細。
察經(jīng):手足少陽、足陽明經(jīng)為反應經(jīng)脈。
辨證:肝氣郁結,病在少陽、陽明經(jīng)。
立法:疏泄少陽、陽明。
取穴:主穴為支溝、陽陵泉;輔穴取豐隆。手法:瀉法。
治療經(jīng)過:針第1 次,當時乳痛即止,按此組穴針治10次,乳痛止,右乳房增生塊全部消失,僅左乳房有0.5cm 0.5cm 0.5cm增生塊,停針予中藥鞏固治療。數(shù)十日后追訪,疼痛未發(fā),腫塊全消,病痊愈。
按:本例屬中醫(yī)“乳癖”范疇,其病機是乳房為肝胃二經(jīng)所司,肝氣郁結,氣機阻滯,氣血上逆,脾氣結滯,水濕失運,痰濁內(nèi)停,滯結于乳房則發(fā)本病。
用同名經(jīng)對穴支溝、陽陵泉為治療主穴。支溝是手少陽三焦經(jīng)的經(jīng)火穴,有化滯解郁之效,陽陵泉為足少陽膽經(jīng)合土穴,可疏利肝膽,二穴相配具有較強的疏泄少陽郁結的作用;輔穴豐隆為足陽明胃經(jīng)之絡穴,可疏泄陽明經(jīng)絡脈之結滯,則少陽、陽明經(jīng)之郁滯得解,經(jīng)絡疏通,乳房痛止,乳塊漸消。
每日一文,陪伴中醫(yī)人成長
請關注公眾號 藥之谷
西安雁塔陳鐘中醫(yī)診所
肝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既排毒也藏血,中醫(yī)有百病從肝治的說法,本文介紹肝臟和人體 健康 的各方面關系,以及保養(yǎng)方法。
在西醫(yī)的眼里,肝臟是一個代謝系統(tǒng),一個重要臟器,就像是人體的一個化工廠,它掌管著糖、脂肪、蛋白質(zhì)的解毒、代謝,人體大部分的新陳代謝和有毒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門。在中醫(yī)的眼里,肝臟是一個部位,它有兩大功能,一是主疏泄,二是主藏血。
肝主疏泄,所謂疏泄就是讓你能夠疏通、暢達,比如說人生氣了,時間久了,肝氣郁結,就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氣了就不想吃飯。肝主藏血,肝臟不只管藏血,還管調(diào)節(jié)全身氣血運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說人在運動的時間,肝臟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朋友生理期前,肝臟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即沖脈,那個時候肝臟的血液少了,柔韌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總有那么幾天會脾氣不好。
一、肝與情緒的關系
肝主怒,怒傷肝, 肝血太重,就容易造成面紅耳赤,頭暈,頭疼,這種就是肝火旺的表現(xiàn),長期睡眠不足,會造成肝火越來越旺,表現(xiàn)為情緒暴躁,愛發(fā)脾氣,所以說人的充足睡眠可以養(yǎng)肝,可以使情緒能夠達到非常好的境界。反過來調(diào)整好自己的情緒,也利于養(yǎng)肝。
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于諸經(jīng),人靜則血歸于肝藏”?!案尾匮?,血舍魂”,“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因此肝參與精神神志活動。
二、肝與眼睛的關系
“肝開竅于目”,眼睛也是肝臟的“窗口”。 眼睛經(jīng)常發(fā)花、眼角干澀、看不清東西,除了視力下降引起的問題,也可是肝臟功能衰弱的先兆。 凡非外傷引起的視力下降均與肝氣血虛有關 ,如果肝臟濕熱重,眼睛表現(xiàn)渾濁而黃,如果肝火很旺,眼睛表現(xiàn)紅甚至發(fā)炎,如果肝氣虧,看書稍久就容易疲勞,進一步虧下去,便成近視眼了。反過來眼睛太過疲勞,用眼不當也會影響到肝臟。
肝開竅于目,在液為淚,肝主筋,其華在爪
肝的經(jīng)脈上聯(lián)于目系,目的視力,有賴于肝的疏泄和肝血的營養(yǎng)。淚從眼出,故肝在液為淚。道醫(yī)賦予了“肝”更廣范的意義,肝主筋,其華在爪,主要是由于筋膜有賴于肝血的滋養(yǎng),爪為筋之余,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牙關緊閉、目珠斜視和上竄等癥狀均與肝密切相關。
三、肝與心的關系
心主血脈,肝主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調(diào)暢情志。故心與肝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
1、血液方面
心主血,推動血液在經(jīng)脈內(nèi)運行不息;肝藏血,貯藏血液并調(diào)節(jié)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的血量分布。心肝兩臟相互配合,共同維持血液的正常運行,只有血液充盈才心有所主,肝有所藏。
2、精神和情志方面
心主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肝主疏泄,調(diào)暢情志。精神和情志活動,均以血液為物質(zhì)基礎,而心肝兩臟在血液運行方面關系密切。故心肝兩臟共同調(diào)節(jié)人的精神、情志活動。
心與肝相互影響,心肝陰血不足,往往互相影響。臨床上表現(xiàn)為心慌,心悸,面色不華,舌質(zhì)淺淡,脈細無力,頭暈目眩,婦女月經(jīng)澀少,失眠多夢等。
四、肝與膽的關系
肝與膽互為表里,生理關系同樣非常密切。
肝主疏泄,膽主通降。膽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臟功能失常,勢必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膽汁排泄不暢也會影響肝的疏泄。從功能上看,膽囊也是肝臟的好幫手,肝臟分泌的膽汁儲存在膽囊內(nèi),一旦我們開始進食,膽囊就開始收縮,于是膽汁流入腸道、幫助脂肪的消化。
肝與膽確實是一對“榮辱與共”的器官。肝病常常影響膽,膽病也常波及肝,有肝病的人更容易患上膽結石,另一方面,膽結石、膽道蛔蟲或腫瘤,也會使細菌“逆流而上”,引起肝臟乃至全身的感染。
五、肝與脾的關系
肝與脾主要是疏泄與運化,生血與藏血的關系。脾的運化有賴于肝氣的條達,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來供養(yǎng)。若脾失健運,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若肝氣郁結,疏泄失職,影響脾胃升降,運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可致“肝脾不和”;若脾胃濕熱,上蒸肝膽,使肝膽疏泄不利,可以引起黃疸。由此可見肝病可傳脾,脾病可及肝,它們是互相影響的。
六、肝與腎的關系
肝與腎主要是藏血與藏精的關系。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同源,精血互生。肝血須要依賴腎精的滋 養(yǎng)生 化,腎精又須肝血化精不斷地補充,兩者相互依存,相互資生。 若腎陰不足、肝失滋養(yǎng)可引起肝陰不足、肝陽偏亢的所謂“水不涵木”的癥狀;反之,肝陽久亢,消爍陰精,亦可加重腎陰虛損,出現(xiàn)頭痛、眩暈、腰膝腿軟,尿濁或水腫等癥。這種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女子月經(jīng)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
七、肝與肺的關系
肝藏血,肺藏氣,肝氣與肺氣上下陰陽升降,以維持人體氣機的正常升降運作,氣血的運行,雖有心臟主管,但須有肺主治節(jié)及肝主疏泄作用的制約,兩臟對全身氣血的運行起著一定的作用。
肝肺是相互影響的。 如氣機升降失常:肝氣郁結,氣郁化火,肝火灼肺,肺失清肅,常見脅痛,易怒,咳逆,咯血等肝火犯肺(木火刑金)的癥候。反之,肺失清肅,燥熱下行,亦可影響及肝,肝失條達,疏泄不利,則在咳嗽的同時,出現(xiàn)胸脅引痛脹滿,頭痛頭暈,面紅目赤等肺燥傷肝(金不制木)的癥候。
介紹完肝臟與情緒、人體其他臟腑 健康 的關系,再來看看與肝臟關系密切的疾病,以及日常調(diào)理方法。
肝與疾病的關系
肝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臟器,很多病可以從肝臟不舒服折射出來,那就有這么一句話,百病從肝治,下面我們聽聽醫(yī)院專家怎樣說?
1、眼病
肝開竅于目,而且足厥陰肝經(jīng),它是本經(jīng),是連著目系的,所以說肝經(jīng)和眼病有很大的關系,經(jīng)常臨床上通過疏肝理氣,或者是滋補肝陰,或者柔肝養(yǎng)血各種方法來達到治療目的。
從肝治眼部疾病
肝開竅于目,久視傷血,日久傷肝。
飲食上多吃一些養(yǎng)肝食品,比如多吃胡蘿卜、莧菜、菠菜、韭菜、魚類、動物肝臟、瘦肉、豆制品等,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各種水果,多吃谷類、蝦皮、牛奶等等。應少吃甜食,因為過多的糖分在體內(nèi)代謝需要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1,引起維生素B1不足, 從而容易引起近視。
肝經(jīng)向上聯(lián)于目系,眼睛的視力,有賴于肝氣的疏泄和肝血的營養(yǎng)。 《黃帝內(nèi)經(jīng)》:“肝受血而能視”;“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如果肝血不足可出現(xiàn)視物模糊、夜盲;肝陰虧損,則兩目干澀、視力減退;肝火上炎,則目赤腫痛等等。
干眼癥是50歲以上人群的多發(fā)病。表現(xiàn)為淚液容量不足或因淚液質(zhì)量不佳而致加速淚液蒸發(fā)以致淚液過度喪失,引起慢性雙眼結膜和角膜干燥。癥狀多表現(xiàn)為眼部干澀不適、燒灼感、磨砂感、針刺感、眼癢、畏光、眼紅、視物模糊、視疲勞等。過度用眼、干燥高溫、煙塵環(huán)境及其他眼部刺激可使癥狀加重干眼癥。
干眼癥的治療最常用的是人工淚液替代療法。此法治標不治本。道醫(yī)認為肝主藏血,開竅于目,陰血不足,目竅失養(yǎng),故見本病,通過滋陰養(yǎng)血柔肝治療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治療同時,建議最好是戒煙戒酒,保證充足睡眠,多食用綠色蔬菜如莧菜、菠菜、韭菜、萵筍等水果,如番木瓜、香蕉等,及動物肝臟、牛奶、豆制品等。
養(yǎng)肝明目藥粥
1)菊花茶
取菊花3克,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菊花具有輕身、益氣、清風、散熱、解毒、平肝、明目等功效,是用于防治各種眼疾的良藥。菊花茶能使頭腦清醒、雙目明亮,被古人視為長壽飲料,所以食菊之習歷代相傳。尤其適合肝火較旺、用眼過度的雙眼干澀、燒灼感、眼癢、眼紅的人服用。
2)胡蘿卜粥
取胡蘿卜適量,切碎, 與200克大米共熬為粥。此方為《本草綱目》介紹,常服養(yǎng)肝明目,有益無損,還有抗衰老的作用,尤對夜盲效佳。
3)枸杞粥
取枸杞子20克,大米60 克。將枸杞子洗凈,與大米一起放入鍋內(nèi),熬煮成粥即成,每日一劑。功效補腎、養(yǎng)肝、明目。適合于經(jīng)常頭暈目澀、腰膝酸軟的近視、干眼癥患者。
4)枸杞桑葚粥
取枸杞子、桑葚、山藥各5克、紅棗5個、粳米100克。將枸杞子、桑葚、山藥、紅棗洗凈,與粳米一起放入鍋內(nèi),熬煮成粥即成,每日一劑。枸杞子、桑葚具有養(yǎng)血明目的功效,山藥、紅棗可起到平補肺腎、益氣健脾的作用。長期服用不僅能緩解視力疲勞、干眼癥、花眼等癥狀,又可起到增強體質(zhì)的作用。
食療養(yǎng)肝法
秋季氣候由熱漸漸轉(zhuǎn)寒,人體的生理活動活躍轉(zhuǎn)為內(nèi)斂收藏。此時氣候干燥,機體陰津易虧,肺金當秋而旺,肺金克肝木,導致秋天肝氣多虛。此時養(yǎng)肝宜注意養(yǎng)陰,兼顧補益肝氣與祛除夏暑之余濕。 宜少食辛燥之品,多食芝麻、蜂蜜、百合等濡潤之品。
謹和五味,五味是指藥物或食物的辛、甘、酸、苦、咸的不同味道。五味過極,會對相應的臟腑長生危害?!案涡韵菜帷?,平常可食用一些酸味食物,如山楂、山萸肉、枸杞子等具有保肝斂肝之效。
2、抑郁癥
為什么情志性疾病與肝關系密切呢?“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為怒”。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人體就能較好地協(xié)調(diào)自身的精神活動,表現(xiàn)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理智靈敏;疏泄不及,則表現(xiàn)為精神抑郁、多愁善慮、沉悶欲哭、噯氣太息、胸脅脹悶等;疏泄太過,則表現(xiàn)為興奮狀態(tài),如煩燥易怒、頭暈脹痛、失眠多夢等。
《理瀹駢文》講:“情欲之感,非藥能愈;七情之病,當以情治?!?/p>
對有情志性疾病人的來說,養(yǎng)肝要靠情來養(yǎng)。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 健康 情緒,保持愉快心情,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當遇到不良情緒是要及時宣泄出來,不要憋在心里。
肝在五色中屬青,綠色有穩(wěn)定人情緒的作用??梢匀ソ加?,呼吸新鮮空氣,生活在 健康 、陽光之中。
順應自然 養(yǎng)生 ,《靈樞·本神篇》說:“智者之 養(yǎng)生 液,必順四時而適寒溫,和喜怒而安居處,節(jié)陰陽而調(diào)柔剛。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要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guī)律而適寒溫,保持人體陰陽氣血的平和,使病邪無從所入。春夏晚睡早起,秋冬早睡晚起,使體內(nèi)的陰陽之氣與自然陰陽的消長相適應。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經(jīng)常運動,促進氣血運行,使人體筋骨強勁身心 健康 。尤其是老年人,做到“形勞而不倦”,持之以恒,才能達到 養(yǎng)生 防病的目的。
3、婦科病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是喜柔和條達的,那么肝失疏泄,就可以引起很多婦科疾病的發(fā)生,比如說月經(jīng)先后不定期,另外還可以引起痛經(jīng),因為沖任瘀阻,血脈不通暢了,就引起痛經(jīng),此外還可以引起閉經(jīng),月經(jīng)不來了,甚至是盆腔炎,甚至是不孕癥,這些疾病都和肝失疏泄有關系。
《素問·舉痛論》“百病生于氣也”,就是針對情志所傷,影響氣血調(diào)暢而言。肝性喜條達而惡抑郁,故婦科常用逍遙散、越鞠丸、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方用以疏肝理氣。女子以肝為先天,故婦科疾病幾乎都與肝有關。
4、乳腺增生
女性的乳腺增生,跟經(jīng)絡走行有關系,肝經(jīng)是從腳開始的,到大腿的內(nèi)側,腹部的兩側,胸部的兩側,然后到頭部,一直到巔頂,即頭頂。因為它布于乳房這兩側,所以,在長期的心情不舒暢,也就是肝氣郁結,不舒暢的情況下,血也就停滯了,停滯的時間長了以后就結成塊,就是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見的乳房疾病,屬“乳癖”范疇。以乳房腫塊,呈圓形、條索狀或結節(jié)狀,有觸痛,月經(jīng)前增大變硬、脹痛,行經(jīng)后減輕,與情志變化關系密切?!爸务毕戎胃?,氣調(diào)癖自消”。道醫(yī)認為本病多因情志內(nèi)傷,肝氣郁結,氣血凝滯,痰氣互結,阻于乳絡而致。因此治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這部分女性養(yǎng)肝以養(yǎng)情志為主,最好不要給自己太大心理壓力,工作不要太緊張,保持心情舒暢。
“上醫(yī)治未病”,即要預防疾病。比如說肝氣不足,最常見的女性容易得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神經(jīng)性頭疼,還有慢性胃病,這些都會出現(xiàn),所以肝郁氣滯,對造成這個疾病有一個直接的誘因,那養(yǎng)肝的重要性就在于預防這些疾病發(fā)生。
最后介紹一些保養(yǎng)肝臟的保健手法,適用絕大多數(shù)人群。
養(yǎng)肝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大敦穴、太沖穴、三陰交穴、兩脅。
護肝保健操:
①揉大敦穴:盤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大敦穴(足大趾甲根部外側),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后用右手按壓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②按太沖穴: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沖穴(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間)沿骨縫的間隙按壓并前后滑動,20次,然后用左手按壓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陰交穴: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壓三陰交穴(內(nèi)踝尖上3寸,脛骨后緣處),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后用右手按壓左三陰交穴,手法同前。
④推搓兩脅法:雙手按腋下,順肋骨間隙推搓至胸前兩手接觸時返回,來回推搓30次。本保健操有養(yǎng)肝護肝,增強肝的功能和降血壓的作用。
我個人認為45~60歲婦女服用逍遙散更合適。
逍遙散多用于內(nèi)科、婦科病,凡屬肝郁血虛所致諸癥皆可選用本方治療。
逍遙散屬于中成藥和解劑中的調(diào)和肝脾劑。其主要功用為疏肝解郁,健睥和營。主治用于肝郁血虛所致的兩脅作痛,寒熱往來,頭痛,目眩,神疲食少,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房作脹等。如臨床診斷為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癥、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亢進、乳腺小葉增生、婦科疾病等屬于肝郁血虛而見有上述表現(xiàn)者,宜于服用。而不屬于肝郁血虛者,見有煩躁盜汗、失眠、多夢、五心煩熱、口燥咽干、欲飲等癥狀表現(xiàn)的不宜服用。還有,因情一緒不好(如夫妻、婆媳口角,鄰里不和,工作不順心,與領導、同事關系緊張等所造成)而出現(xiàn)兩脅作痛(或乳房脹痛)、口苦、心煩失眠、多夢等癥狀者,也不宜服用。
這是因為,逍遙散雖為疏肝解郁之劑,但其藥性偏于甘溫,尤其是方中之主藥柴胡為升散之品,溫則燥,燥則劫陰,升散亦能傷陰,故陰虛火旺、肝陽上亢(癥見’面紅目赤、頭暈耳鳴或頭重腳輕、口苦、尿黃等)者都不宜服用。至于情緒所致諸證,則更不屬于適應范圍。中醫(yī)認為,情志致病,多為“氣郁”,而氣郁可以化火傷陰,逍遙散本為偏溫易于傷陰,故不宜服用。
逍遙散
【方名】 逍遙散
【出處】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分類】 和解劑-調(diào)和肝脾
【組成】 柴胡(15克) 當歸(15克) 白芍(15克) 白術(15克) 茯苓(15克) 生姜(15克) 薄荷(6克) 炙甘草(6克)
【方訣】
【功用】 疏肝解郁,健脾和營。
【主治】 肝郁血虛,而致兩脅作痛,寒熱往來,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房作脹,脈弦而虛者。
【用法】 酌定用量,作湯劑煎服。
【禁忌】 斟酌。
【方解】 逍遙散為肝郁血虛,脾失健運之證而設。肝為藏血之臟,性喜條達而主疏泄,體陰用陽。若七情郁結,肝失條達,或陰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體失養(yǎng),皆可使肝氣橫逆,脅痛,寒熱,頭痛,目眩等證隨之而起?!吧裾?,水谷之精氣也”(《靈樞·平人絕谷篇》)。神疲食少,是脾虛運化無力之故。脾虛氣弱則統(tǒng)血無權,肝郁血虛則疏泄不利,所以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房脹痛。此時疏肝解郁,固然是當務之急,而養(yǎng)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廢之法。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當歸、白芍養(yǎng)血柔肝。尤其當歸之芳香可以行氣,味甘可以緩急,更是肝郁血虛之要藥。白術、茯苓健脾去濕,使運化有權,氣血有源。炙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雖為佐使之品,卻有襄贊之功。生姜燒過,溫胃和中之力益專,薄荷少許,助柴胡疏肝郁而生之熱。如此配伍既補肝體,又助肝用,氣血兼顧,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藥周到,故為調(diào)和肝脾之名方。
1. 清熱解毒湯:生地黃、黃芩、黃連各15克,熟地黃、梔子各10克,甘草3克。煎服,每日2-3次。這個湯可以清熱解毒,排除體內(nèi)熱毒,緩解肝胃熱。2. 薏苡仁粥:將薏苡仁加水煮熟,加入適量紅糖,早飯或午餐食用。這個粥可以清熱解毒,養(yǎng)陰降火,舒肝解郁,有助于緩解情志不暢和肝氣郁結。3. 酸梅湯:將酸梅洗凈去核,加水煮沸后,加入適量冰糖攪勻,放涼后即可飲用。這個飲品可以清熱解毒,緩解口渴口干,減輕煩躁不安,有助于調(diào)節(jié)肝胃功能,緩解情志不暢和肝氣郁結的癥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luo/578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