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巖韻,即巖骨花香,指的是香氣馥郁,具幽蘭之勝,銳則濃長,清則幽遠,滋味濃而愈醇,鮮滑回甘的一種感覺,簡而言之,巖韻,俗稱“巖石味”,是一種味感特別醇而厚,能長留口腔,且回味持久、深長的感受,巖韻是武夷巖茶獨特的品質(zhì)特征,同時也是武夷巖茶品質(zhì)的代名詞。
要想理解巖韻,首先,我們來看看巖茶的定義:
所謂巖茶,指的是武夷山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nèi),選用適宜的茶樹品種進行無性繁育和栽培,井用獨特的傳統(tǒng)加工工藝制作而成,具有巖韻(巖骨花香)品質(zhì)特征的烏龍茶。
因此,要想成就巖韻,少不了三個條件,一是特定的范圍,即武夷山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nèi);二是特定的樹種;三是適當?shù)墓に嚒?/p>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飲茶之后,留下的回味,具體體現(xiàn)在“香、清、甘、活”四個點;
香: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蘭香、清香、純香、表里如一,曰純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蘭香;雨前神具,曰真香,這四種香絕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純辛銳,幽雅文氣香高持久。口含茶湯有芬芳馥郁之氣,沖鼻而出,飲后有齒頰留芳之感。
清:指的是湯色清澈艷亮,茶味清純順口,清快舒適,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純無雜,沒有任何異味。
甘:指茶湯順滑,滋味醇厚,回甘時間短而快捷,清爽甘潤。
活:指潤滑、爽口有快感而無滯澀感,喉韻清洌。更多注重的是品飲武夷巖茶時特有的心靈感受,這種感受在“啜英咀華”時須從“舌本辯之”,并注意“厚韻”、“嘴底”、“杯底留香”等。
除此之外,巖韻還包括“立體感”,非虛而實
好巖茶具備一定的收斂性,口腔的立體感覺較為明顯,更能體現(xiàn)層次感;茶湯入口飽滿度強且豐富,線條感表達清晰;如味蕾有的非實體顆粒狀感感知,嚼之有物;
正巖茶會在口腔中立一個空間,并且有明顯的層次感,所謂層次感通過空氣中的香氣、口腔中的香氣轉(zhuǎn)化及改變、口腔中舌頭觸覺對于滋味感知的轉(zhuǎn)化及改變,口腔前后段層次感、香氣的變化表現(xiàn)明顯且每泡皆不同。
而近代茶人林馥泉描述武夷巖茶“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鐘,巖谷坑澗所滋,品具巖骨花香之勝”。
具體的品質(zhì)表現(xiàn)為:清新幽遠者為上品,水色橙黃、清澈鮮麗,入口有一股濃厚的馥郁芬芳,入口過喉均感潤滑活性。
初雖有茶素之苦澀,過后則漸漸生津、甘甜可口。
1、天然形成的巖韻
陸羽在《茶經(jīng)》中就寫道:“上者生爛石, 中者生櫟壤, 下者生黃土”,說明產(chǎn)地對茶葉的品質(zhì)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武夷山,屬于丹霞地貌,其地質(zhì),屬白堊紀武夷層,下部為石英班巖,中部為礫巖、紅沙巖、頁巖、凝灰?guī)r及火山礫巖五者相間成層。茶園土壤的成土母巖,絕大部分為火山礫巖、紅沙巖及頁巖組成。
其中正巖產(chǎn)區(qū)土壤,屬于陸羽筆下的“爛石”,含砂礫量較多,達24.83~29.47%,土層較厚、土壤疏松、孔隙度50%左右,土壤通氣性好,有利于排水,且有機質(zhì)和微量元素含量豐富,能夠為茶樹生長提供必備的養(yǎng)分。
最后,武夷山有幽澗流泉,山間常年云霧彌漫,植被繁茂,土壤透水性好、水熱條件優(yōu)越,樹在大量漫射光照射下,茶芽生長旺盛,內(nèi)涵豐富。
綜上,生長于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的茶葉,巖骨顯露,山場特征明顯。
2、后天形成的巖韻
除了天然形成的巖韻之外,想要在一泡茶中體會到“巖骨“,還與人為因素——制茶工藝有關。
結合武夷巖茶“鮮葉采摘、萎凋、做青、殺青、揉捻、焙火”等制作工藝,從而得知除了核心工藝做青,焙火亦十分關鍵,火候適當,巖韻之方顯,因此焙火亦是形成巖韻的點睛之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07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馬巖牛巖的口感特點
下一篇: 金班章是什么茶有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