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煮了變紅色能喝,綠茶是沒有經(jīng)過發(fā)酵的茶葉,正常情況下氣湯色呈翠綠或嫩綠,而煮茶后長時間浸泡,茶湯受到氧化,從而變?yōu)榧t色,其次當煮茶用水的PH值大于7時(弱堿性),茶湯顏色也會變紅,但都屬于正?,F(xiàn)象可以飲用,只是平時多加注意即可。
綠茶茶湯出現(xiàn)紅色是怎么回事
1、與水的PH值有關(guān)
當泡茶用水的PH值大于7時,即呈現(xiàn)弱堿性時,茶湯顏色容易變深發(fā)紅。因為無色的茶多酚在弱堿性的水中較易轉(zhuǎn)化成茶黃素或茶紅素,這個現(xiàn)象在湯色原本較淺的茶中比較明顯。
2、浸泡時間太長
不管是煮茶,還是泡茶,綠茶都不易長時間浸泡,因為綠茶本身講究鮮爽口感,而長時間的浸泡會導(dǎo)致茶湯濃厚,從而無法真正品嘗到茶味。
其次,長時間的浸泡,也會導(dǎo)致茶湯內(nèi)的物質(zhì)受到氧化的作用,從而使得茶湯趨近于紅色。
總之
出現(xiàn)紅色現(xiàn)象后,如茶湯的品質(zhì)正常,無明顯變化則可以飲用,如果放置時間太長,茶湯出現(xiàn)變味,餿味等,則不能再繼續(xù)飲用。
有兩種可能
一,你的投茶量太大,浸泡時間又長,茶葉的品質(zhì)已經(jīng)嚴重被破壞了;
二,你泡的是陳茶,不是新茶,綠茶講究喝新,陳化后品質(zhì)已經(jīng)改變了。
三 , 水溫過高(綠茶的水溫應(yīng)在80-85°為最佳,水溫過高傷害了茶的本質(zhì)和功效)
沖泡技藝
我國有數(shù)千年的飲茶史,人們的飲茶方法隨著制茶技術(shù)和飲茶實踐的發(fā)展進步,有過四次較大的演變。
第一個階段:煎飲法
當我們的祖先還處在原始部落時期,由于生產(chǎn)力低下,常常食不果腹。當他們發(fā)現(xiàn)茶樹的葉子無毒能食的時候,采食茶葉純粹是為了填飽肚子,而不是去享受茶葉的色、香、味,所以還不能算飲茶。而當人們發(fā)現(xiàn),茶不僅能祛熱解渴,而且能興奮精神、能醫(yī)治多種疾病時,茶開始從食糧中分離出來。煎茶汁治病,是飲茶的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里,茶是藥。當時茶葉產(chǎn)量少,也常作為祭祀用品。
第二個階段:羹飲法
從先秦至兩漢,茶從藥物轉(zhuǎn)變?yōu)轱嬃?。當時的飲用方法,正象郭璞在《爾雅》注中所說的那樣:茶“可煮作羹飲”;也就是說,煮茶時,還要加粟米及調(diào)味的作料,煮做粥狀。至唐代,還多用這種飲用方法。我國邊遠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多在唐代接受飲茶的習(xí)慣,故他們至今仍習(xí)慣于在茶汁中加其它食品。
第三個階段:研碎沖飲法
此法早在三國時代就已山現(xiàn)了,唐代開始流行,盛于宋。三國時代魏國的張揖在《廣雅》中記載:“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跡,搗未,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桔子筆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边@里說得很明確,當時采下的茶葉,要先制餅,飲時再搗未、沖沸水。這同今天飲磚茶的方法是一樣的,應(yīng)該說是沖飲法的“祖宗”。但這時以湯沖制的茶,仍要加“愈、姜、桔子”之類拌和,可以看出從羹飲法向沖飲法過渡的痕跡。唐代中葉以前,陸羽己明確反對在茶中加其它香調(diào)料,強調(diào)品茶應(yīng)品茶的本味。說明當時的飲茶方法也正處在變革之中。純用茶葉沖泡,被唐人稱為“清茗”。飲過清茗,再咀嚼茶葉,細品其味,能獲得極大的享受。宋人以飲沖泡(淹茶)的清茗為主,羹飲法除邊遠地之外,己很少見到。第四個階段:泡飲法
飲茶的第四個階段,可叫做全葉沖泡法。
此法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以來。唐代發(fā)明蒸青制茶法,專采春天的嫩芽,經(jīng)過蒸焙之后,制成散茶,飲用時用全葉沖泡。這是茶在飲用上又一進步。散茶品質(zhì)極佳,飲之宜人,引起飲者的極大興趣。為了辨別茶質(zhì)的優(yōu)劣,當時已形成了審評茶葉色香味的一整套方法。宋代研碎沖飲法和全葉沖泡法并存。至明代,制茶方法以制散茶為主,飲用方法也基本上以全葉沖泡為主。這同今天大多數(shù)人的飲茶方法是一樣的。
目前開始的速溶茶、茶飲料等飲用方式也許正是新興茶飲法的開端。
沖泡要領(lǐng)
綠茶的沖泡要領(lǐng)
一、 器皿選擇——晶瑩剔透的高檔玻璃杯或壺
二、 控制水溫——特級碧螺春75度-80度
——茗鼎雀舌85度-100度
——中低檔綠茶95度-100度
三、 投茶方式——上投-先將開水充入玻璃杯7/10中,再投入茶葉。
中投-先置茶葉于杯中,沖入1/3開水,待1分鐘,再注入開水7/10。
下投-先放茶葉于杯中,再注入開水至7/10。
四、 沖泡技巧
(1) 沖水時應(yīng)高舉壺,斜沖水,使水流緊貼杯壁斜沖而下,在杯中形成旋渦,帶動茶葉旋轉(zhuǎn)。
(2) 沖水后要不要加蓋,一般比較名貴的茶葉加蓋一分鐘,然后掀蓋聞香。
(3) 繼續(xù)(添茶)要及時,飲至杯中尚余1/3時應(yīng)加水,切不能等第一開茶喝光了再加水,則第二開茶的茶湯必定寡淡無味。
紅茶沖泡要領(lǐng)(適用于除綠茶及烏龍茶類)
1、 擇器-紫砂杯,紫砂壺,白瓷或玻璃盅
2、 水溫-95度-100度
3、 加蓋-最好加蓋
4、 投茶-用中投或者下投法
茗鼎茶的沖泡及注意點(一般不加蓋的玻璃杯,碧螺春用矮闊杯,雀舌用玻璃高杯)
1、 茗鼎碧螺春區(qū)別于一般細嫩綠茶,能沖泡5開以上,一般綠茶2、3開。
2、 茗鼎雀舌采用的是“中投法”沖泡。
3、 先進行溫潤泡有利于茶葉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
4、 5克茶一般用200毫升的水沖泡。
5、 細嫩綠茶一般以80℃開水沖泡為宜。
6、 品飲茗鼎雀舌,先聞茶香,后觀湯色,著重觀賞茶葉的形態(tài),再品嘗茶湯滋味。
7、 泡茶時,如果水溫過高,會使茶葉泡熟,茶湯很快變黃。
8、 沖泡茗鼎雀舌,水溫掌握在80-90℃,如果水溫過高,把茶芽泡熟,茶葉不能在茶湯中直立,缺乏觀賞性 。水溫太低,會使茶葉長久浮于茶湯表面,無法浸泡在茶湯中。
9、 一杯茶的沖泡時間一般需要二、三分鐘。
10、用玻璃杯泡茶時,不加蓋為宜。
11、用蓋碗或者瓷杯沖泡細嫩茶時,不加蓋為宜。
12、名優(yōu)綠茶沖泡不宜杯子加蓋,加蓋容易使茶葉悶熟,茶湯變黃,影響香氣和口感,并使茶葉不耐泡。
13、茗鼎野山紅的特點是外形緊結(jié)顯毫,湯色濃艷,滋味鮮爽,刺激性強,特耐泡,最好用紫砂壺(杯)沖泡。
傳統(tǒng)式茶泡法:
一、特色:
1. 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眾飲用。
2. 沖泡步驟:將沸水沖入燙壺中至溢滿為止。
3. 倒水:將壺內(nèi)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4.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后用茶匙撥茶入壺。
5.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出壺口。
6. 倒茶: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zhuǎn)圈用意在于刮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guān)公巡城”(是因為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guān)公威風(fēng)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zhí)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
二、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三、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jié)M一杯,至七分滿處為好。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后用:客人離去后,洗杯,洗壺以備下次使用。
綠茶的茶湯不會是紅色的。
綠茶泡出來的湯水顏色:
1、新綠茶剛泡時色淡綠,隨著在杯內(nèi)時的延長會略帶嫩黃色。水色清純無混濁、無泡沫。
2、密封好,放在冰箱里冷藏的綠茶,基本上可保持新茶的的狀態(tài),或新泡時就色略帶嫩黃色。
3、保管不好,在常溫下保管的綠茶,極易被氧化使顏色變深,用這樣的茶葉泡出的茶水顏色可從淡黃色到深黃色,到深黃色的茶水已無綠茶的清香味。
綠茶相關(guān)知識:
喝綠茶不宜清洗茶葉
綠茶在泡的時候一定要先清洗一遍,因為綠茶在加工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殘留一些有害物質(zhì)在茶葉的表面,如果不清洗茶葉就直接飲用頭遍茶,就是一個喝綠茶的錯誤方式。
不宜空腹喝綠茶
綠茶可以有效加快胃液的稀釋,并且促進體內(nèi)對水的吸收,而如果空腹喝綠茶,綠茶中的一些不良成分就會直接進入人體血管,最終引起頭暈、全身無力等癥狀。
經(jīng)期不宜喝綠茶
女性在月經(jīng)期間喝綠茶也是一個錯誤的方式,在這個期間喝綠茶會有加重經(jīng)期綜合癥的可能,并且可能會產(chǎn)生經(jīng)期緊張癥。
不宜四季如一喝綠茶
綠茶在某些季節(jié)是不適宜飲用的,而四季如一地喝綠茶就是錯誤的方式,綠茶性寒,且具有清熱解毒功效,比較適合夏季飲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16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茅巖莓茶屬于什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