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茶文化,是唐代遣唐使和留學僧從中國帶入日本。日本的最初的茶文化也是在日本的寺廟中開始流傳。日本的茶道文化源自于我國,但日本人對茶文化的熱情也很高昂。
日本茶文化在慢慢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漸漸的有了自己的韻味和特點。
今天就帶大家簡單的學習和辨別一下,日本茶的種類。
日本茶的主要茶類:綠茶
玉露
玉露在日本茶葉中被譽為最高級的茶品,在一千棵茶樹中也不出一棵來產(chǎn)玉露茶。這樣的比例或許有些夸張,但也足夠說明對產(chǎn)玉露茶的茶樹的要求之高。
玉露茶,在茶葉發(fā)芽的前半個月,就要好好保護起來,阻擋住日曬,使她能夠長出最嫩最柔軟的新芽。
將這份嫩芽采摘下來后,用高溫蒸汽過濾,又迅速冷卻,最后將其變?yōu)椴枞~。玉露味道柔和,茶水清澈,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茶。
抹茶
抹茶作為日本的名茶,種植方法和仙茶玉露一樣,區(qū)別在于采摘下來的茶葉經(jīng)過蒸汽殺青后直接烘干,接著去除茶柄和莖,再以石臼碾磨成微小細膩的粉末后即為抹茶。
和其他的茶葉不同的地方在于抹茶并沒有茶水透明這樣的感覺。相反,抹茶用的茶湯的做法。抹茶也被譽為可以吃的茶,在日本的和式甜點,高級料理中也常常會用到抹茶這種原料。
煎茶
煎茶作為日本人的日常茶,在日本的茶的產(chǎn)量中也是排名第一位,生產(chǎn)總量占據(jù)日本茶產(chǎn)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煎茶的茶葉來源于茶樹最頂端的嫩芽。用蒸汽殺青后將其做成卷狀,烘干后得到茶葉。成茶的顏色墨綠油亮,經(jīng)過茶水浸泡卻又變成鮮嫩翠綠。入口口感有苦澀的味道,但是回味無窮。
粉茶
粉茶與抹茶有著根本的區(qū)別,首先選擇的茶芽就不同,其次抹茶是經(jīng)過碾磨得來的細幼粉末,而粉茶則是制作煎茶時所剩余的茶葉碎,比起煎茶來,因為已經(jīng)成粉末狀,表面能更多的接觸水,故而能更快的出味道,粉茶在短時間內(nèi)就可以得到濃郁的一杯綠茶。
但是由于本身是茶葉碎,所以在味道上不如完整的茶葉。這種茶葉,經(jīng)常被用來作為茶包,成為日本人的日常茶飲。
番茶
番茶用的不在是茶芽的部分,而是用的大葉子的部分。也就是說,葉子的部分做出的茶葉基本都是叫做番茶。茶葉經(jīng)過蒸汽殺青后,在陽光下進行烘干。這種茶葉的味道較為濃重,缺少清新的茶葉味道。
莖茶
使用茶樹莖梗的部分來做茶的叫做莖茶,另一種方法是將制作玉露、煎茶時候分揀出來的茶莖或葉柄的部分集合起來。莖茶味道清爽,雖然茶味較淡,難以與玉露、煎茶相比,這種茶葉只能泡一次,不能反復泡。
在日本,因季節(jié)、心情、喜好會喝不同的茶種?,F(xiàn)在也有販賣將各種茶或其他香草混合在一起的商品。而在喜愛品茶的人之中更是有依產(chǎn)地決定茶種的人。
日本茶道日本茶道簡介茶道也叫作茶湯,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美感儀式受到上流階層的無比喜愛。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簡介,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簡介 和、敬、清、寂,日本茶道的四諦、四規(guī)、四則。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茶道思想的主旨為:主體的“無”,即主體的絕對否定。而這個茶道的主旨是無形的。作為“無”的化身而出現(xiàn)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們是“無”派生出的四種現(xiàn)象。由這四個抽象的事物又分別產(chǎn)生了日本茶道藝術(shù)成千上萬種的表現(xiàn)形式,如茶室建筑、點茶、道具、茶點等。
一期一會,出自江戶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論《茶湯一會集》。井伊說: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復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xiàn)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腿艘岔氁源耸涝俨荒芟喾曛楦皶瑹嵝念I(lǐng)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
獨坐觀念,出自井伊弼的《茶湯一會集》。面對茶壺一只,獨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靜思此時此日再不會重演,此刻茶人的心里不禁泛起一陣茫然之情,又用起一股充實感。茶人此時的心境可稱為“主體的無”。茶事成了佛事,茶人成了僧人,茶室成了佛堂。
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的第十五代傳人、里千家流派家元千宗室先生在其所著《“茶經(jīng)”于日本茶道史上的意義》一書中指出:“中國的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被后世尊為‘茶圣’的唐代陸羽的《茶經(jīng)》,是中日兩國人所共奉之最早和最高的經(jīng)典著作。不僅日本的茶種、種茶、制茶、煮茶、飲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國,而且中國的文人、僧侶于飲茶時所形成的‘他界觀念的意境’,那種對幽潔、高遠情趣的體味和追求.也提供了日本茶道精神的原型。中國古代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均對日本茶道的理念和世界觀有深刻影響。
日本茶道的程序 日本茶道是必須遵照規(guī)則來進行喝茶活動,而茶道的精神,就是蘊含在這些看起來繁瑣的喝茶程序之中。進入茶道部,有身穿樸素和服,舉止文雅的女茶師禮貌地迎上前來,簡短地解說:進入茶室前,必須經(jīng)過一小段自然景觀區(qū)。這是為了使茶客在進入茶室前,先靜下心來,除去一切凡塵雜念,使身心完全融入自然。開宗明義的一番話,就能領(lǐng)略到了正宗茶道的不凡。
然后在茶室門外的一個水缸里用一長柄的水瓢盛水,洗手,然后將水徐徐送入口中漱口,目的是將體內(nèi)外的凡塵洗凈,然后,把一個干凈的手絹,放入前胸衣襟內(nèi),再取一把小折扇,插在身后的腰帶上,稍靜下心后,便進入茶室。日本的茶室,面積一般以置放四疊半“榻榻米”為度,小巧雅致,結(jié)構(gòu)緊湊,以便于賓主傾心交談。茶室分為床間﹑客﹑點前﹑爐踏等專門區(qū)域。室內(nèi)設(shè)置壁龕﹑ 地爐和各式木窗,右側(cè)布“水屋”,供備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潔用具。床間掛名人字畫,其旁懸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種和旁邊的飾物,視四季而有不同,但必須和季節(jié)時令相配。
每次茶道舉行時,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動格子門外跪迎賓客,雖然進入茶室后,強調(diào)不分尊卑,但頭一位進茶室的必然是來賓中的一位首席賓客(稱為正客),其他客人則隨后入室。來賓入室后,賓主相互鞠躬致禮,主客面對而坐,而正客須坐于主人上手(即左邊)。這時主人即去“水屋”取風爐﹑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賞茶室內(nèi)的陳設(shè)布置及字畫﹑鮮花等裝飾。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從香盒中取出少許香點燃。在風爐上煮水期間﹐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這時眾賓客則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園中散步。待主人備齊所有茶道器具時,這時水也將要煮沸了﹐賓客們再重新進入茶室﹐茶道儀式才正式開始。主人一般在敬茶前,要先品嘗一下甜點心,大概是為避免空肚喝茶傷胃,而且抹茶可能會比較苦,所以先品嘗一下點心,可以避免抹茶的苦澀。
敬茶時,主人用左手掌托碗﹐右手五指持碗邊﹐跪地后舉起茶碗,恭送至正客前。待正客飲茶后,余下賓客才能一一依次傳飲。飲時可每人一口輪流品飲,也可各人飲一碗,飲畢將茶碗遞回給主人。主人隨后可從里側(cè)門內(nèi)退出,煮茶,或讓客人自由交談。在正宗日本茶道里,是絕不允許談論金錢、政治等世俗話題的,更不能用來談生意,多是些有關(guān)自然的話題。
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嶺宗左。其總堂茶室就是“不審庵”。表千家為貴族階級服務,他們繼承了千利休傳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統(tǒng)閑寂茶的風格。
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里千家實行平民化,他們繼承了千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于今日庵位于不審庵的內(nèi)側(cè),所以不審庵被稱為表千家,而今日庵則稱為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其總堂茶室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藪內(nèi)流派:始祖為藪內(nèi)儉仲。當年藪內(nèi)儉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師事于武野紹鷗。該流派的座右銘為“正直清凈”、“禮和質(zhì)樸”。擅長于書院茶和小茶室茶。
遠州流派:始祖為小堀遠州,主要擅長書院茶。
野村派:野村派是三千家之外的流派,因其風格隨意性,更趨向于下層社會人士,并更助于交流和推出發(fā)展,此派是由野村休盛所創(chuàng)。
新石流派:石州流屬于日本茶道“江戶諸流派”中“石州流系”,對后世影響頗大,并曾占據(jù)過一定地位,尤其是在江戶時代,風格獨特,別具一格。創(chuàng)始人片桐貞信,片桐本家,在江戶時代,吸收千家系的茶風而建立的流派。
日本有茶樹,也生產(chǎn)茶葉,主要是綠茶,但最喜歡烏龍茶。日本的茶道世界有名,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卻提到茶道大家第一時間就想到日本茶道。
我個人比較認可天晟茶藝培訓學校,因為天晟茶藝培訓學校對社會的茶藝師培訓最具負責任,我比較認可天晟茶藝培訓學校的辦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第一因為天晟茶藝培訓學校是在安溪,是中國茶葉第一縣,我調(diào)查過鐵觀音茶鄉(xiāng)2010年涉茶總產(chǎn)值為81億元人民幣,學茶學茶藝一定要到這樣的地方去,有氛圍,學得快。
第二是我本人對茶藝培訓行業(yè)的了解,很多的茶藝學校是什么都做的,什么都培訓,有電腦、財會等,茶藝培訓只是隨意增加的一個學科罷了,師資非常的隨意性。據(jù)我調(diào)查,天晟茶藝培訓學校只做茶藝培訓,而且是只做10天短期茶藝培訓班,把人家30天、90天的課程濃縮為10天,其他項目一概沒有做。我想專業(yè)一定做得更好,也更讓人信賴,所以我比較喜歡天晟這樣的茶藝培訓學校。
第三,教學不一樣,我觀察天晟茶藝培訓學校很久了,他們實行的是課堂理念、課堂實踐、課外活動、課外實踐,我有去咨詢過天晟茶藝培訓學校的學員,都說有上茶山、參與茶葉加工、看包裝、觀茶具、參觀品牌茶葉店、參觀茶文化歷史博物館、還與茶農(nóng)面對面呢。
這覺得像天晟這樣的茶藝培訓學校應該全國都推廣,這是一家非常好的學校,按理說這樣的學校對國家最有實際貢獻,國家還應該給獎,只可惜,國家只給那些會送禮和會喝酒的單位或個人發(fā)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44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鳳凰單叢茶:黃枝花香型介紹
下一篇: 陳皮長蟲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