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茶湯的“飽滿度”?,茶湯的“飽滿度”,又可以指茶湯的“厚薄”,是茶葉內含物質豐富與否的反映。
主要表現(xiàn)是茶湯進入嘴里,感受到茶葉內含物質豐富,析出豐厚的滋味,并且多種不同的味道和諧配合在一起,給人飽滿厚實的感受。 由此可見,茶湯的“濃淡度”和“飽滿度”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濃淡不代表茶葉的品質,但飽滿則直接跟品質掛鉤了。
01、舌腔的反應
判斷茶湯“飽滿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自己喝一口。
飽滿度較好的茶,茶湯入口,茶香與茶湯相融,湯水順滑、韻味度、持久度相對較高,茶湯在口腔中有厚重感。
而飽滿度較差的茶,茶湯入口,茶滋味淡且伴隨著水味,感覺就像喝水,只是水中略有茶味兒。
02、看色澤
厚的湯感有豐盈之感,像是有滿滿的膠原蛋白,使湯色呈現(xiàn)飽和度極高,并且透亮;而薄一些的湯看起來會比較輕盈。
03、看茶湯的流動
用玻璃茶器盛茶,輕輕晃動茶湯,便可觀察茶湯的厚薄。厚一些的茶湯抱團集中往一個方向較小幅度的晃動。
而薄一些的茶湯則容易渙散開且動靜相對較大的搖擺。
品茶沒有捷徑,要真正理解茶湯的濃淡、厚薄,還是要多喝多品,就能分辨其中細微的差別了。
1、投茶量
2、泡茶的水溫
3、出湯的時間
這三個要素在沖泡茶葉的過程中,要根據(jù)茶品的不同,飲茶人的不同,器具材質及容量等的不同,而適度調整,應“看茶泡茶,看人泡茶”。
當我們面對一款不了解的茶時,建議用以下三種不同的方式試茶:
①正常地沖泡,由淡到濃,再由濃到淡,再到無味至味。
②輕柔地沖泡,使茶湯淡雅清甜,能較好地體現(xiàn)茶葉本質的優(yōu)秀,同時也能很好地規(guī)避茶葉的某些缺點,比較適合剛入門喝茶的人,也適合晚上喝茶。
③濃重地沖泡,使茶湯馥郁芬芳,香高味濃,韻味悠長持久,這種方式可以沖泡出茶葉內質的實相,優(yōu)勢和劣勢都會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
經過這樣對一款茶的試探,就會慢慢地對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會真正做到“看茶泡茶,看人泡茶”了。
看茶泡茶:要了解茶的特性,如產地、品種、制作工藝等,才能更客觀地沖泡出茶的色香韻味
看人泡茶:了解飲茶人喝茶的喜好,才能更好地泡出令彼此愉悅的茶湯。
1、溫度
泡茶的水溫是茶人泡茶時最重要的把握,雖說沖泡各類茶品的水溫理論上會有很大區(qū)別,但對于初學泡茶的人來說,還是要在實踐中找到自己最喜歡沖泡每一款茶葉的水溫。
水溫高,沖泡出的茶葉內質豐富且真實,一泡茶葉的優(yōu)點和缺點都會在高水溫沖泡中顯現(xiàn);水溫稍低,可規(guī)避茶葉缺點,但對于茶葉內質的釋放不利,反復試過之后,水溫的高低,泡茶時間的長短,就能掌握得當。切記: 先要“好喝”,再要“專業(yè)”。
2、角度
這是對泡茶手法的特別量化,也是對泡茶專業(yè)度的體現(xiàn)。
不同角度的注水,會使不同條型、不同內質的茶葉呈現(xiàn)出不同的茶湯口感。用水流與碗壁形成的角度,來借力發(fā)力,讓水流瞬間發(fā)生力的作用,如顆粒型茶的上下翻動,條索型茶的有序旋轉,進而可以達到水與茶的融合。
3、力度
沖泡茶葉的力度對于茶葉內質的釋放及茶湯的口感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注水力度靜緩輕柔,細流慢沖,茶湯的口感細膩圓融,香氣悠遠;注水力度穩(wěn)重快速,再配合水流的角度,茶湯的口感就會飽滿醇厚,香氣高揚且立體。
1、定點低斟
定點注水(沒有茶葉的地方),細流慢沖,茶的內質釋放舒緩、協(xié)調,呈現(xiàn)湯感的潤滑度、細膩度,能更好地體現(xiàn)茶湯的韻味。
如果沖泡塊型茶,每次注水定點于塊型茶上,以便緊結的塊型茶舒展,呈現(xiàn)茶湯的飽滿度。
適合沖泡:適合緊壓茶的潤茶,沖泡普洱茶(生、熟)、黑茶等。
2、定點高沖
定點注水,水流高沖,使茶葉上下翻滾,利于茶葉舒展,茶的內質釋放快速,利于激發(fā)茶香,使香氣高揚,增加茶湯的飽滿度、豐富度,但要避免直接擊打茶葉。
適合沖泡:高香型的茶,例如芽型的紅茶,球型烏龍茶等。
3、定點旋沖
定點注水,煮水器壺口內斜與杯壁呈45°角注水,借力發(fā)力,讓水呈渦流般旋轉,用水流帶動條索型茶葉有秩序地排序和均勻地釋放內質,讓角度和力度完美結合,呈現(xiàn)湯感的協(xié)調性、層次感、飽滿度。
適合沖泡:如條索型的烏龍茶、紅茶(葉型)等,能讓條型的茶在水流的作用下整理得有秩序。
4、定點熏蒸
定點注水,使茶葉浮在水面緩緩上升,讓茶葉通過水的熱氣浸潤慢慢蘇醒過來,可以呈現(xiàn)茶湯的甘潤,提升茶葉的鮮爽度。
適合沖泡:級別高、品質特征偏鮮爽的葉型茶,如年份短的高級白茶(白壯丹、貢眉),還有多種的葉型綠茶等。
5、覆蓋式沖泡
以N字形水流覆蓋式注水,使茶葉不漂浮在水面,全部得以浸潤,以實現(xiàn)茶湯的協(xié)調感和飽滿度。
適合沖泡:葉型較大且輕的茶葉,以及緊實的塊型茶等。
1、潤茶的目的
普通的茶葉潤茶,是為了茶湯的純凈度,溫潤的水快進快出,不飲用,直接棄掉,也不做為溫杯之用。
品質好的茶葉潤茶,是讓茶葉慢慢舒展、醒來,和緩地釋放內質,讓我們喝到的首泡茶湯醇和飽滿,滋味純正。
2、什么茶可以不潤茶
對于確定生長環(huán)境優(yōu)良,采摘時間適時,制作標準極高的茶葉,以及存放環(huán)境正確的老茶,對于這樣一泡來路清晰的茶,就可以直接品飲。
3、潤茶的注意點
每一片葉子都要潤到,借以保證第一水的茶湯醇和飽滿,協(xié)調。切忌潤茶不完全徹底,潤茶棄水之后還有部分干茶,這樣第一水茶湯就會寡淡,不夠飽滿。
潤茶時間不宜過長,只有塊型茶及球型茶稍作停留。
4、老茶潤茶
(1) 沖泡老茶
多選用紫砂壺或陶壺,有利于保持泡茶的溫度,呈現(xiàn)茶湯的陳韻、飽滿及厚重。
潤茶之前先溫壺并保持相對高的壺溫。
(2) 用熱氣醒茶
用沸水把壺的內外溫熱透徹,把水棄掉之后投茶,但不要注水,先把壺蓋蓋上,用沸水淋壺三周,讓老茶在熱氣的溫潤之中慢慢蘇醒。
(3)用水醒茶
溫器、淋壺、醒茶之后,此時煮水器里的水溫大約是90°左右,用90°左右的水溫潤老茶是最適合的。一款陳放多年的老茶,從取茶,到投茶,再到潤茶,都是在慢慢蘇醒的過程中,因此潤茶時最好不要用沸水猛激干茶,以免茶湯有燥濁之感。
泡茶,就是在一呼一吸之間安頓。行茶的那一刻,無需考慮是心在前,還是手在先,形意是心神的外化,形神合一就在隨時隨刻的當下。
茶葉市場好的壞的都有,魚龍混雜,全憑自己的眼力,一般是看顏色味道香氣來判斷茶葉的好壞,是辨別一款茶葉的好壞基本方法。很多普通飲茶之人,購買茶葉時,一般會觀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澤,聞干香判斷茶葉的品質。但茶湯往往也會暴露很多信息,那如何從茶湯判斷一款茶葉的好壞呢?
之所以看茶湯就能判斷茶葉的品質。是因為茶湯能反應出茶葉在原產地、制作工藝、儲運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原產地生態(tài)優(yōu)良,茶樹長勢良好,制成的茶必然清澈明亮。
制作工藝精良,沒有明顯加工缺陷的茶,茶湯亮度好,不會發(fā)灰發(fā)暗。
儲運過程把控嚴格的茶,較少碎末,茶湯干凈透明。
由此可見,茶湯是辨別茶之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那么如何通過茶湯來辨別茶葉品質呢?
觀察茶湯主要從色度、亮度、清澈度三個方面辨別品質。
01色度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色。通常來說,綠茶是淺綠色,紅茶是紅色,白茶是杏黃,熟普是棕褐色等等,只要這個茶基本符合該茶類的基本特征,就沒有問題。
02亮度
是指茶湯顏色的亮與暗。但亮度往往容易跟顏色混淆,有的顏色看起來很亮眼,比如金黃,有的顏色看起來很暗,比如土黃。
在顏色中,除了色度,亮度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就如紅茶,一些優(yōu)質的紅茶湯色十分艷麗,而低檔紅茶湯色卻呈現(xiàn)暗褐,即使在陽光的照耀下卻絲毫不覺得明亮。
03清澈度
茶湯的清澈與否,肉眼就比較容易識別,但仍需注意的是判斷的時候必須避免一些外界因素干擾,如茶毫、茶碎末等。
好茶的茶湯可以允許有一些茶碎末沉在杯底,但從上往下觀察清澈見底?;蚴褂貌AЧ辣?,是清澈還是渾濁,從側面看更為明顯。
好的茶湯也是有共性的,詳細什么顏色我們非論,好的茶湯應該是,通透油亮,清亮而厚重,令人心曠神怡的;所對應不好的茶湯就是,恍惚暗啞,混濁而稀薄,令人惡心難看。這些都是跟它的茶質有相對應的,茶葉膠質重,內質豐盛,清潔純粹,茶湯會默示出油亮厚重,通透清亮。茶葉膠質輕內質小,不清潔雜質多,茶湯會默示出恍惚暗啞,混濁稀薄。這些都跟茶湯顏色和深淺沒有關系,只跟茶葉的口角有關。
形成這種劣質茶的緣故緣由有以下幾方面:
茶樹品種、建造情形不凈、揉捻過度、發(fā)酵問題、走水不透、火工不夠、火工過甚、受潮返青、染色加料、殺青溫度過高、沖泡不妥、存貯不妥等 。
冷后混濁不成按捺,可是再加溫就會恢復透亮清亮,且可以經由過程改善茶樹品種進一步節(jié)制。茶湯內的漂浮物多數(shù)仍是絨毛和外界污染物;茶湯的通明度,亮度更能進一步的浮現(xiàn)茶品的口角
判斷是不是濃茶的方法是觀察:投茶量過多、茶味物質的釋放速度、茶水不分離。
要點一:投茶量過多
投茶量控制精準,是成就一杯好茶的關鍵。若是投茶過多,就容易將茶泡濃重,生成一杯苦口的濃茶。
以常見的150ml標準容量的白瓷蓋碗泡茶為例,白茶、紅茶、巖茶、生普等茶類的最佳投茶量大致如下:白茶干茶4g;紅茶干茶4g;武夷巖茶干茶7克;生普干茶8克。
這樣的茶水比例搭配下,能夠得出適宜大部分喝茶口味的茶湯,濃淡合宜。
要點二:茶味物質的釋放速度
釋放速度快,茶味物質釋放過多,茶湯容易變濃;釋放速度慢,茶味物質釋放合理,茶湯就不容易泡濃。
通常而言,葉片完整度高的茶葉,泡茶時茶味不易過快釋放。
原因在于,葉片結構完整的茶葉,葉片邊緣是相對閉合的。釋放起內質來,緩慢一些。
而葉片碎度較高的茶葉,邊緣缺口多,釋放起內質來,自然速度快—就像一條大堤,完整的時候,滲水慢,而一旦缺了口,缺口多了,便泥沙俱下,水泄勢如破竹了。
要點三:茶水不分離
一般而言,茶水無法實現(xiàn)分離的茶具,常常是濃茶形成的一大推手。如,玻璃杯泡,大瓷缸泡,保溫杯泡,大茶碗泡。
這些茶具,都存在著共同泡茶弊端——茶水無法分離。
茶與水會長時間的接觸,茶味物質容易過多釋放,茶味會異常濃釅!泡濃茶,是對好茶的辜負;喝濃茶,是味蕾上的遭罪!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45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