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是卷曲似螺,炒成后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卷曲成螺,產(chǎn)于春季,故名碧螺春。碧螺飛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閑 。喝一杯碧螺春,仿如品賞傳說中的江南美女。
碧螺春名字由來:
洞庭碧螺春是中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四絕聞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時,碧螺春名字的由來,說法頗多。下面詳細介紹碧螺春名字的由來。
據(jù)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載: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chǎn)野茶數(shù)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滴跫好?.....撫臣朱犖購此茶以進......,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
碧螺春自地方有司,歲必采辦進奉矣。又據(jù)相傳,明朝期間,宰相王鰲,是東后山陸巷人,碧螺春名稱系它所題。又據(jù)《隨見錄》載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細,味甚甘香,俗稱嚇煞人,產(chǎn)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為實,則碧螺春茶應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聲顯赫了。也有人認為:碧螺春是因形狀卷曲如螺,色澤碧綠,采于早春而得名。據(jù)《蘇州府志》載:洞庭東山碧螺石壁,產(chǎn)野茶幾株,每歲土人持筐采歸,未見其異??滴跄衬辏春虿烧?,如故,而葉較多,因置懷中,茶得體溫,異香突發(fā)。采茶者爭呼:嚇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碧螺春名字的由來又據(jù)清代王應奎《柳南隨筆》記載: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車駕幸太湖。巡撫宋犖從當?shù)刂撇韪呤种煺庂彽镁频膰樕啡讼氵M貢,帝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日碧螺春。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來的故事之一。后人評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澤碧綠,卷曲似螺,春時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點,欽賜其美名。從此碧螺春遂聞名于世,成為清宮的貢茶了。
碧螺春的功效:
根據(jù)中醫(yī)學及現(xiàn)代藥理學對茶葉的保健功效研究認為:茶葉苦、甘,性涼,人心、肝、脾、肺、腎、五經(jīng)。茶苦能瀉下、祛燥濕、降火;甘能補益緩和;涼能清熱瀉火解表。茶葉含有大量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化合物。如:兒茶素、維生素C、A、咖啡堿、黃烷醇、茶多酚等.
碧螺春的辨別知識:
1、外形特點;
條索纖細、卷曲、呈螺形,茸毛遍布全身,色澤銀綠隱翠,毫風畢露,茶芽幼嫩、完整,無葉柄、無褲子腳、無黃葉和老片。
2、內(nèi)在特點;
有特殊濃烈的芳香,即具有花果香味。泡開后滋味鮮醇、回味甘厚,湯色嫩綠整齊,幼芽初展,芽大葉小。在鑒別真?zhèn)螘r,可用真品進行對照,凡不具備上述特點者即可卻認為偽冒品。
3、色澤特點;
沒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澤比較柔和鮮艷,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顏色發(fā)黑、發(fā)綠、發(fā)青、發(fā)暗;碧螺春用開水沖泡后,沒有加色素的顏色看上去比較柔亮、鮮艷,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較黃暗,像陳茶的顏色一樣。另外,正常的碧螺春茶葉上有白色的小絨毛,如果是著色的茶葉,它的絨毛也是綠色.
1、碧螺春屬于綠茶,不發(fā)酵、性偏寒,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chǎn)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洞庭山(東山、西山),也稱洞庭碧螺春。
2、碧螺春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而聞名的碧螺春,其外形特點為: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隱翠,香氣濃郁,有天然的花果香,滋味甘醇,回味綿長,湯色嫩綠清澈,葉底芽頭細嫩柔勻。
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tǒng)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于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歷史。
碧螺春產(chǎn)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當?shù)孛耖g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
相傳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后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shù)厝吮銓⒋瞬杞袊樕啡讼恪?/p>
碧螺春的特點
外形條索纖細,羽毛遍及,白毫隱翠;泡成茶后,色淡綠亮堂,滋味幽香濃郁,飲后有回甜之感。人們贊道: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洞庭碧螺共同的花果香,首要是因為它生長在果園之中,而且接受了洞庭特有水土的滋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53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碧螺春怎么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