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銀毫的儲存方法是低溫冷藏法,低溫冷藏能減緩二泉銀毫茶葉內(nèi)含成分的變化,保持茶葉的色、香、味。目前,以低溫冷藏保鮮的效果最佳,冷藏溫度控制在0~10℃。
二泉銀毫的儲存方法:
1、干燥法,采用石灰、木炭、硅膠等干燥劑,控制二泉銀毫葉貯藏小環(huán)境相對濕度≤60%,以保證二泉銀毫茶葉的含水量在6%以下。
2、除氧和抽氧增氮法,除氧是將除氧劑放入二泉銀毫茶葉小包裝內(nèi),使包裝袋內(nèi)的氧含量≤0.1%。此法簡便、實用、成本低,適合各類茶廠和產(chǎn)茶戶使用。抽氧增氮法是先抽除包裝內(nèi)的氧氣,再充入氮氣。要求氮純度高,二泉銀毫茶葉水分含量低。此法設備要求高,一次性投入大,適合大中型茶廠。
3、大包裝茶貯藏保鮮方法,二泉銀毫產(chǎn)后大包裝材料一般選用麻袋內(nèi)襯塑料袋或涂塑料麻袋,其防潮效果好,但要避免擠壓。保鮮方法則以冷藏庫冷藏保鮮法最為有效。相對濕度控制在65%左右,溫度0~10℃。冷庫要注意換氣排濕,每2~3年進行一次冷庫的維修和清理。用這種方法貯藏的二泉銀毫1年后仍有較好的品質(zhì),但缺點是設備投入大,費用較高。
4、小包裝茶貯藏保鮮方法,目前流行的小包裝材料為鐵罐、鋁罐、OPP/PE復合材料等,其總體阻隔效果較差。一般高檔二泉銀毫則采用紙罐、鋁罐內(nèi)襯阻礙性好的軟包裝,如PET/AL/CPP、PET/OPP等復合材料制成的小袋,近年來發(fā)展的易拉罐包裝,保鮮效果就很好。小包裝茶一般結合使用干燥劑干燥,除氧劑除氧,抽氣充氮等技術,再采用冷庫冷藏保鮮效果更理想。
二泉銀毫儲存禁忌
一忌潮濕:二泉銀毫茶葉是一種疏松多孔的親水物質(zhì),因此具有很強的吸濕還潮性。存放二泉銀毫時,相對濕度在60%較為適宜,超過70%就會因吸潮而發(fā)生霉斑,進而酸化變質(zhì)。
二忌高溫:二泉銀毫茶葉最佳保存溫度為0-5℃。溫度過高二泉銀毫茶葉中的氨基酸、糖類、維生素和芳香性物質(zhì)則會被分解破壞,使質(zhì)量、香氣、滋味都有所降低。
三忌陽光:陽光會促進二泉銀毫茶葉色素及酯類物質(zhì)的氧化,能將葉綠素分解成為脫鎂葉綠素。二泉銀毫茶葉貯存在玻璃容器或透明塑料袋中,受日光照射后,其內(nèi)在物質(zhì)會起化學反應,使二泉銀毫茶葉品質(zhì)變壞。
四忌氧氣:二泉銀毫茶葉中的葉綠素、醛類、酯類、維生素C等易與空氣中的氧結合,氧化后的二泉銀毫茶葉會使二泉銀毫茶葉湯色變紅、變深,使營養(yǎng)價值大大降低。
五忌異味:二泉銀毫茶葉中含有高分子棕櫚酶和萜稀類化合物。這類物質(zhì)生性活波極不穩(wěn)定,能夠廣吸異味。因此,茶葉與有異味的物品混放貯存時,就會吸收異味而且無法去除。
仁化銀毫
1、鮮葉采摘:以春分開始至清明后5日為宜,以茶心第一芽第一葉初展者為上品,采回后應置陰涼通風處攤放4小時。2、殺青工藝:殺青鍋選用70厘米鐵鍋,成40度角傾斜安置灶上鍋溫應控制在180攝氏度左右,一次投茶僅500——700克。先用手揚炒,待葉溫上升后再燜炒一分鐘,而后降溫至150攝氏度左右再揚炒葉色暗綠,葉質(zhì)柔而不粘,嫩梗而折不斷,茶葉清香漫溢時即起鍋,全過程為6分鐘。
3、揉捻工藝:揉捻工藝非常講究,先團揉,后推揉,在10分鐘左右的揉捻過程中,每隔2分鐘要注意解決散熱一次。揉捻好的茶再置鍋內(nèi)用手搓條提毫,先重后輕,使茶葉條圓.緊.直并顯露白毫,即可上烘了。4、烘茶工藝:烘茶以竹制焙籠用木炭烘焙,烘溫控制在90——95攝氏度。烘至七.八成干后下焙攤涼,15分鐘后再焙至全干之成品。仁化銀毫歷史:
二泉銀毫
是以無錫的無性大毫品種茶樹的新梢芽葉為原料(以一芽一葉初展和半展為主體,芽葉長3--3.5公分),在室內(nèi)攤放經(jīng)過萎調(diào)后付之加工,經(jīng)殺青、揉捻、搓條、整形、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
制作二泉銀毫的原料來自無錫市種植的無性大毫品種二泉銀毫的新 梢芽葉,以一芽一葉初展和半展為主體,芽葉長3-3.5厘米,在室內(nèi)攤放經(jīng)過輕度萎凋后付之加工。經(jīng)殺青、揉捻、搓條、整形、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 二泉銀毫,投放市場之后,即受到茶學界與茗飲愛好者的贊賞:1988年參加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獲銅牌獎;1989年農(nóng)業(yè)部在西安召開的全國名優(yōu)茶評選會上,被評為全國名茶;1993、1994年連續(xù)獲得江蘇省“陸羽杯獎”,其精制的包裝和優(yōu)良的品質(zhì)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58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