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霧毫的鑒別方法,應從茶的外觀、香氣、色澤等方面來觀察。一般香氣濃郁、色澤均勻、嫩度高的秦巴霧毫即為較好的茶。
秦巴霧毫的鑒別首先,用雙手捧起一把茶葉,放于鼻端,用力深深吸一下茶葉的香氣。一是看是否具有熟板栗的香氣,二是辨別香氣的高低,三是嗅聞香氣的純正程度,凡香氣高、氣味正的必然是優(yōu)質(zhì)茶。
其次,抓一把茶葉平攤于白紙上,看一下干茶的色澤、嫩度、條索、粗細。凡色澤勻整、嫩度高,條索緊實,粗細一致,碎末茶少的是上乘茶葉。
最后,抓一撮茶葉放進細高的玻璃杯子,沖上水,不過片刻,吃進水的茶葉便開始慢慢下沉,在水中懸浮著。再過片刻,有很多的茶葉都沉入杯底,在杯底均勻地排列著,還有一些仍然在空中輕旋。不管是沉入杯底的還是懸浮在空中的,葉尖一律朝上,這也是鑒別正宗的秦巴霧毫的方法之一。
秦巴霧毫的化學成分
據(jù)中國茶葉研究所測定,秦巴霧毫的有效成分含量為:氨基酸3.04%,氨基酸被人體用于制造抗體蛋白以對抗細菌和病毒的侵染,制造血紅蛋白以傳送氧氣,制造酶和激素以維持和調(diào)節(jié)新陳代謝。
咖啡堿4.80%,咖啡堿能興奮中樞神經(jīng),增強大腦皮質(zhì)的興奮過程,從面振奮精神、增進思維、提高效率。
茶多酚27.81%,具有抗氧化作用、解毒作用、降脂作用、抗癌抑癌作用、抗衰老作用。
硒0.76ppm,微量的硒具有防癌作用及保護肝臟的作用。
產(chǎn)品名稱:午子綠茶
沖泡方法:在干凈的高透明玻璃杯中放入4克茶葉,沖入1/3量80-90℃開水,1-2分鐘后再沖入開水量至八成。
儲存方法:低溫、干燥、避光、密閉。
產(chǎn)品特點:緊細圓直、色澤綠潤、湯色清澈、香高味濃。茶葉組成:平優(yōu);條索:緊結重實尚顯;色澤:較綠潤;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醇湯色:嫩綠亮;葉底:黃綠勻嫩
陜西有大巴山等茶鄉(xiāng)出產(chǎn)多種好茶,自古以來就有客來敬茶的習俗。午子仙毫、紫陽毛尖、罐罐茶等,共同演繹了陜西茶俗的西部風情。
大巴山茶鄉(xiāng)
陜西的大巴山是茶葉生產(chǎn)之鄉(xiāng),這里竹木茂密,氣候濕潤,四季云霧彌漫,全年直射光線少,紫外線照射時間短,對茶葉的發(fā)育和芳香油素、單寧、維生素等含量的增長極為有利,不少高山峻嶺和淺山丘陵都適宜名茶生長,早在漢朝時期,就屬于我國的七大茶區(qū)之一?!缎绿茣さ乩碇尽份d:貢茶有“山南道,劍南道,淮南道”?!吧侥系馈本褪侵戈兾鞯陌蜕降貐^(qū),可見陜南茶葉作為宮廷飲料的歷史已很悠久了。 建國前,陜南茶葉生產(chǎn)發(fā)展很緩慢,生產(chǎn)技術落后,產(chǎn)量很低。建國后種茶面積逐年擴大,尤其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開放”與“搞活”政策的落實,茶葉生產(chǎn)有了迅猛的發(fā)展。地處巴山山區(qū)的幾個縣不斷開發(fā)出新的茶林和茶園,上市的優(yōu)質(zhì)名茶源源不斷,茶葉生產(chǎn)已成為當?shù)剞r(nóng)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陜南茶
總稱叫“陜青”,其成品經(jīng)過殺青、蘊華、顯美、焙香、精化等工序加工而成,其中用火炒干的叫“炒青”,用火烘干的叫“烘青”。品種很多,最有名氣的有“紫陽毛尖”,“秦巴霧毫”,“午子仙毫”、“漢水銀梭”等數(shù)種。
紫陽毛尖
產(chǎn)于陜西紫陽縣,是馳譽省內(nèi)外的名茶。所謂“毛尖”,是指帶有白茸茸毫毛的嫩茶尖,一般在清明前采制,在唐代,人們稱這種茶叫“茶芽”,是向朝廷進貢的二等貢品,俗稱“皇茶”。毛尖按采摘的時間分兩等,一芽一葉初放時采摘的為一等品,一芽二葉初展時采摘的為二等品。有詩云:“雨前一樣是新茶,坡有陰陽性各差。齊焙白毫先入貢,香風吹出野人家”?!白详柮狻钡闹谱鞴に囀志?,經(jīng)加工出來的茶葉條形緊結勻稱,外形碧綠油潤,捧在手上細瞧,茸茸的白毛清晰可見,沖泡的茶葉清澈鮮艷,清香的氣味沁人肺腑,小口啜飲,則感到清淡之中有一種甘美之味,《紫陽縣志》稱這種毛尖茶為“驪龍之珠”實不過譽。據(jù)化驗,紫陽縣產(chǎn)的茶含硒量比皖、浙、閩等地的高6至32倍,長期飲用,有防癌和預防血管硬化作用。此茶與西湖龍井并列為全國名茶。
秦巴霧毫
產(chǎn)于陜西鎮(zhèn)巴縣,它的原名叫“口含茶”,因采茶姑娘每采下一片嫩茶尖,都要尖朝里、尾朝外地含在口內(nèi),用少女的口液浸泡十余分鐘,然后才取出晾曬殺青,因此而得其名。這種茶早在西漢初年就作為貢品敬獻給皇帝。相傳劉邦被封為漢中王,常到依山傍水的茶鎮(zhèn)品茶議事,喝的就是鎮(zhèn)巴歸仁山的口含茶。1984年12月,安徽農(nóng)學院茶葉系陳椽教授到鎮(zhèn)巴考察,給“口含茶”取了個頗富詩意的名字,叫做“秦巴霧毫”,秦巴,指陜西鎮(zhèn)巴,霧,指云霧彌漫的自然環(huán)境;毫,指嫩葉周圍白茸茸的毫毛,代表茶葉之質(zhì)。秦巴霧毫以采摘的時間分檔次,采摘時間越早,茶越名貴,共有明前茶、明茶、雨前茶、雨茶四個品級。這種茶在沖泡時確有出奇之處,將沸燙的壺水居高臨下,沖入玻璃杯中,茶葉借著水勢上下翻滾,三上三下,葉片舒展,一片片由上沉下,好似天女散花,沏定后茶尖一律朝上,亭亭玉立在綠豆色的水中,恰似碧海中的片片風帆,十分賞心悅目,乘興啜飲幾口,頓覺腦清神爽,大有“洗盡千古人間愁”之感。此茶湯色鮮美,氣味芳香,在省內(nèi)外頗負盛名。
午子仙毫
產(chǎn)于陜西西鄉(xiāng)縣高聳入云、霧靄朦朦的午子山上,這里有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生產(chǎn)的茶葉條形緊細勻整,甘冽可口,經(jīng)久耐泡,早在唐代就被列為貢品而名噪京師。近幾年在制茶工藝上,既繼承了精湛的傳統(tǒng)工藝,又吸收了黃山毛峰茶的烘制和龍井茶的炒制等優(yōu)點,形成了烘炒結合,別具一格的“午子仙毫”茶風格,這種茶是采摘一芽一葉或兩葉的嫩芽制成,古人謂之一槍一旗,每斤成品茶約31000個芽頭,嫩度和香味都很獨特,1985年5月被評為省級優(yōu)質(zhì)名茶,1986年6月初,在福州評比會上被評為全國名茶。《中國茶葉》雜志曾向國內(nèi)外介紹了這一名茶?,F(xiàn)在“午子仙毫”不僅暢銷西北各地,而且生產(chǎn)名茶的南方幾個省市也來陜西訂貨。
漢水銀梭
產(chǎn)于陜西南鄭縣的畢壩地區(qū)。此處位于巴山腹地,山中到處茂林修竹,地氣潮濕,生產(chǎn)的茶葉條細柔嫩,味甘芳香,質(zhì)厚耐泡,據(jù)說在清代就已聞名遐邇,當?shù)乜h官為了巴結皇帝,曾以貢品進奉給皇室。近幾年,因采制精細,泡出的茶色綠水青,香味濃郁,人們爭相購買,市場上常供不應求。
其他茶品
此外,白河縣的茅坪茶,平利縣的三里埡青茶,商南縣的毛尖茶等,都因芳香濃郁,回味甘甜,經(jīng)久耐泡,在省內(nèi)外較有名氣。
茶壺會
關中人和陜南人都有飲茶的嗜好,且喜清早飲茶,各地習俗不同,飲茶方法各異。關中農(nóng)家,不論冬夏,天亮起床,頭一件事就是沏一壺茶,空著肚子喝,而且不在家中獨飲,喜歡三五成群,手持小茶壺,或站在屋前,或蹲在樹下,邊綴飲邊談論,俗稱“茶壺會”。品足飲夠之后,再各自操持其營生。
灌灌茶
陜南秦嶺山中有幾個縣,對“罐罐茶”特感興趣,所謂“罐罐茶”,就是煮茶不用壺、鍋,專用陶瓷罐在火塘邊煨制,這種茶唯陜南獨有。由于各地群眾經(jīng)濟條件和生活習慣各異,罐罐茶的用料、做法和風味也各不相同,大致有以下幾種:
糊油茶
是山區(qū)人普遍愛喝的一種。其制作方法是把茶葉裝進陶瓷罐內(nèi),(罐高約七寸,直徑三寸,兩端小,肚子大),煨在火上,加進各種調(diào)味品,再把炒熟的白面或包谷面攪成糊狀倒進去,燒開后倒在碗里,加上炒花生仁,炒核桃仁及干脆酥香的油炸馓子或油酥干果,這種茶經(jīng)濟簡便,香味濃郁,有和胃利腸之功。 “油炒茶”是寧強、略陽及南鄭部分山區(qū)人愛喝的一種。這種茶的罐罐只有鵝蛋大小,喝茶用盅子,每次只能喝一兩盅,不能多喝,其制作方法是先把罐罐煨在火中,燒至發(fā)紅時投進豬油或菜籽油,待油燒沸冒出白煙,再投進適量茶葉,用筷子不停地翻炒,有茶香味時,即倒進清水,加食鹽或白糖燒沸即可。這種茶消暑解渴,養(yǎng)胃生津,提神解乏,每人只要早上喝兩盅,上山耕耘,一天內(nèi)不覺干渴。
蒸油茶
多為春冬季節(jié)飲用。制法是先將豬板油切成石榴大小的粒狀,同桂圓肉、枸杞、大棗、核桃仁、冰糖等一起裝在盆里,放在籠里蒸至板油融化為止。吃時每次舀一、二調(diào)羹,倒入小罐內(nèi),加進適量茶水,置火中煨沸即可。這種“蒸油茶”香甜味醇,滋陰補陽,益脾潤肺,但花錢太多,過去窮苦百姓飲不起,現(xiàn)在山區(qū)人逐漸富了,許多人家也喝上了“蒸油茶”。 居住在巴山幾個縣的農(nóng)民,嗜茶成癖,無論男女,一年四季常飲,當?shù)赜小皩幙扇諢o鹽,不可一日無茶”之說。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買不到茶葉,有的還以板栗葉、桑樹葉代茶沖飲。有的人不僅酷愛喝茶,而且還喜歡喝釅茶。抓大把茶葉,置火上熬煮,其色濃若紫湯,其味澀似木瓜,苦似中藥,唯此方合口味,也唯此才能過癮。有的農(nóng)民清晨上坡耕作,背簍里裝上茶缸、茶杯、茶葉,到了地頭,支起三塊石頭,舀一缸溪水,置茶葉于其中,一面煮茶,一面鋤地,茶煮好,每人喝一兩杯,再繼續(xù)耕作,顯得格外精神。
客來敬茶
陜西人愛飲茶,待客也以茶為先,“客來敬茶”是習以為常的禮節(jié)。客人坐定,主人先捧給一杯熱茶,表示歡迎,然后主人才陪客人坐下敘話,開始談論正事。陜南人也有用茶葉作禮品饋贈親友的習俗,每逢四時八節(jié),或走親訪友、或送別貴客,常以贈送茶葉表示敬重之心。在巴山地區(qū),女婿看望丈人,上好的禮品莫過于二斤茶葉,若質(zhì)好味佳,丈人喜出望外,還邀來左鄰右舍到家一起品嘗,共享其樂。
茶館文化
許多人不僅在家里飲茶,還喜歡到茶館去飲茶,陜西茶館源遠流長,早在唐代長安就出現(xiàn)了專賣茶水的茶肆。唐人封演在他所著的《封氏見聞記》中說:京城長安“多開茗鋪,煮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笨梢婈P中人飲茶的社會風氣最遲在唐代就已形成了。到了近代,各地更是茶館遍布,無論縣城或集鎮(zhèn),都有數(shù)家或數(shù)十家開茶鋪的。茶館之多,尤以陜南為最,兩間瓦房或一座涼棚,擺設幾張長桌條凳,可容納三四十名茶客,這是集鎮(zhèn)上常見的小茶館??h市的大茶館一般有寬敞的茶廳或茶樓,一律的小圓桌,竹靠背躺椅,可容納數(shù)百人飲茶。茶具有高雅的蓋碗茶,有大眾化的缸缸茶,也有用茶壺沏茶、另配茶杯斟茶的。茶客各有不同的愛好和飲茶習慣,有的愛飲花茶,有的愛飲青茶,有的愛飲紅茶,因此,大茶館要準備好幾種茶葉,茶客來了,茶倌立即滿面春風地迎上去,先要“問客點茶”,問明客人有幾位,喜歡喝什么茶,然后按客人的愛好分別送到桌上來。
在大茶館做個好的“壺把式”確非易事,要殷勤地招待好四面八方的茶客,全憑勤跑、勤看、勤問,不但要有“笑和尚臉”、“八哥嘴”、“順風耳”、“飛毛腿”的本領,還得練就一手摻茶的絕技。當茶客滿座時,他可一手提壺、一手將十數(shù)個茶碗放在手腕上,全仗小拇指做底,其穩(wěn)如山,只聽唰唰幾聲,十余個茶碗平穩(wěn)地放在茶客面前,同時將水摻入。特別是在人多桌面寬大不能靠近時,壺把式將銅壺高高舉起,從茶客的背后或頭頂把水沖進茶碗。茶水快滿時,右手忽地一收一翹,壺嘴滴水不漏,桌上不灑半點,若無過硬的手腕功,動作便不會如此干凈利索。
舊社會茶館中的茶客,三教九流、各行各業(yè)的人無所不有。盡管茶館四壁貼有“勿論國事”,“莫談軍情”的“禁條”,但茶客們?nèi)匀还沤裰型?、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奇事怪事、社會新聞元所不講;許多人都以在茶館口片閑傳、聽新聞為樂事。有的懶漢、地痞泡上一碗茶、能在茶館坐一整天。
“青幫”、“紅幫”也常以茶館作為活動的據(jù)點?!柏笮小焙涂蜕桃渤3T诓桊^做買賣、看貨成交。
他們不時交頭接耳,比劃著手指,做討價還價的生意。失業(yè)的勞動者也在茶館覓雇主、找飯碗。有的茶館還代茶客介紹暗娼。有的茶館后面還擺有賭場,設有煙燈,供人抽鴉片煙。建國后,烏七八糟的事從茶館消失了,但人們?nèi)詯墼诓桊^消閑遣興,或進行其它各項社會活動。尤其近幾年茶館設備更齊全,店堂布置更雅致,墻壁四周貼有“五講、四美、三熱愛”和宣傳計劃生育的標語,有的還訂有報刊雜志供茶客閱讀。來茶館飲茶的茶客也今非昔比,清早飲茶的多是退休職工、老農(nóng)、老居民,他們起床早,散步、鍛煉之后,順便到茶館據(jù)一席位,花幾角錢,泡杯茶提神醒腦,養(yǎng)鳥的人也把鳥籠帶進茶館,邊飲茶邊聽鶯歌鳥語。中午多是趕集的鄉(xiāng)下人來此解渴歇腳,打聽城里新聞,傳播鄉(xiāng)村奇事、了解致富信息。下午的茶客最多,人也最復雜,退休老人到這里是要找個清閑的地方休息,下班的職工到茶館飲茶聊天,擺“龍門陣”,花錢不多,可以松動筋骨,調(diào)劑精神和體力。也有在茶館會朋友的,友人到家相訪,主人把手一揮,說“走,到茶館飲茶去”。于是主客悠閑地走進茶館,一邊品茗,一邊嗑瓜子,無拘無束地高談闊論,或打撲克,或下象棋,盡興方散。這些都叫“吃閑茶”。有的人坐茶館不是為了飲茶解渴,而是為了聽評書藝人說書或聽曲藝演唱,這叫“吃書茶”。近幾年市場繁榮,商品交易很活躍,茶館也是工商業(yè)者交流信息、洽談生意的重要場所。
陜南人歷來有在茶館調(diào)解民事糾紛的習俗,爭執(zhí)的雙方邀請明白事理、德高望重的人作調(diào)解人,共同進入茶館,一邊飲茶,一邊述說事實經(jīng)過,并講清各自的道理,由調(diào)解人評理,調(diào)解人作出仲裁后,茶錢全由輸理的一方支付,這叫“吃講茶”。在舊社會里,人們認為“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有了糾紛不愿到法院告狀,請人到茶館調(diào)解者甚多。今天的人民法院秉公執(zhí)法。但有些人怕起訴麻煩,仍有愿到茶館去調(diào)解糾紛的。
陜南茶館對茶客服務周到熱情,泡一杯茶坐上一天,只要不換茶葉便不加錢,茶館老板絕不會白眼相加或下逐客令的。需要添水時,只要把茶蓋揭開,茶倌便馬上過來摻水。夏天走熱了,茶館還遞過熱毛巾讓茶客擦汗,許多人認為在茶館坐得舒服,喝得痛快,花幾角錢值得。
陜北人過去生活貧困,幾乎頓頓吃稀的,沒有飲茶的需要,因而也沒有形成飲茶的習俗?,F(xiàn)在生活大有改善,
我國茶葉眾多,分為六大茶類:綠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黃茶,白茶。六大基本茶類(具體茶名補充)
1.綠茶類西湖龍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顧渚紫茶;午子仙毫;黃山毛峰;云霧毛尖;曾侯銀劍;信陽毛尖;平水珠茶;寶洪茶;上饒白眉;徑山茶;峨眉竹葉青;南安石亭綠;仰天雪綠;蒙頂茶;涌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綠茶;永川秀芽;休寧松蘿;恩施玉露;都勻毛尖;鳩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方;泉崗輝白;眉茶;安吉白片;南京雨花茶;敬亭綠雪;天尊貢芽;灘茶;雙龍銀針;太平猴魁;源茗茶;峽州碧峰;秦巴霧毫;開化龍須;廬山云霧;安化松針;日鑄雪芽;紫陽毛尖;江山綠牡丹;六安瓜片;高橋銀峰;云峰與蟠毫;漢水銀梭;云南白毫;遵義毛峰;九華毛峰;五蓋山米茶;井崗翠綠;韶峰;古勞茶;舒城蘭花;州碧云;小布巖茶;華頂云霧;南山白毛芽;天柱劍毫;黃竹白毫;麻姑茶;車云山毛尖;桂林毛尖;建德苞茶;瑞州黃檗茶;雙橋毛尖;覃塘毛尖;東湖銀毫;江華毛尖;龍舞茶;龜山巖綠;無錫毫茶;桂東玲瓏茶;天目青頂;新江羽絨茶;金水翠峰;金壇雀舌;古丈毛尖;雙井綠;周打鐵茶;文君嫩綠;前峰雪蓮;獅口銀芽;雁蕩毛峰;九龍茶;峨眉毛峰;南山壽眉;湘波綠;曬青;山巖翠綠;蒙頂甘露;瑞草魁;河西圓茶;普陀佛茶;雪峰毛尖;青城雪芽;寶頂綠茶;隆中茶;松陽銀猴;龍巖斜背茶;梅龍茶;蘭溪毛峰;官莊毛尖;云海白毫;蓮心茶;金山翠芽;峨蕊;牛抵茶;化佛茶;貴定云霧茶;天池茗毫;通天巖茶;凌云白茶;蒸青煎茶;云林茶;盤安云峰;綠春瑪玉茶;東白春芽;太白頂芽;千島玉葉;清溪玉芽;攢林茶;仙居碧綠;七境堂綠茶;南岳云霧茶;大關翠華茶;湄江翠片;翠螺;窩坑茶;余姚瀑布茶;蒼山雪綠;象棋云霧;花果山云霧茶;水仙茸勾茶;遂昌銀猴;墨江云針。
2.烏龍茶類武夷巖茶;武夷肉桂;閩北水仙;鐵觀音;白毛猴;八角亭龍須茶;黃金桂;永春佛手;安溪色種;鳳凰水仙;臺灣烏龍;臺灣包種;大紅袍;鐵羅漢;白冠雞;水金龜。
3.紅茶類祁門工夫;湖紅工夫;滇紅工夫;閩紅工夫
工夫紅茶;寧紅工夫;宜紅工夫;越紅工夫;川紅工夫;政和工夫;閩紅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
4.白茶類銀針白毫;白牡丹;貢眉。
5.黃茶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黃芽;溈江白毛尖;溫州黃湯;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海馬宮茶。
6.黑茶類湖南黑茶;老青茶;四川邊茶;六堡散茶;普洱茶。
再加工茶(補充)
1.緊壓茶類沱茶;竹筒香茶;普洱方茶;米磚茶;黑磚茶;花磚茶;茯磚茶;湘尖茶;青磚茶;康磚;金尖;方包茶;六堡茶;圓茶;餅茶。
2.花茶類茉莉花茶;珠蘭花茶;桂花茶;金銀花茶;白蘭花茶;玫瑰花茶;玳玳花茶。
三、有茶名實際并非茶之“茶”:絞股藍茶;杜仲茶;松針米茶;羅布麻茶;人參茶;菊花茶;桑芽茶;金銀花茶;桂花茶;薄玉茶;刺五茄茶;蟲茶;柿葉茶;青豆茶;玄米茶;鍋巴茶;老鷹茶;老姜茶;紅棗茶;竹葉茶;玉米須茶;車前草茶;丹參茶;胖大海茶;番瀉葉茶;鉤藤茶。又有全國十大名茶: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云霧,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
茶葉的選購技巧 茶葉的選購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葉,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如各類茶葉的等級標準,價格與行情,以及茶葉的審評、檢驗方法等。茶葉的好壞,主要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鑒別,但是對于普通飲茶之人,購買茶葉時,一般只能觀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澤,聞干香,使得判斷茶葉的品質(zhì)更加不易。這里粗略介紹一下鑒別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從五個方面來看,即嫩度、條索、色澤、整碎和凈度。1. 嫩度 :嫩度是決定品質(zhì)的基本因素,所謂“干看外形,濕看葉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葉,容易符合該茶類的外形要求(如龍井之“光、扁、平、直”)。此外,還可以從茶葉有無鋒苗去鑒別。鋒苗好,白毫顯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條也無鋒苗和白毫。但是不能僅從茸毛多少來判別嫩度,因各種茶的具體要求不一樣,如極好的獅峰龍井是體表無茸毛的。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很多。芽葉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斷依據(jù),只適合于毛峰、毛尖、銀針等“茸毛類”茶。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鮮葉,也得一芽一葉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當?shù)?。因為芽心是生長不完善的部分,內(nèi)含成份不全面,特別是葉綠素含量很低。所以不應單純?yōu)榱俗非竽鄱榷挥醚啃闹撇琛?. 條索 :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guī)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松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松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guī)格。一般來說,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說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質(zhì)優(yōu);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煙、焦味,說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質(zhì)劣。以杭州地區(qū)綠茶條索標準為例: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細緊有鋒苗緊細尚有鋒苗尚緊實尚緊稍松粗松 可見,以緊、實、有鋒苗為上。 3. 色澤 :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系。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zhì)劣。 茶葉的色澤還和茶樹的產(chǎn)地以及季節(jié)有很大關系。如高山綠茶,色澤綠而略帶黃,鮮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澤深綠有光。制茶過程中,由于技術不當,也往往使色澤劣變。 購茶時,應根據(jù)具體購買的茶類來判斷。比如龍井,最好的獅峰龍井,其明前茶并非翠綠,而是有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黃。這是獅峰龍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澤上明顯區(qū)別于其它龍井。因獅峰龍井賣價奇高,茶農(nóng)會制造出這種色澤以冒充獅峰龍井。方法是在炒制茶葉過程中稍稍炒過頭而使葉色變黃。真假之間的區(qū)別是,真獅峰勻稱光潔、淡黃嫩綠、茶香中帶有清香;假獅峰則角松而空,毛糙,偏黃色,茶香帶炒黃豆香。不經(jīng)多次比較,確實不太容易判斷出來。但是一經(jīng)沖泡,區(qū)別就非常明顯了。炒制過火的假獅峰,完全沒有龍井應有的馥郁鮮嫩的香味。4. 整碎 :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zhì)),使茶葉在旋轉(zhuǎn)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于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后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76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糖尿病能喝福鼎白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