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3350-2021 《限制商品過度包裝 食品和化妝品》將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實施。近日,市場監(jiān)管總局等六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茶葉過度包裝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重點針對茶葉過度包裝現(xiàn)象和問題,進行專項治理工作部署。為便于廣大企業(yè)對標準要求進一步了解,并及時開展自查整改,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將對標準進行系列解讀和案例分析,敬請關注。
GB 23350-2021規(guī)定了限制食品和化妝品過度包裝的要求、檢測和判定規(guī)則。適用于食品和化妝品銷售包裝,不適用于贈品或非賣品。
1. 過度包裝 指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shù)、包裝成本超過要求的包裝。
2. 銷售包裝 以銷售為主要目的,與內裝物一起到達消費者手中的包裝。
3.內裝物 包裝件內所裝的食品或化妝品。
4.綜合商品 包裝內裝有兩種及兩種以上食品或化妝品的商品。
注:形成綜合商品的兩種及兩種以上商品,必須是同為食品或同為化妝品。綜合商品的包裝空隙率應以單件凈含量最大的產品所對應的空隙率為準。
1. 包裝空隙率
指包裝內去除內裝物占有的必要空間容積與包裝總容積的比率。
注:為了保護商品在儲存和運輸以及陳列保管的環(huán)節(jié)中不受到損壞,避免影響產品質量安全,需要必要空間保護商品,這就是必要空間容積。必要空間容積=內裝物體積×商品必要空間系數(shù)。商品必要空間系數(shù)(用k表示) 用于保護食品或化妝品所需空間量度的校正因子。
注:考慮到食品和化妝品的形狀、形態(tài)(液態(tài)或固態(tài))、密度不同,需要的空間大小不同;同時,包裝需要實現(xiàn)保護產品、方便攜帶等功能,因此在標準中對每類產品設置了合理的商品必要空間系數(shù)。必要空間系數(shù)是包裝空隙的核心指標,反映了包裝緊湊程度,數(shù)值越小表示包裝空隙越小。
包裝空隙率要求(見GB 23350-2021 4.1)。
食品和化妝品包裝空隙率符合表1的規(guī)定。
注:單件的確定。查看外包裝或最小獨立包裝是否標注凈含量?只要有一處標注,此包裝即為單件。包裝空隙率要求不適用于銷售包裝層數(shù)僅為一層的商品。
包裝空隙率計算:
內裝物體積以商品標注的凈含量進行換算,1mL或1g內裝物換算為1000 mm3計算。如質量250g換算成內裝物體積是:250g×1000=250000 mm3 ;
茶葉包裝空隙率計算要說明的注意事項:
(1)茶葉K值確定為13。(GB 23350-2021表A.1)
(2)茶葉及其制品多數(shù)不需借助沖調機沖調,所以不適用于沖調機沖調的產品條款,不適用于“單件凈含量小于10g產品k值為同類產品的5倍”條款;
(3)充氣工藝不是茶葉加工中的必要工藝,所以不適用充氣條款;
(4) 茶葉及相關制品按照GB 7718相關規(guī)定,不存在不標保質期的情況,不適用于注g 免除標識保質期的條款。
計算舉例:
2. 包裝層數(shù)
是指完全包裹內裝物的可物理拆分的包裝的層數(shù)。
注:完全包裹指使包裝物不致散出的包裝方式。
要求:糧食及其加工品、月餅及粽子不應超過三層,其他商品(含茶葉及其制品)不應超過四層。
注:直接接觸內裝物的屬于產品固有屬性的材料層(如粽葉、竹筒、天然或膠原蛋白腸衣、空心膠囊等),以及緊貼銷售包裝外且厚度低于0.03 mm的薄膜不計算在內。
3. 包裝成本
生產組織應采取措施,控制除直接與內裝物接觸的包裝之外所有包裝的成本不超過產品銷售價格的20%。
包裝成本計算方法:
以上就是GB 23350-2021 《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中茶葉限量部分的要點解析。提醒各有關單位充分認識限制茶葉過度包裝的重要性和時間緊迫性,認真及時開展自查自檢工作,主動整改問題,盡早貫標、用標,確保標準實施時達標。
2022年9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品過度包裝治理的通知》(國辦發(fā)〔2022〕29號)。該《通知》一方面提出,“督促指導商品生產者嚴格按照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強制性標準生產商品”,“督促指導商品銷售者細化采購、銷售環(huán)節(jié)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有關要求,明確不銷售違反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強制性標準的商品”。另一方面,要求強化執(zhí)法監(jiān)督,“針對重要節(jié)令、重點行業(yè)和重要生產經營企業(yè),聚焦月餅、粽子、茶葉、保健食品、化妝品等重點商品,依法嚴格查處生產、銷售過度包裝商品的違法行為,尤其要查處鏈條性、隱蔽性案件。對酒店、飯店等提供高端化定制化禮品中的過度包裝行為,以及假借文創(chuàng)名義的商品過度包裝行為,依法從嚴查處。”
那么,這里所說的“依法嚴格查處生產、銷售過度包裝商品的違法行為”,是依據(jù)哪一部法律、法規(guī)或規(guī)章進行查處、實施行政處罰?
《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GB 23350—2021)等有關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出臺后,生產銷售過度包裝的食品、化妝品等相關商品的,屬于生產銷售不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商品,確實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2017年)第二十五條之規(guī)定。
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2017年修改時,對生產、銷售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商品之行為,并未直接設定行政處罰,而是在第三十七條作了轉致適用規(guī)定:“生產、銷售、進口產品或者提供服務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查處,記入信用記錄,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予以公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五章設定行政處罰的產品質量違法行為,主要包括: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產品的行為,生產銷售摻雜摻假產品、以假充真產品、以次充好產品、不合格產品的行為,生產、銷售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的行為,銷售失效、變質的產品的行為,偽造產品產地等質量標識違法行為,產品標識不符合該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的行為。原國家質檢總局《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國質檢法〔2011〕83號)指出,不合格產品是指產品質量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的產品。即,不合格產品是指:(1)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的缺陷產品,或者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缺陷產品;(2)不具備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的產品,但是,對產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說明的除外;(3)不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的產品,或者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產品。顯然,不符合《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GB 23350—2021)等強制性國家標準要求的過度包裝商品,僅僅是產品包裝過度,并不存在不合理危險,不影響該產品本身的使用性能,產品本身質量并不存在不符合其明示質量狀況的問題,因此,一般不應當認定為不合格產品、以次充好產品、以假充真產品、明令淘汰產品、失效變質產品,更不能認定為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的缺陷產品,無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進行查處。
同樣地,過度包裝商品也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規(guī)定了行政處罰責任的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huán)經濟促進法》第十九條規(guī)定,設計產品包裝物應當執(zhí)行產品包裝標準,防止過度包裝。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huán)經濟促進法》對商品過度包裝行為,并未設定行政處罰。
對生產、銷售過度包裝商品之行為,難道尚未有法律、行政法規(guī)明確設定行政處罰嗎?
2020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作了修訂。該法第六十八條第二款規(guī)定,“生產經營者應當遵守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強制性標準,避免過度包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對過度包裝的監(jiān)督管理?!痹摲?strong>第一百零五條規(guī)定,“違反本法規(guī)定,生產經營者未遵守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強制性標準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蹦壳皝砜?,對違反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相關強制性標準,生產、銷售過度包裝商品之行為,市場監(jiān)管部門應當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第六十八條第二款、第一百零五條之規(guī)定,責令當事人改正,拒不改正的,方可作罰款處罰。個人認為,從該第一百零五條的法條表述及其遞進邏輯來看,其中的“情節(jié)嚴重的,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應當是指當事人拒不改正情節(jié)嚴重。
這是為打破茶葉季節(jié)性或者時間性的銷售習慣而采用的對策,中秋節(jié)和國慶節(jié)鐵觀音紅色包裝市場熱賣。從而用不同的包裝顏色,迎合消費心理。包裝袋是市場通用的,所以不能從包裝袋來區(qū)分茶葉的好壞,茶葉的好壞還是需要品了才能知道。
對鐵觀音茶葉產品而言,茶葉包裝及其重要,但沒有顏色要求。近年來,伴隨著茶葉市場的火熱升溫,茶葉包裝市場也開始逐步繁榮。茶葉包裝從無到有,從有到精,漸趨復雜化、奢侈化,茶葉包裝市場依附著茶葉已經形成規(guī)?;a業(yè),進入大眾化視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203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以茶見人品一杯茶懂一個人
下一篇: 這份武夷巖茶的簡介建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