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古稱“勐臥”,傣語“勐”為地方、“臥”為井,意思為有鹽井的地方。是以傣族、彝族為自治民族的多種民族聚居的自治縣,素有“林海明珠、芒果之鄉(xiāng)、佛教圣地”的 美稱。景谷是位于云南省普洱中部偏西的一個縣,是典型的南亞熱帶地區(qū)。東與寧洱接壤,南及東南以小黑江、威遠江為界,與寧洱、普洱一水相連,西沿瀾滄江與瀾滄縣及臨滄市的雙江、臨滄兩縣隔江相望,北和鎮(zhèn)沅縣毗鄰。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下轄威遠鎮(zhèn)、永平鎮(zhèn)、民樂鎮(zhèn)、正興鎮(zhèn)、景谷鎮(zhèn)、鳳山鎮(zhèn)、勐班鄉(xiāng)、益智鄉(xiāng)、半坡鄉(xiāng)、碧安鄉(xiāng)等10個鄉(xiāng)鎮(zhèn)。
古木蘭是被子植物之源,在分類學上,古木蘭是山茶目、山茶科、茶屬及茶種的老祖宗。我國木蘭化石只有兩種,一是寬葉木蘭(新種),只產(chǎn)于云南普洱市景谷,其時代為第三紀晚漸新世;二是中華木蘭,產(chǎn)于普洱市景谷縣、瀾滄縣、景東縣;臨滄市的滄源縣、臨滄縣;保山市的騰沖縣;德宏州的梁河縣,共7縣。中華木蘭較寬葉木蘭晚,時代為晚第三紀中新世。
茶樹起源于第三紀寬葉木蘭,普洱市景谷縣是唯一發(fā)現(xiàn)寬葉木蘭化石的地方。經(jīng)測定,化石距今約3540萬年。據(jù)介紹,發(fā)現(xiàn)于景谷的寬葉木蘭化石,葉形大,倒卵形,長6.4-11厘米,寬3.4-5厘米,頂端缺失,但從葉形輪廓看為純圓,基部為楔形收縮狀。經(jīng)地質古生物學家分析并得出結論:現(xiàn)今所存活的古茶樹為木蘭的后代。因此,景谷也被稱為"茶祖之鄉(xiāng)"。景谷縣有古茶樹(園)面積98490畝,其中:栽培百年以上古茶園30042畝,50~100年的老茶園6226畝,野生茶群落面積62220畝,主要分布在正興鎮(zhèn)黃草壩、通達,益智鄉(xiāng)曼竜、蘇家山,鳳山鄉(xiāng)順南光山,景谷鄉(xiāng)文山、文東等地,現(xiàn)存栽培型古茶園面積約1500畝,其中又以景谷鄉(xiāng)(小景谷)古茶園面積為最多,品質也列于前茅。
景谷有野生大茶樹、過渡型大茶樹和栽培型大茶樹。據(jù)史料記載,今正興鎮(zhèn)黃草壩村干壩子山嶺的大尖山、困莊大地、大水缸3處,有野生茶林2000畝,其中有許多超過百年的大茶樹,在困莊大地,有一株樹高20米,基部干徑88厘米,幅寬16.5米的古茶樹,據(jù)考證該樹樹齡約400多年。在鳳山鄉(xiāng)順南光山2300~2500米的高山上,有野生茶樹1000畝,與鎮(zhèn)沅田壩野生茶樹接壤。景谷鄉(xiāng)文山村大黑石巖山,有大黑龍?zhí)兑吧枇?000畝,茶樹干徑在30厘米以上,山下兩側為景谷、鳳山的茶葉產(chǎn)地。景谷鄉(xiāng)文東村大中山,有野生茶林500畝,益智鄉(xiāng)大田村大綠山,有野生茶林500畝。
景谷茶區(qū)各村各寨都有古茶園,其中知名度比較高的有景谷、小景谷、苦竹山、黃草壩、文山頂、秧塔等,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名氣最大的是苦竹山和文山頂兩處的古茶園。
條索芽頭肥壯、條索長,有絨毛,湯色金黃清亮,香氣純正,滋味湯中帶甜,苦強澀弱,苦化甘而持久,生津回甘好,舌面生津,水性滑順飽滿,喉韻甘、順、層次好,茶韻湯質甜醇飽滿、順滑而富于層次感,耐泡度稍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95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花茶需要洗茶嗎
下一篇: 花茶需要放冰箱保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