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工夫紅茶為什么叫工夫紅茶?
答:是因為享譽國際的功夫之王李小龍當年在美國開館授徒的時候,愛喝國內帶過去的紅茶,所以得名功夫紅茶,寓意喝茶者要強身健體,志存高遠!
嗯,這是瞎編的,你也信?正確的寫法是“工夫紅茶”,而非“功夫紅茶”。
功夫并無兩字。
言歸正傳,工夫紅茶是我國特有的一類紅茶,因工藝復雜、技術性強、非常費工夫而得名。
工夫紅茶是我國特有的紅茶品種,也是我國傳統(tǒng)出口商品。紅茶包括了工夫紅茶,工夫紅茶是紅茶的一個類別。
傳統(tǒng)工夫紅茶,必須經(jīng)過初制和精制兩個階段。一般在每年三四月份開始進行初制,一直要持續(xù)到端午前;過了處暑節(jié)后開始精制,全部結束需要3~4個月。
初制分鮮葉驗收和管理、萎凋、揉捻、發(fā)酵以及干燥。
制成紅條茶即毛茶后,開始精制,經(jīng)篩分、分選、揀剔、復火、勻堆、拼裝等多道工序制成工夫紅茶成品。
在清代時,工夫茶是指紅茶及部分武夷巖茶。清僧釋超全,布衣,明亡后在清康熙三十年入武夷山為僧與武夷茶結緣。
其作《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蘭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氣。
鼎中籠上爐火溫,心閑手敏工夫細。”說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細”制出來的。
這里的“工夫”顯而易見是力氣、時間之意,后來逐漸引申為花費工夫做出的好茶。
清人劉埥,雍正十年在福建崇安縣為令三年,他在《片刻余閑集》中寫到:“武夷茶高下共分兩種,巖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樅小種,次則小種,次則小種工夫,次則工夫,次則工夫花茶,次則花香……”。
說明在20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稱,且為較珍貴之茶。
而被稱為當代茶圣的吳覺農先生主編的《中國地方志茶葉資料選輯》也寫到:武夷巖茶與紅茶都有稱為工夫茶的品種。
民國之后,巖茶就沒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茶”則全指紅茶。如陳宗懋主編的《中國茶經(jīng)·紅茶篇》中,將紅茶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三大類。
其中,工夫紅茶有閩紅工夫(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祁紅工夫、宜紅工夫、滇紅工夫等等。
那么,了解了工夫紅茶,還有一個疑問?
就是大家常說潮州有一種“工夫茶”,那么這里,是不是正確的寫法就是工夫茶呢?
錯,正確的寫法也是潮州工夫茶藝,而且這里指的就不是某種茶,而是一種技藝(茶藝)。
那么什么是潮州工夫茶藝,根據(j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數(shù)字博物館解釋:
潮州工夫茶藝是流傳于廣東省潮汕地區(qū)的一種茶葉沖泡技藝,它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風,甚至流傳到東南亞各地。
潮州工夫茶的沖泡有其一定的程式,主要由茶具講示、茶師凈手、泥爐生火、砂銚(煮水器具)掏水、欖炭煮水、開水熱罐、再溫茶盅、茗傾素紙、壺納烏龍、甘泉洗茶、提銚高沖、壺蓋刮沫、淋蓋追熱、燙杯滾杯、低灑茶湯、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敬請品味、先聞茶香、和氣細啜、三嗅杯底、瑞氣圓融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組成。除沖泡獨特外,潮州工夫茶藝另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以烏龍茶為主要茶品。
潮州工夫茶藝是潮州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民俗學、潮學、社會生活史等方面的研究價值。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大多數(shù)年輕人對工夫茶已不甚了解,傳統(tǒng)潮州工夫茶技藝為簡化的沖泡程式所取代,潮州工夫茶技藝呈現(xiàn)出衰退的趨勢,亟待保護。
目前,潮州工夫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項目編號:Ⅹ-107。
文章內容-潮汕工夫茶部分以及圖片來自: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數(shù)字博物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96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如何通過聞香識茶,三種方法助你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