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原是五代時后周的大臣,他出身將門,驍勇善戰(zhàn);自十幾歲投軍以來,屢建戰(zhàn)功,為后周兩代皇帝所倚重,被授為忠武軍節(jié)度使、殿前都指揮等高官要職。
公元959年3月,周世宗率兵北征,要收復被契丹人占據(jù)已久的幽燕之地。任命趙匡胤為水路軍統(tǒng)帥、韓通為陸路軍統(tǒng)帥,率部先行。自己則以其妹夫、御前都點檢張永德為御駕親隨,隨后出發(fā)。
北征開始極順利,部隊長驅(qū)直入,四十二天連取三關(guān),收復了三州、十七縣,一直深入遼境。眼看驅(qū)走契丹有望、國家統(tǒng)一指日可待,卻天有不測風云:周世宗突然病倒了!
情況的突然變化使趙匡胤深為不安,不安的倒不是戰(zhàn)局如何,而是自己未來的命運:世宗如果去世,則要由只有七歲的皇子繼位。其進,必定由掌握國家精銳之師的御前都點檢(最高的有實權(quán)的中央禁軍首腦)張永德主宰朝政。張永德是皇帝的妹夫、皇太子的姑夫,年紀不到三十,平時最受世宗信任。而趙匡胤在中央禁軍中也影響很大,不少將領(lǐng)是他的舊交或部下,對此,張永德十分清楚。因此,一旦張永德今后要擁兵自立,取代太子而稱帝,勢必視趙匡胤為最大障礙。那時,趙匡胤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而大丈夫處世,又豈可心甘情愿受人宰割?又怎能毫無作為地屈居人下?!于是,趙匡胤審時度勢,苦苦思慮,想借世宗尚在、對自己還信任的機會,除掉這未來的對手。
他把自己的弟弟趙匡義和另一心腹趙普叫到身邊,商議此事。趙普為人頗富謀略,默默沉思片刻之后,說:“此事不難。我們只需如此這般……”
周世宗身染疾病,不能再揮師北上,就在澶州停下來。后來身體稍有好轉(zhuǎn),反使他遲疑不決:到底是繼續(xù)進兵,還是暫且回師?于是常反自己關(guān)在行轅中,不見他人,獨自思想。
有一天,御前都點檢張永德進來,指揮士兵把一包包、一箱箱物品抬進行轅,報告說:“這是京中剛送來的一船御用品,由趙匡胤轉(zhuǎn)來的。”
原來,世宗出征在外,他每日食用之物都是從京都汴梁航運而來。擔任航運任務(wù)的自然是趙匡胤統(tǒng)領(lǐng)的水路軍了。
張永德指導士兵把東西放好,向世宗告辭。
“這點小事,何必親自督察?”世宗道。
張永德其實是借機進入行轅,想了解一下世宗對行止進退的想法,所以才親自指揮十來個士兵把東西抬來、放好的。見世宗問,一時不好說什么,只含糊道:“久不見陛下,想……”
“好啦,你先下去吧!”世宗尚心無定旨,所以不想見任何人。
張永德致禮后退出。
世宗在廳堂間來回踱步,忽然看見一根三尺多長的木料橫在地上、擋在腳邊,心想準是剛才士兵抬箱包所用而遺落在此的,便抬腳把它踢開。不料,木頭翻了幾翻,露出了寫在木面上的幾個鮮明大字:“都點檢做天子?!?/p>
世宗大吃一驚!同所有獨裁君主一樣,他最怕的是有人想篡位奪權(quán)。平時,他對周圍大臣防范極嚴,只是從來沒懷疑過張永德。但這幾個大字卻使他警覺起來:張永德權(quán)重位顯,又執(zhí)掌國內(nèi)最精銳的中央禁軍,是否想乘我生病之際,搞什么陰謀?!再想想剛才他那含糊其辭的話語,那小事大作的舉止……世宗越想越生懷疑,立刻下令把張永德叫來,他要察顏觀色好好考察一回!張永德以為世宗有了重大的軍事決定,興沖沖走進來。由于是皇親,又平時深得信任,就不拘禮節(jié)地大聲問:“陛下可有了大的決定?!”
見張永德不拜跪、不行禮,而大問什么決定,世宗自然把木上“都點檢做天子”幾個字聯(lián)系起來,頓時大怒:“你要我作什么決定?!”張永德不明白世宗怒從何處來,又從沒受到世宗這樣厲聲喝問,臉上也不免顯出不快來:“各營將士久滯于此,人心惶惶。請陛下明令定奪,以免生變?!?/p>
世宗冷笑:“我還沒病入膏盲呢!當然自有定奪。”隨即頒發(fā)一道詔書,遍示各營:“免去張永德御前都點檢之職,由趙匡胤接任。明日一早,啟駕回京!”
趙匡胤就這樣,成為后周的最有軍事實權(quán)的統(tǒng)帥。
不久,周世宗舊病復發(fā),醫(yī)治無效,去世了。太子柴宗訓繼位為帝。七歲幼童,新寡的年輕皇后,均難能主持國家軍政大事,于是趙匡胤主持政事、進退百官、安撫四方、封賞部將,便隨心所欲地進行,終于成了周期廷的集軍政大權(quán)于一身的無上之人。
但是,有一天趙普到趙匡胤府中,卻見趙匡胤、趙匡義兄弟倆愁眉苦臉,對坐無言。及問,才知道峽谷人正為朝中形勢與自身安危擔心。原來,趙匡胤雖大權(quán)在握,但朝中還有一批潛在的對手,張永德自不必說,還有留在京中的親軍首領(lǐng)韓通、擁兵在外的親軍都指揮使李重進等人,都不是甘心屈居人下的重臣大將,他們會隨時找機會與趙匡胤較量的!
趙匡胤嘆了口氣:“皇上新喪,小皇帝尚幼小,國內(nèi)人心不定,境外之敵也蠢蠢欲動。如果戰(zhàn)事一起,我自然要帶兵出征。那時京城空虛,他們肯定會在背后向我開刀的!”
趙普道:“確是。我今天也是為此事而來。主公所慮確實重要。朝中大臣與您原來權(quán)位相當,有些人資望還勝過您。如今您官至極品、重權(quán)在握,未必人人心服。若不及早想辦法防患于未然,是很危險的!”
“你有什么辦法?”趙匡胤問。
趙普把嘴附向趙匡胤耳邊,低聲說了起來……
不久,京城就紛紛傳說起趙匡胤起的奇異之事來:什么他出生那天晚上,產(chǎn)房之內(nèi)紅光閃爍,映照天地;異香彌漫,仙樂悠揚……什么他落生之后,通體上下長滿金黃鱗片,三天之后才褪掉……什么他有一次坐在房內(nèi),忽見彩鳥飛來招引他出去,剛跨出門檻,房子就轟然倒塌……什么一日他獨行深山古寺中,那百歲長老一見大驚訝,萬分崇敬,預言其將來貴不可言……
這些奇秘非常的傳說,在官紳、士人、百姓中越傳越廣泛、越傳越神秘,一時,京城輿論熱烈之極。聯(lián)想到漢高劉邦初生人世時的雙龍交錯、梁太祖朱溫降生之夜房舍上紅光四射、周太祖郭威誕生之際也是赤光滿堂,再想到不久前周世宗面前出現(xiàn)的寫有“都點檢做天子”的神奇的木頭,人們不免對趙匡胤另眼相看了。
趙匡胤卻裝成什么事也不知,神色自若,一如既往。這期間,他只做了一件事:把親軍都虞侯韓通推舉為朝廷百官之首的丞相。
對此,朝臣不解其意,不免猜測起來。
緊接著就是正月初一元旦,朝臣正聚集在宮中向太后、皇帝賀年,突然新任殿前都指揮使的石守信匆匆進殿,向御座呈上一紙軍情報告,急切道:“北部邊鎮(zhèn)傳來緊急軍情,數(shù)萬遼兵正向我鎮(zhèn)、正二州進犯。邊鎮(zhèn)節(jié)度使請求朝廷急速派兵赴邊迎敵!”
小皇帝自是懵懂無知,太后也是第一次看到軍書,急得淚流滿面:“此事該怎么辦,你們商量吧!”
趙匡胤出班道:“太后勿憂。兵來將擋,這次一定要全力以赴,盡殲入侵之敵,永絕后患!”
新被升為丞相卻失去兵權(quán)的韓通對入侵之事的突然發(fā)生感到懷疑:“去年先帝剛剛重創(chuàng)遼軍,敵人聞風喪膽。如今正值嚴冬,北方冰封千里,遼兵怎會此時出兵入侵?”
新任殿前副都點檢的慕容延釗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乃兵家要訣。遼人大約以為我們此刻防范疏忽,才特意此時出兵的!”
眾人也覺有理,于是,推舉趙匡胤統(tǒng)兵出征。
趙匡胤躬身沖皇帝施禮:“臣責無旁貸。”
于是趙匡胤發(fā)令:以慕容延釗為先鋒,京中兵馬除石守信部以外,全都出發(fā)迎敵。
臨行之際,趙匡胤對向自己敬酒的石守信一字一句地道:“都中之事,全仗你了!”
作為趙匡胤的心腹將領(lǐng),石守信心領(lǐng)神會:“點檢放心,有石某在,京城萬無一失?!闭f罷,眼角瞥了一下臉帶慍色、勉強來送行的丞相韓通。
趙匡胤微微一笑,舉手與眾人作別,策馬而去。
隊伍浩浩蕩蕩。此次出征,除趙匡胤所統(tǒng)率的中央禁軍以外,把原不屬他管轄的親軍都指揮使李重進的部隊也調(diào)進聽用。中央禁軍兵強馬壯,人數(shù)大大超過親軍。又把親軍分別夾在禁軍中間,這種態(tài)勢的奧妙,自然只有幾個少數(shù)知情者明曉了。
中州大地,千里蒼黃。朔風時起,塵沙撲面。隊伍沿大河的東岸驛道,蜿蜒北進。時值冬末,氣候苦寒。隊伍走得不緊不忙,從早晨出發(fā)到臨近黃昏,才走了二三十里,全沒有“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的緊張氣氛。
走著走著,隊中一人忽驚叫道:“哎呀!如此天象,實為罕見!”此人原是京中賣卜看相的算命先生,人稱“半仙”。
聽他一喊,士兵們隨其指向西看。只見一團鑲了金邊的烏紫色的晚云,正托著一輪赤紅圓大的太陽向河面上落去,景象十分壯觀。但對常年行軍野外的軍人,也并不希罕。于是有人笑“半仙”少見多怪。
“半仙”嗤之以鼻:“你們懂什么?看看是幾個太陽?!”
眾士兵細看:果然落日晚云下的河面上,還有一個太陽,傍晚時分,暮煙半起,遠觀遙望,還真似遠天間一上一下兩輪赤日交輝斗彩。有士兵道:“或許是河中倒影吧!”
“半仙”責斥道:“你們不懂天象,真是凡夫俗子!”
此刻因士兵停步西望,隊伍混亂起來。一員將領(lǐng)走過來,并不催促眾人,反大聲而認真地問“半仙”:“這天象,主何吉兇?”
常言: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如今天上的兩輪紅日,將有大變?!?/p>
將領(lǐng)又問:“怎樣變?”
“半仙”一指西天:“已變在眼前了!”
眾人再看西邊天下,晚云消散,兩輪紅日只剩下一輪,依地而立,光芒萬丈。
“半仙”指點道:“此刻天意已昭示,國中只剩下一君了。新君就在眼前!”
“誰?!”眾人齊聲問。
“就是都點檢趙匡胤!”“半仙”莊嚴宣告。
隊伍中喧囂起來。由于在京城時已聽到各種傳說,再目睹剛才的“天象”,人們立刻議論起來。頃刻,幾十里長的隊伍中都在說趙匡胤將做天子之事。
當晚,部隊宿在陳橋驛。
夜風凜冽,地凍天寒。士兵們一個個蜷縮著身子,饑寒交迫。這時,趙普帶領(lǐng)中軍大營的士兵,抬了牛、酒,來到各營,代表趙匡胤慰勞將士們,分發(fā)食物后,對眾人說:“今天是正月初三,正值年節(jié)之際,本該在京中與妻兒老小團聚的,怎奈為保衛(wèi)皇帝,必須讓大家頂風冒雪。大家辛苦啦!都點檢大人十分關(guān)心、愛護你們,讓我代他表表心意。請大家痛飲幾杯吧,明天還要向更嚴寒的荒域進軍呢!”
眾士兵十分感激都點檢大人,而對此時安居在京中暖室內(nèi)什么事也不懂的七歲小皇帝就很是不滿了。
此刻,趙匡胤心腹將領(lǐng)高懷德拔出佩劍,向一塊頑石猛地砍去,火星四濺:“主上年幼無知,哪管我們死活?!都點檢一向厚待我們,我們干脆擁立都點檢為天子,大家共享榮華富貴!”
眾士兵立刻被號召起來:“對,擁都點檢為天子!殺回京城去??!”
就這樣,座座軍營都被煽動起來。夾在其間的親軍部隊,既無能為力,又迷信天意,于是也紛紛表示愿聽調(diào)遣、擁立新天子。
第二天一早,一切就緒。趙匡胤剛走出中軍大帳,就被部下把一黃袍罩在身上。同時,“萬歲”之聲,連營響起。
于是,趙匡胤策轉(zhuǎn)馬頭,率領(lǐng)大軍浩浩蕩蕩向京城歸去——哪有什么異族入侵、邊關(guān)告急!不過是調(diào)兵出京、擁兵自立的騙局罷了。
這里揮師回京,而京中的石守信也早安頓停當,率禁軍把朝廷嚴密監(jiān)視起來,并在朝門外迎候新君了。
結(jié)果已明擺著了:以小皇帝名義,發(fā)一禪讓詔書。趙匡胤表示一下遜謝不敏之后,便在眾人歡呼之中,兵不血刃、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帝王寶座,長達三百多年的宋朝,就這樣創(chuàng)建成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diangu/141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下一篇: 孫臏與龐涓斗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