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晉靈公為了個人的享樂,強迫大批百姓,耗用大量錢財,建造極其豪華的九層的高臺。他怕臣子們勸說阻止,就下令說:“誰敢勸阻,格殺勿論!”
有個叫荀息的大臣,很為國家擔(dān)憂,他求見晉靈公。晉靈公認(rèn)為荀息是來勸阻的,就舉起箭,拉開弓,等著他來,只要他一開口規(guī)勸,就射死他。
荀息拜見晉靈公后,裝做輕松愉快的樣子,說:“大王,我是來表演一個小技藝,讓您開開心的?!?/p>
晉靈公問:“什么小技藝?”
荀息說:“我能把12個棋子堆起來,上面再加幾個雞蛋。”“哎,這玩藝兒有趣!”晉靈公一下來了勁,忙摔下弓箭,命侍從拿出棋子和雞蛋。
荀息認(rèn)真地先把10個棋子堆起來,然后又把雞蛋一個一個地加上去。旁邊觀看的人,擔(dān)心雞蛋會掉下來,都緊張得屏住呼吸,瞪圓眼睛。晉靈公也驚慌急促地叫道:“危險!危險!”
荀息卻慢條斯理地說:“這沒有什么了不起的,還有比這更危險的呢!”
靈公說:“好,我也愿意見識見識。”
荀息見時機已經(jīng)成熟,就不再做別的表演,立起身子,無限沉痛地說:“啟稟大王,請讓我進幾句話,臣即使死了也不后悔!為了建成九層的高臺,三年沒有成功,國內(nèi)已經(jīng)沒有男人耕地、女人織布了;國家的庫存已經(jīng)空虛,鄰近的國家將要侵犯我們。這樣下去,國家總有一天要滅亡的。建造高臺,就像這疊雞蛋一樣危險,請尊敬的大王三思而后行!”說著淚滴衣襟。
晉靈公見荀息說得合情合理,態(tài)度婉轉(zhuǎn)誠懇,這才明白建造高臺對國家有這么大的危害,嘆了口氣,說:“我的過失竟然重到這種程度了!”于是就下令停止建造高臺。
唇亡齒寒的故事
唇亡齒寒
晉獻公又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宮之奇勸阻虞公說:“虢國是虞國的外圍,虢國滅亡,虞國一定跟著亡國。對晉國不可啟發(fā)它的野心,對入侵之?dāng)巢豢陕唤?jīng)心。一次借路已經(jīng)是過分,豈能有第二次呢?俗話所說的‘車子和車版互相依傍,嘴唇丟了牙齒就受涼’,那就是說的虞、虢兩國的關(guān)系?!?虞公不聽,答應(yīng)了晉國使者。宮之奇帶領(lǐng)他的家族出走,說:“虞國過不了年終大祭了,就在這一次假道之行,晉國不用再出兵了?!?這年冬天,晉國滅掉了虢國。軍隊回來,住在虞國的館舍,就乘其不備進攻虞國,滅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退避三舍
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發(fā)生的一則故事:晉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楚成王在接待他時問,你如果回到晉國的話,將怎樣報答我?重耳說,楚國遍地是人杰,到處物產(chǎn)豐饒,比晉國富多了,我拿什么報答您呢?楚成王又說,那你還是報答一下我吧。重耳說,若以您的賢明,讓我回國,以后如果晉楚會師中原,交起戰(zhàn)來,我將率兵后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認(rèn)為這樣還不足以報答,我將只好與您戰(zhàn)斗下去!聽了重耳的話,楚成王認(rèn)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會讓他復(fù)興晉國,違反天意是要闖大禍的。于是以禮相待,并把重耳送到了秦國。后來重耳回到晉國當(dāng)了國君,在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舍:古時行軍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雖然晉楚城濮之戰(zhàn)時的真實情況是:晉國對于楚國的行軍迅速不及準(zhǔn)備戰(zhàn)陣,為了避免失敗,晉軍不得不后撤,以每天退一舍計,等于是退了三舍。鑒于有些軍吏表示異議,晉大夫狐偃對晉軍說:這是大王先前允諾了要用來報答楚王的。對此,后世多信以為真,人們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還是用“退避三舍”來比喻對人讓步或有所回避,以避免沖突。
求采用?。。。。。。?!
唇亡齒寒,是什么意思
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反之,嘴唇無齒則一無是處.比喻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關(guān)。
讀了唇亡齒寒這個歷史故事,你想說點什么
"唇齒相依"和"唇亡齒寒"都比喻關(guān)系密切,相互依存。但"唇齒相依"強調(diào)相互依存;"唇亡齒寒"強調(diào)利害與共;一方遭難,另一方也難免。同時"唇齒相依"除了指國與國、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guān)系,還能指其他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
唇亡齒寒的故事啟示 唇亡齒寒是什么意思
唇亡齒寒的意思是: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guān)。
【出自】《左傳·哀公八年》:“夫魯,齊晉之唇,唇亡齒寒,君所知也?!?br>
【歷史故事】:
晉侯復(fù)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于盟府,將虢是滅,何愛于虞、且虞能親于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幅乎?親以寵幅,猶尚害之,況以國乎?”公曰:“吾享祀豐髫,神必?fù)?jù)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省吨軙吩唬骸侍鞜o親,惟德是輔?!衷唬骸蝠⒎擒?,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缡?,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從,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冬,十二月丙于朔。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執(zhí)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于王。
春秋時候,諸侯征戰(zhàn)不斷,晉國是當(dāng)時一個較為強大的國家,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借口說鄰近的虢國經(jīng)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jīng)過虞地?!霸鯓硬拍茼樌ㄟ^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一定會借道,讓我們通過的?!避飨⒖磿x獻公有點不舍得,就接著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就如同囊中之物了,我們給虞國的東西不過是暫時存放在他們那里罷了?!睍x獻公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決定按荀息說的做。
虞國國君見到晉國送來的奇珍異寶,不禁心花怒放,就立即答應(yīng)了晉國借道之事。虞國大夫?qū)m之奇聽說后,阻止道:“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相互依存,萬一虢國滅了,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啊?!庇輫鴩f:“晉國這樣的大國,特意送美玉寶馬來,要和咱們交好,難道這點小忙咱們都不幫嗎?”宮之奇見國君不聽自己的意見,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yuǎn)了,便帶著家人離開了虞國。果然沒多久,晉國消滅了虢國,隨后又滅了虞國。
【成長心語】:
聯(lián)絡(luò)無處不在,讓我們不得不承認(rèn)古人所提到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以及“唇齒之邦,唇亡則齒寒”。我們永遠(yuǎn)無法忽視那些與我們息息相關(guān)的人、事、物,它們與我們就如同是一根線上的螞蚱,“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我們身處復(fù)雜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要想謀求自身的安全與生存,首先必須找到與自己息息相關(guān)的勢力,與之結(jié)合起來,共同對抗強者,這樣才能實現(xiàn)自保,否則,必將成為“受凍的牙齒”和“被殃及的池魚”。
唇亡齒寒是什么意思?
[編輯本段]唇亡齒寒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解 釋】 亡:失去。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關(guān)。 假:借 復(fù):再次 表:外圍
【出 處】 左丘明《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用 法】 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國家、人際之間的關(guān)系
【示 例】 清·梁啟超《論支那獨立之實力與日本東方政策》:“誠所謂自撤藩籬,招~之戚而已。
【近義詞】 唇齒相依、息息相關(guān) 休戚相關(guān)
【反義詞】 隔岸觀火、素昧平生
【燈 謎】 口無遮擋
【故 事】 春秋時期,晉國為攻打虢國,晉王采納大將荀息的建議,送晉王的玉石與寶馬給虞王,向虞國借道攻虢。虞王不接受宮之奇鄰國之間就是嘴唇與牙齒的關(guān)系的觀點,允許晉國借道攻虢,結(jié)果晉滅虢后三年就消滅虞國,奪回寶物。 [編輯本段]故事 齊國的西北邊界是晉國,晉國的南面有兩個小國家,一個叫虞(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北),一個叫虢(在今山西平陸縣東南)。這兩個國家山水 唇亡齒寒相連,他們的祖先又都姓姬,所以相處得十分和睦??墒请絿膰蛔粤苛?,經(jīng)常到晉國邊界鬧事,侵犯晉國。晉獻公老想發(fā)兵討伐虢國,總沒找到機會。有一天,他問大夫荀息:“現(xiàn)在可以討伐虢國嗎?”荀息說:“不行,現(xiàn)在虞虢兩國關(guān)系很好,要是攻打虢國,虞國一定來援助。咱們一個對付他們兩個,我看恐怕不能取勝。”獻公說:“照你這么說,只好眼看著虢國欺負(fù)咱們了?”荀息說:“虢公喜歡玩樂,我們送些美女去,讓他盡情享受,不理政事,我們就可以乘機去攻打了。”獻公依計而行。虢公見了晉國送的美女,果然什么什么都不干了,整日花天酒地,吃喝玩樂。晉獻公又問荀息:“現(xiàn)在可以攻打虢國了吧?”荀息說:“可以。不過咱們要是去攻打虢國,最好不要虞國來援救它。您可以給虞公送一份厚禮,向他借條路去討伐虢國。這樣一來,虢國就會猜疑虞國,虞國也就不會幫助虢國了。”獻公說:“我們剛剛給虢公送去美女,現(xiàn)在又說去討伐他,虞公怎么肯信呢?”荀息說:“這容易,您派一些人去虢國北部邊界鬧事,虢國一定要來責(zé)備咱們,咱們來個不認(rèn)賬,不就找到討伐虢國的理由了嗎?”晉獻公就照荀息出的主意辦。虢國守邊的官吏果然派人來質(zhì)問。晉獻公看到第一步成功了,就派大夫荀息出事虞國。
荀息見了虞公,先送上一雙名貴的玉璧和一匹千里馬。虞公是個貪心很重的人,見了禮物,眉開眼笑。手里玩著玉璧,眼睛盯著千里馬,唯恐荀息再要回去。他問荀息:“這些東西是貴國的國寶,天下無雙,怎么會舍得送給我呀?貴國有什么事要我?guī)兔Π??”荀息說:“敝國國 晉國君一向仰慕您的大名,很想和您結(jié)交,這點薄禮只是表示一點心意。順便有點小事求您幫個忙。虢人多次侵犯我么的邊界,我們打算懲罰他們,貴國可不可以借一條道,讓我們過去?如果僥幸打贏了,所有繳獲,都送給您?!睂m之奇說:“虢虞兩國好比嘴唇和牙齒,俗話說‘唇亡齒寒’。如果沒有了嘴唇,牙齒就會受凍。虢國滅了咱們虞國還能夠生存嗎?”虞公說:“晉國連這么貴重的寶貝都送給我了,咱們連條道路都舍不得借給他,未免太說不過去了。而且晉國比虢國強大十倍,就算失去了虢國,交上了一個強大的晉國做朋友,這還不上算嗎?”宮之奇還想勸他幾句,被大夫百里奚止住了。退朝以后,宮之奇問百里奚:“您不幫我說幾句,怎么反而勸阻我呢?”百里奚說:“咳!給糊涂人出主意,好比把珍珠扔在道路上。反正國君是不會聽的,再勸下去,說不定您還會有生命危險哪”宮之奇料到虞國一定要滅亡,就帶著全家老小悄悄地跑了。
周惠王十九年(公元......
Ⅰ 宮之奇諫假道,出自本文一個成語及含義
唇亡齒寒。意思為唇?jīng)]有了,牙齒就寒冷。比喻雙方休戚相關(guān),榮辱與共。
Ⅱ 根據(jù)《左傳》的記載,以下哪一個成語出自于"宮之奇力諫假道
假道抄伐虢
《宮之奇諫假道》出自《左傳·僖公五年》。公元前655晉國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是要趁虞國的不備而一舉兩得,即先吃掉虢國,再消滅虞國。具有遠(yuǎn)見卓識的虞國大夫?qū)m之奇,早就看清了晉國的野心。他力諫虞公,有力地駁斥了虞公對宗族關(guān)系和神權(quán)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應(yīng)該實行德政,民不和則神不享??墒怯莨宦牐罱K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場。
Ⅲ 出自宮之奇諫假道、晉公予重耳出亡的成語
唇亡齒寒
退避三舍
唇亡齒寒【故 事】 春秋時期,晉國為攻打虢國,晉王采納版大將荀息的建議,送權(quán)晉王的玉石與寶馬給虞王,向虞國借道攻虢。虞王不接受宮之奇鄰國之間就是嘴唇與牙齒的關(guān)系的觀點,允許晉國借道攻虢,結(jié)果晉滅虢后三年就消滅虞國,奪回寶物。
退避三舍 【故 事】 楚王設(shè)宴招待重耳。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回答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假如晉、楚兩國交戰(zhàn),在中原相遇,我會命令我的軍隊退避您的軍隊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得到認(rèn)可,我左手拿鞭子和弓箭,右手帶著盛著弓箭的袋子,來與您交戰(zhàn)?!?
Ⅳ 假道滅虢與哪個成語出
和唇亡齒寒出自一個故事
【成語】:唇亡齒寒
【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釋】: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guān)。
【出處】:《左傳·哀公八年》:“夫魯,齊晉之唇,唇亡齒寒,君所知也。”
【示例】:這兩家公司有著多種業(yè)務(wù)關(guān)系,正所謂是~。
【近義詞】:唇齒相依、息息相關(guān)
【反義詞】:隔岸觀火、素昧平生
【歇后語】:豁牙子過冬;宮之奇假道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于國家、人際之間的關(guān)系
【英文】:mutual dependency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when confronted with a powerful and aggressive enemy
【日文】:唇がなくなれば歯が寒(さむ)くなる。緊密(きんみつ)な相互依存(そうごいぞん)関系のたとえ
【德文】::verfaulen die Lippen,werden die Zǎhne der Kǎlte ausgesetzt
【俄文】:лишиться прикрытия и очутиться под удáром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為攻打虢國,晉王采納大將荀息的建議,送晉王的玉石與寶馬給虞王,向虞國借道攻虢。虞王不接受宮之奇鄰國之間就是嘴唇與牙齒的關(guān)系的觀點,允許晉國借道攻虢,結(jié)果晉滅虢后三年就消滅虞國,奪回寶物
(唇亡齒寒,唇亡齒寒)
唇缺則齒露受冷。比喻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關(guān)。語本《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fù)假道于虞以伐虢。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br>
宋文瑩《玉壺清話》卷六:“時雖已下荊楚,孟昶有唇亡齒寒之懼?!?br>
清孫枝蔚《<甲申述憂>序》:“何況關(guān)中陷沒,海內(nèi)動搖,匪獨唇亡齒寒,螫手?jǐn)嗤蠖?。?
Ⅳ 宮之奇諫假道(題):假道(假意)諫(義) 從文中看出宮之奇是個怎樣的人 出自本文的成語
宮之奇是個明于料事,具有遠(yuǎn)見卓識的政治家。出自本文的成語是唇亡齒寒。
Ⅵ "假道伐虢"與哪一個成語出自同一歷史典故
假道伐虢與 借道伐蜀,出自同一歷史典故《左傳·僖公二年》
春秋時期,晉國想吞并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這兩個國家之間關(guān)系不錯。晉如襲虞,虢會出兵救援;晉若攻虢,虞也會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他說,要想攻占這兩個國家,必須要離間他們,使他們互不支持。虞國的國君貪得無厭,我們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議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chǎn)良馬和垂棘之壁,送給虞公。獻公哪里舍得?荀息說:大王放心,只不過讓他暫時保管罷了,等滅了虞國,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嗎?獻公依計而行。虞公得到良馬晉國故意在晉、虢邊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了晉國的好處,只得答應(yīng)。虞國大臣宮之奇再三勸說虞公,這件事辦不得的。虞虢兩國,唇齒相依,虢國一亡,唇亡齒寒,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虞公卻說,交一個弱朋友去得罪一個強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晉大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經(jīng)過四個月取得了勝利。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產(chǎn)分了許多送給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晉軍大將里克,這時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扎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幾天之后,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里應(yīng)外合強占了。就這樣,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國。
借蔡滅息
Ⅶ 根據(jù)《左傳》的記載,"宮之奇力諫假道”衍生出哪個成語
衍生出的成語是:唇亡齒寒
Ⅷ 出自宮之奇諫假道 的成語
唇亡齒寒
退避三舍
Ⅸ 成語背后的故事:假道伐虢,唇亡齒寒,輔車相
唇亡齒寒出自《宮之奇諫假道》,選自《左傳·僖公五年》?!驹墓?jié)選】晉侯復(fù)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典故】晉獻公向虞國借路伐虢,虞國大夫?qū)m之奇勸虞君說,虞虢兩國像嘴唇和牙齒之間的關(guān)系,唇亡則齒寒,但虞君未聽勸告最終也為晉所滅。【成語釋義】唇亡齒寒(chún wáng chǐ hán):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雙方息息相關(guān),榮辱與共。多用于形容國家、人際之間的關(guān)系?!咀髌泛喗椤俊秾m之奇諫假道》這篇散文首先陳述了虞虢之間的緊密關(guān)系,然后揭露出晉侯殘酷無情的本質(zhì),最后提醒虞國公國家存亡在于德行,而不在與神靈。文章批判了迷信宗族關(guān)系和神權(quán)至上的迂腐,反映了當(dāng)時的民本思想。文章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條理清晰,用“輔車相依,唇亡齒寒”比喻虞晉的利害關(guān)系,十分貼切、生動,很有說服力。
Ⅹ 宮之奇諫假道古文詩句意思
宮之奇諫假道
晉侯復(fù)假道于虞以伐虢(1)。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2)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3),寇不可翫(4)。一之謂甚,其(5)可再乎?諺所謂‘輔車(6)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br> 公曰:“晉,吾宗(7)也,豈害我哉?”
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8)。大伯不從,是以不嗣(9)。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10),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于盟府(11)。將虢是滅(12),何愛于虞!且虞能親于桓、莊乎?其愛之也(13),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bì)乎(14)?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15)
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fù)?jù)我(16)?!?br> 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17)。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18)?!衷唬骸蝠⒎擒?,明德惟馨(19)?!衷唬骸癫灰孜铮┑驴垼▂ī)物(20)?!缡?,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píng)依(21),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22)
弗聽,許晉使。
宮之奇以其族行(23),曰:“虞不臘矣(24)。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25)
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問于卜偃曰:“吾其濟乎?”
對曰:“克之?!?br> 公曰:“何時?”
對曰:“童謠曰:‘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dāng)?。鶉之賁賁,天策燉燉,火中成軍,虢公其奔?!渚旁?、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鶉火中,必是時也?!?br> 冬,十二月丙子朔(26),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27)。師還,館于虞(28),遂襲虞,滅之,執(zhí)虞公.及其大夫井伯,從媵(29)秦穆姬。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于王,故書(30)曰:“晉人執(zhí)虞公?!弊镉莨砸滓?。
白話譯文
晉侯又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
宮之奇勸阻虞公說:“虢國,是虞國的外圍,虢國滅亡了,虞國也一定跟著滅亡。晉國的這種貪心不能讓它開個頭。這支侵略別人的軍隊不可輕視。一次借路已經(jīng)過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話說‘面頰和牙床骨互相依著,嘴唇?jīng)]了,牙齒就會寒冷’,就如同虞、虢兩國互相依存的關(guān)系啊?!?br> 虞公說:“晉國,與我國同宗,難道會加害我們嗎?”宮之奇回答說:“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長子和次子,泰伯不聽從父命,因此不讓他繼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執(zhí)掌國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勞,因功受封的典策還在主持盟會之官的手中。現(xiàn)在虢國都要滅掉,對虞國還愛什么呢?再說晉獻公愛虞,能比桓莊之族更親密嗎?桓、莊這兩個家族有什么罪過?可晉獻公把他們殺害了,還不是因為近親對自己有威脅,才這樣做的嗎?近親的勢力威脅到自己,還要加害于他們,更何況對一個國家呢?”
虞公說:“我的祭品豐盛清潔,神必然保佑我?!睂m之奇回答說:“我聽說,鬼神不是隨便親近某人的,而是依從有德行的人。所以《周書》里說:‘上天對于人沒有親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终f:‘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终f:‘人們拿來祭祀的東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绱丝磥?,沒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靈也就不享用了。神靈所憑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晉國消滅虞國,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獻給神靈,神靈難道會吐出來嗎?”
虞公不聽從宮之奇的勸阻,答應(yīng)了晉國使者借路的要求。宮之奇帶著全族的人離開了虞國。他說:“虞國的滅亡,不要等到歲終祭祀的時候了。晉國只需這一次行動,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晉滅掉虢國,虢公丑逃到東周的都城。晉軍回師途中安營駐扎在虞國,乘機突然發(fā)動進攻,滅掉了虞國,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為秦穆姬的陪嫁隨從。然而仍繼續(xù)祭祀虞國的祖先,并且把虞國的貢物仍歸于周天子。所以《春秋》中記載說“晉國人捉住了虞公。”這是歸罪于虞公,并且說事情進行得很容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diangu/156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秦穆公羊皮換賢
下一篇: 荀息借道取虞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