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候,有一為名叫韋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韋固在街上閑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書,而他身編則放著一個裝滿了紅色繩子的大布袋。
韋固很好奇的過去問他說:“老伯伯,請問你在看什么書呀!”
那老人回答說:“這是一本記載天下男女婚姻的書。”
韋固聽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問說:“那你袋子里的紅繩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著對韋固說:“這些紅繩是用來系夫妻的腳的,不管男女雙方式仇人或距離很遠(yuǎn),我只要用這些紅繩系在他們的腳上,他們就一定會和好,并且結(jié)成夫妻。”
韋固聽了,自然不會相信,以為老人是和他說著玩的,但是他對這古怪的老人,仍舊充滿了好奇,當(dāng)他想要在問他一些問題的時候,老人已經(jīng)站起來,帶著他的書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韋固也就跟著他走。
到了米市,他們看見一個盲婦抱著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過來,老人便對韋固說:“這盲婦手里抱的小女還便是你將來的妻子。”
韋固聽了很生氣,以為老人故意開他玩笑,便叫佳奴去把那小女孩殺掉,看他將來還會不會成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當(dāng)韋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帳時,卻已經(jīng)不見他的蹤影了。
光陰似箭,轉(zhuǎn)眼十四年過去了,這時韋固以找到滿意的對象,即將結(jié)婚。對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長得很漂亮,只是沒間有一道疤痕。韋固覺得非常奇怪,于是便問他的岳父說:“為什么他的眉兼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聽了以后便說:“說來令人氣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陳氏抱著他從米市走過,有一個狂徒,竟然無緣無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沒有生命危險,只留下這道傷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韋固聽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現(xiàn)在他的腦海里。他想:難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殺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緊張的追問說:“那保母是不是一個失明的盲婦?”
王泰看到女婿的臉色有意,且問得蹊蹺,便反問他說:“不錯,是個盲婦,可是,你怎么會知道呢?”
韋固證實(shí)了這各式時候,真是驚訝極了,一時間答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盤說出。
王泰聽了,也感到驚訝不已。
韋固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話,并非開玩笑,他們的姻緣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婦兩更加珍惜這段婚姻,過著恩愛的生活。
不久這件事傳到宋城,當(dāng)?shù)氐娜藶榱思o(jì)念月下老人的出現(xiàn),便把南店改為“訂婚店”。
由于這個故事的流傳,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結(jié)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紅繩,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簡稱為“月老”。
月下老人的意思是: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簡稱“月老”。
月下老人,又稱月老,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主管人間姻緣之事。相傳唐朝杜陵書生韋固 巧遇月下老人,月下老人為韋固牽紅繩指明婚嫁對象,后來韋固果然應(yīng)月老之語與相州刺史王泰之女結(jié)為連理。故事流傳至今,使后人相信男女的結(jié)合乃月老牽起紅繩加以撮合,又稱媒人為月老。
編號 713 成語 月下老人 注音 ㄩㄝˋ ㄒㄧㄚˋ ㄌㄠˇ ㄖㄣˊ 漢語拼音 yuè xià lǎo rén 釋義 指主管男女婚姻的神。
語本唐.李復(fù)言《定婚店》。
后亦指媒人。
典源 唐.李復(fù)言《定婚店》(據(jù)《唐人小說》引)杜陵韋固,少孤1>,思早娶婦,多歧求婚,必?zé)o成而罷。
元和2>二年,將游清河,旅次3>宋城南店。
客有以前清河司馬潘昉女見議者,來日先明,期于店西龍興寺門。
固以求之意切,旦往焉。
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布囊,坐于階上,向月?lián)鞎?>。
固步覘之,不識其字。
既非蟲篆八分科斗之勢,又非梵書。
因問曰:「老父所尋者何書?固少小苦學(xué),世間之字,自謂無不識者,西國梵字,亦能讀之;唯此書目所未覿,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間書,君因何得見?」固曰:「非世間書則何也?」曰:「幽冥之書。」
固曰:「幽冥之人,何以到此?」曰:「君行自早,非某不當(dāng)來也。
凡幽吏皆掌人生之事,掌人可不行冥中乎?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爾。」
固曰:「然則君又何掌?」曰:「天下之婚牘耳。」
固喜曰:「固少孤,常愿早娶,以廣胤嗣。
爾來十年,多方求之,竟不遂意。
今者人有期此,與議潘司馬女,可以成乎?」曰:「未也。
命茍未合,雖降衣纓而求屠博,尚不可得,況郡佐乎?君之婦,適三歲矣。
年十七,當(dāng)入君門?!?br> 因問「囊中何物?」曰:「赤繩子耳。
以系夫妻之足。
及其生,則潛用5>相系,雖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xiāng)。
此繩一系,終不可逭6>,君之腳,已系于彼矣。
他求何益?」曰:「固妻安在?其家何為?」曰:「此店北,賣菜陳婆女耳?!?br> 固曰:「可見乎?」曰:「陳嘗抱來,鬻7>菜于市,能隨我行,當(dāng)即示君?!?br> 及明,所期不至。
老人卷書揭囊而行。
固逐之,入菜市,有眇嫗8>,抱三歲女來,弊陋亦甚。
老人指曰:「此君之妻也?!?br> 固怒曰:「煞9>之可乎?」老人曰:「此人命當(dāng)食天祿,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老人遂隱。
固罵曰:「老鬼妖妄如此。
吾士大夫之家,娶婦必敵,茍不能娶,即聲伎之美者,或援立之,奈何婚眇嫗之陋女?」磨一小刀子,付其奴曰:「汝素干事,能為我煞彼女,賜汝萬錢?!?br> 奴曰:「諾?!?br> 明日,袖刀入菜行中,于眾中刺之,而走。
一市紛擾。
固與奴奔走,獲免。
問奴曰:「所刺中否?」曰:「初刺其心,不幸才中眉間?!?br> 爾后固屢求婚,終無所遂。
又十四年,以父蔭參相州軍。
刺史王泰俾攝司戶掾,專鞫詞獄,以為能,因妻以其女。
可年十六七,容色華麗。
固稱愜之極。
然其眉間,常帖一花子,雖沐浴閑處,未嘗暫去。
歲余,固訝之,忽憶昔日奴刀中眉間之說,因逼問之。
妻潸然10>曰:「妾郡守之猶子11>也,非其女也。
疇昔父曾宰宋城,終其官。
時妾在襁褓12>,母兄次沒13>。
唯一&a03488-001.jpg;在宋城南,與乳母陳氏居。
去店近,鬻蔬以給朝夕。
陳氏憐小,不忍暫棄。
三歲時,抱行市中,為狂賊所刺。
刀痕尚在,故以花子14>覆之。
七八年前,叔從事盧龍,遂得在左右。
仁念以為女嫁君耳。」
固曰:「陳氏眇乎?」曰:「然。
何以知之?」固曰:「所刺者固也。」
乃曰:「奇也!命也!」因盡言之,相欽愈極。
后生男鯤,為鴈門太守,封太原郡太夫人。
乃知陰騭之定,不可變也。
宋城宰聞之,題其店曰:「定婚店?!?br> 〔注解〕(1)孤:幼年喪父或無父母。
(2)元和:唐憲宗的年號(西元806?820)。
(3)次:外出居住的地方、處所。
(4)撿書:翻檢查看書籍。
(5)潛用:隱藏的、暗中的。
(6)逭:音ㄏㄨㄢˋ,逃避。
(7)鬻:音ㄩˋ,賣。
(8)眇嫗:音ㄇ|ㄠˇ ㄩˋ,瞎了一只眼的婦人。
(9)煞:音ㄕㄚ,殺死。
同「殺」。
(10)潸然:淚流不止的樣子。
潸,音ㄕㄢ。
(11)猶子:侄女。
(12)襁褓:包裹背負(fù)嬰兒的布被和帶子。
后借指嬰兒時期。
(13)次沒:依次死亡。
(14)花子:古時婦女畫或貼在面頰上的裝飾。
典故說明 唐朝時有個名叫韋固的人,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韋固走出南店,看到斜月下有一個老人靠著一個布袋,坐在階梯上,藉著月色看書,韋固便好奇地走近。
老人告訴韋固,那書記載著天下男女的姻緣,布袋里的紅繩,是用來系住有緣男女的腳,將來會結(jié)成夫妻。
老人還告訴韋固,他的妻子是市場賣菜盲婦懷里的三歲小女孩。
韋固聽了很不高興,覺得盲婦的小女孩根本配不上自己。
韋固氣得找人刺殺小女孩,但那人一時失手,只在小女孩眉心劃了一刀。
轉(zhuǎn)眼過了十四年,韋固娶了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長得很美,只是眉間常貼著一片花子,連沐浴時都不曾拿掉。
韋固覺得很奇怪,于是便逼問妻子,妻子說:「小時候保母抱著我去市場時,被一個狂賊刺殺,留下一個刀痕,所以用花子遮蓋。」
韋固聽了,突然想到十四年前的往事,便緊張地問說:「那保母是不是一個失明的婦人?」妻子答說:「是??!」韋固驚訝不已,想到當(dāng)年月下老人說的話,深覺男女的姻緣,果真是上天注定,沒有人可以改變。
此事傳到宋城,宋城的地方官即將南店題為「定婚店」。
因?yàn)楣适轮械脑孪吕先苏钦乒苋碎g姻緣的人,所以后來「月下老人」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指主管男女婚姻的神。
亦借指媒人。
書證 01.《水滸后傳》第一二回:「正是一對佳人才子。
雖在海外,也是一國駙馬,富貴無窮,況天緣是月下老人赤繩系定的,不必多疑?!?br> 02.《紅樓夢》第五七回:「自古道:『千里姻緣一線牽。
』管姻緣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預(yù)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紅絲,把這兩個人的腳絆住?!?br> 03.《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世傳月下老人專司人間婚姻事,今生夫婦已承牽合,來世姻緣亦須仰藉神力 ?!?br> 04.《兒女英雄傳》第九回:「莫非他心里有這段姻緣,自己不好開口,卻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先說定了我的事,然后好借重我爹媽給他作個月下老人?!?br> 05.《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今日這喜事,不但有媒有妁,并且還請得是成雙成對的媒妁,余外更多著一位月下老人?!?br> 用法說明 一、【語義說明】指主管男女婚姻的神。
【使用類別】用在「婚姻之神」的表述上。
【例 句】<01>許多未婚男女到廟里祈求月下老人賜給美好姻緣。
<02>在民俗觀念中,想要擁有美好的姻緣,就該向月下老人求助。
<03>他們相信這段姻緣是月下老人促成的,所以婚后特地來這間廟里還愿。
<04>經(jīng)過一番波折,他們還是結(jié)成夫婦,冥冥之中或許真有月下老人從中撮合。
二、【語義說明】指媒人。
【使用類別】用在「婚姻媒人」的表述上。
【例 句】<01>多虧了你這個月下老人,他們才能終成眷屬。
<02>他們請了經(jīng)理來當(dāng)月下老人,撮合了這樁婚事。
<03>我們能夠結(jié)為夫婦,真該好好感謝他這位月下老人的牽線。
<04>真是姻緣巧合,我在無意間扮演了月下老人,撮合這對新人。
近義詞:
反義詞: 辨識 參考語詞
v我給你找了找,在別人那復(fù)制了一些過來!慢慢欣賞吧!
月老在中國民間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主管著世間男女婚姻,在冥冥之中以紅繩系男女之足,以定姻緣。
這一形象最初出現(xiàn)在唐人李復(fù)言的小說集《續(xù)玄怪錄》的《定婚店》中,小說言及:杜陵韋固,少孤,思早娶婦,然而,多方求婚而終無所成。元和二年,韋固將往清河,旅次于宋城南店,有客為其撮合清河司馬潘昉之女,期于南店西龍興寺門口相見,韋固由于求婚心切,夜半即前往會面之地,在那里,他遇到了月下老人:
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布囊,坐于階上,向月檢書。固步覘之,不識其字,既非蟲篆八分科斗之勢,又非梵書因問曰:“老父所尋者何書?固少苦學(xué),世間之字,自謂無不識者。西國梵字,亦能讀之,唯此書目所未睹,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間書,君因何得見?”……固曰:“然則君又何掌?”曰:“天下之婚牘耳?!薄騿枺骸澳抑泻挝??”曰:“赤繩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則潛用相系,雖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xiāng),此繩一系,終不可避。君之腳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文據(jù)《太平廣記》(中華書局,2003),下文同。)
這個于月下倚布囊、坐于階上、向月檢書的老人,就是后來在民間被奉為婚姻之神的月下老人。只要他用囊中紅繩把世間男女之足系在一起,即使“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xiāng)”,他們也會成為夫妻。
婚戀命定觀藝術(shù)化
月下老人以赤繩相系,確定男女姻緣,反映了唐人姻緣前定的觀念,是唐人命定觀的表現(xiàn)之一。唐人以為,人的命運(yùn),不是自己可以確定和改變的,“天下之事皆前定”(《感定錄.李泌》),“人遭遇皆系之命”(《紀(jì)聞.王》),“人事固有前定”(《續(xù)定命錄.韓泉》)。
唐人的這種前定觀念,當(dāng)然也表現(xiàn)在婚戀方面,“結(jié)縭之親,命固前定,不可茍求”(《續(xù)玄怪錄.鄭虢州騊夫人》),“伉儷之道,亦系宿緣”(《玉堂閑話.灌園嬰女》)。
月老形象的出現(xiàn),正是這種命定觀在婚戀領(lǐng)域的藝術(shù)化、形象化。其實(shí),在李復(fù)言《續(xù)玄怪錄.訂婚店》之前,唐人小說中還有類似的形象,戴孚《廣異記.閻庚》云:
仁亶見其視瞻非凡,謂庚自外持壺酒至,仁亶以酒先屬客,客不敢受,固屬之,因與合歡。酒酣歡甚,乃同房而宿。中夕,相問行禮,客答曰:“吾非人,乃地曹耳,地府令主河北婚姻,絆男女腳?!比蕘嶉_視其衣裝,見袋中細(xì)繩,方信焉。
這里自言為地曹的“客”,即是“主河北婚姻”者,同樣是通過以袋中之繩“絆男女腳”的方式,確定世間男女姻緣??梢?,在唐代,婚姻前定、主于地府冥司是流行和普遍的觀念。世間男女之所以能成為夫妻,是由于地府冥吏以繩相系,是冥冥之中的命運(yùn)安排。
不過月老于月下結(jié)繩以定婚姻的形象,更具詩意,因而流傳更廣,遂成為故實(shí),月下老人也因此成為民間家喻戶曉的婚姻之神。
牽紅絲確有其事
《定婚店》中的月老和《閻庚》中的地曹以繩系男女腳以訂婚姻,是唐人命定觀念在小說中的形象化呈現(xiàn),而這一男女腳的細(xì)繩,雖為于小說家想象和虛構(gòu),也卻堪稱絕妙,我想,古代男女成婚儀式上拜天地父母時牽紅帶的安排,恐怕也是由此逐漸演化而來。
其實(shí),在唐代的現(xiàn)實(shí)生活中,也已經(jīng)有用繩相系的方式來選擇配偶的記載。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上《牽紅絲娶婦》條中所載郭元振擇婦之事,即是此類:
郭元振少時,美風(fēng)姿,有才藝,宰相張嘉貞欲納為婿。元振曰:“知公門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倉卒,更待忖之。”張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誰是匹偶,以子風(fēng)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五女各持一絲,幔前使子取便牽之,得者為婿。”元振欣然從命,遂牽一紅絲線,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隨夫貴達(dá)。
此事《山堂肆考》等書亦載,張嘉貞有五女,郭元振不能確定到底娶誰,便用紅絲相系而牽的辦法挑選,這就是所謂的“紅絲結(jié)褵”。當(dāng)然,此事實(shí)出于傳聞(洪邁《容齋隨筆》卷一《淺妄書》有辯駁,可參看),然亦可見此類婚姻觀念與習(xí)俗在民間的起源與演進(jì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diangu/157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之乎者也人物故事
下一篇: 有備無患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