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散文家。齊人。生卒年不詳。文帝時,為吳王劉濞門客,以文辯著名于世。吳王陰謀叛亂,鄒陽上書諫止,吳王不聽,因此與枚乘、嚴忌等離吳去梁,為景帝少弟梁孝王門客。鄒陽“為人有智略,慷慨不茍合”,后被人誣陷入獄,險被處死。他在獄中上書梁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跡。梁孝王見書大悅,立命釋放,并尊為上客。
鄒陽有文七篇,現(xiàn)存兩篇,即《上書吳王》、《于獄中上書自明》。又《西京雜記》錄有他的《酒賦》、《幾賦》,不可信。從《上書吳王》可以看出鄒陽是一個有志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人,在政治主張上與賈誼、晁錯有一致的地方。
因他是吳王門客,其時叛亂尚未發(fā)動,所以只能隱晦曲折地加以勸說,文多隱語,常于言外見意?!队讵z中上書自明》,情意懇切,在哀婉悲嘆之中包含著激憤感慨。文中反復征引史實,詞采華麗,多用排偶,有戰(zhàn)國策士說辭氣味?!稘h書·藝文志》可能即因此把鄒陽列入縱橫家。
鄒陽生平
鄒陽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社會經(jīng)濟逐漸恢復發(fā)展、思想文化相對自由,同時也是各種社會矛盾潛滋暗長的時期。承秦之衰,為了迅速恢復被戰(zhàn)爭破壞的社會經(jīng)濟,劉漢皇朝在初期崇尚道家黃老學說,實行無為而治。到文帝、景帝時期,經(jīng)濟上,社會生產(chǎn)力有所發(fā)展,出現(xiàn)了封建史家所艷稱的“文景之治”;政治上,劉漢皇朝日加鞏固,但諸侯王的勢力也在擴張,分裂因素不斷增加;思想文化上,諸子之學復起,士人的活動有一定的自由度,雖然不比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任意馳騁,“合則留,不合則去”,但也可以講議集論,著書立說。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大約于文帝中期,鄒陽與著名賦家枚乘、嚴忌(即莊忌,為避漢明帝劉莊名諱改)等先后應聘至富庶的吳國。吳王劉濞是漢高祖劉邦之侄,漢初封于吳地3郡53城,地理位置優(yōu)越,擅漁、鹽、銅山之利,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實力已經(jīng)相當強大。國富起異心。吳王劉濞招致流亡,延攬賢士,謀奪帝位。鄒陽至吳之后,吳太子赴長安朝見文帝,與皇太子博戲,無意中被皇太子用博局(棋盤)砸死。當時御吏大夫晁錯又向漢景帝建議削弱諸侯王封地。這些使得吳王劉濞怨恨之余又添恐慌,遂暗地勾結其他諸侯王以及閩越、匈奴等,伺機叛亂。鄒陽微有察覺,寫下《諫吳王書》進行規(guī)勸。因他是吳王門客,其時叛亂尚未發(fā)動,所以只能隱晦曲折地加以勸說,文多隱語,常于言外見意。盡管如此,在文中他還是不無憂慮地指出,如若輕舉妄動,“則我吳遺嗣,不可期于世矣?!睆摹吨G吳王書》可以看出,鄒陽既有維護諸侯王地位的動機,又見微知著地認識到中央集權的不可逆轉,具有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思想。這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戰(zhàn)國游士的風氣已不能照舊存在下去。然而吳王劉濞剛愎自用,利令智昏,一意孤行,于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聯(lián)合楚、趙、膠西、膠東、淄川、濟南六國諸侯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fā)動了“七國之亂”,但很快被漢兵打敗,身死國破。
鄒陽勸諫吳王后不久,即與枚乘、嚴忌離開吳國,來到待士甚厚的梁國。梁孝王劉武為漢景帝同母弟,原為代王,后改封淮陽王,于公元前168年又改封為梁王。因仁慈孝順,被追謚為孝王,后人稱之為梁孝王。在七國之亂時,梁孝王旗幟鮮明地支持中央,為維護西漢王朝的統(tǒng)一立下了大功。梁孝王因功勞顯赫,再加之受竇太后的寵愛,被授予天子旌旗,權勢“擬于天子”。因此故,他動了謀求帝嗣的野心,大力招賢納士,天下文人名士也齊趨梁國,鄒陽與公孫詭、羊勝、枚乘、司馬相如等都成了座上客。在羊勝、公孫詭等人的慫恿、策劃下,梁孝王在謀求帝嗣上采取了一系列實際行動。不過,這受到漢大臣袁盎等人的強烈反對,梁孝王盛怒之下,派人刺殺了袁盎及其他與議大臣十余人。
鄒陽死后,歸葬故里臨淄。在清朝咸豐元年(1851)正月,臨淄知縣鄒崇孟立漢鄒陽故里碑?!杜R淄縣志》有記載:“鄒陽故里,在辛店莊,有碑尚存。”碑文曰:“大清咸豐元年正月,‘漢鄒陽故里’,臨淄縣知縣鄒崇孟”。后人有詩曰:“招賢納士漢梁王,善辯鄒陽是智囊;總有小人羊勝妒,一腔血淚著華章。”
眾人的嘴足以使金子熔化,積年累月的誹謗足以使金子熔化,積年累月的誹謗是以使骨骸銷蝕啊。
一、出自:《獄中上梁王書》兩漢:鄒陽
故偏聽生奸,獨任成亂。昔魯聽季孫之說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計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辯,不能自免于讒諛,而二國以危。何則?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也。
二、譯文:所以偏聽會產(chǎn)生奸邪,獨斷獨行會造成禍患混亂。從前魯國聽信了季孫的壞話趕走了孔子,宋國采用了子冉的詭計囚禁了墨翟。憑孔子、墨翟的口才,還免不了受到讒言諛語的中傷,而魯、宋兩國則陷于危險的境地。為什么?眾人的嘴足以使金子熔化,積年累月的誹謗足以使金子熔化,積年累月的誹謗是以使骨骸銷蝕啊。
擴展資料
一、創(chuàng)作背景
鄒陽是西漢前期的辭賦家,早年在吳王劉濞手下任職。漢景帝時,吳王蓄謀反叛朝廷,他上書以諫,勸誡吳王勿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不見用,乃改投梁孝王門下。梁孝王劉武是景帝的同母弟,有嗣位之意,母親竇太后也希望景帝能將帝位傳給孝王,但是西漢的帝位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所以遭到大臣們的極力反對。
當時鄒陽雖在孝王門下,亦力爭以為不可。于是孝王舊臣羊勝、公孫詭乘隙進讒。孝王怒,將其系于獄中,欲殺之。這封上書便是他在獄中所寫。
二、賞析
該文講述了作者被囚獄中,身罹殺身之禍,但他用錚錚鐵骨和不卑不亢的高尚氣節(jié)證明自己的俠骨和節(jié)操,體現(xiàn)出鄒陽正直的品格,也透露出人言可畏的道理。文章歷舉史實,運用比喻,縱橫議論,刻畫了一個個面對死亡不盲從不茍合的光輝形象,雄辯地揭示了君王沉諂諛則危、任忠信則興的道理,具有借鑒警示意義。
鄒陽被囚獄中,身罹殺身之禍,但并不迎合媚上,哀求乞憐,而在上書中繼續(xù)諫諍,字里行間,還很有些“不遜”(司馬遷語),充分顯示了他的“抗直”、“不茍合”的性格,也是他“有智略”的表現(xiàn)。文章歷舉史實,借古喻今。
據(jù)《史記?鄒陽列傳》,漢名士鄒陽,以文辯知名。
初從吳王濞。吳王謀起兵,陽上書
諫,不聽,遂投梁孝王。因見讒于羊勝、公孫詭,梁王怒,遂囚陽,將欲殺之。陽于獄中上書自陳冤屈,得以獲
釋。后因用作系獄申冤而得以昭雪的典故。唐?甘露寺鬼《西軒詩》之
一趙查能為賦,鄒陽解獻書?!鼻?吳兆騫《感懷詩呈家大人
授
簡環(huán)扉思夏勝,上書梁獄泣鄒陽。
截至2022年,鄒陽讀大四,鄒陽來自重慶,CUBA第一小前鋒,清華大學大四在讀,清華大學兩連冠的絕對主力、清華大學男籃的絕對核心,身高1米97,臂展2米13,高中時期就讀于籃球名校深圳二實,被譽為“二實強核”,2018年鄒陽特招進入清華大學,在大一就憑借出色的表現(xiàn)進入了清華大學男籃校隊,隨隊征戰(zhàn)CUBA。
鄒陽暖艷催花發(fā)的上一句:緱山煙外鶴初飛。詩詞名稱:《放榜日作》。本名:韋莊。字號:字端己。所處時代:唐代。民族族群:漢族。出生地:京兆郡杜陵縣(今陜西西安)。出生時間:約836年。去世時間:910年。主要作品:《菩薩蠻》《傷昔》《應天長》《應天長》《思帝鄉(xiāng)》等。主要成就:花間派重要詞人;勸王建稱帝,定前蜀開國制度。
我們?yōu)槟鷱囊韵聨讉€方面提供“鄒陽暖艷催花發(fā)”的詳細介紹:
一、《放榜日作》的全文點此查看《放榜日作》的詳細內(nèi)容
一聲開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
葛水霧中龍乍變,緱山煙外鶴初飛。
鄒陽暖艷催花發(fā),太_春乍簇馬歸。
回首便辭塵土世,彩云新?lián)Q六銖衣。
二、韋莊其他詩詞
《思歸》、《章臺夜思》、《金陵圖》、《菩薩蠻》、《秦婦吟》。相同朝代的詩歌
《三姑石》、《暖翠》、《贈別徐侃》、《幽恨詩》、《題賈島墓》、《天臺禪院聯(lián)句》、《長恨歌》、《憶江南》、《錢塘湖春行》、《暮江吟》。
點此查看更多關于放榜日作的詳細信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40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董仲舒
下一篇: 王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