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年不詳。唐朝余杭(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金昌緒 春怨
打起黃鶯兒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原文: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翻譯及注釋 翻譯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
注釋 1水龍吟:詞牌名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賞析 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
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尋味
次句承以「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
,無情有思」三句承上「墜」字寫楊花離枝墜地、飄落無歸情狀。不說「離枝」,而言「拋家」,貌似「無情」,猶如韓愈所謂「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晚春》),實則「有思」,一似杜甫所稱「落絮游絲亦有情」(《白絲行》)。詠物至此,已見擬人端倪,亦為下文花人合一張本。「縈損柔腸
下闋開頭「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
、落紅難綴」,作者在這里以落紅陪襯楊花,曲筆傳情地抒發(fā)了對于楊花的憐惜。繼之由「曉來雨過」而問詢楊花遺蹤,進(jìn)一步烘托出離人的春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塵土
,一分流水」,這是一種想像奇妙而兼以極度夸張的手法。這里,數(shù)字的妙用傳達(dá)出作者的一番惜花傷春之情。至此,楊花的最終歸宿,和詞人的滿腔惜春之情水 *** 融,將詠物抒情的題旨推向 *** 。篇末「細(xì)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一句,總收上文,既干凈利索,又余味無窮。它由眼前的流水,聯(lián)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可謂虛中有實,實中見虛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詠物詞約作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
蘇軾的這一首是次韻之作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句解 似花還似非花
蘇軾的這首詞題為「詠楊花」,而章質(zhì)夫詞則為詠「柳花」
楊花雖然以花為名
,但是和人們普遍接受的花的印象不一樣。它細(xì)小無華,既無絢目的色彩落花總會令多愁善感的人們傷感憐惜,可是這同樣負(fù)著「花」之名的楊花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
楊花隨風(fēng)飄飛
楊花飄零
蘇軾信中說作此詞的緣由是因為章質(zhì)夫出任外官
縈損柔腸
如果說楊花有思
作者從楊花寫到柳樹
夢隨風(fēng)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
這幾句既攝思婦之魂
唐人金昌緒《春怨》詩曰:「打起黃鶯兒
不恨此花飛盡
,恨西園、落紅難綴不必遺憾楊花飛盡
,嘆只嘆西園里百花凋零,難以連綴。作者筆鋒一轉(zhuǎn),由楊花的情態(tài)轉(zhuǎn)而為人的惜春傷逝之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這里照應(yīng)開篇「似花還似非花」
,又一次將它與花,即「落紅」作了對比。楊花即使飛盡,仍舊不是傷春者憐惜的對象。「不恨」,是承上片「非花」、「無人惜」而言。其實,這是曲筆傳情。作者寫他人對楊花的態(tài)度,表達(dá)的仍是自己對楊花命運(yùn)的關(guān)注,看似無情,實則有心。曉來雨過
,遺蹤何在?一池萍碎前面既然已經(jīng)寫到「楊花飛盡」,這首詠物詞到這里似乎難以為繼了
。但作者別開生面,將詞意拓展到又一境界。清晨一場風(fēng)雨過后,楊花已不見了蹤影。它在哪里呢?已化為一池浮萍,花殘身碎。「一池萍碎」句,蘇軾自注:「楊花落水為浮萍
,驗之信然。」這是古人的一種說法春色三分
此時的春色
「春色」居然可以分
,這是一種想像奇妙而又高度夸張的寫法。蘇軾曾多次使用,如《臨江仙》「三分春色一分愁」,《雨中花》「不如留取,十分春態(tài),付與明年」等。在蘇軾之前,已有人這樣寫。如 唐代 詩人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yáng)州」,宋初詞人葉清臣的「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fēng)雨」等,都是經(jīng)典名句。細(xì)看來
細(xì)細(xì)看來
由眼前的流水
詩詞作品: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詩詞作者:【 宋代 】 蘇軾 詩詞歸類: 【宋詞三百首】、【宋詞精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41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