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生卒年未詳,常州義興(今江蘇宜興南)人。父挺,乃高宗時宰相高智周外孫。等進士第,開元中,歷侍御史、司封考功二員外郎。天寶中,歷禮、吏、戶三部侍郎,尚書左丞。安史亂起,陷賊,受偽職,后不知所終。《全唐詩》存詩七首。
陸元方,字希仲,蘇州吳人。陳給事黃門侍郎琛之曾孫。伯父柬之,善書名家,官太子司議郎。元方初明經(jīng),后舉八科皆中。累轉(zhuǎn)監(jiān)察御史。武后時,使嶺外,方涉海,風(fēng)濤驚壯,舟人懼,元方曰:“吾受命不私,神豈害我?”趣使?jié)L(fēng)訖息。使還,除殿中侍御史,擢鳳閣舍人、秋官侍郎。為來俊臣所陷,后置不罪。遷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坐附會李昭德,貶綏州刺史。擢天官侍郎,兼司衛(wèi)卿。或言其薦引皆親黨,后怒,免官,令白衣領(lǐng)職。元方薦人如初,后召讓之,對曰:“舉臣所知,不暇問讎黨?!庇炙]其友崔玄?有宰相才。后知無它,復(fù)拜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后嘗問外事,對曰:“臣備位宰相,大事當(dāng)白奏,民間碎務(wù),不敢以聞?!扁柚迹鲁佑沂?。進文昌左丞,卒。
元方素清慎,再執(zhí)政,每進退群臣,后必先訪問,外秘莫知。臨終,取奏稿焚之,曰:“吾陰德在人,后當(dāng)有興者?!庇衷唬骸拔岙?dāng)壽,但領(lǐng)選久,耗傷吾神。”有一柙,生平所緘鑰者,歿后,家人發(fā)之,乃前后詔敕。贈越州都督。
諸子皆美才,而象先、景倩、景融尤知名?! ∠笙绕髯R沉邃,舉制科高第,為揚州參軍事。時吉頊與元方同為吏部侍郎,頊擢象先為洛陽尉,元方不肯當(dāng),頊曰:“為官擇人,豈以吏部子廢至公邪?”卒以授。俄遷監(jiān)察御史。累授中書侍郎。景云中,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
初,太平公主謀引崔湜為宰相,湜曰:“象先人望,宜干樞近,若不者,湜敢辭?!敝鞑坏靡褳檠灾?,遂并知政事。然其性恬靜寡欲,議論高簡,為時推向。湜嘗曰:“陸公加於人一等?!惫骷壬脵?quán),宰相爭附之,象先未嘗往謁;及謀逆,召宰相議,曰:“寧王長,不當(dāng)廢嫡立庶?!毕笙仍唬骸暗鄣昧?,何也?”主曰:“帝有一時功,今失德,安可不廢?”對曰:“立以功者,廢必以罪。今不聞天子過失,安得廢?”主怒,更與竇懷貞等謀,卒誅死。時象先與蕭至忠、岑羲等坐為主所進,將同誅,玄宗遽召免之,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保護功,封兗國公,賜封戶二百。
初,難作,睿宗御承天樓,群臣稍集,帝麾曰:“助朕者留,不者去!”於是有投名自驗者。事平,玄宗得所投名,詔象先收按,象先悉焚之。帝大怒,欲并加罪,頓首謝曰:“赴君之難,忠也。陛下方以德化天下,奈何殺行義之人?故臣違命,安反側(cè)者,其敢逃死?”帝寤,善之。時窮治忠、羲等黨與,象先密為申救,保全甚眾,當(dāng)時無知者。
罷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劍南按察使,為政尚仁恕。司馬韋抱真諫曰:“公當(dāng)峻撲罰以示威,不然,民慢且無畏?!贝鹪唬骸罢谥沃眩匦谭ㄒ詷渫??”卒不從,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xùn)|按察使。小吏有罪,誡遣之,大吏白爭,以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遠,謂彼不曉吾言邪?必責(zé)者,當(dāng)以汝為始。”大吏慚而退。嘗曰:“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第澄其源,何憂不簡邪?”故所至民吏懷之。
入為太子詹事,歷戶部尚書,知吏部選事,母喪免。起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遷太子少保。卒,年七十二,贈尚書左丞相,謚曰文貞。始,象先名景初,睿宗曰:“子能紹先構(gòu),是謂象賢者。”乃賜名焉?! 〉芫百粸閾釡县:幽习床焓巩厴?gòu)覆州縣殿最,欲必得實。有吏言狀曰:“某強清,某詐清,惟景倩曰真清。”終監(jiān)察御史。
景融長七尺,美姿質(zhì),寬中而厚外。博學(xué),工筆札。以陰補千牛,轉(zhuǎn)新鄭令,政有風(fēng)績,累遷工部尚書、東京留守。卒,贈廣陵郡都督。景融於象先,后母弟也。象先被笞,景融諫,不入,則自楚,母為損威,人多其友。四世孫希聲。
希聲博學(xué)善屬文,通《易》、《春秋》、《老子》,論著甚多。商州刺史鄭愚表為屬。后去,隱義興。久之,召為右拾遺。時憸腐秉權(quán),歲數(shù)歉,梁、宋尤甚。希聲見州縣刓敝,上言當(dāng)謹(jǐn)視盜賊。明年,王仙芝反,株蔓數(shù)十州,遂不制。擢累歙州刺史。昭宗聞其名,召為給事中,拜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在位無所輕重,以太子少師罷。李茂貞等兵犯京師,輿疾避難。卒,贈尚書左仆射,謚曰文。元方從父余慶。
余慶,陳右衛(wèi)將軍珣孫,方雅有祖風(fēng)。已冠,名未顯,兄玄表唶曰:“爾名宦不立,奈何?”余慶感激,閉戶誦書三年,以博學(xué)稱。舉制策甲科,補蕭尉。累遷陽城尉。武后封嵩山,以辦具勞,擢監(jiān)察御史。圣歷初,靈、勝二州黨項誘北胡寇邊,詔余慶招慰,喻以恩信,蕃酋率眾內(nèi)附。遷殿中侍御史、鳳閣舍人。后嘗命草詔殿上,恐懼不能得一詞,降左司郎中。久之,封廣平郡公、太子右庶子。
余慶於寒品晚進,必悉力薦藉。人有過,輒面折,退無一言。開元初,為河南、河北宣撫使,薦富春孫逖、京兆韋述、吳興蔣冽、河南達奚珣,后皆為知名士。遷大理卿。終太子詹事,謚曰莊?! ⊙派期w貞固、盧藏用、陳子昂、杜審言、宋之問、畢構(gòu)、郭襲微、司馬承禎、釋懷一,時號“方外十友”。余慶才不逮子昂等,而風(fēng)流敏辯過之。
初,武后時,酷吏用事,中宗朝,幸臣貴主斜封大行,啗利嗇禍之人,與相乾沒,雖亟貴驟用,而戮不反踵。余慶以道自將,雖仕不赫赫,訖無悔尤?! ∽迎b,字仲采。舉明經(jīng),補長安尉,以清干稱。開元初,中朝臣子弟不任京畿,改新鄉(xiāng)令,人為立祠。用按察使宇文融薦,遷澠池令。累遷兵部郎中,柬躭騎使。還,除洛陽令,時車駕在洛,摧勒奸豪,人不敢犯,為中書令蕭嵩所器。嵩罷,佗宰相俾陰廉嵩短,璪曰:“與人交,過且不可言,況無有邪?”以是忤貴近,出為太原少尹。累徙西河太守,封平恩縣男。屬邑多虎,前守設(shè)檻阱,璪至,徹之,而虎不為暴。
1、昭君也有詩作傳世。王昭君《怨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于芭桑。
養(yǎng)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于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于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云,次女叫當(dāng),后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jīng)三十二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于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guān)系,著實產(chǎn)生了不少溝通與調(diào)和的作用!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后,這位太皇太后就是漢元帝的皇后,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后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
權(quán),建立“新”??上倥珕斡谡J為“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于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chuàng)造的和平歲月毀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內(nèi)蒙古包頭西南五十里的黃河岸邊,據(jù)說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
2、新中國創(chuàng)建者之一的董必武,為王昭君題寫了一首七絕,此詩對歷史的昭君作了總結(jié)性的評價,也對昭君的思想、見識、行動作了贊頌。從此,王昭君一抹滿臉的淚水和愁云,以一個愉悅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jié)一致的愿望。
詩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br>
3、李白 《相和歌辭·王昭君二首》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guān)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4、李白 《雜曲歌辭·于闐采花》
于闐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漢地多名姝,胡中無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無鹽翻在深宮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齒。
5、白居易 《琴曲歌辭·昭君怨》
明妃風(fēng)貌最娉婷,合在椒房應(yīng)四星。
只得當(dāng)年備宮掖,何曾專夜奉幃屏。
見疏從道迷圖畫,知屈那教配虜庭。
自是君恩薄如紙,不須一向恨丹青。
6、皎然 《恨意聯(lián)句》
同心同縣不相見, --疾(失姓) 獨采蘼蕪詠團扇。
--嚴(yán)伯均 莫聽東鄰搗霜練, --皎然 遠憶征人淚如霰。
--澄(失姓) 長信空階荒草遍, --從心(失姓) 明妃初別昭陽殿。
--杭(失姓)
7、李白 《王昭君二首》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guān)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8、陳子昂 《居延海樹聞鶯同作》
邊地?zé)o芳樹,鶯聲忽聽新。
間關(guān)如有意,愁絕若懷人。
明妃失漢寵,蔡女沒胡塵。
坐聞應(yīng)落淚,況憶故園春。
9、杜甫 《詠懷古跡五首》
支離東北風(fēng)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fēng)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fù),志決身殲軍務(wù)勞。
10、楊凌 《明妃怨》
漢國明妃去不還,馬馱弦管向陰山。
匣中縱有菱花鏡,羞對單于照舊顏。
11、胡曾 《詠史詩·漢宮》
明妃遠嫁泣西風(fēng),玉箸雙垂出漢宮。
何事將軍封萬戶,卻令紅粉為和戎。
12、楊凌 《琴曲歌辭·明妃怨》
漢國明妃去不還,馬駝弦管向陰山。
匣中縱有菱花鏡,羞對單于照舊顏。
13、蔣冽 《巫山之陽,香溪之陰,明妃神女舊跡存焉》
神女歸巫峽,明妃入漢宮。
搗衣馀石在,薦枕舊臺空。
行雨有時度,溪流何日窮。
至今詞賦里,凄愴寫遺風(fēng)。
14、李白 《于闐采花》
于闐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漢地多名姝,胡中無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無鹽翻在深宮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齒。
15、杜牧 《題木蘭廟》
彎弓征戰(zhàn)作男兒,夢里曾經(jīng)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16、顧況 《劉禪奴彈琵琶歌(感相國韓公夢)》
樂府只傳橫吹好,琵琶寫出關(guān)山道。
羈雁出塞繞黃云,邊馬仰天嘶白草。
明妃愁中漢使回,蔡琰愁處胡笳哀。
鬼神知妙欲收響,陰風(fēng)切切四面來。
李陵寄書別蘇武,自有生人無此苦。
當(dāng)時若值霍驃姚,滅盡烏孫奪公主。
17、白居易 《昭君怨》
明妃風(fēng)貌最娉婷,合在椒房應(yīng)四星。
只得當(dāng)年備宮掖,何曾專夜奉幃屏。
見疏從道迷圖畫,知屈那教配虜庭。
自是君恩薄如紙,不須一向恨丹青。
18、劉威 《尉遲將軍》
天仗擁門希授鉞,重臣入夢豈安金。
江河定后威風(fēng)在,社稷危來寄托深。
扶病暫將弓試力,感恩重與劍論心。
明妃若遇英雄世,青冢何由怨陸沉。
19、白居易 《春聽琵琶,兼簡長孫司戶》
四弦不似琵琶聲,亂寫真珠細撼鈴。
指底商風(fēng)悲颯颯,舌頭胡語苦醒醒。
如言都尉思京國,似訴明妃厭虜庭。
遷客共君想勸諫,春腸易斷不須聽。
20、元稹 《夢游春七十韻》
昔歲夢游春,夢游何所遇。
夢入深洞中,果遂平生趣。
清泠淺漫流,畫舫蘭篙渡。
過盡萬株桃,盤旋竹林路。
長廊抱小樓,門牖相回互。
樓下雜花叢,叢邊繞鴛鷺。
池光漾霞影,曉日初明煦。
未敢上階行,頻移曲池步。
烏龍不作聲,碧玉曾相慕。
漸到簾幕間,裴回意猶懼。
閑窺東西合,奇玩參差布。
隔子碧油糊,駝鉤紫金鍍。
逡巡日漸高,影響人將寤。
鸚鵡饑亂鳴,嬌娃睡猶怒。
簾開侍兒起,見我遙相諭。
鋪設(shè)繡紅茵,施張鈿妝具。
潛褰翡翠帷,瞥見珊瑚樹。
不辨花貌人,空驚香若霧。
身回夜合偏,態(tài)斂晨霞聚。
睡臉桃破風(fēng),汗妝蓮委露。
叢梳百葉髻,金蹙重臺屨。
紕軟鈿頭裙,玲瓏合歡袴。
鮮妍脂粉薄,暗淡衣裳故。
最似紅牡丹,雨來春欲暮。
夢魂良易驚,靈境難久寓。
夜夜望天河,無由重沿溯。
結(jié)念心所期,返如禪頓悟。
覺來八九年,不向花回顧。
雜合兩京春,喧闐眾禽護。
我到看花時,但作懷仙句。
浮生轉(zhuǎn)經(jīng)歷,道性尤堅固。
近作夢仙詩,亦知勞肺腑。
一夢何足云,良時事婚娶。
當(dāng)年二紀(jì)初,嘉節(jié)三星度。
朝蕣玉佩迎,高松女蘿附。
韋門正全盛,出入多歡裕。
甲第漲清池,鳴騶引朱輅。
廣榭舞萎蕤,長筵賓雜厝。
青春詎幾日,華實潛幽蠹。
秋月照潘郎,空山懷謝傅。
紅樓嗟壞壁,金谷迷荒戍。
石壓破闌干,門摧舊梐枑。
雖云覺夢殊,同是終難駐。
悰緒竟何如,棼絲不成絇。
卓女白頭吟,阿嬌金屋賦。
重璧盛姬臺,青冢明妃墓。
盡委窮塵骨,皆隨流波注。
幸有古如今,何勞縑比素。
況余當(dāng)盛時,早歲諧如務(wù)。
詔冊冠賢良,諫垣陳好惡。
三十再登朝,一登還一仆。
寵榮非不早,邅回亦云屢。
直氣在膏肓,氛氳日沉痼。
不言意不快,快意言多忤。
忤誠人所賊,性亦天之付。
乍可沉為香,不能浮作瓠。
誠為堅所守,未為明所措。
事事身已經(jīng),營營計何誤。
美玉琢文珪,良金填武庫。
徒謂自堅貞,安知受礱鑄。
長絲羈野馬,密網(wǎng)羅陰兔。
物外各迢迢,誰能遠相錮。
時來既若飛,禍速當(dāng)如騖。
曩意自未精,此行何所訴。
努力去江陵,笑言誰與晤。
江花縱可憐,奈非心所慕。
石竹逞奸黠,蔓青夸畝數(shù)。
一種薄地生,淺深何足妒。
荷葉水上生,團團水中住。
瀉水置葉中,君看不相污。
21、許渾 《聽琵琶》
欲寫明妃萬里情,紫槽紅撥夜丁丁。
胡沙望盡漢宮遠,月落天山聞一聲。
22、楊達 《明妃怨》
漢國明妃去不還,馬駝弦管向陰山。
匣中縱有菱花鏡,羞對單于照舊顏。
23、張祜 《賦昭君?!?br>
萬里關(guān)山冢,明妃舊死心。
恨為秋色晚,愁結(jié)暮云陰。
夜切胡風(fēng)起,天高漢月臨。
已知無玉貌,何事送黃金。
24、馬戴 《送和北虜使》
路始陰山北,迢迢雨雪天。
長城人過少,沙磧馬難前。
日入流沙際,陰生瀚海邊。
刀镮向月動,旌纛冒霜懸。
逐獸孤圍合,交兵一箭傳。
穹廬移斥候,烽火絕祁連。
漢將行持節(jié),胡兒坐控弦。
明妃的回面,南送使君旋。
25、韋莊 《綏州作》
雕陰無樹水難流,雉堞連云古帝州。
帶雨晚駝鳴遠戍,望鄉(xiāng)孤客倚高樓。
明妃去日花應(yīng)笑,蔡琰歸時鬢已秋。
一曲單于暮烽起,扶蘇城上月如鉤。
26、李敬方 《太和公主還宮》
二紀(jì)煙塵外,凄涼轉(zhuǎn)戰(zhàn)歸。
胡笳悲蔡琰,漢使泣明妃。
金殿更戎幄,青祛換毳衣。
登車隨伴仗,謁廟入中闈。
湯沐疏封在,關(guān)山故夢非。
笑看鴻北向,休詠鵲南飛。
宮髻憐新樣,庭柯想舊圍。
生還侍兒少,熟識內(nèi)家稀。
鳳去樓扃夜,鸞孤匣掩輝。
應(yīng)憐禁園柳,相見倍依依。
27、徐夤 《愁》
夜長偏覺漏聲遲,往往隨歌慘翠眉。
黃葉落催砧杵日,子規(guī)啼破夢魂時。
明妃去泣千行淚,蔡琰歸梳兩鬢絲。
四皓入山招不得,無家歸客最堪欺。
28、白居易 《青?!?br>
上有饑鷹號,下有枯蓬走。
茫茫邊雪里,一掬沙培塿。
傳是昭君墓,埋閉蛾眉久。
凝脂化為泥,鉛黛復(fù)何有。
唯有陰怨氣,時生墳左右。
郁郁如苦霧,不隨骨銷朽。
婦人無他才,榮枯系妍否。
何乃明妃命,獨懸畫工手。
丹青一詿誤,白黑相紛糾。
遂使君眼中,西施作嫫母。
同儕傾寵幸,異類為配偶。
禍福安可知,美顏不如丑。
何言一時事,可戒千年后。
特報后來姝,不須倚眉首。
無辭插荊釵,嫁作貧家婦。
不見青冢上,行人為澆酒。
29、王安石也有吟詠王昭君的詩,他另創(chuàng)新意,不落俗套,認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如:
《明妃曲》
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fēng)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dāng)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億.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二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欲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植拔春風(fēng)手,彈著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家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前后輝映,以理度情,從人性角度著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嘗沒有另一種迷離心情,也未嘗不是人生價值的另一種實現(xiàn)。
30、“青?!蹦贡弦部逃校?br> 一身歸朔漠,數(shù)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論,幾與衛(wèi)霍同。
這首詩,包括“和親果使邊烽消,鹿閣何人許共論。”總算對王昭君出塞和親,有了公允的論斷。 王昭君的兒子右逐日王一系后來日益強盛,與東漢交惡,被竇憲追擊,一路西竄,越過蔥嶺進入歐洲,占領(lǐng)哥特人的地盤引起羅馬帝國的崩潰,在歐洲大陸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也就是后來的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等國。 昭君出塞的故事迄今流傳了兩千年了。戲本《漢宮秋》里,昭君似乎脫離深宮苦海,以公主的名義遠嫁嵇候珊后得到了幸福,但事實是在她第二個丈夫雕陶死后,她請求歸漢未被允許,并被命嫁給前夫的兒子,多年的積怨太深,無法排遣,她服毒而死。
31、《五更哀怨曲》
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征集天下美女補充后宮,王昭君年當(dāng)二八,仿如空谷幽蘭,自然被選入宮。 五年的時間不算短,與現(xiàn)在讀一個大學(xué)本科的時間還要長一點。王昭君除了擔(dān)負一些宮中的輕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余暇來讀書寫字,唱歌跳舞,研習(xí)音律與繪畫,不斷充實自己,磨練自己。然而午夜夢回,不免倍感凄清與孤寂,花樣的年華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時才有出頭之日,又如何上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呢?
又是落葉迷徑,秋蟲哀鳴的深秋季節(jié),冷雨敲窗,孤燈寒衾最易惹人遐思。想起西陵峽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日歡樂團聚的時光,愁思如麻。信手拿過琵琶,邊彈邊哼,唱不盡的是鄉(xiāng)愁:
一更天,最心傷,爹娘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
二更里,細思量,忍拋親思三千里,爹娘年邁靠何人?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進京見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相思情無已,薄命斷姻緣,春夏秋冬人虛度,癡心一片亦堪憐。
四更里,苦難當(dāng),凄凄慘慘淚汪汪,妾身命苦人斷腸;可恨毛延壽,畫筆欺君王,未蒙召幸作鳳凰,冷落宮中受凄涼。
五更里,夢難成,深宮內(nèi)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虛拋擲,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親,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嘆人生皆有定。
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滿腔幽怨,無限感傷,混合著濃重的鄉(xiāng)愁與一絲絲的憧憬。
王昭君無聲無息地打發(fā)著漫漫的長夜和日復(fù)一日的白晝,意志消沉,“自嘆人生皆有定。”然而,事實上命運總是在“有定”中包含著“無定”,漢元帝竟寧元年,南匈奴單于呼韓邪前來朝覲,王昭君的命運無意間起了突破性的變化。
出了雁門關(guān),匈奴大隊騎士、氈車、胡姬前來迎迓,抵達王庭之日,但見平沙雁落,黃塵滾滾,牛羊遍地,無邊青草。一座座帳蓬中,張燈結(jié)彩,歡騰達旦,呼韓邪單于封她為寧胡閼氏(亦即安寧胡地的皇后),百般遷就,以博取她的歡心。然而胡笳悲鳴,駿馬奔馳,飲腥食膻,異邦風(fēng)月,使王昭君總是對故國充滿思念之情。所謂:
漢使回朝頻寄語,黃金何日贖娥眉?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
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國古典文獻中,最早提到昭君墓的是唐代杜佑所著《通典》。
32、《菩薩蠻》--昭君怨
(滿雪瑩)
望遠故鄉(xiāng)長相憶,黛眉細腰嬌無力。
柳絲芳草凄,撫琴淚眼迷。
一曲昭君怨,訴己思鄉(xiāng)情。
何時能歸來?仰面風(fēng)淡輕。
33、現(xiàn)代人詠王昭君詩句
《過王昭君故里》
春江秋水總流淌,王嬙芳名永留芳。
漢家桃花開不敗,清溪青冢一樣香。
——張志真
34、《昭君志》
作者:賈天源
羊喚牛鳴入夢灣,曦光柔暖搖輕瞼。
起身含笑著騎裝,出帳牽駒欲廣原。
駿馬單于風(fēng)掣來,梨花公主兔飛前。
昨昔碧落云如雪,今日蔚空天似藍。
看妾已經(jīng)鞍轡整,邀君再度天際邊。
卿何勸吾吾應(yīng)歇,吾復(fù)請卿卿笑歡。
瞵目嬌嗔偏要去,翹唇恐嚇不吃飯。
即說留下有驚喜,且信你言獨自玩。
一隊輕騎好颯爽,領(lǐng)頭汗血最翩然。
須臾遙望只天涯,轉(zhuǎn)瞬傾聽唯鳥喧。
側(cè)首朝陽游碧空,揚鞭快馬點平川。
萋萋嫩葉翠飄香,朵朵新花嬌斗艷。
清水一絲綠野開,金魚三躍珍珠旋。
千蟲萬鳥歌啁啾,碧草奇葩舞妙曼。
急湍冰流閃澈清,昭君仙子笑泠然。
彩蝶尋覓何人香,百鳥拜朝誰者艷?
冰雪聰明小女兒,天真爛漫姝靖仙。
星眸閃爍乾坤亮,丹口微弧天地暖。
空里傳鳴鴻喚聲,眼中悠落輕翎雁。
莫非前歲平沙托,定是今年送信還。
三載宮墻久未回,千里尺素報平安。
然縱如今獲自由,卻而三月不書箋。
連綿相思也無助,不若積極復(fù)樂觀。
快踏百騎雷電至,夫君一馬駿騏先。
單于既是已經(jīng)回,於氏要同北海遠。
誰道寧胡太心急,何曰喜事真接連?
頓時寰宇寂無聲,剎那淚珠凝泫然。
公主銀鈴熱淚里,昭君小鹿眾人間。
父兄怎會來關(guān)外,嬙女何能不笑顏?
原是拜遷大漢使,從今便宜玉門關(guān)。
一年四季九相聚,千麗萬姝億忌羨。
先請同回軍駐營,再歌相會水草原。
百人齊舞迎賓客,篝火絢爛照月天。
公主昭君歌一曲,春風(fēng)暖霧彌人間。
流連終曲馬頭琴,興盡歸路歡笑面。
再請父兄獨會晤,秉燭夜話家鄉(xiāng)言。
莫說辛苦太難過,可道甘甜真無限。
倘使宮中冷月屏,何如馬上威風(fēng)鞍?
若說墻里花邀月,怎比塞北團話園?
本厭身周城垛門,又鐘無盡大自然。
都夸天子有賢德,更愛單于喜浪漫。
如此美事嬙女得,反憐姊妹終身怨。
文人弄墨悲昭君,賤妾無知說不冤。
倘若昭君不塞北,定聞千騎向外關(guān)。
不言青冢遍焦野,只道烏狐游廣原。
大小骸骷血畔臥,幾多佳秀夢中喚?
烈士含恨鄉(xiāng)梓望,慈母密縫誰者穿?
我度燕門萬眾悲,眾行地獄我誰嘆?
縱然天助敗匈奴,必有鬼奪英少年。
千頃良田有草耕,萬方沃土無人看。
大敵壓境燃眉急,小市充金軍旅錢。
馬亂兵荒農(nóng)業(yè)廢,戈鳴角響商鋪遠。
誰來過問詩文事?筆走盡書戰(zhàn)報連。
揮灑丹青非美人,精勾墨線是沙盤。
圣賢經(jīng)傳束高閣,灰土塵埃積三年。
孫子有云不戰(zhàn)勝,男兒何必裹尸還?
且觀今日太平世,可看銀鴿白翼閃。
邊塞不隔篝火光,長城難阻牛羊山。
九州皆忘干戈聲,天下共奏絲竹幻。
胡地可聞大漢賦,長安閑聽馬頭弦。
南來牛馬價公道,北運絲綢值千錢。
漢庶能喝鮮奶茶,胡家笑煮江南飯。
葡萄美酒萬杯起,快舞輕歌同聲贊。
從此不愁戰(zhàn)事頻,于今當(dāng)慶同盟建。
外交無惱因成友,內(nèi)政有方得興安。
似舜又臨開盛景,如堯再世啟新篇。
九州和睦華夏知,民眾大同天下歡。
屋亭高舉千層瓦,廣廈相接萬里連。
飽食佳肴嗅菜香,醉喝佳釀飲美泉。
精絲巧繡衣天成,羅綺緞綢人盡艷。
驛站可傳快信至,車行能到八極邊。
昭君出塞九州平,四海因嬙天下安。
宴至終時蟋蟀歌,獨行帳外風(fēng)云展。
月華千里流光動,星宿萬顆冰火閃。
孤立夜空蒼幕下,忖思失意悵然間。
流星飛隕轉(zhuǎn)瞬逝,於氏寧胡千載嘆。
壯志若成美夢真,天堂不比人間煊。
只悲空曉冀希在,常苦有心無力現(xiàn)。
來世若為男壯兒,定叫天下似云端。
35、《昭君出塞》
作者:都市隱俠
長篇史詩《和平之歌》第三部《和平的中國》之第十一章《黃塵古道》節(jié)選
一
昭君遠別故國的兩行珠淚,
也許還是那樣冰冷;
迎著大漠風(fēng)沙一路灑落,
冰雪般剔透晶瑩。
從高祖立國到昭君出塞,
一百七十二年哪,
西北邊疆打打停停,
漢匈關(guān)系搖擺不定。
二
南郡秭歸水秀山青,
香溪長流波光粼粼。
有位民女常在溪邊俏立,
青春容顏鮮花般嬌嫩。
鬟髻高聳霧濤起,
柳葉細眉入云鬢,
美目流盼星光動,
鼻如懸膽穩(wěn)相稱,
吐氣如蘭惹芳芬,
隨意朱筆點絳唇,
面襯桃花白里紅,
燦爛一笑齒如銀,
香肩酥手疑無骨,
纖指似蔥捻花輕,
娉娉裊裊鳳步搖,
冰肌玉理細又勻,
王氏好女人間少,
天生麗質(zhì)衣布裙,
玉埋泥石尤生輝。
珠墜淵藪映水明,
落雁美名貫千秋,
絕代風(fēng)華照古今。
36、【唐】韓愈——《游太平公主山莊》
公主當(dāng)年欲占春,故將臺榭壓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屬人。
【賞析】:
這首詩寫作上一個特點是善用微詞,似直而曲,有案無斷,耐人尋味,藝術(shù)上別有一番功夫。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之女,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中一個野心勃勃的女性。她的山莊位于唐時京兆萬年縣南,當(dāng)年曾修觀池樂游原,以為盛集。先天二年(713),她企圖控制政權(quán),謀殺李隆基,事敗后逃入終南山,后被賜死。其“山莊”即由朝廷分賜予寧、申、岐、薛四王。作者所游之“太平公主山莊”,無疑已為故址。而詩題不明言“故址”,是很有蘊藉的。
第一句寫公主“當(dāng)年”事。詩人游其故地而追懷其故事,是很自然的。此句“欲占春”三字警辟含深意。當(dāng)年人間不平事多如牛毛,有錢有勢者可以霸占田地、房屋,甚至百姓妻女,然而誰能霸占春天呢?“欲占春”自然不可思議,然而作者這樣寫卻活生生地刻畫出公主驕橫貪婪、欲壑難填的本性。為了占盡春光,她于是大建別墅山莊,其豪華氣派,竟使城闕為之色減。第二句一個“壓”字將山莊“臺榭”的規(guī)模驚人、公主之勢的炙手可熱極意烘托?!肮省弊謩t表明其為所欲為。足見作者下字準(zhǔn)確,推敲得當(dāng)。山莊別墅,是權(quán)貴游樂之所,多植花木。因之,第三句即以問花作轉(zhuǎn)折。詩人不問山莊規(guī)模,而問“花多少”,從修辭角度看,可取得委婉之功效;而且問得自然,因為從詩題看,詩人既是在“游”山莊,他面對的正是山花爛漫的春天;同時“花”與首句“春”字略相映帶。此句承上啟下,又轉(zhuǎn)而引出末句新意。一路看花花不盡,前面還有多少花?看啦,“直到南山不屬人”!“南山”即終南山,在京兆萬年縣南五十里,而樂游原在縣南八里,于此可見公主山莊之廣袤。偌大地方“不屬人”,透出首句“占”意?!爸钡健痹圃?,它表面是驚嘆夸耀,無所臧否,骨子里卻深寓褒貶?!安粚偃恕迸c“占”字同樣寓有貶意,譴意。然而最妙的潛臺詞還不在這里。別忘了所有的一切均屬“當(dāng)年”事。山莊猶在,“前面”就是,但它屬于誰?詩人沒有說,不過早不屬于公主了。過去“不屬人”,現(xiàn)在卻對人開放了。山莊尚不能為公主獨占,春天又豈可為之獨占?終究是“年年檢點人間事,惟有春風(fēng)不世情”呵。這事實不是對“欲占春”者的極大嘲諷么?但詩寫到“不屬人”即止,讓感慨見于言外,使讀者至今可以想見詩人當(dāng)年面對山花時富有深意的笑影。
37、李顯 《景龍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萊宮御大明殿會吐…柏梁體聯(lián)句》
大明御宇臨萬方, --李顯 顧慚內(nèi)政翊陶唐。
--皇后 鸞鳴鳳舞向平陽, --長寧公主 秦樓魯館沐恩光。
--安樂公主 無心為子輒求郎, --太平公主 雄才七步謝陳王。
--溫王重茂 當(dāng)熊讓輦愧前芳, --上官昭容 再司銓筦恩可忘。
--崔湜 文江學(xué)海思濟航, --鄭愔 萬邦考績臣所詳。
--武平一 著作不休出中腸, --閻朝隱 權(quán)豪屏跡肅嚴(yán)霜。
--竇從一 鑄鼎開岳造明堂, --宗晉卿 玉醴由來獻壽觴。
--明悉獵
38、姚崇 《句》
扇掩將雛曲,釵承墮馬鬟。
(見《海錄碎事》,又見后張昌宗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41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荊浩
下一篇: 金昌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