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成式(803---863),字柯古。晚唐鄒平人,唐代著名志怪小說家,約生于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于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其父段文昌,唐玄宗開元末曾任宰相,封鄒平郡公,工詩,有文名。在詩壇上,他與李商隱、溫庭筠齊名。
【生平】
段成式青年時期為官宦子弟,英俊瀟灑,彬彬有禮,活潑好動。他的好友周繇《嘲段成式》詩中寫道:“蹴鞠且徒為,寧如目送時。報仇慚選耎(怯弱),存想恨逶遲。促坐疑辟咡(交談時側(cè)著頭避免口氣觸及對方),銜杯強朵頤(鼓著腮頰嚼食之態(tài))。恣情窺窈窕,曾恃好風(fēng)姿。色授(睹貌動情)應(yīng)難奪,神交愿莫辭?!贝嗽妼懥怂贻p時的風(fēng)貌。段成式自幼即力學(xué)苦讀,博學(xué)強記,少好獵。其禪見洽聞,為時人所嘆服,自言:“成立以君子恥一物不知”,故他的博聞在唐代作家中是不多見的。成式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吉州、處州、江洲刺史,直至太長少卿。成式為官期間,曾為故里修七孔拱橋,架通南北之路。鄉(xiāng)人為記段氏功德,遂將相鄰的段、加、馬、喬四村改名為“段橋”,并刊石立碑。
段成式年輕時隨父親段文昌(曾任四川節(jié)度使等職)轉(zhuǎn)徒各地,了解各地風(fēng)土人情、軼聞趣事,開拓了生活視野,加之他精研苦學(xué),博覽了包括官府秘籍在內(nèi)的大量圖書。他以讀書為嗜,博學(xué)強記,矩識淵博。段成式和當(dāng)時的詩人溫庭筠、李商隱、李群玉、周繇結(jié)為朋友,往來密切。這對他的詩文創(chuàng)造也產(chǎn)生了很深的影響。段成式曾因父親段文昌的關(guān)系,就任秘書省校書郎,居府第“修行里”。他自己說:“武宗癸亥三年夏,予與張君希復(fù)善繼,同官秘書?!边@是公元843年,他大約40來歲的事情。后來他“累官遷尚書郎”,又出任江州刺史,至“大中中歸京,仕至太常少卿”。他居長安時,“以閑放自適”,“尤深子佛書”,這正是他晚年生活的概括。他于懿咸通四年六月卒,享年約六十一歲。
在唐代晚期文學(xué)家中,段成式的文學(xué)成就是多方面的。他能詩善文除代表作志怪小說集《酉陽雜俎》傳于后世外,在《全唐詩》中還收入他的詩詞30多首,《全唐文》中收入他的文章11篇。在詩壇上,他與李商隱、溫庭筠齊名,號稱“三十六(段、李、溫均排行十六,故稱。)”現(xiàn)存段成式的詩,多是絕句和律詩,十分講究詞采的艷麗,風(fēng)格清麗秀美。晚唐社會“官亂人貧,盜賊并起,土崩之勢,憂在旦?!保实廴耘f終日宴游,不理朝政。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里,段成式信佛讀經(jīng),飲酒賦詩唱和,以解其憂,詩中多流露出超脫世俗的消極情緒。
【人物評價】
《全唐詩》收錄其詩詞30多首,多華艷之作,也不乏清麗之篇。其文學(xué)成就主要不在詩歌,而是體現(xiàn)在所著代表作《酉陽雜俎》之中。這部書內(nèi)容繁雜,有自然現(xiàn)象、文籍典故、社會民情、地產(chǎn)資源、草木蟲魚、方術(shù)醫(yī)藥、佛家故事、中外文化、物產(chǎn)交流等等,可以說五花八門,包羅萬象,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其中諸如李白讓高力士脫靴、王勃寫文章蒙在被里打腹稿等故事,膾炙人口,流傳很廣。從中國小說史的角度來看,這部書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志怪小說。魯迅對此曾予以高度評價,以為這部書與唐代的傳奇小說“并駕齊驅(qū)”。后人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就是對這種文體的繼承和發(fā)展。應(yīng)該說這部書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啟宋明以及清初志怪小說的重要著作。清代紀(jì)昀等人編寫的《四庫全書總目綱要》指出:對于這部書,“故論者雖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自唐以來,推為小說之翹楚。”
【人物貢獻】
段成式在當(dāng)時文名頗著,與著名詩人李商隱、溫庭筠號稱“三才”,但其詩歌藝術(shù)成就遠(yuǎn)遜于溫、李。所著《酉陽雜俎》,分類記載各種異事方物,《新唐書·藝文志》列入了錄小說家類。書以內(nèi)容廣博,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學(xué)者多所征引。所記古代中外傳聞、神話、故事、傳奇,豐富多彩,有些篇章曲折地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為研究唐傳奇提供了極為可貴的資料。同時,書中還輯錄了南北朝和唐代的若干史料,其中記述了唐代統(tǒng)治階級的秘聞軼事,南北朝交聘使者的應(yīng)對和儀禮,以及民間婚喪嫁娶、風(fēng)土習(xí)俗,旁及中外文化、物產(chǎn)交流,這些或得之于傳聞,或采之于遺文秘籍,為我們研究古代史和中外關(guān)系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此外,關(guān)于隕星、化石、礦藏的記載,動物、植物形態(tài)、特性的說明,也極富科學(xué)價值。
《酉陽雜俎》在國外,也頗受重視。美國東方學(xué)者勞費爾所著《中國伊朗編》,英國作家李約瑟所著《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史》,都曾對此書給予高度評價,李更摘引書中不少材料。當(dāng)然,書中也有詭怪不經(jīng)、荒誕無稽之談,是其糟粕。
另外,段成式的詩文也有一定的成就,與溫庭筠、李商隱齊名,時號“三十六”,因段、溫、李三人皆排行十六,故有“三十六體”之稱。三人皆為晚唐文之高手。研究段成式的詩文,可與其筆記小說相互參照,對全面了解唐代社會的思想文化與文學(xué)藝術(shù),大有裨益。
"三十六體"的說法,最早見于《新唐書·文藝下·李商隱傳》:"商隱初為文瑰邁奇古,及在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學(xué)。商隱儷偶長短,繁縟過之。時溫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號'三十六體'。"而在《舊唐書·文苑下·李商隱傳》中,卻只有"與太原溫庭筠、南郡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六'"的說法。陳冠明認(rèn)為"三十六體"是宋祁總結(jié)和認(rèn)定的李商隱、溫庭筠、段成式三人的駢體文流派?!叭w”是李商隱研究中經(jīng)常提及的術(shù)語,這關(guān)系到對其風(fēng)格的評價,但經(jīng)過辨析,發(fā)現(xiàn)《舊唐書》、《新唐書》李商隱傳中敘及李商隱與溫庭綺、段成式并稱為“三十六”、“三十六體”,實為“三才子”之誤。后人解讀“三十六”為稱三人行第均“十六”,乃強作解釋,所以不存在“家族”、“排行”的說法。
問題一:竹報平安是什么意思 竹報平安 zhú bào píng ān
中國傳統(tǒng)寓意紋樣,唐代《酉陽雜俎續(xù)集?支植下》:“北都(即晉陽,遺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shù)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綱維,主管僧寺事務(wù)的和尚。后以“竹報平安”指平安家信,也簡稱“竹報”。后來從除夕到元旦,把發(fā)明了紙卷的爆竹,家家戶戶燃放,意在驅(qū)邪魔,迎平安。
故有“爆竹聲中一歲除”或“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等詩句。民間吉祥圖案則有畫竹或兒童放爆竹,寓意報平安的。
問題二:竹報平安什么意思 竹報平安
成語
發(fā)音 zhú bào píng ān
解釋 比喻平安家信。
出處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shù)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shù)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示例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shù)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問題三:花開富貴 竹報平安什么意思 人們過年時都喜歡撰寫“花開富貴”,“竹報平安”這副對聯(lián)。它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你知道這對聯(lián)的來歷史嗎?說起來,它還和三保太監(jiān)鄭和有關(guān)哩。
相傳明朝永樂年間,鄭和率眾下西洋之際,多次駐扎在長樂伺風(fēng)出航。一個天高氣爽的秋日,鄭和來到長樂城郊苦筑村,想去領(lǐng)略靈泓潭瀑布風(fēng)光。路上,他見一群又一群人分散在一條大溪兩岸,忙著開山、鑿石,抬土挑沙修筑溪壩。個個汗流浹背,苦不堪言。細(xì)看那條大溪,溪水渾濁,泥沙俱下。兩岸亂石嶙峋,寸草不生。溪壩倒的倒,塌的塌,沙石淹沒了農(nóng)田和莊稼,可苦了兩岸的老百姓。見此情景,鄭和動了惻隱之心。他攔住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人,問道:“老人家,這溪流為何如此多災(zāi)啊?”老人嘆了口氣,苦著臉說:埂哎,還不是龍王爺害的?!彼嬖V鄭和,此溪叫“考溪”,溪的上游有個靈泓潭,潭里住著條神龍。耶神龍脾性古怪,經(jīng)常乘雨季興風(fēng)作浪,把考溪攪得波浪洶涌,沖毀了溪壩、田園和莊稼。村里的百姓年年修建溪壩,那神龍年年把它沖毀。人們叫苦連天,可又無可奈何:人哪叫得過神龍啊!
鄭和聽了,心情十分沉重。他抬頭望去,只見考溪像一條飛龍蜿蜒盤垣在層峰翠巒之間,匯集眾多峰巒的山澗激流,橫沖直撞奔流而下。怪不得年年修壩年年塌。因為那光溜溜的堤壩根本承受不了激流狂瀾的沖擊。老百姓沒從根本上找出自然災(zāi)害的根源,卻把這一切歸罪在“神龍”作怪上。迷信真害人啊!如今,我要教他們制服“神龍”的妙方。主意想定,鄭和就對大伙說:“神龍喜歡清靜幽雅的竹林,如果你們在溪壩、村前村后都栽上竹子,神龍一定高興。到時它會庇佑你們四季安泰、五谷豐登”,大家就會過上好日子。大伙聽了有的相信,有的懷疑。鄭和心想:光說不行,我得先帶個頭。他就在溪壩邊選個地點,親自栽了5棵竹子。老百姓一見,都坐不住了。太監(jiān)爺親自栽竹,我們也干吧。就這樣,你栽幾棵,我種幾株,考溪兩岸壩上、苦筑村的房前后,全栽上了密密麻麻的竹子。
大雁南飛,冬去春來。淅淅瀝瀝的春雨滋潤著竹子,一支支竹筍破土而出,它們深深地扎在土壤里,很快長成一大片挺拔蔥蘢、青翠欲滴的竹林,給苦筑村和考溪平添了情趣。雨季又來了,渾濁的洪水咆哮著奔涌而下,張牙舞爪地沖擊著溪壩,妄圖再次把它沖垮。但失敗了。那些竹林用繁密的根須保護著溪壩,洪水根本無法沖毀。溪壩保住了!苦筑村有救了!村子里的人們飽含著熱淚,奔走相告,互相祝賀。
從此以后,考溪變害為利,灌溉著莊稼,為兩岸的農(nóng)民帶來一個又一個的豐年。人們過上了好日子。為了紀(jì)念鄭和的功績,人們把苦筑村改名為“五竹村”。逢年過節(jié),村里的人就在門楣上貼上“花開富貴”、“竹報平安”的對聯(lián)。此習(xí)俗一直沿襲到今日。
問題四:竹報平安是成語嗎 是
竹報平安
zhú bào píng ān
[釋義] 指平安家信。竹報:舊時家信的別稱。
[語出]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shù)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用法] 一般作分句。
[結(jié)構(gòu)] 主謂式。
問題五:花開富貴 竹報平安什么意思 上聯(lián):花開富貴下聯(lián):竹報平安橫批:瑞福呈祥
問題六:良辰美景奈何天是何意? 這句話出自《牡丹亭》
下句是“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意思就是贊嘆春色美好,但又想到自己的一腔春愁無處排遣,良辰美景尤在,但賞心樂事卻不知在誰家誰院
春 香 來此已是花園門首,請小姐進去。
??杜麗娘 進得園來,看畫廊金粉半零星。
??春 香 這是金魚池。
??杜麗娘 池館蒼苔一片青。
??春 香 踏草怕泥新繡襪,惜花疼煞小金鈴。
??杜麗娘 春香。
??春 香 小姐。
??杜麗娘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春 香 便是。
??杜麗娘 【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fēng)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杜麗娘 【好姐姐】遍青山啼紅了杜鵑,那荼蘼外煙絲醉軟,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閑凝眄兀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春 香 盯園子委實觀之不足。
??杜麗娘 提他怎么?
??春 香 留些余興,明日再來耍子吧。
??杜麗娘 有理?!疚猜暋坑^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臺是枉然,倒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
問題七:竹寓意節(jié)節(jié)高升,竹報平安,那蘭菊梅又寓意什么 梅高潔堅強 蘭清淡雅致 菊虛心清貞
問題八:竹報平安的近義詞 拼音:zhú bào píng ān
解釋:比喻平安家信。
出處: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shù)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近義詞:無 反義詞:無 個人覺得可以寫比喻平安的詞語
一路平安、平安無事、天地平安一類,僅供參考。
問題九:晶晶的寓意是竹報平安其它是什么? 晶晶是一只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無論走到哪里都會帶給人們歡樂。作為中國國寶,大熊貓深得世界人民的喜愛。晶晶來自廣袤的森林,象征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他的頭部紋飾源自宋瓷上的蓮花瓣造型。晶晶憨厚樂觀,充滿力量,代表奧林場克五環(huán)中黑色的一環(huán)。
翻譯:
李商隱,字義山,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曾祖李叔恒,十九歲中進士第,官位終于安陽(今屬河南)縣令。祖父李捕,官位終于邢州(今河北邢臺)事參軍。父親李嗣。?
李商隱自幼便能寫文章。令孤楚出鎮(zhèn)河陽(今河南孟縣),李商隱以所作文章投獻他,當(dāng)時剛到二十歲。令孤楚因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禮敬,讓他和讀書的諸生交游。
令狐楚鎮(zhèn)守天平(今山東東平)、沛州(今河南開封),李商隱跟隨為巡官,(令狐楚)每年給他衣食,讓他隨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陜西西安)。
開成二年(837),(李商隱)才中進士第,脫去布衣?lián)蚊貢⌒?,補任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縣尉。會昌二年(842),他又以書判考中拔萃科。?
王茂元鎮(zhèn)守河陽,起用他為掌書記,擔(dān)任侍御史,王茂元愛他的才華,把女兒嫁給他為妻。王茂元雖然讀書為儒者,但原本是武將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時待他就很好,當(dāng)時李德裕掌權(quán),就起用他擔(dān)任河陽主帥。
原文:
李商隱,字義山,懷州河內(nèi)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進士第,位終安陽令。祖?zhèn)Y,位終邢州錄事參軍。父嗣。
商隱幼能為文。令狐楚鎮(zhèn)河陽以所業(yè)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禮之令與諸子游。楚鎮(zhèn)天平、汴州,從為巡官,歲給資裝,令隨計上都。開成二年,方登進士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調(diào)補弘農(nóng)尉。會昌二年,又以書判拔萃。
王茂元鎮(zhèn)河陽,辟為掌書記,得侍御史。茂元愛其才,以子妻之。茂元雖讀書為儒,然本將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時德裕秉政,用為河陽帥。
出處:出自現(xiàn)代作家董乃斌的《李商隱傳》。
擴展資料:
人物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焦作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fēng)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shù)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xué)價值也很高。
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fēng)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nóng)尉等職。因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葬于故鄉(xiāng)滎陽。也有人說他葬于祖籍地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zhèn))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商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43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杜荀鶴
下一篇: 杜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