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約619~687)唐代詩人。字觀光,婺州義烏人(今中國浙江義烏)人。唐朝初期的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
其父官青州博昌縣令,死于任所。他7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據說詠鵝詩就是此時所作:“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备杆篮螅髟⒉┥?,后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間,為道王李元慶府屬,道王叫他陳述才能,他恥于自炫,辭不奉命。后拜奉禮郎,為東臺詳正學士。因事被謫,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后入蜀,居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平定蠻族叛亂,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時,與盧照鄰往還唱酬。儀鳳三年(678),后調任武功主簿、長安主簿,又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武則天當政,駱多次上書諷刺,得罪入獄。駱在獄詠蟬,有云:“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以抒悲憤。次年,遇赦得釋。調露二年(680),出任臨??h丞,世稱駱臨海。棄官游廣陵,作詩明志:“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嗣圣元年(684),武則天廢中宗自立,這年9月,徐敬業(yè)(即李敬業(yè))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為徐府屬,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他起草著名的《討武氏檄》(即《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暗鳴則山岳崩頹,叱咤則風云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埧唇袢罩蛑?,竟是誰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氣吞山河。武則天讀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皇然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武則天感嘆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業(yè)兵敗被殺,駱賓王下落不明?!顿Y治通鑒》說他與李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詩》則說:“當敬業(yè)之敗,與賓王俱逃,捕之不獲。將帥慮失大魁,得不測罪。時死者數萬人,因求戮類二人者,函首以獻。后雖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業(yè)得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賓王亦落發(fā),遍游名山。至靈隱,以周歲卒?!?br/>
在四杰中他的詩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當時以為絕唱。駱還曾久戍邊城,寫有不少邊塞詩“晚鳳迷朔氣,新瓜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焙狼閴阎?,見聞親切。唐中宗復位后,詔求駱文,得數百篇。后人收集之駱賓王詩文集頗多,以清陳熙晉之《駱臨海集筆注》最為完備。
他和盧照鄰都擅長七言歌行,“富有才情,兼深組織”,“得擅長什之譽”(胡震亨《唐音癸簽》)。他的長篇歌行《帝京篇》在當時就己被稱為絕唱,《疇昔篇》、《艷情代郭氏贈盧照鄰》、《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等也都具有時代意義,往往以□崎磊落的氣息,驅使富艷瑰麗的詞華,抒情敘事,間見雜出,形式非常靈活。這種詩體,從六朝小賦變化而來,它吸取了六朝樂府中轆轤輾轉的結構形式以及正在發(fā)展中的今體詩的對仗和韻律,言詞整齊而流利,音節(jié)宛轉而和諧,聲情并茂,感染力強,易于上口成誦。明代何景明說初唐四子“音節(jié)往往可歌”(《明月篇序》),所指即此。在駱賓王稍后的劉希夷、張若虛以及盛唐的李頎、王維、高□,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鄭□、韋莊,及至清代吳偉業(yè)等人的長篇歌行,都是沿著這條線索發(fā)展下來的。
駱賓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獄詠蟬》,托物寄興,感慨深微,是膾炙人口的名篇;《送鄭少府入遼》抒寫立功報國的樂觀戰(zhàn)斗精神,格高韻美,詞華朗耀,除了全首平仄聲調還不協調,律體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楊炯的《從軍行》、《紫騮馬》并無遜色。絕句小詩,如《于易水送人》、《在軍登城樓》,寥寥20字中,壯志豪情,激蕩著風云之氣,頗能見出詩人的個性風格,在初唐絕句中也是不多見的。
“四杰”齊名,原是詩文并稱的。他們的駢文在才華艷發(fā)、詞采贍富之中,寓有一種清新俊逸的氣息。無論抒情、說理或敘事,都能運筆如舌,揮灑自如,比起六朝后期堆花儷葉,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風,有著明顯的不同。駱賓王《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便是最能代表這種時代新風、流傳廣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時代忠義大節(jié)作為理論根據,號召人們起來反對正在籌建中的武周王朝,氣勢充沛,筆端帶有情感。其中“一□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二句,頗能激發(fā)唐朝舊臣對故君的懷念。據說武后讀到了這兩句,矍然為之動容,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書》本傳)足見他在政治和文學上的才能,連敵對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則天,也為之折服。
《駱賓王集》,最早為中宗時郗云卿所輯10卷本,其書已佚。明、清兩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為后人重輯。清人陳熙晉《駱臨海集箋注》后出,最為完善,有中華書局排印本。事跡見新、舊《唐書》。
駱賓王的詞語解釋是:駱賓王LuòBīnwáng。(1)(約626—約684),婺州義烏(現在屬浙江省)人,曾任臨海丞。后隨任徐敬業(yè)起兵反對武則天,兵敗后下落不明。與王勃、盧照鄰、楊炯齊名,譽為“初唐四杰”。有《駱賓王文集》。
駱賓王的詞語解釋是:駱賓王LuòBīnwáng。(1)(約626—約684),婺州義烏(現在屬浙江省)人,曾任臨海丞。后隨任徐敬業(yè)起兵反對武則天,兵敗后下落不明。與王勃、盧照鄰、楊炯齊名,譽為“初唐四杰”。有《駱賓王文集》。拼音是:luòbīnwáng。注音是:ㄌㄨㄛ_ㄅ一ㄣㄨㄤ_。結構是:駱(左右結構)賓(上下結構)王(獨體結構)。
駱賓王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國語詞典【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人名。唐婺州義烏人。生卒年不詳。七歲能文,但早年落魄無行,好與博徒游。曾任武功及長安主簿,后為徐敬業(yè)作文斥武后罪狀,敬業(yè)失敗后,不知所終。為初唐四杰之一。著有《駱丞集》。
二、網絡解釋
駱賓王駱賓王(約公元619年—約公元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唐代詩人。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徐敬業(yè)起兵討伐武則天時,駱賓王為其代作《為徐敬業(yè)討武_檄》。檄文羅列了武后的罪狀,寫得極感人。當武后讀到“一_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何托)”兩句時,極為震動,責問宰相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業(yè)兵敗后,駱賓王下落不明,或說被亂軍所殺,或說遁入了空門。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他辭采華膽,格律謹嚴。長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參差轉換,諷時與自傷兼而有之;小詩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涼慷慨,余情不絕。有《駱賓王文集》遺世。
關于駱賓王的詩詞
《駱賓王·賓王討武照》《軍中行路難(與駱賓王同作)》《同子佩過狼山駱賓王墓》
關于駱賓王的詩句
即駱賓王《易水》結法
關于駱賓王的成語
賓至如歸龍御上賓賓_日月駱驛不_駱驛不絕賓客盈門賓客迎門
關于駱賓王的詞語
賓客迎門賓客盈門入幕賓座上賓負固不賓下榻留賓不賓之士駱驛不絕賓_日月駱驛不_
關于駱賓王的造句
1、四十來歲一張國字臉的駱賓王朝著陳政躬身施禮相謝多謝陳公子,武大娘我們可就住下了,放心,租金絕不會少。
2、初唐四杰初唐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
3、想到親友送別,多數人的反應或心緒凝重,或淚眼涔涔,古人駱賓王“寂寥心事晚,搖落歲時秋”,今者席慕容“一去千里,往事終必成空”,很少有人能像李義山先生“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樣坦蕩面對離別,希冀再會。
4、駱賓王是唐代的著名詩人,亦是著名的狷介之士。
5、如此罪惡行徑,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話說,是“人神共嫉,天地不容”,所以,主持此項運動的罪魁禍首在粉碎“四人幫”后就遭到了嚴厲譴責。
點此查看更多關于駱賓王的詳細信息
我們自小就接觸到駱賓王的詩詞,知道駱賓王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嗎?下面我?guī)е蠹乙黄饋砹私庖幌埋樫e王生平吧!
駱賓王(約630-684 ), 字觀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為“初唐四杰”中最富于傳奇色彩的詩人和文章家。
駱賓王自幼隨父到博昌,從師于張學士、辟呂公,七歲時賦《詠鵝》詩,被傳為佳話,時稱神童。父駱履元,曾任青州博昌(今山東濟南東北)令??上Ц赣H早逝,生活窘困,母親帶著他到袞州瑕丘投靠親友,“藜藿無甘旨之膳”,以致淪落為“市井博徒”.青少年時期落魄無羈的生活經歷,對他的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響,他崇尚俠義,性格豪爽,富于反抗和冒險精神。文如其人,賓王的豪爽及俠義精神自然也現于他的文學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
青年時代的'駱賓王曾在道王李元慶府中任參軍、錄事之類的小官。適逢乾封元年高宗登泰山封禪,賓王作《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因此被賜為奉禮郎,后又任東臺詳正學士。咸亨元年,駱賓王以奉禮郎的身份從軍西域,正遇薛仁貴戰(zhàn)敗于大非川,滯戍邊塞兩年多,回到長安不久又進入蜀地,從軍姚州(今云南楚雄一帶), 在姚州道大總管李義總府里任書記,隨軍征戰(zhàn),擬寫檄文布告等。上元元年官任武功主簿,后又調任明堂主簿、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升任侍御史。此后不久因事入獄,究其因,據說為“坐贓左遷臨海丞”.《新唐書·文藝本傳》中卻記載為:“武后時,數上疏言事,下除臨海丞?!?詩人在獄中作有《螢火賦》、《獄中詠蟬》和《獄中書精通簡知己》,屢次訴說自己的冤屈。儀鳳四年改年號元調露元年,大赦天下,賓王因此得以出獄,之后又赴幽燕進入幕府。
調露二年秋天任臨??h丞,因郁郁不得志不久棄官而去。嗣圣元年九月,徐敬業(yè)起兵揚州,以匡復李唐王朝的名義征討武則天。駱賓王加入了匡復府在其中任藝文令,此期作《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名揚天下。
徐敬業(yè)兵敗后,駱賓王的下落不明。史詩記載說法不一,《朝野僉載》稱:“賓王與徐敬業(yè)興兵揚州,大敗,投江而死?!薄侗臼略姟ふ鳟悺穭t說他落發(fā)為僧。
民間又有他在靈隱寺與宋之問聯詩的傳說。
駱賓王現存的作品,有《駱臨海集》十卷,《全唐詩》中收入其詩三卷,共一百多首。
早年
駱賓王主要出生于一個寒門。他七歲能作詩,號稱為神童。據說《詠鵝》就是他在七歲的時候所做的。
駱賓王的父親是青州博倉縣令。他父親死后,他就在博山居住,早年生活比較貧困,落魄。
官場經歷
唐高宗永徽年間,駱賓王曾經拜奉禮郎,為東臺祥正學士。后來因為一些事情被貶,長期守衛(wèi)邊疆。
儀鳳三年,駱賓王調任武功主簿,長安主簿。
調露二年,駱賓王出任臨?,F承,世稱駱臨海。
嗣圣元年,武則天廢中宗,駱賓王作為徐敬業(yè)府屬,掌握文書紀要。當年11月,駱賓王結局不明。
在初唐四杰中,駱賓王詩作最多,擅長七言,代表作《帝京篇》,在初唐以為絕唱。
1、駱賓王,生于約公元638年,死于公元684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代詩人;
2、高宗永徽年間,作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擔任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擔任侍御史,因事下獄,第二年被赦免。
3、調露二年,出任臨??h丞,世稱駱臨海。棄官游廣陵,作詩明志: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
4、嗣圣元年,即公元684年,徐敬業(yè)起兵討伐武則天時,駱賓王為其代作《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檄文羅列了武后的罪狀,寫得極感人。當武后讀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兩句時,極為震動,責問宰相為何不早重用此人;
5、同年11月徐敬業(yè)兵敗后,駱賓王至此下落不明;
6、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F有《駱賓王文集》遺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45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楊廣
下一篇: 盧照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