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632年-695年),唐代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
【生平】
盧照鄰與王勃、楊炯和駱賓王一起被稱為“初唐四杰”。
盧照鄰小的時候非常聰明,獲得賞識,獲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風疾”(可能是小兒麻痹癥或痳瘋病),因此不得不退職,孫思邈曾悉心為他調(diào)治,照鄰問曰:“高醫(yī)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時五行,寒暑迭居,和為雨,怒為風,凝為雨霜,張為虹霓,天常數(shù)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覺一寐,吐納往來,流為榮衛(wèi),章為氣色,發(fā)為音聲,人常數(shù)也。陽用其形,陰用其精,天人所同也?!彪m然他還試圖做門客,但后來他的病越來越嚴重,雙腳萎縮,一只手也殘廢了。他買了幾十畝地來養(yǎng)老,但終因疾病的痛苦,決定與親屬道別,投潁水自殺。由于盧照鄰投江自盡的同一年,他的師父孫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認為,盧照鄰是為了追隨他的師傅而去的。
盧照鄰擅長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意境清迥,明代胡震亨說“領韻疏拔,時有一往任筆,不拘整對之意”(《唐音癸簽》),盧照鄰《長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乃千古名句。作品有《盧升之集》七卷和《幽懮子集》七卷,《全唐詩》收其詩二卷,傅璇琮著有《盧照鄰楊炯簡譜》。
【影響】
盧照鄰年少時,從曹憲、王義方受小學及經(jīng)史,博學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為鄧王李裕府典簽,甚受愛重,鄧王曾對人說:“此吾之相如(司馬相如)也?!备咦谇馊辏?68)初,調(diào)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秩滿,漫游蜀中。離蜀后,寓居洛陽。曾被橫禍下獄,因友人救護得免。后染風疾,居長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藥中毒,手足殘廢。徙居陽翟具茨山下,買園數(shù)十畝,疏鑿潁水,環(huán)繞住宅,預筑墳墓,偃臥其中。他“自以當高宗時尚吏,己獨儒;武后尚法,己獨黃老;后封嵩山,屢聘賢士,己已廢。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書》本傳)。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長期病痛的折磨,他終于自投潁水而死。
盧照鄰的生卒年,史無明載。武則天登封于嵩岳,盧照鄰說到“后封嵩山”及其高宗咸亨四年(673)所作《病梨樹賦》序“余年垂強仕,則有幽憂之疾”推斷其時已年近40,咸亨四年下距登封元年為22年,則其生年約在太宗貞觀十年(636),去世時約60歲。
盧照鄰工詩,尤其擅長七言歌行,對推動七古的發(fā)展有貢獻。楊炯譽之為“人間才杰”(《已子安集序》)。代表作《長安古意》,詩筆縱橫奔放,富麗而不浮艷,為初唐膾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擺脫六朝詩風影響。《舊唐書》本傳及《朝野僉載》都說盧有文集20卷?!冻缥目偰俊返人未鷷烤洖?0卷。今存其集有《盧升之集》和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均為7卷?!度圃姟肪庝浧湓?卷。徐明霞點?!侗R照鄰集》即據(jù)7卷本《幽憂子集》,并作《補遺》。傅璇琮著有《盧照鄰楊炯簡譜》。
盧照鄰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無梁鎮(zhèn)龍門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高大的墓冢尚存。
盧照鄰的代表作品有:《盧照鄰集》、《幽憂子》。
1、盧照鄰,字升之,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詩人。
2、出身范陽盧氏北祖。博學能文,起家為鄧王李元裕府典簽,遷益州新都縣尉。離職后逗留蜀中,放曠詩酒。后因身染風疾,痛苦不堪,自沉潁水而死。
3、與王勃、楊炯、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工詩歌駢文,詩以歌行體為最佳。著有《盧照鄰集》、《幽憂子》。
4、人物生平:盧照鄰博學善于寫文章。學有所成后,盧照鄰隨唐時風氣,奔赴長安干謁求仕。最初投靠了朝廷重臣來濟并深受其賞識,在來濟的推崇和引薦之下,加之自己才華,盧照鄰名聲大噪。?
盧照鄰的仕途之路:
1、唐高宗的叔叔鄧王李元裕聽說他的名聲后,以接待賓客的禮節(jié)待他,并延請盧照鄰去王府中任職典簽,鄧王很愛重他,曾對屬下眾官員說:“他就是我的司馬相如?!?/p>
2、李元裕府藏書甚豐,盧照鄰利用工作之便,得以博覽群書,獲益不少。此后,他跟隨李元裕遷徙于京城及各處任上約十年之久。
3、此后,盧照鄰調(diào)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三年任期結束后,盧照鄰沒有離開益州,而是逗留蜀中,放曠詩酒,前后大概兩年。
首春貽京邑文士
[唐]盧照鄰
寂寂罷將迎,門無車馬聲。橫琴答山水,披卷閱公卿。忽聞歲云晏,倚仗出檐楹。寒辭楊柳陌,春滿鳳凰城。梅花扶院吐,蘭葉繞階生。覽鏡改容色,藏書留姓名。時來不假問,生死任交情。
雨雪曲
[唐]盧照鄰
虜騎三秋入,關云萬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漢月明。高闕銀為闕,長城玉作城。節(jié)旄零落盡,天子不知名。
酬張少府柬之
[唐]盧照鄰
昔余與夫子,相遇漢川陰。珠浦龍猶臥,檀溪馬正沉。價重瑤山曲,詞驚丹鳳林。十年睽賞慰,萬里隔招尋。毫翰風期阻,荊衡云路深。鵬飛俱望昔,蠖屈共悲今。誰謂青衣道,還嘆白頭吟。地接神仙澗,江連云雨岑。飛泉如散玉,落日似懸金。重以瑤華贈,空懷舞詠心。
送梓州高參軍還京
[唐]盧照鄰
京洛風塵遠,褒斜煙露深。北游君似智,南飛我異禽。別路琴聲斷,秋山猿鳥吟。一乖青巖酌,空佇白云心。
葮川獨泛
[唐]盧照鄰
倚棹春江上,橫舟石岸前。山暝行人斷,迢迢獨泛仙。
綿州官池贈別同賦灣字
[唐]盧照鄰
輶軒遵上國,仙佩下靈關。尊酒方無地,聯(lián)綣喜暫攀。離言欲贈策,高辨正連環(huán)。野徑浮云斷,荒池春草斑。殘花落古樹,度鳥入澄灣。欲敘他鄉(xiāng)別,幽谷有綿蠻。
山林休日田家
[唐]盧照鄰
歸休乘暇日,饁稼返秋場。徑草疏王彗,巖枝落帝桑。耕田虞訟寢,鑿井漢機忘。戎葵朝委露,齊棗夜含霜。南澗泉初冽,東籬菊正芳。還思北窗下,高臥偃羲皇。
同崔錄事哭鄭員外
[唐]盧照鄰
文學秋天遠,郎官星位尊。伊人表時彥,飛譽滿司存。楚席光文雅,瑤山侍討論。鳳詞凌漢閣,龜辯罩周園。已陪東岳駕,將逝北溟鯤。如何萬化盡,空嘆九飛魂。白馬西京驛,青松北海門。夜臺無曉箭,朝奠有虛尊。一代儒風沒,千年隴霧昏。梁山送夫子,湘水吊王孫。仆本多悲淚,沾裳不待猿。聞君絕弦曲,吞恨更無言。
送幽州陳參軍赴任寄呈鄉(xiāng)曲父老
[唐]盧照鄰
薊北三千里,關西二十年。馮唐猶在漢,樂毅不歸燕。人同黃鶴遠,鄉(xiāng)共白云連。郭隗池臺處,昭王尊酒前。故人當已老,舊壑幾成田。紅顏如昨日,衰鬢似秋天。西蜀橋應毀,東周石尚全。灞池水猶綠,榆關月早圓。塞云初上雁,庭樹欲銷蟬。送君之舊國,揮淚獨潸然。
還京贈別
[唐]盧照鄰
風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萬里同為客,三秋契不調(diào)。戲鬼分斷岸,歸騎別高標。一去仙橋道,還皇錦域邁。
辛法司宅觀妓
[唐]盧照鄰
南國佳人至,北堂羅薦開。長裙隨鳳管,促柱送鸞杯。云光身后落,雪態(tài)掌中回。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頹。
贈益府裴錄事
[唐]盧照鄰
忽忽歲云暮,相望限風煙。長歌欲對酒,危坐遂停弦。停弦變霜露,對酒懷朋故。朝看桂蟾晚,夜聞鴻雁度。鴻度何時還,桂晚不同攀。浮云映丹壑,明月滿青山。青山云路深,丹壑月華臨。耿耿離憂積,空令星鬢侵。
行路難·君不見長安城北渭橋邊
[唐]盧照鄰
君不見長安城北渭橋邊,枯木橫槎臥古田。昔日含紅復含紫,常時留霧亦留煙。春景春風花似雪,香車玉輿恒闐咽。若個游人不競攀,若個娼家不來折。娼家寶襪蛟龍帔,公子銀鞍千萬騎。黃鶯一一向花嬌,青鳥雙雙將子戲。千尺長條百尺枝,月桂星榆相蔽虧。珊瑚葉上鴛鴦鳥,鳳凰巢里雛鹓兒。巢傾枝折鳳歸去。條枯葉落任風吹。一朝零落無人問,萬古摧殘君詎知。人生貴賤無終始,倏忽須臾難久恃。誰家能駐西山日,誰家能堰東...
羈臥山中
[唐]盧照鄰
臥壑迷時代,行歌任死生。紅顏意氣盡,白璧故交輕。澗戶無人跡,山窗聽鳥聲。春色緣巖上,寒光入溜平。雪盡松帷暗,云開石路明。夜伴饑鼯宿,朝隨馴雉行。度溪猶憶處,尋洞不知名。紫書常日閱,丹藥幾年成??坨婙Q天鼓,燒香厭地精。倘遇浮丘鶴,飄飖凌太清。
浴浪鳥
[唐]盧照鄰
獨舞依磐石,群飛動輕浪。奮迅碧沙前,長懷白云上。
晚渡滹沱敬贈魏大
[唐]盧照鄰
津谷朝行遠,冰川夕望曛。霞明深淺浪,風卷去來云。澄波泛月影,激浪聚沙文。誰忍仙舟上,攜手獨思君。
同臨津紀明府孤雁
[唐]盧照鄰
三秋違北地,萬里向南翔。河洲花稍白,關塞葉初黃。避繳風霜勁,懷書道路長。水流疑箭動,月照似弓傷。橫天無有陣,度海不成行。會刷能鳴羽,還赴上林鄉(xiāng)。
盧照鄰(636—680),初唐四杰之一,壯年早逝,葬于 我市無梁鎮(zhèn)龍門村河溪西岸。 他是初唐詩壇的一抹驚艷,清代《詩學淵源》評價他詩有奇氣,超脫南北朝詩文的樊籬,而七絕更為李白、杜甫所學習借鑒,是四杰之首。
可惜這樣一位才子,命運畸舛。他少年成名后,長期沉淪下僚,好不容易外派地方任職,卻又被誣陷入獄,隨后家破父亡,自己重病殘疾,抱殘歸隱我市具茨山,以幽憂子為號,終日躺臥墳墓之中。未及數(shù)年,身心俱絕,自投穎水而死。
偌大的天地,遼闊無邊,卻承擔不起這只與鯤鵬為伴的大魚。詩書如水,他游蕩自然,可一出了水,這大魚似乎就無法呼吸。心鰓顫動,連空氣都變成了把刮鱗的刀。
(如今,禹州市無梁鎮(zhèn)又修復了這位大詩人的墓,使詩人遺骨又能明朗昭然地與世人見面。再發(fā)舊文,以作悼念:
盧照鄰墓一景
盧照鄰墓上的盜洞:唉,盧照鄰死時身境貧枯,不知是哪朝哪位哥們花心氣弄了個這,白瞎了。
盧照鄰墓前一景,如今周圍開發(fā)成了越野車賽道,造福當?shù)亟?jīng)濟。
年少聰穎出類拔萃
盧照鄰祖上是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的望族,他出生于唐貞觀十年,即公元636年,這是一個文化盛產(chǎn)的年份:名臣魏征等撰成《隋書》、令狐德棻等成撰《周書》。天下定,國史成,一代雄主李世民立于端門之上笑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焙靡慌纱筇剖⑹溃?br>
蓄四百年才綻放的盛世氣勢,生幾個讓人銘記那個時代的才子。盧照鄰幼讀詩書,少有才氣,而且非常勤奮刻苦。十多歲的年紀,正是孩子們東竄西跳,追逐燈紅酒綠的時候。而他卻帶著干糧和衣服,辭別朱門與華服,風雨兼程奔波各地,只為拜訪名師。這個有志氣的孩子先拜名家曹憲(隋朝秘書學士,活了105歲,門生眾多,其所注《文選》一直為后人所敬仰)學《爾雅》,再跟大儒王義方(唐代大學者、清官)學經(jīng)史。公元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學成出山的他來到了長安。這一年,他才十八歲。
新晉才子,自信滿滿,相交滿京華,衣袖留書香。少年盧照鄰在長安“俯仰談笑,顧盼縱橫”,如魚入水,十分愜意。不久,他就與鄧王李元裕(唐高宗李淵第十七子,時任皇帝李治的叔父)相識,做了鄧王府的“典簽”(掌書冊簿疏,類似于現(xiàn)在的文書工作)。
鄧王好儒學,家里十幾車藏書。平日里最喜歡談論儒家哲理,以和賢才會面為樂。盧照鄰的到來,讓他非常的得意,經(jīng)常向朋友、嘉賓介紹說:“這就是我的司馬相如(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學史上杰出的代表)啊!”語氣里滿是驕傲。
而盧照鄰在鄧王府也沒有閑著,面對那如山一樣的書籍,他的兩手在興奮的顫抖,白里捧書,夜里挑燈,竟然將之全部看完。
可是書齋雖好,卻不是顧盼自雄的少年郎愿意皓首之地。鄧王也有心栽培盧照鄰,但他畢竟駐扎在鄧州(今河南鄧縣一帶),遠離權力中樞,只好讓小盧等一等,先讀書養(yǎng)養(yǎng)性子。這一等,就是十年。
在十年的時光與他人的屋檐之下,心意坎坷的盧照鄰寫出了不少詩作,其中就有名垂千古的長詩《長安古意》,通篇華麗雍容,氣勢廣闊,內(nèi)在卻諷譏暗涌,憤慨寂寥。長詩的結尾是這樣四句——“寂寂寥寥揚子(即揚雄,西漢大文學家)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獨有南山桂花發(fā),飛來飛去襲人裾”。方才27歲的盧照鄰,少了些十八歲時的意氣風發(fā),多了些疲憊與黯然。這期間他經(jīng)歷了什么摔打?我們不得而知。但根據(jù)他三十歲之后快速衰敗的身體,重病應該是致使他黯然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憐滿腔熱血志,一身無力骨,欲振肌無力,獨坐祟纏身。
任職地方福薄命舛
按常理來說,以盧照鄰的才華,以皇室叔輩的強力舉薦,盧照鄰出入紫禁、執(zhí)筆內(nèi)閣的可能性是大大滴,步步進階、玉帶蟒袍是應該滴,但實際情況是漫長枯等、令人絕望的。為啥會這樣?盧照鄰晚年的回憶解釋了部分原因:“高宗時重視選拔干吏,而我擅長儒學;武后當政時,推崇法學,而我苦學黃老之術;再后來等到武后封嵩山,多次聘請?zhí)煜赂魇劫t士,我已重病成了廢人?!?br>
嘆息,因緣聚散,偏偏錯一個節(jié)拍。
直到公元663年,鄧王已病重,但朝廷仍不重用盧照鄰。于是他在臨死之前,安排盧照鄰到益州(今成都)新都當縣尉。
嘆息,他原本是帝座旁的鳳羽扇,卻偏飄到了祠堂旁做殺牛的刀。
下基層就下基層唄,專業(yè)不對口就不對口吧,是金子到哪里都能發(fā)光,27歲的年紀,在地方矛盾的第一線鍛煉鍛煉也好。沒想到跋涉過難于上青天的蜀道之后,等待盧縣尉的不是鄉(xiāng)親們的笑臉與萬民傘,而是他人的嫉妒與陷害,以及牢獄之災。
盧照鄰究竟是怎么被弄進監(jiān)獄的?個性清高的他沒有講,而是事后用華美的文章,講了這么一個傷感的故事——《窮魚賦》,大意說有一條倒霉的大魚被漁夫弄到了岸上,漁夫與其朋黨歡呼雀躍,扼住魚的喉嚨,拍打它的后背,笑它還暢游不?還遠大不?還清高不?還服不服?極盡玩弄。大魚生不得、死不得,正在絕望之際,天空飛來一只大鵬。大鵬看見了大魚,驚訝說:“當年我原來還是鯤的時候,俺倆一起四處游覽呢,自從我長了翅膀,它可就孤單了啊!”說罷,徑直飛下,背走了大魚,留下漁夫那幫人傻愣愣地干瞪眼。
“倒霉大魚”,盧照鄰也;“漁夫與其朋黨”,陷害其下獄的小人也;“鯤”者,估計是其當年學友,后來金榜題名、出人頭地,有能力拉他一把。
嘆息,龍門一線,天地之隔,或鵬飛于九天之上,或刀俎于漁夫之手。最驕傲的人,偏偏躺倒在最黑污的案板上。
辜負情人抱殘歸隱
在蜀地的官場生涯中,除了與小人摩擦之外,盧照鄰還曾遍走蜀中山水。你想啊,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大才子,業(yè)障繁重,滿懷抑郁,行走在那樣一個文化厚重、山清水秀的地方。當然會有故事嘍。
第一個故事,是他個人的生命與蜀中山水的相逢。蜀中,那是山水清幽、高人輩出、文化遺跡眾多的好地方,盧照鄰是孱弱病骨、思慮周密、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以盧照鄰的視角放眼去看,那是怎樣一個像霧像風又像雨的天地?
第二個故事,是他與知己才子們的相遇。氣味相投,物以類聚,在那個臥虎藏龍的地方,盧照鄰怎么會不去找同類呢?那些高手又怎么會不去找盧照鄰呢?單我們從詩文中就能看到,盧照鄰遇到了王勃等等,“初唐四杰”中的兩位時常坐在一起,各懷愁緒,就詩下酒。
第三個故事,是他與愛情的相遇。在那里,他遇到了一個美麗癡情的川妹子,叫郭氏。不知郭氏生平,也不知兩人因何緣而遇,反正他們相愛了,她為他懷了孩子,他發(fā)誓一生相守。
后來,盧照鄰到長安參加“典選”,與郭氏分別,兩人相約,待君歸,我與你執(zhí)手白頭,不分離。然后,盧照鄰走,盧照鄰下獄,盧照鄰患風疾,盧照鄰父親去世,盧照鄰守喪,盧照鄰病重,成了廢人。
郭氏這邊,孩子出生,孩子夭折,郭氏望穿秋水,郭氏四處打聽,郭氏一等兩年,郭氏以為他已忘了她。
偶然的機緣,她認識了駱賓王,向這位同為“四杰”的才子訴說此事,駱賓王天生俠骨,寫了一首《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為她打抱不平。
而一千五百里之外,盧照鄰正在太白山為父守喪,此時盧家已近破產(chǎn),得了嚴重風疾的他只能在地上爬行,“寸步千里,咫尺山河”。
然后,然后更糟,盧照鄰在《五悲·悲窮通》中自述,“形枯槁以崎嶬,足聊蜷以緇厘……骸骨半死,血氣中絕,四支萎墮,五官欹缺……毛落須禿……唇亡齒寒……仰而視睛,翳其若瞢。俯而動身,羸而欲折?!?br>
后世的人罵盧照鄰沒良心,難道連個音訊都不能通一下嗎?
可一代神清氣爽的才子,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接連丟官下獄、家破父亡、病成廢人,滄海桑田,恍如隔世,如何見舊人?
駱賓王文名滿天下,那篇《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傳遞甚廣,盧照鄰從來沒有反駁過,也沒有申訴過。直到很久以后,他在一首詩里提了一筆:忽憶揚州揚子津,遙思蜀道蜀橋人。鴛鴦渚兮羅綺月,茱萸灣兮楊柳春。“蜀道蜀橋人”,可是姓郭?
乞討舊友求救藥王
在太白山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艱難。因為缺錢,盧照鄰買不起上等丹砂來調(diào)制藥方,便用普通丹砂替代,結果吃了之后,病情反而加重。時至今日,一向恃才傲物的他,竟然開始妥協(xié)。
他在給朋友的信眾寫道:“我家原有人口百余,自從家難之后,弟妹凋零,一無長物。偏我重病,母兄哀憐,破產(chǎn)以供醫(yī)藥”、“若諸君子家有好朱砂,請幫襯一下;如果沒有,乞請給些其他藥品也好。”
據(jù)不完全記載,給他送藥或者送錢的人有:太子舍人裴瑾之、韋方賢,左史范履冰、水部員外郎獨孤思莊,少府丞舍人內(nèi)供奉閻知微等。
41歲那年,病情進一步惡化的盧照鄰來到了長安,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百歲“藥王”孫思邈,兩人一見如故,談經(jīng)論道,成了忘年之交。
此后,孫思邈采藥懸壺來到禹州,盧照鄰跟隨而至,在朋友的資助下在具茨山買了幾十畝地,并疏通穎水圍繞自家宅院??蓱z醫(yī)者醫(yī)病不醫(yī)命,藥王也沒能挽回病入膏肓的盧照鄰,具茨山的仙氣靈藥也未能妙手回春。
此時的盧照鄰雙腿痙攣,一只手也殘廢了。他心念俱灰,讓人挖了一個墳墓,他平常就躺臥在墓穴之中??删瓦@么一只能動的手,卻掙扎著寫出了《病梨賦》、《釋疾文》等詩文。
讓我們來看看其中一首《 釋疾文三歌 》:
歲將暮兮歡不再,時已晚兮憂來多。
東郊絕此麒麟筆,西山秘此鳳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歲去憂來兮東流水,地久天長兮人共死。
明鏡羞窺兮向十年,駿馬停驅(qū)兮幾千里。
麟兮鳳兮,自古吞恨無已。
茨山有薇兮潁水有漪,夷為柏兮秋有實。
叔為柳兮春向飛。倏爾而笑,泛滄浪兮不歸。
筆走游龍,卻在瀟灑表象之中暗藏死寂,一片死灰,這是此時盧照鄰的詩??赡阒绬??就在十幾年前,他的詩的風格是這樣的:
《詠史四首其四》
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
直發(fā)上沖冠,壯氣橫三秋。
愿得斬馬劍,先斷佞臣頭。
天子玉檻折,將軍丹血流。
捐生不肯拜,視死其若休。
歸來教鄉(xiāng)里,童蒙遠相求。
弟子數(shù)百人,散在十二州。
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
名與日月懸,義與天壤儔。
何必疲執(zhí)戟,區(qū)區(qū)在封侯。
偉哉曠達士,知命固不憂。
區(qū)區(qū)十數(shù)年,一個人的心境發(fā)生了這樣滄海桑田的變化。天命殘忍,擁劍的少年坐困床頭,快意的指尖摸不到酒杯,卻觸藥壇,自由的靈魂游不了天下,深陷疼痛。
而悲傷沒有剎車,公元680年,孫思邈去世,盧照鄰失去了最后一線希望。他寫了遺書性質(zhì)的《釋疾文》,而后自沉于潁水之中,為這短暫而又漫長的一生作了一個徹底的了斷。
才骨隨穎水,詩魂歸具茨。這一處華夏文明的淵源,愿能安息這位多舛才子的靈魂。
文非無用筆落千秋
筆者曾很羨慕畫家、音樂家、雕刻家、建筑家等,他們能通過自己反復的思考積蓄打磨,創(chuàng)造出令人驚艷的實體美。而文字是務虛的,你很難從它身上感受到同等的動人心魄的美。
但在盧照鄰的文字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這樣的境界:其文字之美,其格局之優(yōu)雅,其情境之動人,使人心開脈搖。原來文字也可以有這樣的創(chuàng)造力,能夠無限的構架一個個的絕美空間,能夠信手組合成一幕幕懾心的畫面,能夠游走天上地下任意坐標。
它比一切都自由,但是它也比一切都辛苦。盧照鄰的文字,不僅僅源自于他卓越敏銳的天賦,也不僅源自他苦讀勤學皓首窮經(jīng),而是窮盡他的一生之才高、命薄、病苦、孤獨、疼痛、吶喊、絕望等等,陳釀而成。
像王勃《滕王閣序》是天才之作,令人驚艷,但卻不足以令人心魄動搖。而盧照鄰晚年所寫的《五悲文》、《釋疾文》,幾乎一開頭,就讓人神傷。那哪里是文字啊,分明是數(shù)千個冷冰凄霜、刃穿孤心的夜晚而熬成的一碗酒啊。且不說喝,聞一下,就有人倒。
或許,人生非經(jīng)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煎熬痛苦之際遇,不足以慨悟動容之文字。
由此,想到幾個人,幾個很辛苦很襤褸很憔悴的背影——大宋潦倒爛醉柳三郎, 柳永, 他心中有暮靄沉沉楚天闊,卻沒有三尺臥榻;大明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 唐寅, 詩文、繪畫美得的讓人以為不是塵世物,卻科舉落魄、妻子離異、精神失常、沉疴不起;徐青藤, 徐渭, 詩文書畫、劇作、軍事皆是一等,單繪畫一技就讓鄭板橋、齊白石喊出“甘為青藤門下走狗”,卻幼年奪母、少年入贅、科舉坎坷、精神失常、殺妻入獄;清代大儒羅仲岳, 羅澤南 ,學通古今、理學大儒、品德超卓、軍事帥才,曾國藩等湖南籍精英視之如師如兄,卻少年失怙、終生不第、極貧多病、戰(zhàn)死沙場……
很想,穿過命,穿過運,穿過地火水風,去看看那背后是怎樣的一雙手,在寫他們的一生。
為什么會這樣寫?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后人有多種說法,有三子,現(xiàn)其后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縣內(nèi)。
盧照鄰最有名的詩其實有十首,下面就介紹其中的兩首:
戰(zhàn)城南
朝代:唐朝|作者:盧照鄰
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
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
雕弓夜宛轉,鐵騎曉參驔。
應須駐白日,為待戰(zhàn)方酣。
紫騮馬
朝代:唐朝|作者:盧照鄰
騮馬照金鞍,轉戰(zhàn)入皋蘭。
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雪暗鳴珂重,山長噴玉難。
不辭橫絕漠,流血幾時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45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駱賓王
下一篇: 楊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