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雜劇作家。安徽省亳州市人。生平不詳。所作《張鼎智勘魔合羅》存有元、明刊本多種。劇本寫李德昌經(jīng)商歸家,中途病倒在古廟中,便求賣魔合羅(泥塑娃娃)的小販高山給妻子劉玉娘送信。李德昌的弟弟李文道聞訊,到廟內(nèi)毒死了哥哥,反誣玉娘謀殺親夫,逼嫂為妻。玉娘不從,事涉官府,竟被昏庸的知縣屈判死罪。六案都孔目張鼎要求復(fù)審,經(jīng)過調(diào)查、推斷,終于昭雪了冤案。作品暴露了封建家庭的矛盾和元代吏治的腐敗,成功地塑造了張鼎這一正直、干練的人物形象。第4折張鼎智審魔合羅,從一個線索剝繭抽絲,終使案情大白,收到很好的戲劇效果。送信老人高山善良、固執(zhí)、詼諧的性格描寫得也很成功。
孟漢卿,曹本《錄鬼簿》記為“益漢卿”。元代戲曲作家,名不詳。亳州(今安徽亳縣)人。生平事跡無考。約當(dāng)元世祖至元年前后在世。工曲,所著雜劇僅《魔合羅》一種,敘元代張鼎勘案故事,人稱不亞于《龍圖公案》?!短驼糇V》嘗評其詞曲,將其列入杰作之中,認(rèn)為“詞勢非筆舌可能擬,真詞林之英杰!”賈仲明亦嘗寫有挽詞贊其曰:“己齋老叟播聲名,表字相同亦漢卿?!赌Ш狭_》一段題張鼎,運(yùn)節(jié)意脈精,有黃鐘商調(diào)新聲。喧燕趙,響玉音,廣做多行。”將其徑直與關(guān)漢卿相提并論,可見后人對他的推戴。
1. 古文中的“見”字的翻譯有哪些 見見(會意。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頭上加只眼睛,就是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
本義:看見,看到)見,視也?!墩f文》未見君子。
——《詩·周南·汝墳》利見大人?!兑住で芬婟堅谔铩?/p>
——《易·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抖Y記·大學(xué)》見而不見,聞而不聞。
——《韓非子·主道》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diǎn)兵。——《樂府詩集·木蘭詩》見兩小兒辯斗。
——《列子·湯問》兒童相見不相識?!啤べR知章《回鄉(xiāng)偶書》虎見之。
——唐·柳宗元《三戒》歧王宅里尋常見。——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見雌雄(看到結(jié)果);見人(見證人);見喜(出痘疹的忌諱說法);見不過(看不慣;見不得);見頭知尾(比喻聰明透頂)進(jìn)見;會見 往見楚王。
——晉·干寶《搜神記》見蔡桓公?!俄n非子·喻老》扁鵲復(fù)見。
正見清河?!妒勒f新語·自新》又如:見駕(參見皇帝);見面掛腳(古時風(fēng)俗新娘拜見公婆和諸姑姊妹時,所奉上作為見面禮的刺繡鞋面);見禮(朝見之禮)遇到;碰見 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
——《左傳·桓公元年》又如:這種藥怕見光;見齒(露齒而笑);見顧(光顧);見難(遇到危難);見禮(受到禮遇)指死——主要用于口語中 。如:見閻王聽到 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東揖山東隆準(zhǔn)公。
——李白《梁甫吟》:見說(聽說);見話(聽說,聽講)觀察;知道;了解 道在不可見?!俄n非子·主道》本無辭輦意,豈見入空官。
——李賀《感諷網(wǎng)上查的。
2. 古文中“見”字的用法有哪些 ”見“字有兩個讀音,分別為jiàn和xiàn。
用法如下:
一、作動詞
(1)遇見;碰見。如:唐代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兒童相見不相識?!弊g:兒童碰見我不認(rèn)識我。
(2)拜見,謁見;又指會見 。如:《戰(zhàn)國策·齊策一》中的《鄒忌諷齊王納諫》:“于是入朝見威王。”譯:于是,鄒忌上朝廷拜見齊威王。
(3)召見;接見。如:西漢司馬遷的《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坐章臺見相如?!弊g:秦王坐在章臺宮接見藺相如。
(4)知道;懂得。如:宋代陸游的《示兒》:“乃翁見事可憐遲?!弊g:于是老翁懂得事情那么遲。
(5)聽見;聽到。如:清代曹雪芹的《林黛玉進(jìn)賈府》:“總不許見哭聲?!弊g:總是不停聽到哭聲。
二、作名詞
(1)看見的東西。如:北宋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入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其奇?!弊g:進(jìn)去越深入,那么進(jìn)去里面就更困難,但所看見的東西就越奇特。
(2)見解、見識。如:元末明初羅貫中的《失街亭》:”汝真女子之見?!弊g:你真是女子般的見識。
三、作副詞
(1)用在動詞前,表被動,譯為“被”。如:西漢司馬遷的《屈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弊g:誠信而被懷疑,忠誠而被毀謗,能沒有怨恨嗎?
(2)副在動詞前,表示說話人自己,可譯為“我”。如:《玉臺新詠》中的《孔雀東南飛》:“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弊g:你既然如此記念我,那么過不多久就希望你來(接我)。
詞組:
見得 jiàndé:看得出來;可以確定。
見地 jiàndì:對事物的認(rèn)識和看法。
情見[qíng xiàn]:情感流露。
見糧[xiàn liáng]:現(xiàn)存的糧食。
自見[zì xiàn]:自我表白;顯露自己。
見多識廣 jiànduōshíguǎng:指見聞較多,經(jīng)驗學(xué)識豐富廣泛。
3. 古文中見字的用法 高中 jiàn
①看;看到?!洱R桓晉文之事》:“~牛未~羊也?!?/p>
②遇見;碰見?!痘剜l(xiāng)偶書》:“兒童相~不相識?!?/p>
③見面;會面?!杜眯小罚骸耙拼嘟鄜。”
④拜見;謁見?!多u忌諷齊王納諫》:“于是入朝~威王。”
⑤召見;接見。《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坐章臺~相如?!?/p>
⑥知道;懂得?!妒緝骸罚骸澳宋虀事可憐遲?!?/p>
⑦聽見;聽到?!读主煊襁M(jìn)賈府》:“總不許~哭聲?!?/p>
⑧見解;見識。《晉書?王渾傳》:“敢陳愚~?!?/p>
⑨用在動詞前,表被動,譯為“被”。《屈原列傳》:“信而~疑,忠而被謗?!?/p>
⑩在動詞前,表示說話人自己,可譯為“我”。《孔雀東南飛》:“君既若~錄,不久望君來?!?/p>
xiàn
①同“現(xiàn)”,出現(xiàn);顯現(xiàn)?!睹熳运]》:“錐之處囊中,其未立~。”
②使……拜見。《荷蓧丈人》:“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其二子焉?!?/p>
4. 文言文中“見”字的古義 1、看見,發(fā)現(xiàn) 如:東漢·許慎《說文》:見,視也。
意思是見就是看見。 又如:見雌雄(看到結(jié)果);見人(見證人);見喜(出痘疹的忌諱說法);見不過(看不慣;見不得);見頭知尾(比喻聰明透頂) 2、進(jìn)見;會見 如:晉·干寶《搜神記》往見楚王。
意思是進(jìn)見楚王。 又如:見駕(參見皇帝);見面掛腳(古時風(fēng)俗新娘拜見公婆和諸姑姊妹時,所奉上作為見面禮的刺繡鞋面);見禮(朝見之禮) 3、遇到;碰見 如:春秋末年 左丘明《左傳·桓公元年》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
意思是宋國的華父督在路上見到孔父的妻子 又如:這種藥怕見光;見齒(露齒而笑);見顧(光顧);見難(遇到危難);見禮(受到禮遇)。 4、聽到 如: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東揖山東隆準(zhǔn)公。
意思是你知道秦末漢初居住高陽的酒鬼儷食其嗎?六十多歲了,草莽出身,見了劉邦硬是不跪拜,做個長揖就算給足面子了! 又如:見說(聽說);見話(聽說,聽講) 5、觀察;知道;了解 如:見幾(明察事物細(xì)微的傾向);見知(知道);見便(識相;知趣) 6、比試;較量 如:見高低;見陣(交戰(zhàn),對陣);見仗(交戰(zhàn)) 7、見:xiàn,“現(xiàn)”的古字。顯現(xiàn);出現(xiàn);實現(xiàn) 如:唐·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意思是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 又如:見影(現(xiàn)形;發(fā)覺);見得(顯得) 8、見:xiàn,介紹,推薦 如:春秋 孔子《論語·微子》見其二子焉。意思是讓他兩個兒子出見子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見。
5. 古文中的“見”字的翻譯有哪些 基本字義
1. 看到:看~。罕~。~微知著。~義勇為。~異思遷。
2. 接觸,遇到:怕~風(fēng)。~習(xí)。
3. 看得出,顯得出:~效。相形~絀。
4. (文字等)出現(xiàn)在某處,可參考:~上。~下。
5. 會晤:會~。接~。
6. 對事物觀察、認(rèn)識、理解:~解。~地(見解)。~仁~智(指對同一問題各人從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詞,表示被動或?qū)ξ胰绾危簙外。~教。~諒(原諒我)。~笑(被譏笑)。
詳細(xì)字義
〈動〉動詞已經(jīng)有人說了
〈名〉
1. 看法,見解 [opinion]
敢陳愚見?!稌x書·王渾傳》
2. 又如:依我之見;政見;我見;各抒己見;各執(zhí)己見;固執(zhí)己見;主見
3. 見識 [view]。如:淺見;偏見;見趣(見識情趣);見短(見識短淺)
〈助〉
1. 表示被動,相當(dāng)于“被” [be+過去分詞]
不見保?!睹献印ち夯萃跎稀?/p>
見犯乃死?!稘h書·李廣蘇建傳》
誠恐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悲獨(dú)見病?!啤?柳宗元《柳河?xùn)|集》
2. 又如:見笑于人;見笑于人;見重于當(dāng)時;見執(zhí)(被捉拿);見罔(被誣陷枉屈);見害(被害);見款(承蒙款待)
3.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對我怎么樣
見辱問于長者?!啤?李朝威《柳毅傳》
4. 又如:見告;見示;見教
5. 用在動詞后表示結(jié)果。如:碰見;聞見;聽見
〈形〉
1. 現(xiàn)有的 [available]。如:見力(現(xiàn)有的兵力);見子(現(xiàn)有的兒子);見兵(現(xiàn)有的士兵);見卒(現(xiàn)有的士卒)
2. 明顯的 [visible]。如:見證;見人(證人)
3. 〈方〉∶每 [every]
賢弟若如此,見常也顯你的好處?!端疂G傳》
4. 又如:見常(平常);見年(每年);見天見地(每天);見天見晚(每日每夜) 5. 另見 xiàn
6. 見字在古文的意思 李保國
對于“之”、“乎”、“者”、“也”的用法,大家并不陌生,作虛詞使用的“見”,在中學(xué)語文教材里不多見,易被師生忽略。現(xiàn)將其用法進(jìn)行歸類。
第一,用于及物動詞之前,有稱代動作行為的受事者的作用(稱代前置的賓語),而且句中要出現(xiàn)動作行為的施事者(主動者)。如:“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保ā队衽_新詠·孔雀東南飛》)——我當(dāng)初回家時,府吏囑咐我?!耙姸帯奔础岸幬摇薄S秩纾骸吧⒘?,慈父見背。”(《陳情表》)——我生下來才六個月,父親便丟下我死去。這里“見背”即“背我”。
第二,用在及物動詞之前表被動,而句中不出現(xiàn)動作的施事者,相當(dāng)于“被”?!氨弧笔墙樵~。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保ā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想要(把和氏寶玉)給秦國,只怕秦國的十五座城不能得到,白白的被欺騙?!耙娖邸奔础氨黄邸薄S秩纾骸靶哦娨?,忠而被謗。”(《史記·屈原列傳》)——誠實卻被懷疑,忠心反倒受到誹謗?!耙娨伞奔础氨粦岩伞薄?
第三,有些句子中,“見”和“于”搭配起來使用,也表被動。但是起表被動作用的主要是“于”,“見”與“于”相照應(yīng)。如:“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保ā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我實在害怕被大王欺騙而對不住趙王。又如:“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保ā丁?a href="/ddjy_100/224.html">莊子·秋水》》——我被見識廣博的人笑話。
第四,“見”一方面表被動,另一方面指代自己,這種用法不多見。如:“事理如此,實為見誣?!保ā稌x書·太子遺妃書》)——事實、道理像這樣,實際是我被誣陷。這里,“見誣”即“我被誣陷”。
第五,“見”還有“被認(rèn)為”的意思。這種用法也很少見。如:“所說出于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jié)而遇卑賤,必棄遠(yuǎn)矣?!保ā俄n非子·說難》——(被游說的人)要名聲顯赫,而你卻用豐厚財利去勸說他,就會被認(rèn)為你品節(jié)不高,并以地位低的人看待你,一定會遭到永遠(yuǎn)的拋棄?!耙姟奔础氨徽J(rèn)為”。
第六,“見”與“教”、“怪”等詞組合,構(gòu)成固定結(jié)構(gòu),這時的“見”為助詞,只是這種用法更為少見。如:“岳父見教的是?!保ā度辶滞馐贰罚栏复笕酥附痰膶Α!耙娊獭奔础爸附獭薄?
來源:《品 茗》
7. 文言文中“見”字的古義 1、“現(xiàn)”的古字:顯現(xiàn);出現(xiàn);實現(xiàn)。
例句:圖窮而匕首見?!稇?zhàn)國策·燕策》。
譯文:地圖展現(xiàn)到盡頭,匕首出現(xiàn)了。
2、介紹,推薦。
例句:見我于王?!赌印す敗贰?/p>
譯文:向皇上推薦我。
例句:軍無見糧。——《史記》。
譯文:軍隊里面沒有現(xiàn)成的糧食了。
4、現(xiàn)在。
例句:供狀人劉玉娘,見年三十五歲?!っ蠞h卿《魔合羅》。
譯文:狀人劉玉娘,今年只有三十五歲。
5、觀察;知道;了解。
例句:道在不可見?!俄n非子·主道》
譯文:道,就在于它的不可知。
上下五千年 ,群星多燦爛。
商湯居與亳,渦水多神仙。
三朝古都地,名揚(yáng)四海傳。
亳州名人多,老莊和陳摶。
曹操與化佗,巾幗花木蘭。
張良伍子胥 ,李坤李敬玄 。
清未姜桂題,蒙城馬三元。
人文 歷史 久,說也說不完。
亳州明星有:
張雨輝:1986年5月30日出生于安徽省亳州市,現(xiàn)居上海。藝術(shù)家,音樂制作人,中國內(nèi)地男歌手。
釋小虎:原名劉凌嘉、劉振東,中國內(nèi)地影視男演員,出生于安徽亳州市古井鎮(zhèn)。
紀(jì)子墨:原名紀(jì)宇電,1994年2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亳州市,中國內(nèi)地影視男演員,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xué)院。
明星我就知道這么多了!
亳州 歷史 名人很多,有:
張 良:西漢亳州人。為劉重要謀士。楚漢戰(zhàn)爭時,提出不立六國后代,聯(lián)合英布、彭城、籠絡(luò)韓信等策略,并主張追擊項羽,徹底消滅楚軍,皆為劉邦所采納。曾與韓信整理編次春秋戰(zhàn)國以來各家軍事著作。 漢朝建立,封留候。
華佗-華佗,字元化,出生在東漢未年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毫縣)的一個普通士族家庭,約生于漢沖帝永熹元年(公元145年),卒于漢獻(xiàn)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曹操-曹操(155 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軍中,逐步擴(kuò)充軍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據(jù)兗州,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份,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xiàn)帝都許(今河南許昌東)。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jù)勢力。 官渡之戰(zhàn)大破軍閥袁紹后,逐漸統(tǒng)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jìn)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quán)和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夏候敦:三國時期亳州人。魏國大將。從征孫權(quán)還,官拜前將軍。曹丕封魏王。任為大將軍。
這幾個比較知名的亳州 歷史 名人,其次還有很多哦!
亳州
亳(bó)州,簡稱亳,古稱“譙(qiao)城”,安徽省地級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處華北平原南端,距省城合肥330公里,位于東經(jīng)115 53′ 116 49′、北緯32 51′ 35 05′,西部、北部與河南省接壤,西南部與阜陽市毗連,東部與淮北市、蚌埠市相倚,東南部與淮南市為鄰,面積8374平方公里。
著名人物
姓名
華佗(約145-208),名敷,字元化,譙(今亳州市譙城區(qū))人,是東漢末年卓越的醫(yī)學(xué)家。
曹操(155-220),字孟德,漢、魏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亳州)人,曹操第四子,生前曾封陳王,死后謚日"思"。
曹騰生卒年不詳,字季興,東漢著名的宦官。張良(?一公元前189),字子房,漢朝初期大臣。
許褚,生卒年不詳,字仲康,亳州人,是曹操著名的猛將和衛(wèi)士。
曹丕(187-226),字子桓,沛國譙(今亳州)人。曹操的第二個兒子。 歷史 上稱魏文帝。
曹霸(約704—770),曹髦之后,唐代著名畫家。
曹睿(205-239),字元仲,沛國譙(今亳州)人,曹丕之子。 歷史 上稱作魏明帝。
曹真(?-231),字子丹。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魏武帝曹操族子。
夏侯惇(?-220),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末年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夏侯淵(?-219),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名將。
夏侯玄(209-254),字太初(一作泰初)。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玄學(xué)家、文學(xué)家、官員。
夏侯光姬(?-307),小字銅環(huán),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征西將軍夏侯淵的曾孫女,兗州刺史夏侯威的孫女,淮南太守夏侯莊之女,瑯琊恭王司馬覲的王妃,晉元帝司馬睿的生母。
花木蘭生卒年月不詳,魏氏女,譙城縣營郭鎮(zhèn)人。
張樂行(1810-863),清末捻軍首領(lǐng),渦陽縣張老家村人。
李敬玄(615-682),亳州譙縣(今安徽譙城)人,唐朝宰相。
李紳(772-846),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qū))。唐朝宰相、詩人孟漢卿元代雜劇作家。
薛蕙(1489-1539),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內(nèi)薛家巷。舉正德九年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
梁巘(yǎn)(1710-1788),字聞山、文山,號松齋,又號斷硯齋主人。清朝著名書法家。
姜桂題(1843-1922),字翰卿,清代安徽亳州(今亳州市譙城區(qū))人,北洋政府高級將領(lǐng),陸軍上將。
馬玉昆(?-1908),字荊山,安徽亳州市蒙城馬集人。1899年擢浙江提督,次年調(diào)還直隸提督。張宗禹清末捻軍著名將領(lǐng)、西捻軍統(tǒng)帥。
盧秉恒1945年2月出生于安徽亳州,中國機(jī)械制造與自動化領(lǐng)域著名科學(xué)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侯寶璋(1893-1967),利辛縣闞疃集人,著名病理學(xué)家、醫(yī)學(xué)教育家。
鄧琳琳前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
仲星火著名電影演員,人民藝術(shù)家。
崇敬軍人,宣揚(yáng)將軍。今天介紹幾位亳州籍的解放軍將軍,與友友們分享,他們是:
徐德學(xué),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qū)人,中將軍街。1949年8月出生,歷任武警重慶市總隊政治委員、武警湖南省總隊政治委員、武警部隊指揮學(xué)院政治委員、武警部隊政治部副主任、南京軍區(qū)副政治委員等職務(wù),2009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
段端武,安徽渦陽人,解放軍中將軍銜。1949年8月生,1969年2月入黨,1965年8月參加工作。歷任山西省軍區(qū)司令員、天津警備區(qū)司令員、河北省軍區(qū)司令員、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等職務(wù),
易學(xué)明,安徽蒙城人,解放軍少將軍銜。1954年2月出生。曾任南京軍區(qū)南京總醫(yī)院院長、主任醫(yī)師,第二軍醫(yī)大學(xué)、南京大學(xué)教授,第二軍醫(yī)大學(xué)、南方醫(yī)科大學(xué)碩士研究生導(dǎo)師( 社會 醫(yī)學(xué)與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學(xué))。
李金勝,安徽渦陽人,解放軍少將。1947年出生,曾任國防 科技 大學(xué)政治部副主任。
張良富,安徽渦陽人,解放軍少將軍銜。1965年入伍,歷任南京軍區(qū)高炮75師司令部通信科科長,第12集團(tuán)軍通信團(tuán)團(tuán)長,第12集團(tuán)軍高炮旅旅長,第12集團(tuán)軍坦克2師副師長,第12集團(tuán)軍技術(shù)(裝備)部副部長,南京軍區(qū)司令部通信部部長,南京軍區(qū)裝備部副部長等職務(wù)。?
1,華佗,東漢亳州人。"神醫(yī)“,"外科之祖″。發(fā)明了中藥麻醉劑一麻沸散。還創(chuàng)造了"五禽之戲″。2,曹操,三國亳州人。魏武帝。文學(xué)上也有較高成就,其詩今存20余首樂府詩。昂揚(yáng)之精神,宏偉氣魄與慷慨不平之感情,對五言詩發(fā)展貢獻(xiàn)較大。 散文有40余篇,詩文皆為后世傳誦。3,張良,西漢亳州人。為劉邦重要謀士。曾與韓信整理編次春秋戰(zhàn)國以來各家軍事著作。漢朝建立,封留候。4,曹騰,東漢亳州人。東漢末年大宦官,寬厚仁愛。5,曹洪,三國亳州人。魏國名將。驃騎將軍。6曹仁,三國毫州人。魏國名將。大將軍,大司馬。7,曹丕,三國毫州人。魏文帝。當(dāng)時文壇領(lǐng)袖,其詩"燕歌行"為現(xiàn)存最早一首七言詩。8,曹植,三國亳州人。建安杰出詩人,今傳《曹子建集》1O卷。9,許諸,三國毫州人。11,夏候敦,三國亳州人。大將軍。12,夏候淵,東漢末年亳州人。魏國名將。13,夏候玄,三國亳州人征西將軍,早期玄學(xué)領(lǐng)袖,書法家。14,朱粲,隨,毫州人。隨末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15,陳傳,后唐亳州人。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16,曹霸,唐亳州人。唐畫馬最著名。17,魯宗道,唐毫州人。1017/年詔兩省置諫官。18,龔得樹,清亳州人。捻軍起義首領(lǐng)。19,吳楚奇,清亳州人。清初畫家。20,薛蕙,明亳州人。明代著名詩人。21,薛鳳翔,明亳州人?!赌档な贰纷髡摺?2,姜桂題,亳州人,北洋陸軍將領(lǐng)。
你好,很高興回復(fù)你的問題,首先我也是一位亳州人,為亳州感到驕傲自豪,亳州是華佗故里藥都之鄉(xiāng),大亳州我來了,
亳州名人還是很多的,下面從古至今我介紹下吧,
上古時期有帝嚳,
商時期有商湯,
春秋戰(zhàn)國有莊子,
漢朝時期有張良、華佗,三國時期有曹操、曹丕、曹植、曹彰、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許褚、曹真、夏侯玄。
南北朝有花木蘭,
隋唐宋時期有李紳、曹霸、薛鳳祥、陳摶,
清代有梁巘,
現(xiàn)當(dāng)代有顏語、鄧琳琳,
安徽 亳 州,古稱譙,為中國藥都,是全球最大的中藥材集散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
三國時期,譙為魏國陪都,北周靜帝時期,譙改稱 亳 州。
亳 州雖然地方不錯,但有份量的名人卻相對較少。
傳聞帝嚳定都于 亳 州,號令天下;三國時期,有神醫(yī)華佗、一代梟雄曹操、名將夏侯惇為沛國譙縣人;元末劉福通、韓林兒定都于此起兵反元。
除此之外, 亳 州再無有份量名人。
亳州石大營,朱元璋御賜:明統(tǒng)兵大元帥武德將軍石良,子孫世襲武德將軍,三品以上官員。明清石良后人98位九品以上官員?,F(xiàn)在石良后人族譜聯(lián)絡(luò)的正團(tuán)以上22位。
張軍,復(fù)旦大學(xué)經(jīng)濟(jì)學(xué)院院長,著名經(jīng)濟(jì)學(xué)家;
張耕,海南三沙市委副書記、儋州市委書記、海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
姜桂題,北洋政府陸軍上將。
商朝:商湯
春秋戰(zhàn)國:老子、莊子、柳下惠
秦漢朝時期:張良、華佗、曹騰、曹嵩、曹操
三國時期: 曹丕、曹植、曹彰、曹仁、曹節(jié)、曹洪、夏侯惇、夏侯淵、許褚、曹真、夏侯玄
隋唐宋元時期
李紳、陳摶、曹霸、李陽冰、孟漢卿
明清時期
薛蕙、薛鳳翔、梁巘、姜桂題、馬玉昆
現(xiàn)當(dāng)代
顏語、戴登科、鄧琳琳、解曉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46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孟昉
下一篇: 倪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