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良貴(約1086—1142),字義榮,號默成,金華城區(qū)人。北宋政和五年(1115)進士,授秘書郎。后提舉淮南東路常平。宰相蔡京父子屢欲與之結交,被其拒絕。南宋靖康元年(1126),欽宗問誰可為相,良貴言何?、唐恪等4人不可用。遂被當權者視為狂妄,黜監(jiān)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即位,召為左司諫,即建議高宗巡幸淮揚,選皇室賢者為山東、河北長官,以此壯國體、養(yǎng)兵威,以圖恢復大宋江山。后歷任提點荊湖南路刑獄、秘書少監(jiān)、中書舍人等;又曾出知明州、嚴州。以徽猷閣待制提舉亳州明道宮。歸家,十年不出。良貴居官剛正不阿。王黼、張邦昌均欲招為女婿,章惇謀以孫女嫁其,許奩資300萬錢,皆予以拒絕。后娶范仲淹后裔一孤女為妻。晚年貧甚。秦檜差人暗示其去求一郡令,亦予拒絕。病卒,無以為葬,高宗賜錢50萬。時婺州有“三潘”,即“富潘”、“貴潘”,而良貴號稱“清潘”。有雜著15卷,朱熹為之序。清康熙年間,其裔孫掇拾散佚的著作編成《默成文集》8卷刊行。
潘良貴(一○九四~一一五○),字子賤(原名京,字義榮),號默成居士,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巧仙岬?,為太學博士,累遷提舉淮南東路常平。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對,論何桌等人不可用,黜監(jiān)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召為左(一作右)司諫,因請誅叛命者,忤時相,去職奉祠。紹興二年(一一三二),起為左司員外郎,與宰相呂頤浩語不合,出知嚴州,未幾又奉祠。五年,起權中書舍人。八年,再奉祠。九年,起知明州,一年后離職奉祠。二十年,坐與李光通書,貶三官,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年五十七。有《默成居士集》十五卷,已佚。清康熙初由其裔孫輯成《默成文集》八卷?!端问贰肪砣吡ⅰ端卧獙W案》卷二五有傳。
潘良貴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敬鄉(xiāng)錄》卷二(簡稱敬鄉(xiāng))所引詩。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煩褻的引證解釋是:⒈雜亂輕慢。引《宋書·禮志一》:“漢氏不拜日於東郊,而旦夕常於殿下東面拜日,煩_似家人之事,非事天郊神之道也。”唐柳宗元《唐故萬年令裴府君墓碣》:“會金州猾吏來,揚言恐喝,以煩_事?!鼻邋X大昕《廿二史考異·宋史十三·潘良貴傳》:“會戶部侍郎向子_入見,語言煩_?!薄?br>煩褻的引證解釋是:⒈雜亂輕慢。引《宋書·禮志一》:“漢氏不拜日於東郊,而旦夕常於殿下東面拜日,煩_似家人之事,非事天郊神之道也?!碧屏谠短乒嗜f年令裴府君墓碣》:“會金州猾吏來,揚言恐喝,以煩_事?!鼻邋X大昕《廿二史考異·宋史十三·潘良貴傳》:“會戶部侍郎向子_入見,語言煩_?!?。拼音是:fánxiè。結構是:煩(左右結構)褻(上下結構)。注音是:ㄈㄢ_ㄒ一ㄝ_。
煩褻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nèi)容】
1.雜亂輕慢。
二、網(wǎng)絡解釋
煩褻雜亂輕慢《宋書·禮志一》:“漢氏不拜日於東郊,而旦夕常於殿下東面拜日,煩褻似家人之事,非事天郊神之道也?!碧屏谠短乒嗜f年令裴府君墓碣》:“會金州猾吏來,揚言恐喝,以煩褻事?!鼻邋X大昕《廿二史考異·宋史十三·潘良貴傳》:“會戶部侍郎向子_入見,語言煩褻?!?br>關于煩褻的成語
嘖有煩言淫詞褻語心煩意亂家煩宅亂心煩慮亂車怠馬煩省煩從簡撥煩之才自找麻煩心煩意燥
關于煩褻的詞語
淫詞褻語家煩宅亂要言不煩心煩技癢省煩從簡車怠馬煩嘖有煩言撥煩之才簡要不煩心煩意冗
點此查看更多關于煩褻的詳細信息
警勵的解釋亦作“ 警厲 ”。告戒勉勵。 唐 吳兢 《貞觀政要·納諫》 :“臣伏度圣心,必不以為謀慮深長,可委以 棟梁 之任,將以其 無所 避忌,欲以警厲羣臣?!?《舊唐書·張建封傳》 :“ 建封 又獻詩一篇,以自警勵。”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 玉露 》 卷十一:“﹝ 潘良貴 ﹞晚年力量尤凝定。 秦檜 勢正炎炎,冷處一角,笑傲泉石,作 《三戒說》 ,深以在得之規(guī),痛自警勵。” 梁啟超 《新民議·敘論》 :“使國民知受病 所在 ,以自警厲?!?
詞語分解
警的解釋 警 ǐ 注意 可能發(fā)生的 危險 ,戒備, 告誡 :警衛(wèi)。警世。警告。 警戒 。警備。 警惕 。警?。▼n )(警惕 醒悟 )。 需要戒備的 事件 或消息:警號。警報。警鐘。 感覺敏銳,見解獨到:警句。 警覺 (?)。機警。 國家 維持 勵的解釋 勵 (勵) ì 勸勉: 勵志 (勉勵意志)。勵行(妌 )。 獎勵 。勉勵。 勵精圖治 。 姓。 古同“厲”、“礪”,磨煉, 振奮 。 部首 :力。
潘安、潘妃、潘美、潘天壽、潘石屹、潘璋、潘良貴、潘季馴等。潘安是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是西晉文學家、政治家、古代四大美男之首,故事有白發(fā)悲秋、擲果盈車、辭官奉母、潘楊之好等。
潘姓名人
潘姓是中華姓氏之一,約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48%,姓氏源流包括:出于姬姓、鮮卑改姓、漢化改姓。
潘氏的起源有起源于姬姓說、羋姓潘氏說、姚(舜)姓潘氏說、番國潘氏說、邾國潘氏說。
潘性分布在全國各地和朝鮮半島、越南等,浙江、江蘇、安徽、山東、廣東、內(nèi)蒙古等省區(qū)潘姓人口較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47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潘閬
下一篇: 秦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