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
,北宋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梅堯臣簡介
梅堯臣是中國北宋詩人
梅堯臣提出與西派針鋒相對的主張。強調《詩經》
梅堯臣生平
據《至德縣志》記載:梅堯臣北宋景佑元年至五年(1034年-1038年)任建德縣令
他生于農家,幼時家貧
,酷愛讀書,16歲鄉(xiāng)試未取之后,由于家庭無力供他繼續(xù)攻讀再考,就跟隨叔父到河南洛陽謀得主簿(相當于現(xiàn)今的文書)一職,后又在孟縣、桐城縣連續(xù)擔任主簿職務。在連任三縣主簿之后例升知縣,召試,賜進士出身,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稱。梅堯臣入仕之后,曾胸懷大志,抱有遠大抱負,他原名“圣俞”,后改“堯臣”,意為立志要做個圣明君王的賢臣,然而他卻沒有遇到圣君。梅堯臣任建德縣令的五年間
,為人誠厚,清高自持,頗能體察民間疾苦,盡自己的力量做了許多惠政于民的事情。他經常深入鄉(xiāng)間百姓家微服私訪,與農人、與燒瓦匠、與貧婦交談,了解民間疾苦梅公雖然在位途上極不得意
,而在詩壇上卻享有盛名,他懷著無限的悲憤、苦悶、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寫出了大量的激動人心的詩篇。在當時,他和蘇舜欽齊名,在詩壇上聲望很高,被稱為“蘇梅”,又和歐陽修是好朋友,都是詩歌革新運動的推動者,對宋詩起了巨大的影響。他積極支持歐陽修的古文運動,他的詩作分為古淡與刻畫兩種,為當時人所推崇。歐陽修曾自以為詩不及堯臣。陸游在《梅圣俞別集序》中,曾舉歐陽修文、蔡襄書“南有山原兮,不鑿不營乃產嘉茗兮……”這是北宋大詩人梅堯臣所作的《南有佳茗賦》的開篇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48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