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730)任監(jiān)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著有《海叟集》4卷。
袁凱生平
袁凱字景文,江南華亭(今上海市奉賢區(qū)陶宅)人,元朝末年當過小小的府吏,博學有才,寫得一手好詩。一次在浙南名士楊維楨座上,有人展示一首《白燕》詩,楊對詩中“珠簾十二”、“玉剪一雙”等句十分贊賞,袁凱卻說,“詩雖佳,未盡體物之妙”,然后呈上自己的《白燕》詩。讀到“月明漢水初無影,雪滿梁園仍未歸”等句,“維楨大驚賞,遍示座客?!睆拇擞辛恕霸籽唷边@個美稱。
大明洪武三年(1370),袁凱被薦授為御史,成為皇帝的近臣?!睹魇贰の脑贰防镉性瑒P的傳略,在短短二百馀字中,除了交代他生平行狀外,記述了他一生中的兩件大事。第一件屬政績,他看到朱元璋輕易殺戮功臣,便委婉上言:“諸將習兵事,未悉君臣禮,請於都督府延(請)通經(jīng)閱古之士,令諸武臣赴都堂聽講,庶得保族全身之道?!敝煸安杉{了他用心良苦的建言。
朱元璋坐穩(wěn)江山后,疑忌心大膨脹,臣屬因一句話或幾個字而被殺的不少。因為他剃過光頭當過和尚,還做過流寇毛賊,忌諱僧、光等字。生和僧同音,則和賊同音,也犯他的大忌。有位官員因在賀表中有“天生圣人,為民作則”而掉了腦袋。他的殺戮濫而且酷,動不動就腰斬、剝皮。明人筆記《北窗瑣語》記載了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真事:中山王徐達夫人謝氏,“膂力過人,持鐵器重百斤”,跟隨朱元璋立過戰(zhàn)功。因沒有文化,即“未悉君臣禮”,在進宮看望親姐妹般的馬皇后時,無意間說了一句“我家不如爾家(闊綽)”的閑話,使朱元璋大不高興。“枕邊之言,中山寧(豈能)不動心乎!”於是安排妙計,召徐達進宮赴宴。席間皇帝親自為徐達斟酒,同時告訴他:“今日卿免赤族之災。”徐達哪里知道,夫人在家里已被御林軍武士砍了。袁凱無法阻止皇帝濫殺,但可以讓功臣不說錯話?!稗k學習班是個好辦法”,史家不沒其功,記上了這一筆。
傳略中第二件大事,便是袁凱自己因為一句話而差點丟了老命的經(jīng)過?!暗蹜]囚畢,命凱送皇太子覆訊,多所矜減。凱還報,帝問“朕與太子孰是?”凱頓首言:“陛下法之正,東宮心之慈?!币詣P老猾,持兩端,惡之。凱懼,佯狂告免歸。久之以壽終?!敝煸白屲参奶印熬毩晣隆?,“每有大獄,輒付論之”。太子也嫌老子太狠,常想減刑。要讓監(jiān)察御史袁凱來評判孰是孰非,這顯然是很難置詞的。平心而論,袁凱的回答十分得體??墒?,朱元璋認為他“老猾持兩端”,禍從天降。
兩端,也叫兩可說,即春秋時鄭人鄧析創(chuàng)立的一種辯術,《晉書》說它“是有不是,可有不可”《淮南子》說鄧析“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辭,數(shù)難子產(chǎn)之政”。其實例是,有個富戶在淆水中溺死了,撈得尸體的人“求金甚多”。雙方僵持著,都去請教鄧析。鄧對死者家屬說:“等著,別人家是不會買的?!睂剖哒f:“等著,別地方他是買不到的?!敝煸罢J為袁凱用“兩可論”來應付他,捉弄他,顯然是欲加之罪……正史十分簡單,“凱懼,佯狂告免歸,久之以壽終?!边@十二個字,袁凱的后半生冤深如海,命懸似絲。明代吳郡文人徐禎卿《剪勝野聞》、祝允明《野記》和楊儀《明良記》,都或簡或詳?shù)赜浭隽嗽娙似D難屈辱的后半生。華亭學者陸深,本鄉(xiāng)本上加上本朝本代,所以他的《金臺紀問》最翔實而具體?!疤媾轮z”。三天后又放了他,仍讓他當御史,每天臨朝,朱元璋就指著他說:“是持兩端者!”在這種情況下,袁凱不得不在上朝過金水橋時裝瘋,“仆地不起”。朱元璋說:“風疾當不仁?!弊屓擞媚窘炽@扎他身體,“凱忍死不為動”。這樣,朱元璋才放他回老家。一回到華亭,袁凱“鐵索鎖項,自毀形骸”。朱元璋仍不放心,說“東海走卻大鰻鱺”,派人到華亭宣旨,“起為本郡儒學教授”。袁凱“瞠目視使者,唱《月兒高》曲”。使者還報說真瘋了。朱元璋仍然不信,又派特務跟蹤觀察。於是,袁凱“使家人以炒面攪砂糖,從竹筒出之,狀類豬犬下,潛布於籬根水涯”,然后“匍匐往取食之”。這樣,朱元璋才相信他真的瘋了,才換得“以壽終”的結局。
袁凱文學成就
袁凱的詩作,言及現(xiàn)實其少,只于個別篇內有隱晦、曲折的表露。其成功之作多為抒發(fā)個人情懷,描述旅人思鄉(xiāng)之篇?!奥淙~蕭蕭江水長,故園歸路更茫茫;一聲新燕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客中夜坐》),遠離故土的幽情思緒盡出,情真意切。此類佳品尚有《京師得家書》、《淮西夜坐》等。《客中除夕》中“戎馬無休歇,關山正渺茫。一杯椒葉酒,未敵淚千行”,則以飄泊異鄉(xiāng)的旅人身份來寫戰(zhàn)亂之苦。袁凱詩古體學魏晉,近體師杜甫,但并不囿于古人,有自己意境。古風《從軍行》、《楊白花》等古樸激越,余韻悠然。律詩《采石春望》、《京師歸至丹陽逢侯生大醉》及七絕《淮東逢張十二信》等,都有杜詩渾厚深沉、真摯含蓄之風“流出肺腑,卓爾自立”。何景明等推袁凱為明初詩人之冠。
袁凱著有《海叟集》4卷,附“集外詩”1卷。此集為明弘治間,陸深得舊刻不全本,與何景明、李夢陽更相刪定之本。
【姓氏來源】
1、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媯姓,即為古帝王虞舜之后。相傳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顓頊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東菏澤東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媯汭河(今山東永濟南),所以后代又有媯姓。以媯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滅商后封為陳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陽)的陳胡滿,陳胡公媯滿的11世孫有個叫諸的,字伯爰,其孫濤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稱爰氏,春秋時世襲陳國上卿。由于當時爰字和袁、轅、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來的子孫就分別以這6個字為姓。正如《袁樞年譜》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異。據(jù)《通志.氏族略.以字為氏》所載,袁亦作轅、爰。陳胡公之裔。十八世孫莊伯生諸,字伯爰。伯爰之孫濤涂,以王父字為氏,稱爰濤涂。亦作袁濤涂。世代為陳上卿。其后有袁氏。史稱袁氏正宗,衍生出汝南袁氏與陳郡袁氏。陳郡袁氏從周朝就已世居我國北方,從魏晉南北朝汝南袁氏已經(jīng)南遷,出自陳郡、汝南兩望族后裔早已散居江南許多地方,隋唐以前,袁姓的許多顯赫名人已出現(xiàn)在江南地區(qū)。明、清之際,袁姓已遍及全國。
2、出自軒轅黃帝,軒轅以土德得天下。軒轅氏,又稱玄袁氏,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車轅,駕車周流天下,故而稱軒轅氏。其居住地又因黃帝軒轅氏而命名軒轅之丘,軒轅氏起兵革炎帝,以車帳相結為營,因是軒轅氏發(fā)明,世稱行轅。軒轅氏初都有熊之墟(鄭州或開封),所居之地,有以轅為名之邑,后稱為袁邑。上古時爰字和袁、轅、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軒轅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當天子,號黃帝。其后裔以邑為氏,世代相傳姓袁。后衍遷河北,這就是河北袁氏。
3、出自少數(shù)民族。據(jù)《魏書·高車傳》云:高車,蓋古赤狄之種,初號為狄歷,北方以為敕勒,諸夏以為高車丁零,其語略與匈奴同而有小異,其種有狄氏、袁紇氏、斛律氏、解批氏、護骨氏、異奇斤氏……無都統(tǒng)大帥,當種各有君長,為性粗猛,黨類同心,至于寇難,翕然相依,斗無行陣,頭別沖突,乍出乍入,不能堅戰(zhàn),其俗蹲踞褻黷,無所忌避,婚姻用牛馬納聘以為榮。俗無俗,不作酒,迎婦之日,男女相將,持馬酪熟肉節(jié)解,主人延賓,亦無行位,穹廬前叢坐,飲宴終日,復留其宿,明白將婦歸。頗諱娶寡婦而優(yōu)憐之,其畜產(chǎn)自有記識,雖闌縱在野,終無妄取。俗不清潔,喜致詩》及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其詩、賦、序、贊、碑、銘、疏、表等20余篇。
【袁姓名人】
袁郊:字之儀,袁滋之子,陳郡汝南朗山人,唐朝文學家。咸通時,為祠部郎中。昭宗朝,為翰林學士。作有傳奇小說《甘澤謠》一卷。
袁樞:字機仲,建安(今福建省建甌)人,南宋史學家。初任溫州判官、興化軍教授。乾道七年(1171),為禮部試官,出為嚴州教授。其后歷任太府丞、兼國史院編修官、權工部郎官兼吏部郎官、吏部員外郎、大理少卿,出知常德府、江陵府等職。喜讀《資治通鑒》,苦其浩博,乃著《通鑒紀事本末》42卷,因其文總括為239事,獨立成篇,起訖了然,為中國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學著作。創(chuàng)造紀事本末這一新的寫史體例,兼有紀傳、編年二者優(yōu)點,使“數(shù)千年事跡經(jīng)緯明析”,對后世影響極大,明清兩代多有仿作。
袁江:清代畫家。字文濤。江蘇江都(今揚州)人。善界畫。長于山水樓閣,精湛絢麗,能粗能細。初學仇十洲,中年繼而臨摹古人畫,在傳統(tǒng)基礎上創(chuàng)出自己的新路。生活在康熙年間。他后半生受當時在揚州的山西鹽商之聘,同他的從子袁耀到山西運河作畫,作品流傳在北方較多。其山水主要學宋代閻次平;畫石多鬼面皴;樓閣主要學郭忠恕,工整嚴密。后期多畫古代宮苑圖,如《梁園飛雪圖》、該圖以枚乘、江淹的梁園、兔園賦為依據(jù),極盡宮苑之壯麗。另畫《東園勝概圖》卷,此圖用長卷形式,界畫精亞,建筑物比例適當,樹石形態(tài)若真,山影波光,層次深遠?!稏|園勝概圖》為其代表作。還有《漢宮秋月圖》等。
袁耀:字昭道,江都(今江蘇揚州)人。袁江之侄。工畫山水、樓閣、界畫。畫風工整、華麗,與袁江相似。其精品有勝于袁江者。偶作花鳥,亦甚佳。乾隆十一年作《驪山避夏十二景》,乾隆四十五年作《阿房宮圖》,現(xiàn)藏南京博物院。約活動于乾隆中期。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文學家。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選庶吉士,曾任溧水、江浦、江寧等地知縣。辭官后定居江寧。其詩文不拘形式,自成一格,著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隨園隨筆》等書,為“江右三大家”之一。
袁山松:西晉吳郡太守,博學能文,曾著《后漢書》百篇。他擅長音樂,與羊曇之唱樂、桓伊之挽歌,并稱“三絕”。袁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文學家、史學家,其文采出眾,代表作為《后漢紀》。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湖北省公安人,明朝學者,三袁是明朝復古派“七子”之后,公安派的代表人物。其中以袁宏道成就最著,有《袁中郎集》傳世,其善詩歌古文,反對摹古,以清新見長。
袁崇煥:字元素,明代廣東省東莞人。好談邊事。萬歷進士,因獲寧遠大捷,官至遼東巡撫。崇禎元年(1628)命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平臺召見時慷慨陳詞計畫五年復遼。結果第二年后金軍就進圍北京,這是自明與滿洲人交戰(zhàn)以來,滿洲人第一次直接攻擊帝國的心臟、皇帝本人。這樣的結果讓崇禎如夢方醒,與袁崇煥的豪言壯語形成的這種巨大反差讓崇禎想死的心都有了。崇禎對袁崇煥的看法于是急轉直下,不僅僅是失望,還有受了欺騙和愚弄后的羞辱與痛恨,故被崇禎帝處死。
袁于令:吳縣(今屬江蘇?。┤?,明末清初戲曲作家,作有傳奇八種,雜劇一種,另有小說《隋史遺文》。
【郡望堂號】
1、郡望
陳郡:秦置陳郡,治所在陳縣(今河南省淮陽)。西漢淮陽國,東漢陳國,獻帝時改陳郡,均治陳縣(今淮陽)。隋唐為陳州淮陽郡。此之袁氏為淘涂裔孫直系地望。
汝南郡:漢時置郡,治所在上蔡(今屬河南省上蔡西北)。東晉治懸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此之袁氏為陳郡袁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袁安。
河南郡:漢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陽(今河南省洛陽)。隋有豫州河南郡,唐為洛州河南府,轄境都遠小于漢河南郡。元為路,明為府。
彭城郡:指今江蘇徐州。傳堯封彭祖于此,為大彭氏國。秦置彭城縣。西漢后期一度以楚國為彭城郡,治所在彭城(今江蘇省徐州)。東漢建彭城國。以后或為彭城郡,或為徐州,均治彭城。彭城縣于元初撤銷,并入州治。此之袁氏出自陳郡,為袁生之后。
東光縣:西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以秦時胡蘇等地置東光縣,治所在今河北東光。
京兆郡:漢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魏改建京尹郡,“尹”為太守。唐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qū),治所在長安(今陜西省西安)。金元在陜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民國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國民黨政府成立時廢。
華陰縣:本春秋時晉地。漢高帝八年置華陰縣,以在華山之北,故名。治所在今陜西省華陰縣。
太原郡:秦漢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濮陽郡:濮陽古為帝丘;春秋衛(wèi)數(shù)遷至此。地在今河南省濮陽西南,古黃河南岸。漢魏為東郡治所。晉建濮陽國,改濮陽郡,均治古濮陽。北魏移濮陽郡治所于鄄城(今山東省鄄城北)。隋唐濮州濮陽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梁晉夾河苦戰(zhàn),晉王李存助建德勝二城。其后德勝北城為濮陽,就在黃河邊上。這一帶是河道變動頻繁之處,宋金之際,黃河主流南趨,濮陽便遠離黃河。
陳留郡:秦時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開封東南陳留城。歷代均置。1957年并入開封縣。又西漢陳留郡,治陳留縣。北魏時治浚儀,隋唐為汴州陳留郡。
襄陽郡:東漢時置郡,治所在襄陽(在今湖北省襄樊)。隋唐為襄州襄陽郡。宋為襄陽府。元改路。明清仍為府。民國廢府。此之袁氏出自汝南郡,為袁術之后。
宜春縣:隋置袁州,治宜春(今屬江西,漢即名宜春,晉為宜陽,隋恢復原名)。元為路。明清有袁州府,民國廢府。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縣。
2、堂號
臥雪堂:東漢袁安沒作官的時候,客居洛陽,很有賢名。一年冬天,洛陽令冒雪去訪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陽令叫隨從掃出一條路才進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凍得蜷縮在床上發(fā)抖。洛陽令問:“你為什么不求親戚幫助一下?”袁安說:“大家都沒好日子過,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擾人家?”洛陽令佩服他的賢德,舉他為孝廉。這就是“臥雪堂”的由來。
守正堂:袁安為人嚴謹,后來作了楚郡太守。當時楚王謀反,株連了數(shù)千人。袁安處理這個案子時,審清問明,釋放了4000多人。后來外戚竇氏擅權,袁安守正不屈,所以又叫“守正堂”。
此外,袁姓堂號還有:“陳郡堂”、“汝南堂”、“彭城堂”、“陳留堂”、“懷楚堂”、“維則堂”、“介禳堂”、“介江堂”、“介祉堂”等。
【宗族特征】
1、在漢晉南北朝時期,代有才人出,風光貴顯千余年,為世人所敬仰。
2、字行輩份嚴謹有序。如江蘇丹徒袁姓一支字行輩份排語為:“恭寬信敏惠,仁義乃賢師,忠孝承家學,道德培福基?!?br>
【袁姓宗祠通用對聯(lián)】
〖袁姓宗祠四言通用聯(lián)〗
揚風惠政;
臥雪清操。
——佚名撰袁姓宗祠通用聯(lián)
疏陳五弊;
曲列三絕。
——佚名撰袁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書藏萬卷;
筆掃千軍。
——佚名撰袁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忠臣孝子;
四世三公。
——佚名撰袁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倚馬才高。
——佚名撰袁姓宗祠通用聯(lián)
〖袁姓宗祠五言通用聯(lián)〗
撫射銜道義;
接武在文章。
——康有為撰袁姓宗祠通用聯(lián)
〖袁姓宗祠七言通用聯(lián)〗
到處自開詩世界;
無人不拜老神仙。
——黃之紀撰袁姓宗祠通用聯(lián)
黃初詞賦空千古;
白下江山送六朝。
——孫子瀟撰袁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明德自有達人后;
忠臣心求孝子門。
——佚名撰袁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才捷當庭賦銅鼓;
節(jié)高臥雪對梅花。
——佚名撰袁姓宗祠通用聯(lián)
〖袁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lián)〗
叱逆懷忠,誰出其右;
負圖衛(wèi)主,重義予生。
——佚名撰袁姓宗祠通用聯(lián)
隋主宮人,司花美眷;
隨園女弟,小草樓居。
——佚名撰袁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樣與子孫。
——袁崇煥撰袁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政得民心,后刺史稱前刺史;
春交郎手,小登科兆大登科。
——佚名撰袁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水東追祖源,姓字嘗開傳帝后;
埭南立門戶,農桑自可樂田園。
——袁家云撰袁姓宗祠通用聯(lián)
【袁姓典故】
〖袁天綱相面武則天〗
隋末唐初,四川成都人袁天綱以善相面聞名天下,他在隋大業(yè)年間,曾為杜淹、王硅、韋挺等相面,后都應驗。
相傳武則天尚在襁褓中時,袁天綱應其父親武士邽的邀請,來此做客,他一見武則天母親說:“根據(jù)夫人的骨相特征,必生貴子?!蔽涫窟炗謱⑷胰苏偌谝黄?,讓他相面,他相后來做了韓國夫人的武則天的姐姐說:“這位小姐也是大貴人,然而將來對丈夫不利。”他相武則天哥哥武元慶、武元爽:“這兩個兒子都是保家之主,將來官可至三品?!边@時乳母抱著穿著男孩服裝的武則天,袁天組一見就覺得此幼兒不同凡響,脫口說道:“這位公子神色奧妙,前途不可限量。請抱著他走動走動,我再仔細相命?!痹炀V看了會兒,又讓武則天抬頭舉目,大吃一驚道:“龍睛鳳頸,貴人中之最貴者?!痹炀V再從側面看,又驚訝道:“這個小公子未必是個男孩吧?若是女孩,就不可預測,將來一定是天下之主呀!”
〖義犬報仇〗
早在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臨終時曾托孤,由袁粲、褚淵、劉倓、蕭道成共掌機密。
后廢帝元徽二年(474年),桂陽王劉休范起兵進攻建康,形勢非常危急,叛軍已攻至南掖門,朝中諸將情緒低落,都沒了主意,只顧自個兒準備逃命。這時,一向散淡的袁粲卻慷慨激昂地對將帥們說:“寇賊已進逼到家門口了,而諸位卻離心離德,我受先帝囑托,輔助幼主,本當以死報答先帝知遇之恩,今日正是我為國家而死的日子?!彼钭笥译S從備馬出戰(zhàn),神色悲壯。見久病、瘦弱的袁粲要去送命,一些將領再也坐不住了,他們立即重新部署兵力,終于平定了叛亂,使朝廷轉危為安。袁粲因功被授予中書監(jiān)、開府儀同三司(意即禮遇同太尉、司徒、司空相同)、領司徒。
后來,由于蕭道成掌握兵權,加上褚淵倒向蕭道成,原來四人執(zhí)政的格局被打破。蕭道成權勢日重,頗有不臣之心,他欲廢黜明帝子劉昱(后廢帝),另立新君。袁粲認為劉昱沒有大的過錯,不應該擅行廢立,但蕭道成不聽勸阻,暗中指使人殺了劉昱。袁粲聯(lián)絡劉氏宗親和親宋勢力,密謀消滅蕭道成。
升明元年(477年),荊州刺史沈攸之舉兵反對蕭道成,袁粲也積極準備選擇時間舉兵。不料,因走露了消息,蕭道成聞訊及時調動兵力圍功袁粲,袁粲與兒子袁最都死于刀劍之下。父子兩人死得很壯烈,當劊子手舉刀揮向袁粲時,袁叫一聲,抱著父親,請求先死,在場的士兵被這個場面震驚了。袁粲感嘆地說:“我不失為宋朝忠臣,你不失為我的孝子?!彼R死前,對袁最說:“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廈之崩,但身為宋朝宰相,不得不盡力抗爭。”袁粲索要紙筆明志:“臣義奉大宋,策名兩畢,今便歸魂墳垅,永就山丘”,至死也不向蕭道成低頭。當時人們曾作歌贊揚這為國盡忠的父子,鞭撻賣國求榮的褚淵:“可憐石頭城,寧為袁粲死,莫作褚淵生?!?br>
袁粲遇難時,他的小兒子由保姆抱著投奔了他的門生狄靈慶,誰知此忘恩負義之人竟將這個小孩交給官府處置,并教訓保姆說:“聽說交出小公子可獲得重賞,而今袁氏已被殺,把小公子藏起來有什么用?”保姆哭著咒罵:“袁公昔日對你恩重如山,現(xiàn)在遇到大難投奔你,你怎能忍心為私利殺害小公子?如果天地鬼神有良知的話,我會見到你滅門的那一天。”
幾年后,一條狗忽然闖進狄靈慶的家,將其一家全部咬死。
〖臠婿〗
宋朝時,人們把科舉榜下選擇的女婿,稱為“臠婿”?!芭L婿”一語大概出自東晉文人袁山松,但這一說法實在沒有道理。就中榜的科舉士子來說,他們中間也有本不情愿做別人的乘龍快婿的,只是迫于權貴豪門的威逼強誘而不得不屈從。
有一位新科少年,相貌俊美,風度瀟灑,被一個極有勢力的權貴所欣慕,欲擇為已婿。這個權貴使命十幾個仆人將新科少年簇擁到自己府中。一路上,少年欣然而行,全無趨避推辭之意。到了權貴家門口,前來觀看的人們幾乎圍成人墻,里三層外三層的,好不熱鬧。
不一會兒,從里面走出一位穿金紫衣服的官員來,見了新科少年,滿臉堆笑地說:“老夫我只有一個女兒,容貌也不錯,愿與君結為秦晉之好,不知尊意若何?”
少年連忙鞠躬拜謝道:“我乃寒微之士,得以托跡高門,實乃三生有幸。只是小生已是有婦之人,待我回家后與妻子商量一下,再來答復如何?”眾人聞之,大笑而散。
——宋·范正敏《遁齋閑覽》
〖袁凱裝瘋避禍〗
袁凱在明朝初年曾任侍御史,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圈錄應處決的囚犯,讓袁凱送給皇太子審核。皇太子將名單刪減了不少,惹得朱元璋很不高興,就問袁凱:“朕與太子哪個正確?”袁凱一聽此話,大費周折,雙方都得罪不起,弄不好就要掉腦袋。急切之間,他巧妙對答:“陛下對囚犯處以極刑,從法律上說是正確的。而太子寬宥罪犯,說明太子心地仁慈?!敝煸捌匠θ瞬录啥嘁?,苛暴寡恩,一聽此話,認為他在?;^。就把他關進監(jiān)獄,隨后又寬宥之。但是每逢早朝,朱元璋一見袁凱總要說“這是個滑頭”。
伴君如伴虎,袁凱深知朱元璋秉性;兇殘狠毒,許多功臣良將都被他誅殺,一定大事不妙,恐怕大禍臨頭。在一次早朝時,袁凱詭稱中風,仆倒在地不起。同僚們慌作一團,朱元璋冷冷地說:“他既然中風了,就一定失去知覺。讓我試試,看他是否假裝?!泵虖挠描F鉆鉆他,袁凱忍住痛,像死人般一動也不動。朱元璋這才相信,把他逐出朝廷,趕回家中。
袁凱回鄉(xiāng)后,知道朱元璋不會放過自己,就裝起瘋來,用鐵索鎖住自己的脖頸,毀壞自己的形體。他還叫家人用炒好的面粉和沙糖攪拌后,從竹筒里擠出來,狀似豬狗拉下的糞便,暗地里用布撒在籬笆腳下和水邊,故意讓人看見他爬著去取來吃。
后來朱元璋常念叨他:“東海跑掉了一條大鰻鱺,到哪里找回來呢?”于是派人到他家去,起用他為本郡的儒學教授,在鄉(xiāng)飲酒禮上被尊為上賓。袁凱瞪著眼睛,注目細看使者,唱起了《月兒高》一曲。使者回報皇上,朱元璋這才認為袁凱真的瘋了,便擱置下來。
〖袁知縣智取騙騾人〗
明代江西人袁道任太平縣知縣時,縣里有位老農,家住深山中。有一天,老農用騾子馱著錢物,騎著出山去購買東西。走到半路,騾子倔強不肯走,老人正無計可施時,一年輕人騎著毛驢前來,關切地問老人:“老人家,往哪里去呀?”老人氣喘吁吁地說:“我要到縣城去,可這畜牲怎么也不肯走了?!蹦侨寺劼牬搜裕壑檗D了一轉,對老人道:“我正好也要到縣城,咱們可以同行。這里離縣城還遠呢,如果不加快速度,天黑以前趕不到縣城。這樣吧,既然你的騾子不聽話,你又擺弄不住它,我的毛驢很馴服,為了早點趕到縣城,暫且跟你換一下坐騎,怎么樣?”老人覺得這年輕人真是通情達理,雖然素昧平生,卻熱心助人,便很感激地騎上毛驢。年輕人也跨上騾子,與老人邊走邊聊。走到一個三岔路口,年輕人突然揮鞭猛抽騾子,拱手一揖:“老人家,得罪了?!北泔w奔而去。
老人這才知道遇到了騙子,想到大半生家產(chǎn)頃刻間被人騙走,真是悔恨萬分,無奈之下,老人便告到袁知縣那里。袁知縣聽罷案由后,沉吟不語,忽然下令把毛驢關在廳堂上,不準給它喂食,并要老人不要離開,四天后再來聽消息。老人也不知道袁知縣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只得焦灼地等待。
四天后,袁知縣升堂,宣老人進堂問道:“你還認得離去的路嗎?”老人道:“我知道?!痹h說:“那好,今天就讓你找到騾子?!庇谑蔷徒须`卒牽著毛驢同老人一道來到丟失騾子的地方,然后放開毛驢任其所往。毛驢因為餓得厲害,而且熟知回家的老路,飛快奔回主人家。老人和縣衙隸卒跟進一看,老人的騾子正系在這家門前,老人指著這家院子中站著的年輕人叫道:“這就是騙我騾子的人?!彪`卒們一擁而上,將其捆綁到縣衙去見袁知縣,那人只得認罪。
〖隨園三妹〗
隨園的創(chuàng)始人袁枚,是清代學者、詩人,字子才,號簡齋,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他是乾隆年間進士,曾任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縣縣令。辭官后,僑居江寧,居于金陵(今南京)織造隋氏之園,改其名為隨園,因而自號隨園老人。隨園論詩創(chuàng)性靈之說,著有《隨園詩話》,主張詩詞要抒寫性情。他與當時的蔣土銓、趙翼,被稱為乾隆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他提倡女學,并設館招收女弟子,教之以詩,傳授性靈之說,對清代的婦女文學的發(fā)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隨園三妹,即袁枚的三妹袁素文、四妹袁綺文和堂妹袁秋卿。她們姊妹三人都是清代女詩人,袁枚曾我她們的詩稿刊行于世,題為《三妹合稿》。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余三妹皆能詩,不愧孝綽門風,而皆多坎坷少福澤?!睍r人也把隨園三妹比之為“孝綽三妹”。隨園三妹,素文遭夫虐待,綺文早寡,秋卿早逝,即所謂“多坎坷少福澤”之意。
袁素文,名機。她幼時嫁給如皋高繹祖,婚后遭丈夫虐待。繹祖嗜賭成性,暴戾佻蕩,蠻無人理,使她無法在高家呆下去,不得已而歸母家。不久,高繹祖去世,一年后她也死去。著有《素文女子遺稿》,收《三妹合稿》中。試看其詠物詩《燈》:
添盡蘭膏惜寸陰,煎熬終不昧初心。孤檠柄曲吹痕淡,細雨更殘背壁深。
有焰尚能爭皎月,無花只可耐孤吟。平生一點分明意,每為終風恨不禁。
袁綺文名杼,字靜宜。據(jù)《杭郡詩輯》記載,袁杼早寡,只好徙隨園依附其兄袁枚。其詩著有《樓居小草》。其《哭兒》詩寫得情意深摯:
容易芝蘭膝下生,一朝緣盡夜三更。阿娘知汝《離騷》熟,苦誦《招魂》坐到明。
頃刻書堂變影堂,舉頭明月望如霜。傷心擬拍靈床問:兒往何鄉(xiāng)是故鄉(xiāng)?
詩中描寫的是兒子死前的情景。袁杼兒名執(zhí)玉。執(zhí)玉9歲時能詩,12歲時入學,15歲秋試畢得病。病危時,他已瞑目,既而忽強睜眼問母親:唐詩“舉頭望明月”的下句是什么?母親回答是“低頭思故鄉(xiāng)”。他聽了母親的回答,哭著死去?!皞挠撵`床問:兒往何鄉(xiāng)是故鄉(xiāng)?”寫的就是這件事。全詩表現(xiàn)的是母愛深情。
袁秋卿,名棠,字秋卿,又字云扶,袁枚的堂妹,揚州汪孟翊的妻子?;楹螅蚱藓椭C,情感甚篤。不幸的是,秋卿因難產(chǎn)而死。袁香亭為此在詩中說:
最苦高堂念,懷中小女兒。至今傳死信,未敢與親知。
書遠摹多誤,人稠語屢歧。調亭兩邊意,暗泣淚如絲。
“懷中小女兒”,即指分娩之難而言。秋卿詩著有《繡余吟稿》和《楹書閣遺稿》,收入《三妹合稿》中。其《七夕》詩,寫得清絕而有韻味:
遙見微云海上生,接來一帶鵲橋橫。幾家簾摧針樓月,何處人吹玉管笙?
傳說女郎今夕會,果然風露此時清。嫦娥似亦憐深意,影照銀河分外明。
京師得家書古詩的意思:我住在與家相隔三千里之外,今天接到一封家信,信上寫了十五行字。 字里行間沒有別的言語,只說要我早早回到家鄉(xiāng)?!毒煹眉視肥敲鞔娙嗽瑒P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京師得家書》原文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xiāng)。
《京師得家書》注釋
1、京師:指大都(今江蘇南京)。
2、江水:指長江之水。
3、家書:書信,家中的來信。
4、行(háng)行:每行。
《京師得家書》賞析 《京師得家書》是明代詩人袁凱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中前兩句寫書信經(jīng)過三千里的江水送到詩人處,后兩句表達了詩人至親希望詩人“早還鄉(xiāng)”的愿望。全詩描寫家人對詩人的思念,也表達詩人久居異地對家人的無限思念。詩歌十分短小,語言通俗,但情真意切,天然淳樸。
《京師得家書》創(chuàng)作背景 詩人袁凱獨居在京師,百無聊賴,收到了親人的來信,心中充滿喜悅之情,于是寫下這首絕句。
《京師得家書》作者介紹 袁凱,明詩人。字景文,號海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元末為松江府府吏,洪武三年(1370)征拜御史。因事為朱元璋所惡,佯狂辭歸。永樂初卒。年輕時游于楊維楨之門,其《白燕》詩為楊維楨所嘆賞,人呼“袁白燕”。著作有《海叟集》。
參考文獻:
1、中牟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編;冉守嶺主編.關愛青少年詩選: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
2、秦言編著.中國歷代詩詞名句典:中國商業(yè)出版社
3、周嘯天主編.元明清名詩鑒賞:四川人民出版社
4、本書編委會編.明詩觀止:學林出版社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50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袁宏道
下一篇: 徐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