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沖,清代。字詠之,四川梁山人,僑寓吳門(今江蘇蘇州)。墨林今話續(xù)編作籍彭城,非是。家貧事母孝,不妄干人。工詩文。善繪事,山水、人物、花卉,一意師古,深造自得。山水初從朱昂之游,心得其秘。復(fù)肆力于古,臨摹各家,無不得其精髓。潑墨作小米云山,亦翁郁可觀。惜中年歿。故宮博物院藏有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作臨古卷?!赌壭′洝⒛纸裨捓m(xù)編》
◇作品賞析◇
清.劉彥沖 風(fēng)骨仙品圖
清.劉彥沖 人物軸
清.劉彥沖 山水
清.劉彥沖 松下高士
清.劉彥沖 聽阮圖
1. 關(guān)于桂圓的詩句
關(guān)于桂圓的詩句 1. 有關(guān)于桂圓的詩詞有哪些
有關(guān)于桂圓的詩詞:
1. 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顛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
--宋代:蘇軾《荔枝嘆》
2. 江路木犀天。梨棗吹風(fēng)樹樹懸。只道荔枝無驛使,依然。贏得驪珠萬顆傳。
香露滴芳鮮。并蒂連枝照綺筵。驚走梧桐雙睡鵲,腰底黃金作彈圓。
--宋代:韓元吉《南鄉(xiāng)子(龍眼未聞有詩詞者,戲為賦之)》
3. 越女收龍眼,蠻兒拾象牙。長安千萬里,走馬送誰家。
--唐代:殷堯藩《偶題》
4. 百越風(fēng)煙接巨鰲,還鄉(xiāng)心壯不知勞。雷霆入地建溪險,
星斗逼人梨嶺高。卻擁木綿吟麗句,便攀龍眼醉香醪。
名場聲利喧喧在,莫向林泉改鬢毛。
--唐代:章碣《送謝進(jìn)士還閩》
5. 絕品輕紅掃地?zé)o,紛紛萬木以龍呼,實如益智本非藥, 味比荔枝真是奴。
--南宋,泉州郡守王十朋
6. 龍眼樹似荔支,而葉微小, 皮黃褐色。荔支才過,龍眼即熟,故南人曰為荔支奴。泉州府諸縣皆有,郡中(今鯉城區(qū)、豐澤區(qū))尤盛。
--明·黃仲昭《八閩通志》
7. 園有荔枝,龍眼之利,焙而干之行天下。
--明·泉州人何喬遠(yuǎn)《閩書》
桂圓:又稱龍眼,是一種水果。與荔枝相近。
讀音:【guì yuán】
2. 關(guān)于龍眼的詩句有哪些
絳衣?lián)u曳綻冰肌,依約華清出浴時。
香剖蜜脾知韻勝,價輕魚目為生多。
龍目秋成亦一奇,略無瘴霧損瑤肌。
桂樹冰輪兩不齊,桂圓不似月圓時。
顛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龍眼來
1.《龍眼》李劉
絳衣?lián)u曳綻冰肌,依約華清出浴時。
何物鴉兒驅(qū)不去,前身恐是食酥兒。
2.《龍眼》劉子翚
幽株旁挺綠婆娑,啄咂雖微奈美何。
香剖蜜脾知韻勝,價輕魚目為生多。
左思賦詠名初出,玉局揄揚論豈頗。
地極海南秋更暑,登盤猶足洗沈疴。
3.《謝劉憲惠龍眼詩》朱翌
龍目秋成亦一奇,略無瘴霧損瑤肌。
荔枝韻勝村誰亞,益智名同性即非。
俠士從禽攜彈去,鮫人探海得珠歸。
不須直待枯成臘,便遣尊前解褐衣。
4.《桂圓》楊萬里
桂樹冰輪兩不齊,桂圓不似月圓時。
吳剛玉斧何曾巧,斫盡南枝放北枝。
5.《荔支嘆》蘇軾
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顛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龍眼來。
飛車跨山鶻橫海,風(fēng)枝露葉如新采。
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
永元荔支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游。
3. 關(guān)于桂圓的詩句急
小小bai一顆桂圓樹啊長得綠意婆娑多好看,
雖然果子很小但是吃起來味道很美。
又香又甜的果肉啊回味無窮,
而且因為產(chǎn)量大價格也很便宜。
左思曾經(jīng)寫過一首賦專門稱贊這種水果,所以很有名,雖然也有其他人褒貶不一,du但是無損龍眼的美味。
海南省地處中國的最南邊秋天也非常炎熱,
幸虧有了這種美zhi味水果,大家吃了消暑滋補真是太好了。
九月十五,夜月細(xì)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經(jīng)古
宋 楊萬里
桂樹冰輪兩不齊,桂圓不似月圓時。
吳剛玉斧何曾巧,斫盡南枝放北枝。
龍眼是桂圓的別稱
翠毛開越dao巂,龍眼弊甌閩(唐代內(nèi)、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韻》)
越女收龍眼,蠻兒拾象牙(唐代、殷堯藩、《偶題》)
卻擁木綿吟麗句,便攀龍眼醉香醪(唐代、章碣、《送謝進(jìn)士還閩》)
顛坑仆谷相枕藉容,知是荔支龍眼來(宋代、蘇軾、《荔支嘆》)
龍眼與荔支,異出同父祖(宋代、蘇軾、《廉州龍眼質(zhì)味殊絕可敵荔支》)
4. 有關(guān)于桂圓的詩詞有哪些
有關(guān)于桂圓的詩詞: 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顛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 --宋代:蘇軾《荔枝嘆》江路木犀天。
梨棗吹風(fēng)樹樹懸。只道荔枝無驛使,依然。
贏得驪珠萬顆傳。 香露滴芳鮮。
并蒂連枝照綺筵。驚走梧桐雙睡鵲,腰底黃金作彈圓。
--宋代:韓元吉《南鄉(xiāng)子(龍眼未聞有詩詞者,戲為賦之)》越女收龍眼,蠻兒拾象牙。長安千萬里,走馬送誰家。
--唐代:殷堯藩《偶題》百越風(fēng)煙接巨鰲,還鄉(xiāng)心壯不知勞。雷霆入地建溪險, 星斗逼人梨嶺高。
卻擁木綿吟麗句,便攀龍眼醉香醪。 名場聲利喧喧在,莫向林泉改鬢毛。
--唐代:章碣《送謝進(jìn)士還閩》絕品輕紅掃地?zé)o,紛紛萬木以龍呼,實如益智本非藥, 味比荔枝真是奴。 --南宋,泉州郡守王十朋龍眼樹似荔支,而葉微小, 皮黃褐色。
荔支才過,龍眼即熟,故南人曰為荔支奴。泉州府諸縣皆有,郡中(今鯉城區(qū)、豐澤區(qū))尤盛。
--明·黃仲昭《八閩通志》園有荔枝,龍眼之利,焙而干之行天下。 --明·泉州人何喬遠(yuǎn)《閩書》桂圓:又稱龍眼,是一種水果。
與荔枝相近。 讀音:【guì yuán】。
5. 關(guān)于龍眼的古詩
龍眼
劉彥沖
幽株傍挺綠婆娑,啄咂雖微奈美河。香割蜜脾知韻勝,價輕魚目為生多。
左思賦詠名初出,玉局揄揚論豈頗。地極海南秋更暑,登盤猶足洗沉疴。
《送謝進(jìn)士還閩》
章碣
百越風(fēng)煙接巨鰲,還鄉(xiāng)心壯不知勞。雷霆入地建溪險,星斗逼人梨嶺高。
卻擁木綿吟麗句,便攀龍眼醉香醪。名場聲利喧喧在,莫向林泉改鬢毛。
《偶題》
殷堯藩
越女收龍眼,蠻兒拾象牙。長安千萬里,走馬送誰家。
《八月十四夜對月效李長吉》
朱翌
雨江洗出揉藍(lán)天,結(jié)璘下鋪白玉筵。尾箕斗牛珠一穿,連暉接影墮我前。
整襟危坐天地默,不知夜漏下幾刻。飛螢一點從外入,白露下濕桂子香。
藍(lán)橋云英正賣漿,金盤荔枝龍眼雙。
請及時采納
6. 關(guān)于龍眼的詩句
《龍眼》
年代: 宋 作者: 李劉
絳衣?lián)u曳綻冰肌,依約華清出浴時。
何物鴉兒驅(qū)不去,前身恐是食酥兒。
《龍眼》
年代: 宋 作者: 劉子翚
幽株旁挺綠婆娑,啄咂雖微奈美何。
香剖蜜脾知韻勝,價輕魚目為生多。
左思賦詠名初出,玉局揄揚論豈頗。
地極海南秋更暑,登盤猶足洗沈疴。
《謝劉憲惠龍眼詩》
年代: 宋 作者: 朱翌
龍目秋成亦一奇,略無瘴霧損瑤肌。
荔枝韻勝村誰亞,益智名同性即非。
俠士從禽攜彈去,鮫人探海得珠歸。
不須直待枯成臘,便遣尊前解褐衣。
7. 形容桂圓的詩詞有哪些
你好,形容桂圓的詩詞只有六首。
一.《益壽美金花》
年代: 元 作者: 侯善淵
身居火院。兒女妻奴由貪戀。惺悟癡除。鼓腹歌吟樂有馀。逍遙甚處?;厥准疑娇皻w去。豁落壺天。月湛澄江寶桂圓。
二.《益壽美金花》
年代: 元 作者: 侯善淵
寂虛湛湛。道大圓明如寶鑒*。清夜霜天。物潔星稀海桂圓。幽棲靜悄。獨坐陵溪風(fēng)浩渺。水碧澄煙。心適清聰物外仙。
三.《益壽美金花》
年代: 元 作者: 侯善淵
凝空寂湛。眩集神風(fēng)明自鑒。洞達(dá)遙天。一性寥寥點桂圓。地入凈悄。湛靜冷波風(fēng)浩渺。寶炷輕煙。煙徹丹霄降瑞仙。
四.《寶鼎現(xiàn)·雪梅清瘦》
年代: 宋 作者: 石孝友
雪梅清瘦,月桂圓冷,天街新霽。想帝輦、三朝薄暮,催促燭龍開扇雉。正拜舞、捧玉卮為壽,花滿香鋪鳳髓。罄禹穴、胥濤萬頃,春入南山聲里。
鼎軸元老詩書帥。體宸衷、雙奉親意。勤色養(yǎng)、行春惜花,夜歡宴、瑤池衣彩戲。鼓淑氣、遍湖山千里。驚破慳紅澀翠。笑那個癡兒無賴。
打得金魚墜地。休念太守當(dāng)年,曾手把青藜照字。對珠簾云棟,收拾太平歌舞輟。慶母愛、小寬王事。余瀝□腸,看不日、歸步沙堤,又贊重華孝治。
五.《長思仙》
年代: 元 作者: 侯善淵
明宗祖,悟真禪。靈光一點出先天。易蒼丹,*素玄。澄瑞秀,滿山川。霜天風(fēng)息自凝然。散瓊花,寶桂圓。
六.《九月十五,夜月細(xì)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經(jīng)古》
年代: 宋 作者: 楊萬里
桂樹冰輪兩不齊,桂圓不似月圓時。
吳剛玉斧何曾巧,斫盡南枝放北枝。
諸儒學(xué)案中·文敏崔后渠先生銑 黃宗羲
崔銑字子鐘,一字仲鳧,號后渠,河南安陽人。弱冠舉鄉(xiāng)試,入太學(xué),與四方名士馬理、呂柟、寇天敘輩相期許。登弘治乙丑進(jìn)士第,改庶吉士,授編修。逆瑾竊政,朝士見者多屈膝,先生與何瑭長揖而已。瑾怒其輕薄,張彩曰:“此人有虛名,未可驟加之罪?!苯K出為南京稽勛主事。瑾誅,召還翰林。時西涯以文藝籠絡(luò)天下,先生以為非宰相所急,上書規(guī)之。侍講經(jīng)筵,每以親君子遠(yuǎn)小人磨切武宗,指錢寧、廖鵬而言也,小人皆欲甘心之。晉侍讀,遂告歸。嘉靖改元,起原官,尋擢南京祭酒。大禮議起,上疏“勤圣學(xué),辨忠邪,以回天變”。上以為刺己也,勒令致仕。家居十六年,以皇太子立,選宮僚,起少詹事兼侍讀學(xué)士,轉(zhuǎn)南禮部右侍郎,入賀圣節(jié),過家疾作而卒,辛丑歲也,年六十四。贈禮部尚書,諡文敏。
先生之學(xué),以程、朱為的,然于程子之言心學(xué)者,則又刪之,以為涉于高虛,是門人之附會,無乃固歟!至其言理氣無縫合處,先生自有真得,不隨朱子腳下轉(zhuǎn)是也。其詆陽明不遺余力,稱之為霸儒。孫鐘元曰:“文敏議象山、陽明為禪學(xué),為異說。夫二人者,且不必論其學(xué)術(shù),荊門之政,有體有用;寧藩之事,拼九死以安社稷。吾未見異端既出世而又肯任事者也?!贝艘云渫舛砸病O壬灾苄闹靡?,愛敬性之實也,本諸天,故曰良。今取以證其異說,刪良能而不挈,非霸儒與?此是以心為知覺,以性為理,不可以知覺即是理之成說,頗與先生氣即理之論自相反。且先生既言“本諸天故曰良”,孟子謂知能為良,則知能本諸天者,即是以愛敬之理,決不僅以此知覺本諸天也。陽明單提良知而不及愛敬,其非懸空之知覺明矣。孟子上節(jié),知能并舉,下言“無不知愛其親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能字皆歸并知內(nèi),蓋知是性也,能是才也,言性則才自在其中矣。
士翼
造化流行,四時者氣乎?春當(dāng)溫,秋當(dāng)涼者,理乎?理乃氣之條段,雖紛紜而不可亂者,溫涼以時,圣人也。冬過寒,則春行其余冽,夏過炎,則秋冒其余熾,氣偏理亦滯,中人之性也。春必溫,秋必涼,性善之譬也。故學(xué)修而性可返。若夫酷烈載沉,七年固旱,其下愚哉!非用湯之精誠弗回。
自求心習(xí)靜之論興,竊見孔經(jīng)之在世,猶襄、獻(xiàn)之王周、漢也,方伯連帥,雖曰同獎王室,然別出教令,自立社稷矣。夫心即事也,事即道也。事合于道則心存矣,事戾于道則心放矣,故動之不能亡靜,猶靜之不能亡動,各值其遇而已矣。靜而無事,勿生妄念,勿從墮容;動而酬用,勿昧本心,勿徇外欲。動而徇欲,難以求靜,靜而雜念,胡以制動?今求靜曰真空真識,抑何偏歟?
問:“伊川曰性即理也,然乎?”曰:“然。性者仁義而已,曾謂仁義非理乎?仁義有不善歟?”問:“孔子何謂相近也?”曰:“別其所賦之等也?!眴枺骸靶钥梢杂械??”曰:“氣也。”“然則氣即理乎?”曰:“然?!薄昂我悦髦??”“今夫孩童知愛其親,仁也;知敬其長,義也。即其喜笑慕戀謂之愛,即其恭敬推遜謂之敬,是非氣乎?發(fā)于外,即其在于中者也。理者氣之條,善者氣之德,豈伊二物哉?”問:“氣有原乎?”曰:“有之?!兑住吩灰子刑珮O,《詩》曰有物有則,夫極者易之翕,則者物之能,故曰純粹精也。舍是而談理氣支矣?!?/p>
陽有知而陰無知,是故質(zhì)受神以為運,魄資魂以為識。陽有去而陰常居,是故炎火熄而灰存,花色落而朽貯。人生為陽,志則宰而氣則從,氣為陽中之陰。人死為陰,氣則升而魄則止,氣為陰中之陽。
朱子謂“氣有聚散,理無聚散”,竊所未詳。蓋造化之原,理常聚而氣亦聚,人物之生,氣若散而理亦散。氣既散矣,理安所附?是故天地寒暑也,人物禾稼也,暑來禾生,寒來禾死,盡矣。明年又蕃其鮮者,故曰“日新之謂盛德?!?/p>
天命之謂性,故物之理即吾心之理也。外之物格,則內(nèi)之知致,見天下之物,各有則而不可易,即此則以應(yīng)之,故時措之宜矣。曰“窮理則隱而難求”,曰“格物則顯而可據(jù)?!备裎镎?,修治其目,人倫其先也。若泛乎其務(wù),則荒而靡節(jié)。故博非顏子之文,則約非不畔之道。亡氣外之形,亡神外之氣,亡理外之神,亡命外之理,亡心外之命,亡命外之心。心者,具萬理而出命也。
問:“古之祭天地山川不屋,謂棟宇不能囿其形也,乃以人之飲食薦之,夫豈知神之所嗜乎?”曰:“祭也者,致其敬與禮也,故以人道之所重者奉之,盡其報本之誠已耳。若神之所嗜,夫惡知之?豺之祭獸,獺之祭魚,亦就其性之所能也夫!”
覺心之放,即求也;知我之病,即藥也。矜己之是,即非也;妒人之長,即短也。
性之所寓曰心,心之所具曰性。性者理也,心乃發(fā)用斯理者,孟子以四端驗之。夫自修身而齊家而治國平天下,斯謂盡心盡性也。精一道心者,用之執(zhí)中也。中者,道心之極也。宋人以異端附會之,曰“道即心也”,則人非心歟?
問:“性即理也,有氣乎否?”曰:“氣也,惟其為理,斯謂之性,猶夫純潔而溫者,不謂之石而謂之玉也。理之訓(xùn)有條也,古用以言一事,至宋儒而言道體也?!?/p>
程子云:“圣人本天,釋氏本心?!鄙w天言其理也,心兼乎血氣也。釋氏以精靈知覺為主,故迷則皆妄,悟則皆真,故曰心。圣人以仁義禮智為主,故經(jīng)綸大經(jīng),裁成大化與物同體,故曰天。
心性固不離,亦非雜。知能心之用也,愛親敬長性也,好利惡害心之覺也,生可舍,死可取,性也。譬之物焉,生生氣也,谷之甘,杏之酸,桂之辣,性也。心靈而性活也,心移而性宰也。孟子曰:“仁人心也”,乃言所主也,非用為訓(xùn)也。心性之辨,一言而決之矣。
陽剛也,生也,陰柔也,成也,皆氣也,即其理也。仁陽也,愛也,義陰也,敬也,皆氣也,即其理也。古人曰:“陰陽曰仁義,一而已?!焙笕撕秃峡?、孟之言性,乃立理氣之名,學(xué)者勿泥其詞而析其源,不可廢理而存氣也。
常人無中,小人無靜。
朱子論宋祧主,取諸商、周。夫湯、文興自諸侯,契、稷始封之君也,宗之固當(dāng)。布衣而有天下,如宋太祖除亂救民,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宜正東向之位,為百代之祖。自宣祖而上,悉以親盡而祧,天子崩,臣子稱天以誄之,其祭也,奉天以配之。若曰先世積德而致,則大賢之后多湮,何乃棄赫赫之功,而求冥冥之報?若曰子孫不當(dāng)自擇其先,則自一世二世,以至百世,皆不遷可也。
顏子之學(xué),克己復(fù)禮,治怒改過,莊周謂之黜聰明,墮肢體,蓋肆為躗言以譏孔氏之致知謹(jǐn)禮也。宋劉彥沖諸人,祖述為文,則顏子乃孔門之達(dá)磨矣。
曾點言志,朱子許其天理流行。夫遇一事,必有一則,處之當(dāng)而熟,則圣人矣,一以貫之也。豈有物見目前而可玩哉?水之流,鳶之飛,魚之躍,皆實體也;猶父之慈,子之孝,皆天命之性,人不率之,愧于物矣。豈若黃花般若為禪機哉?
不格物而曰致知者,妄也;不履事而曰存心者,偷也。夫人不食而謂飽,即空而見花,非實也,乃病也。
觀諸造化,靜多于動,雖陽氣畢達(dá),萬有并作,本末固凝也??梢灾乱?。
觀諸造化,動而無息,是故絕澗石壁,草蘚自生,冬冽地坼,薺麥自青。可以知仁矣。
《大學(xué)》一篇,皆明明德而已。仁者與物同體,遺一物,涂一民,非仁也。故新民即明明德。
《中庸》不指“仁義”為性,而曰“喜怒哀樂”,蓋二者旨微而難言,四者常發(fā)而易見。夫仁義之訓(xùn),至宋而明,今即田父市人而語之曰:“汝喜汝怒,性也。”皆曉然而領(lǐng)。四者即仁義之用,考孟子之四端,則參得之矣。戒懼以體驗此中,使勿有所系而偏,《大學(xué)》所謂正心,慎獨以儆省此和,使勿有所逐而流?!洞髮W(xué)》所謂修身,靜立動之本,動達(dá)靜之具,交養(yǎng)互發(fā),非二事也。
其世治者,其論公于眾;其世興者,其論公于朝;其世衰者,其論公于野。上下不公,其世不可為已。故黨錮息而漢亡,朋黨盡而宋亂。夫公論弗可一日而廢也。
《關(guān)雎》詠淑女以配君子,間關(guān)思德音以括其上。蓋幽王昏亂,法家拂士斥矣,所信惟婦言,故詩人冀其改德以親賢女爾。
心存則鑒物之理,氣和則識仁之象。
不言常而言變,異端皆然。申、韓之法,皆防人之欺,疑人之叛,夫?qū)⒅帽陀诤蔚匾?/p>
松牕寤言
夫正物之謂格,至理之謂物,今之異言也,則心當(dāng)何正?而至善有別名乎?孟子曰“良知良能”,知能心之用也,愛敬性之實也,本諸天,故曰良。今取以證其異,刪良能而不挈,非霸儒歟?
學(xué)者改過,追索其動念之故而除之,斯不萌于再。
孟子曰:“學(xué)問之道,求其放心而已矣?!睏l目不具,奚以求心?故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逼浯嫘闹胶??夫心火屬也,火麗物而后有形,心宰物而后有造。異端之言異焉,曰“靜則心定,而理自見”,無待乎學(xué)矣。是猶舍耒耜而言耕也。
上一章回目錄下一章
1. 關(guān)于迪字的詩句 維此良人,弗求弗迪。——《詩經(jīng)·桑柔》
亹亹丞相,允迪前蹤?!諟Y明《命子·其三》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毒耪轮濉焉场?/p>
邁矣夫子,允迪清芳?!x靈運《贈從弟弘元時為中軍功曹住京詩》
明發(fā)迪吉,因心體聰。——謝靈運《贈安成詩》
真儒運斗樞,道化迪天顯。——黃庭堅《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韻》
穆穆君子,明德允迪?!憴C《贈武昌太守夏少明詩六章·一章》
既慎爾主,亦迪知幾。——王粲《贈文叔良》
惟帝思庸,大興光迪。——陸云《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將軍出祖王羊二公于城南堂》
次男慧性開,念念皆迪吉?!寣氂 顿薯炇迨住?/p>
我思常公化,迪我真無疆?!芎獭渡蠂?yán)廉訪十首》
迪予朱子,理一分殊。——王柏《疇依》
2. 帶有"迪"和"君"的詩詞 有很多??!隨便給你舉幾個吧。
帶迪字的,如下:
當(dāng)時習(xí)靜亦少人,詩板寥寥僅裴迪?!鳌こ堂粽?【輞川圖為段中貴題】
會招高適與裴迪,共賦輞川佳事畢,圖成興盡詩未筆?!鳌ぷT拭?【王右丞山水真跡歌】
是間山水無限趣,況乃佳賓得裴迪?!ゑT子振 【題郭主簿模摩詰本輞川圖卷(并引)】
有人過裴迪,問是輞川不?!巍な窂泴?【張氏溪館】
王維愛裴迪,聯(lián)句不曾停?!ぶ茼?【漁莊】
我愧無才似裴迪,亦緣春步見新篇?!巍むu浩 【次韻仲弓見答】
俊彥肯荒嬉,良師重訓(xùn)迪。——元末明初·唐桂芳 【翠屏軒】
朝夕自訓(xùn)迪,提命爾能聆?!濉ご骱?【喜猶子秉瑛鄉(xiāng)試報捷】
正本所自隆,仁祖實啟迪。——明·宣宗章皇帝 【祖德詩九章 其八】
生兒亦何用,往訓(xùn)空啟迪。——清·成多祿 【抱山展墓】
延師務(wù)啟迪,編簡對疏螢。——明·倪謙 【送曹冕中書南還省親三十四韻分得青字】
圣主雖啟迪,奇(一作吾)人分湮沈。——唐·顧況 【雜曲歌辭 游子吟】
帶君字的,如下:
地下蘇司業(yè),情親獨有君?!啤ざ鸥?【懷舊】
寂寥門戶寡相親,日日頻來只有君?!啤ろf莊 【送范評事入關(guān)】
莫嗟起部官猶左,尺疏公田賴有君?!巍^(qū)仕衡 【酬呂監(jiān)簿叔朝垂示試草】
地僻斷知聞,相過知有君?!巍め屛墨?【示山友】
當(dāng)時結(jié)交何紛紛,片言道合惟有君?!啤だ畎?【駕去溫泉后贈楊山人】
主①憂臣辱誰非我,曲突徙薪唯有君。——唐末宋初·徐鉉 【送蕭尚書致仕歸廬陵】
簿書期會老紛紛,邂逅論心喜有君。——宋·王安石 【別謝師宰】
月里寧無姊,云中亦有君?!啤だ钌屉[ 【槿花二首 其一】
建業(yè)元佳麗,風(fēng)流況有君?!鳌ぶx榛 【寄顧彭山別駕】
青衫脫去誰同老,白首追隨尚有君?!巍た孜渲?【與陳董二君相會于真州經(jīng)月甚樂詩寄陳董二君兼感存沒】
求榮爭寵任紛紛,脫棄金貂祗有君。——唐·白居易 【題崔常侍濟(jì)上別墅】
落世不敢學(xué),謂是詩中君?!巍り悗煹?【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
今日江邊看道骨,世人涵養(yǎng)罕如君。——宋·陳藻 【賀劉直之值改官 其三】
高軒置酒延夕曛,眼前知己無如君?!鳌ね跫?【過華叔端草堂寫晴雨竹壁上 其二】
生來骨相不如人,那更心空似此君?!巍ぬ諌艄?【次韻汪子與】
忽枉故人問,乃是巴陵君。——宋·沈遼 【奉酬巴陵令】
我提養(yǎng)生之四印,君家所有更贈君?!巍S庭堅 【贈送張叔和】
3. 帶逸和君的詩句 多君騁逸藻,掩映當(dāng)時人?!?李白《陳情贈友人》
君若有心求逸足,我還留意在名姝。——唐 裴度《句》
使君資格逸,鐵馬奏橫吹?!?陸游《次韻宇文使君山行》
今我從遠(yuǎn)役,羨君方逸居?!?陳造《別俞君任通判三首》
雅騷我豈堪嘉贈,逸足君宜據(jù)要津?!?胡寅《和李靖》
逸少自慚君有誓,李期誰謂爾孤鳴?!?: 黎廷瑞《次韻答王子賢所寄五首》
宦情儂自本來無,君亦琳宮暫逸居。——宋 張镃《夜坐因觀楊伯虎和春字韻詩偶成五絕再寄》
奔逸君誠俊,衰摧我不聊。——宋 趙蕃《別馬莊甫》
數(shù)君放逸仍懷古,老我悲涼況哭妻?!?趙蕃《九日王越卿司法置酒要客始約登武安之塔為游》
4. 含巧和君的古詩 春日題杜叟山下別業(yè) 盧綸 今朝醉舞同君樂,始信幽人不愛榮。
減字木蘭花 蘇軾 徐君樂飲。笑謔從伊情意恁。
臉嫩敷紅?;ㄒ兄礻@裹住風(fēng)。
喜遷鶯 黃裳 使君樂與人同,且對云門斜日。 旬假南亭寄熊郎中 武元衡 聞君樂林臥,郡閣曠周旋。
昔君樂游園,悵望天欲曛。 塞上行 曹松 為君樂戰(zhàn)死,誰喜作征夫。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杜甫 《江南逢李龜年》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李白《將進(jìn)酒》 聞君新酒熟,況值菊花秋。元稹 《飲新酒》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 愿與君同生 日日相伴老 天下誰人不識君 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君當(dāng)作磐石,妾當(dāng)作蒲葦。
以我映他人,君還何所望。 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 ——《孔雀東南飛》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風(fēng)來君相憶 君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問君能有許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
持酒勸云云且住.憑君礙斷春歸路。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同飲長江水 憶君淚落東流水,歲歲花開知為誰?唐 方干 錦價轉(zhuǎn)高花更巧,能將舊手弄新梭。
【酬孫發(fā)】 唐彥謙 而予愿乞天孫巧,五色紉針補袞衣。 【七夕】 裴夷直 如今漫學(xué)人言巧,解語終須累爾身。
【鸚鵡】 薛濤 造化大都排比巧,衣裳色澤總薰薰。 【朱槿花】 宋 衛(wèi)宗武 消殘猶自炫天巧,點綴裙腰一半青。
【和丹巖 其二】 孔平仲 祇應(yīng)用盡人間巧,更欲遠(yuǎn)從天上求。 【七夕】 孔武仲 不是化工移用巧,尾閭應(yīng)亦有窮年。
【瀑布六首 其一】 王炎 春工不與人爭巧,玉筍羞拈五色絲。 【題楊秀才園三亭 繡春】 鄧深 草針柳線藏真巧,莫作尋常倚市看。
【次韻繡屏】 史浩 連堤費盡天孫巧,乞與行人臥夕陽。 【野庵分題 草茵(香字)】 史鑄 爭似黃花得天巧,織成紋綹③不須機。
【金絲菊(明用題字)】 葉茵 大姑不似三姑巧,今歲繰絲兩倍收①。 【蠶婦吟二首 其二】 司馬光 萬物不須雕刻巧,正如恭已布深仁。
【春貼子詞 皇帝閣六首 其六】 白玉蟾 拈弄溪山詩伎巧,吐吞風(fēng)月酒神通。 【華陽吟 其三十】 招弄斸山詩技巧,吐吞風(fēng)月酒神通。
【贊歷代天師 第十五代諱高字士龍】 劉一止 我疑秘思有天巧,滉漾胸中百頃春。 【曾宏父將游吳興示所和葉內(nèi)相八首次其韻太守亦和故并及之 其四】 劉弇 借令萬鵲填橋巧,何補褰裳一世人。
【題建州富沙門樓安濟(jì)橋十絕呈太守黃彥發(fā) 其四 安濟(jì)橋五絕】 劉摰 休矜百步穿楊巧,未及當(dāng)年射虎功。 【穿楊亭】 華岳 向人面面皆奇巧,廊廟如何作棟梁①。
【巧松 其三】 呂本中 心知此被無他巧,能與山翁換好詩。 【去冬以紙衾遺劉彥沖劉有詩來謝以二絕句答之 其二】 朱熹 要知積善工夫巧,變得人間作壽鄉(xiāng)。
【壽母生朝 其三】 許應(yīng)龍 金華彩勝年年巧,柏酒椒盤歲歲新。 【皇帝合春帖子 其四】 阮閱 當(dāng)時縱使為淫巧,片石①安能作履穿。
【郴江百詠 其四十四 王履巖】 陽枋 欲題好語覷天巧,攪盡枯儒幾曲腸。 【和鄭季南喜雪 其四】 何夢桂 須臾信筆出天巧,自此人間無畫師。
【贈桐江于處士】 吳芾 老夫養(yǎng)拙生憎巧,只要冥心度此生。 【七夕戲成二絕 其二】 化工若解呈新巧,速剪冰花破我顏。
【待雪呈子儀二首 其一】 張擴(kuò) 誰人試手爭春巧,定是仙娥下廣寒。 【次韻寧徽言學(xué)士立春六絕 其二】 張侃 時宜正要新聲巧,賀老龍鐘莫定場。
【次韻竹林玉老三首 其三】 張镃 非關(guān)意匠玲瓏巧,示現(xiàn)圓融轉(zhuǎn)物功。 【圍繡亭】 不從樓上求新巧,卻向船中賦拙詩。
【七夕池上泛舟四首 其一】 李石 只今頗怪人間巧,見說天孫巧更多。 【扇子詩 其五十五】 李復(fù) 不從春意裝褫巧,卻被秋風(fēng)漏泄香。
【和張總管菊 其一】 李昭玘 不用蛛絲爭送巧,自知得拙半生閑。 【和鮑輦七夕四絕 其三】 李廌 更欲呈姿作清巧,暫妝梅柳雪中看。
【雪晴】 楊萬里 已驚好手奪天巧,更遣馀芬惱楚狂。 【和仲良分送柚花沉三首 其三】 秋風(fēng)畢竟無多巧,只把燕支滴蓼花。
【出城途中小憩】 薄相春工寧底巧,眼明初見雪枝斜。 【壬辰別頭胡元伯丞公折雙梅見贈作一絕以謝之】 借問錦心能底巧,更從月脅摘將來。
【張尉惠詩和韻謝之三首 其二】 好風(fēng)不解藏天巧,雕碎孤云作數(shù)峰。 【雨后晚步郡圃二首 其一】 山神海伯爭新巧,并慰詩人眼一雙。
【晨炊叱馭驛觀海邊野燒】 浪言偷得星橋巧,只解冰盤染茈姜。 【牽牛花三首 其二】 吳剛玉斧何曾巧,斫盡南枝放北枝。
【九月十五夜月細(xì)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經(jīng)古人拈出紀(jì)以二絕句 其一】 近日司花出新巧,一枝能著兩般花。 【栟楮江濱芙蓉一株發(fā)紅白二色二首 其一】 畫工著色饒渠巧,便有此容無此姿。
【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四首 其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51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李士倬
下一篇: 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