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蒼(1686-1756),清代。字默存,今江蘇蘇州人。師承清代婁東畫派的傳人黃鼎。擅畫山水。公元l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張宗蒼進獻了畫冊《吳中十六景》,深得乾隆皇帝的欣賞,后來進入清宮廷畫院供奉,為宮廷作畫,是乾隆時期一位重要的宮廷畫家。清代宮廷繪畫在清代繪畫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特別是乾隆時期,設(shè)立了如意館廣收人才,創(chuàng)作了很多紀實、歷史故事、宗教及裝飾題材的作品,具有特殊的歷史與藝術(shù)價值,在乾隆一朝的宮廷畫家中,張宗蒼是很重要的一位。
張宗蒼的山水畫,畫風蒼勁,用筆沉著。山石皴法多以干筆積累,林木之間使用淡墨,干筆和皴擦的手法相結(jié)合,表現(xiàn)出了深遠的意境和深厚的氣韻,一洗宮廷畫院慣有的甜熟柔媚的習氣,特別被乾隆皇帝所喜愛?!妒汅拧肥珍浟怂?16幅作品,很多作品上都有乾隆皇帝的題詩。 初以主簿理河工事。善畫,山水出黃鼎之門,用筆沈著,山石皴法多以乾筆積累,林木間亦用淡墨,乾擦湊合,神氣頗覺蔥蔚可觀。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高宗南巡,以吳中十六景畫冊進呈,稱旨。命入都祗候內(nèi)廷。十九年(一七五四)授戶部主事。
◇作品賞析◇
清.張宗蒼 茅亭聽泉圖
清·張宗蒼山水圖
清·張宗蒼傳世作品
清·張宗蒼傳世作品
現(xiàn)在文獻對清代畫師等級的記載不是非常明晰,不過還是有一些原始資料能夠顯現(xiàn)出清代畫師等級的情況,摘錄部分僅供參考:
乾隆六年(公元一七四一年)清內(nèi)務(wù)府“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記載:“司庫白世秀來說,太監(jiān)高玉傳旨:畫院處畫畫人等次,金昆、孫祜、丁觀鵬、張雨森、余省、周鯤等六人一等,每月給食錢糧銀八兩、公費銀三兩;吳桂、余 、程志道、張為邦等四人二等,每月給食錢糧銀六兩、公費銀三兩;戴洪、盧湛、吳 、戴正、徐燾等五人三等,每月給食錢糧銀四兩、公費銀三兩。欽此?!边@是乾隆初年由皇帝定出了以上十五個畫家的級別。由此可以知道,清朝宮廷畫家與前代宮廷畫家一樣,也是有等級區(qū)別的。宮廷畫家共分為三等,每人每月的公費銀數(shù)量是一樣的,都是三兩,不同的只是食錢糧銀,每個級別間有銀二兩的差額。
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年),皇帝南巡至蘇州時,畫家張宗蒼、徐揚獻畫,隨後二人被召入宮內(nèi)作畫,同年七月的內(nèi)務(wù)府檔案中就有記載:“畫畫人張宗蒼、徐揚每月錢糧公費照余省、丁觀鵬一樣賞給,於六月起。欽此”。根據(jù)以上所引檔案記載,余省和丁觀鵬在乾隆六年是列為一等畫畫人標準的,那麼張宗蒼和徐揚同他們二人相同,也應(yīng)當是一等畫畫人。一入宮馬上就得到最高級別的待遇,乾隆皇帝是非常看重這兩位畫家的。
那麼在乾隆皇帝之前宮廷中畫家有無等級之分呢?檔案內(nèi)尚未見到明確直接的記載,但是對畫家的俸銀也有規(guī)定。雍正四年(公元一七二六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六品官阿蘭泰奉旨:著給畫畫人丁裕、詹熹、丁觀鵬、程志道、賀永清每月錢糧銀八兩、公費銀三兩。欽此?!比绻凑涨r的等級來看,獲錢糧銀八兩、公費銀三兩的人應(yīng)當是一等畫家。這則檔案中所列的丁觀鵬,在雍正、乾隆兩朝均為一等畫家的待遇,地位沒有變動;而程志道於雍正時享受一等畫家的待遇,到了乾隆時則改為二等畫家了,由此可見,清代宮廷畫家所定的等級并非是固定不變的,它可以根據(jù)畫家在宮廷中供職是否勤勉,藝術(shù)水平有無提高,亦或不同皇帝欣賞口味的區(qū)別而有所變動。也就是說,宮廷畫家的地位可能會有升有降,不是“鐵飯碗”。這就使得供奉宮廷的畫家必須兢兢業(yè)業(yè),認真作畫,不能怠慢,以免遭到降級的命運,事態(tài)嚴重的話,還會被革除職務(wù)。
雍正四年(公元一七二六年)的另一則檔案中記載:負責內(nèi)務(wù)府工作的怡親王允祥曾經(jīng)下命令,讓慈寧宮新來的畫畫人張霖、吳桂、吳 、陳敏、彭鶴、王均、葉履豐等七人,“暫且行走試看”,在試用期間“每人每月暫給飯食銀三兩”。其中的吳桂、吳 二人到了乾隆時已分別列為一等和二等畫家了。從這則檔案中可知,在成為正式宮廷畫家之前,所有新來的畫家都有一個試用期,在這一期間內(nèi)只有飯食銀,而沒有公費銀。也就是說只發(fā)給飯錢,不發(fā)給工錢。這種畫家的身份,就頗類似於宋代畫院中的“畫學(xué)生”。
清代水墨畫的特點:風格多樣,流派紛呈,其中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的是重視筆墨情趣的文人山水畫。
清初“四王”(王時敏、 王鑒王翠、王原祁)注重畫格,提倡摹古,以表現(xiàn)古典風格為重要題材,他們的畫風被視為正統(tǒng)。
王時敏、王原祁為首的婁東派、學(xué)為首的虞山派,是清代最有影響的畫派,而婁東派更是風靡朝野,許多著名的宮廷畫家,如唐岱、董邦達、張宗蒼等等都是婁東派重要畫家。
水墨畫歷史
中國最早的水墨畫產(chǎn)生于東晉時期。戴逵的《吳中溪山邑居圖》、顧愷之的《雪霽堂五老峰圖》是最早出現(xiàn)的水墨畫。此間顧愷之提出繪畫作品應(yīng)重表現(xiàn)人物的風貌、氣質(zhì)。這既是這時期的特點,也為日后水墨畫的發(fā)展奠定了基調(diào)。
唐代是水墨畫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有名的大畫家,如吳道子、李思訓(xùn)父子、王維等人。吳道子被后世稱為畫圣,他的水墨畫一改前人細巧之積習,行筆縱放,如雷電交作,很有氣勢。
李思訓(xùn)善畫著色山水,他的兒子李昭道也是有名的水墨畫家,師其父而有自己的風格,后世稱他們父子的水墨畫為大小李將軍山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51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余穉
下一篇: 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