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1830-1904),江蘇常熟人。清代書法家。字叔平,號松禪,晚號瓶庵居士。咸豐六年(1856)進士。官至協(xié)辦大學士,戶部尚書,參機務。光緒戊戌政變,罷官歸里。卒后追謚文恭。學通漢宋,文宗桐城,詩近江西。書法遒勁,天骨開張。幼學歐、褚,中年致力于顏真卿,更出入蘇、米。工詩,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晚年沉浸漢隸,為同、光書家第一。當時的書法家對他的書法造詣之高十分敬佩。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一文中指出:“他出世最晚,所以能夠兼收眾長—特別是錢灃的方法—有時還摻入些北碑的體勢。把顏字和北碑打通了。這是翁同龢的特色?!敝小镀繌]之詩文稿》、《翁文恭公日記》等。傳世書跡較多?!豆?jié)臨華山碑扇面》,書于光緒二十三年(1896)。紙本墨跡,隸書3行,共8字,題款10行,共46字。他的書法以楷書和行書最為擅長。在清代書壇占有重要地位,評價甚高。此幅扇面,由隸、行、楷三種書體組成。跋語和題款,字雖小,而所占篇幅強半,整體布局,既疏朗而又謹嚴,甚為得體。扇面正文為隸書8字,看出其隸書功力深厚。結(jié)體用筆,恪守古法。跋語行書,8行37字,寫得老健、厚重,書卷氣甚濃。題款為楷書,很有北碑味道。徐珂《清稗類鈔》說:“……晚年造詣實遠出覃溪,南園之上,論國朝書家劉石庵外,當無其匹,非過論也?!?/p>
◇作品賞析◇
他既管外事,又管內(nèi)政,無疑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一位權(quán)貴人物,還是一位清正廉潔、律己愛民、公忠體國的政治家。無論是在晚清還是在今天,也無論是對他一生持肯定的人還是有所保留的人,對于他為官清廉這一點都是承認的。
翁同龢
字叔平,號松禪, 別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并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閑人,晚號瓶庵居士。咸豐六年(1856)一甲一名狀元。官至協(xié)辦大學士,戶部尚書,參機務。先后任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光緒戊戌政變,罷官歸里。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
卒后追謚文恭。學通漢宋,文宗桐城,詩近江西。書法遒勁,天骨開張。幼學歐、褚,中年致力于顏真卿,更出入蘇、米。工詩,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晚年沉浸漢隸,為同光書法家第一。當時的書法家對他的書法造詣之高十分敬佩。
成就
翁同龢工詩,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肚迨犯濉の掏槀鳌贩Q贊翁同龢書法“自成一家,尤為世所宗”。清徐珂《清稗類鈔》謂:“叔平相國書法不拘一格,為乾嘉以后一人……晚年造詣實遠出覃溪(翁方綱)、南園(錢灃)之上。論國朝書家,劉石庵(劉墉)外,當無其匹,非過論也。光緒戊戌以后,靜居禪悅 ,無意求工,而超逸更甚?!鼻鍡钍鼐础秾W書邇言》對這位雄視晚清書壇的巨擘稱許:“松禪學顏平原(顏真卿),老蒼之至,無一雅筆。同治、光緒間推為第一,洵不誣也?!弊T鐘麟對翁字推崇備至:“本朝諸名家,直突平原(顏真卿)之上,與宋四家馳騁者,南園(錢灃)、道州(何紹基)、常熟(翁同龢)而已。”譚延闿、澤闿兄弟曾刻成《春及草廬藏翁氏墨跡》行世。
翁同龢沒有什么過人之處,只是他的家族比較厲害而已,而當時是因為甲午戰(zhàn)爭失敗,翁同龢項鏈一切的辦法逃避責任,把這次的失敗原因全部推到了李鴻章的頭上。大家都知道,翁同龢和李鴻章兩個是同一朝庭的大臣,但是兩個人的關系非常的不好。
在甲午戰(zhàn)爭失敗的時候,翁同龢就推辭是李鴻章的原因所以請求應該將李鴻章推出去斬手,而且那個時候他還說是慈禧太后挪用了軍姿來給自己建頤和園,不過當時的情況大家也是知道的,當時是因為翁同龢撤走了北洋水軍資金,才會讓了北洋軍師器械很少,之后導致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這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翁同龢心胸比較小。
而翁同龢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能夠當時和宰相李鴻章叫板,其實在晚清的時候有兩個非常顯赫的家族,分別是安徽合肥的李鴻章李氏家族,江蘇常翁同龢翁氏家族,在當時翁氏家族可是比李氏家族還要顯赫,只用了短短10年的時間,翁氏家族就出了兩個皇帝的老師,兩個狀元,兩個巡撫,當時可謂是風光無限。
翁氏家族在他的祖上翁咸封就開始比較的厲害起來,這個人本來是乾隆當時的舉人,不過沒有考到中進士,隨后進入官場當了一個區(qū)縣的教育局局長,雖然他在官場上沒有什么大的作為,但是他的兒子翁心存從小就非常的聰明,在三十一歲的時候就考到了進士,他是成為了翁氏家族第一個進士,因為當時翁氏家族有兩個是皇帝的老師,所以后來慈禧太后和當時的皇帝也要給翁家人的面子,而當時李鴻章和翁同龢的恩恩怨怨中,也是證明了翁同龢家族的實力。
有關翁同龢被罷官一事,過往人們都認為是慈禧太后所為,慈禧太后希望以此種方式來對外表示自己權(quán)力的至高無上。
但近年來經(jīng)過史家的考證,史學界多認為罷免翁同龢一事,是光緒皇帝所為。其原因,不外于翁同龢轉(zhuǎn)變了立場,或者光緒皇帝喜新厭舊。
其實這二者,兼而有之。翁同龢作為帝黨的中心力量,他是一直在為光緒皇帝能夠獨掌大權(quán)而努力的。
在這過程當中,他甚至得罪了后黨的兩大中堅力量,榮祿與李鴻章。當然前者涉及的是軍機處中南北兩派(李鴻藻與沈桂芬)的政治斗爭,而后者則涉及到了對外戰(zhàn)事與清流一黨。
但無論涉及到誰,翁同龢都沒有退縮過。其原因便是有朝一日光緒皇帝能夠親政,而翁同龢自然可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慈禧太后并不打算打掉翁同龢,因為這是老太后騎墻的一枚棋子,她可以利用翁來平衡各方勢力。
但是,戊戌變法即將開始,翁同龢卻發(fā)現(xiàn)光緒皇帝已經(jīng)不再依靠他了。他再也不是光緒皇帝最信任的大臣了,光緒帝更加信任后來者居上的維新派。
這讓翁同龢感到很不安,因為他在此之前已經(jīng)明確了自己的身份,堅定的帝黨擁護者??墒且坏┕饩w皇帝把自己拋棄掉,后黨又視自己為眼中釘,那么自己的命運可能就不那么體面了。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在戊戌維新的前期準備工作上,翁同龢表現(xiàn)出了自己保守的一面,時不時的就要反駁一下維新派。
因此有史家稱,此時的翁同龢已由變法的領導者轉(zhuǎn)為了變法的反對者。
這讓急于變法的光緒皇帝感到大為光火,因此光緒皇帝罷免了翁同龢。
帝王心術,翁同龢恐怕沒能想到。不過,也正因為此,光緒皇帝在政治上的弱點暴露無遺,偏聽偏信,急于求成,喜新厭舊。這都是政治當中最忌諱的事情,可光緒皇帝卻都表現(xiàn)了出來。
或許,這場變法是一場沒有贏家的變法。有的賭上了性命如譚嗣同,值得敬畏。有的賭上了命運如光緒帝,值得可憐。有的賭上了國家如慈禧太后??至于翁同龢,還沒有參與便被踢出了局。
李鴻章是晚清重臣,當朝宰相,根據(jù)他的官位,他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確實,在朝廷上幾乎沒有什么人敢和李鴻章作對,除了翁同龢。翁同龢家族非常顯赫,他本人也做過兩代皇帝的老師,同為朝廷重臣的兩個人相互看不順眼,翁同龢叫板李鴻章也是經(jīng)常的事情。
翁同龢家族比李鴻章的家族要顯赫一點。封建社會家族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擁有更加顯赫的家族,翁同龢叫板李鴻章的底氣也是非常足。翁氏家族從乾隆時期就開始發(fā)跡,翁同龢的爺爺翁咸封是乾隆朝的舉人,本來想考個進士,但是沒有考上,就去縣里的教育部門做了一個官。翁咸封算是一個平庸的人,沒有考中進士,也 沒有做上大官,好在他生了一個聰明伶俐的兒子翁心存,也就是翁同龢的父親。翁心存發(fā)奮讀書,終于是考上了進士,走上仕途。和翁咸封不同,翁心存仕途走得非常好,做過兵部尚書等大官。可以說翁同龢是典型的官三代,比起李鴻章,翁同龢的家族實力更加雄厚。
清朝是很重視老師的,翁同龢作為兩代帝師地位很高。翁同龢傳承父親的優(yōu)秀基因,十分聰明,不到30歲就中了進士,在殿試的時候又中了狀元。他學識淵博,被任命為皇帝的老師,在教授皇帝知識的過程中,也成為皇帝的親信。雖然貴為皇帝,但是由于尊師重教,同治和光緒皇帝也敬翁同龢三分,其他人更不是不敢稍微違背翁同龢的意思。
在這種情況下,翁同龢面對李鴻章,他也是不怕的。北洋水師戰(zhàn)敗的時候,明明是翁同龢等人減少了北洋水師的軍費,導致后期武器供應不上,翁同龢還把責任往李鴻章身上推。從這里看,翁同龢還是挺狹隘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51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翁方綱
下一篇: 吳熙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