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歷史人物

庾肩吾

佚名 2023-06-05 23:16:59

庾肩吾

庾肩吾,南朝梁文學(xué)家

、書法理論家
。字子慎
,一字慎之
,自號玄靜先生
,南陽新陽人
。官至度支尚書
。正、草兼能
。唐代張懷瓘《書斷》稱其才華既秀
,草隸兼善,累記專精
,遍探名法
,可謂贍聞之士。然志雖奇古
,而手不副情
。工歸文華,拙見草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敝小稌贰芬痪?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亦長詩賦,均散佚
,明人輯有《庾度支集》

哀江南賦9-正文1- 注音字詞典故

下面開始《哀江南賦》的正文啦。

我之掌庾承周

,以世功而為族
;經(jīng)邦佐漢,用論道而當(dāng)官
。稟(bǐng)嵩華之玉石
,潤河洛之波瀾。居負(fù)洛而重世
,邑(yì)臨河而宴安。逮(dài)永嘉之艱虞(yú)
,始中原之乏主
。民枕倚于墻壁,路交橫于豺(chái)虎
。值五馬之南奔
,逢三星之東聚。彼凌江而建國
,始播遷于吾祖
。分南陽而賜田,裂東岳而胙(zuò)土
。誅茅宋玉之宅
,穿徑臨江之府。水木交運
,山川崩竭
。家有直道,人多全節(jié)
。訓(xùn)子見于純深
,事君彰于義烈。新野有生祠之廟
,河南有胡書之碣(jié)
。況乃少微真人,天山逸民
,階庭空谷
,門巷蒲輪。移談講樹,就筠(yún)
。降生世德
,載(zài)誕貞臣。文詞高于甲觀
,楷模盛于漳濱
。嗟有道而無鳳,嘆非時而有麟
。既奸回之奰(bì)逆
,終不悅于仁人。

字詞:

掌庾承周:庾: 露天的谷倉
。(白頭三注:庾氏的祖先是看糧倉的
。)倪璠注:“是庾氏得姓之先,為周掌庾大夫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如淳注:“倉氏、庾氏是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被蛑复硕浴
!妒酚洝て綔?zhǔn)書》:“漢興七十馀年
,都鄙廩庾皆滿,居官者以為姓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此句:庾氏祖先在周代為掌庾之官因而得姓庾。

經(jīng)邦: 經(jīng)營邦國


論道: 有二解
,《周書》:“茲惟三公,論道經(jīng)邦。”但庾氏在漢代并無歷三公之位者
,只有東漢隱逸庾乘子孫為鄢陵著姓,其馀無考
。又《周禮》有“坐論”“作行”“食貨”為經(jīng)邦大政。

當(dāng)官: 居官受職(似乎不用解釋)


稟: 領(lǐng)受


嵩華: 嵩山、華山


河洛: 黃河
、洛水


負(fù)洛: 潁川在洛陽東南五百里,洛陽在北
,在洛陽住
,故說“負(fù)洛”。

重世: 再世
。庾氏本鄢陵人
,再世之后,分徙新野


臨河: 指庾氏在新野邑居臨淯水
。酈道元《水經(jīng)注》:“淯水又南入新野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晏安: 安逸
。(四川人喜歡說"安逸"這倆字)

逮: 及,到


永嘉: 晉懷帝年號
。永嘉之亂,懷帝
、愍帝先后遇害
,晉室南遷,中原為五胡所亂
。所以下文說“中原乏主”。前一段中"無救平陽之禍"也說的是這事


艱虞: 艱難
,憂患。

枕倚: 倚靠


五馬南奔: 指晉瑯邪王司馬睿等五王
。晉惠帝太安年間有童謠曰:“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逼浜笾性髞y,晉室瑯邪王
、汝南王
、西陽王、南頓王
、彭城王同至江東
,而司馬睿即位,為晉元帝


三星東聚:三星: 指熒惑
、歲星、太白?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稌x書·天文志》載:永嘉六年三月
,三星聚于牛宿和女宿之間,星相家占卜后認(rèn)為此乃晉室東遷之兆
。(火星
,水星,金星)

凌江: 渡江


播遷: 遷徙
。庾信八世祖庾滔當(dāng)時隨晉室南渡。

賜田: 賞賜耕田


胙土: 封賞土地給功臣
。 胙: 祭祀用的肉。

誅茅: 鋤去茅草


宋玉之宅: 宋玉的老宅
。在湖北江陵縣城北。庾滔過江以后居江陵
,從此賦看
,居處即是宋玉故宅。庾信因侯景之亂
,自建業(yè)遁歸江陵后
,亦居此。

穿徑: 開辟道路


臨江之府: 漢共敖為臨江王
,在江陵建府第。

水木交運: 指南朝宋
、齊的興亡相繼
。 水木: 南朝宋以水德為王,齊以木德為王


山川崩竭: 山崩塌
,河流斷流。亡國之兆


訓(xùn)子
、事君: 指其家世傳忠孝之道。

生祠: 指為還活著的人修建祠堂
。指庾氏在新野
、鄢陵世有生祠碑碣。

河南: 黃河之南
。這里指鄢陵
,在河南豫州境內(nèi)
,故云河南,庾氏最早從這里徙出


胡書: 蝌蚪文


碣: 墓碑。

少微: 星名
,也叫處士星


天山: 《易·遁卦》:“天下有山,遁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真人、逸民: 均指不做官的賢者
。此指庾信的祖父庾易
。史載其為人志性恬靜,不交外物
,曾拒絕朝廷征召


階庭空谷:階庭: 臺階和庭院。 空谷: 見《詩經(jīng)·小雅·白駒》:“皎皎白駒
,在彼空谷
。”疏云:“以賢者隱居
,必當(dāng)潛處山谷
。” 指庾易的門庭像賢士隱居的空谷


門巷蒲輪:門巷: 大門和街巷
。 蒲輪: 為了使車輪走得安穩(wěn),特以蒲草裹輪
。古代征聘年高賢士,行此禮儀
。此指齊永明三年
,曾以蒲車束帛征庾易一事。

移談講樹: 三國時管輅初見裴使君
,清談終日
,因酷暑,將床移至庭前樹下
,竟夕而談


就筠: 晉徐伯珍少孤貧,學(xué)書無紙
,以竹葉
、箭箬代替
。這兩句形容其祖父的恬淡、簡約


降生世德: 指庾信的父親庾肩吾
,降生于世有賢德的人家。

載誕貞臣: 指庾信的父親庾肩吾
,亦是“貞臣”
。侯景之亂時,庾肩吾不受賊職
,潛奔江陵
,故以貞臣稱之。

甲觀: 太子宮
,庾肩吾曾為東宮通事舍人
、太子率更令、中庶子等職


漳濱: 漳水出湖北南漳縣與沮水合流
,流經(jīng)江陵入長江。庾肩吾住在江陵
,又曾為駐江陵的湘東王中錄事咨議參軍
。文詞二句:指庾肩吾的才華、品德超越群倫


有道而無鳳: 指梁簡文帝受制于賊臣
,雖為有道之君,卻因身處亂世而不見祥瑞之鳳


非時而有麟: 比喻庾肩吾生不逢時
。 非時, 指生不逢時
。 麟
, 祥獸,是賢人的象征


奸回: 指侯景之流
。(不能過多解釋,有鄙視少數(shù)民族之嫌)

奰逆: 指處心積慮地謀反
。既奸回二句:指庾肩吾為侯景所遣去假傳圣旨
,又為侯景之黨宋子仙所逼,后雖逃至江陵
,未幾而卒


仁人: 仁義之人。即庾肩吾


2022年4月28日 泉城居士白頭三

文部·卷十六原文_翻譯及賞析

文部·卷十六 李昉

○思疾

《漢書》曰:枚皋年十七

,上書自陳枚乘之子
,上得大喜。武帝春秋二十九
,乃得皇太子
。皋與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皋為文疾
,受詔輒成
;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故所作少
。(亦具賦門中
。)

又曰:淮南王安作《內(nèi)篇》,新出

,上愛
,秘之。使作《離騷傳》
,旦受詔
,日食時上。

《魏志》曰:陳思王植年十余歲

,讀誦詩論及辭賦數(shù)萬言
,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
,謂植曰:"汝倩人耳
。"植跪曰:"出言為論,下筆成章
,愿當(dāng)面試
,奈何倩人?"時銅雀臺新成
,太祖悉將諸子登臺
,使各為詩。植援筆立成
。太祖異之
。文帝嘗欲害植,以其無罪
,令植七步為詩,若不成
,加軍法
。植即應(yīng)聲曰:"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文帝善之。

又曰:王粲善屬文

,舉筆便成
,無所改定。人常以為宿構(gòu)

《齊書》曰:蕭文琰

,蘭陵人;丘令揩
,吳興人
;江珙,(音拱)濟陽人
。竟陵王子良嘗夜集學(xué)士
,刻燭為詩,四韻者刻一寸
,以此為率
。文琰曰:"頓燒一寸燭,成四韻詩
,何難之有
?"乃與丘令揩、江珙等共打銅缽立韻
,響滅則詩成
,皆可觀覽。

《梁書》曰:高祖目裴子野曰:"其形甚弱

,其文甚壯
。"俄又敕為書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
,子野謂可待旦方奏
,未之為也。及五鼓
,敕促令送上
,子野徐起操筆,昧爽便就
。既奏
,高祖深嘉焉。自是凡諸符檄皆令具草

《南史》曰:朱異(音怡

,又音異。)遷散騎常侍
。異容貌魁梧
,能舉止
。雖出自諸生,甚閑軍國故實
。自周舍卒后
,異代掌機密。其軍旅謀謨
,方鎮(zhèn)改換
,朝儀國典,詔誥敕書
,并典掌之
。四方表疏,當(dāng)局簿領(lǐng)
,咨詳請斷
,填委于前。異屬辭落紙
,覽事下議
,縱橫敏贍,不暫停筆
,頃刻之間
,諸事便了。

又曰:蔡景歷

,陳武帝鎮(zhèn)朱方
,素聞其名,以書要之
。景歷對使人答書
,筆不停綴,文無所改
。帝得書甚加欽賞
,即日板授北府中記室參軍。

崔鴻《十六國春秋·南涼錄》曰:禿發(fā)傉(內(nèi)沃切

。)檀子禮
,年十三,命為《高昌殿賦》
,援筆即成
,影不移漏。傉檀覽而異之
,擬于曹子建

《北齊書》曰:魏收,鉅鹿人,以文章見知

。曾奉詔為封禪文,收對曰:"封禪者
,帝之盛事
。昔司馬長卿尚絕筆于此,以臣下材
,何敢擬議
。臣雖愚淺,敢不竭作
?"乃于御前下筆便就
,不立藁草,文將千言
。黃門侍郎賈思同侍立
,深奇之,白帝曰:"雖七步之才
,無以過此
。"自武定二年以后,國家大事
,詔命軍國文詞,皆收所作
。每有警急不停
,有同宿構(gòu)。速敏之工
,邢
、溫之所不逮。

《梁書》:范云少機警有識

,且善屬文
,便尺牘,下筆輒成
,未嘗定藁
,時人疑其宿構(gòu)。

《蕭介傳》曰:初

,武帝延后進二十余人置酒賦詩
,臧盾以詩不成罰酒一斗,盾飲盡
,顏色不變
,言笑自若。介染翰便成,文無加點
。帝兩美之
,曰:"臧盾之飲,蕭介之文
,即席之美也
。"

《三國略》曰:高澄嗣渤海王,聞謝挺

、徐陵來聘
,遣中書侍郎陸昂于滑臺迎勞。于席賦詩
,昂必先成,雖未能盡工
,亦以敏速見美。

梁庾肩吾少勤學(xué)

,能鼓琴
,善屬文
。宋子仙破會稽
,購得肩吾,謂之曰:"吾昔聞汝能作詩
,今可作
。若能,當(dāng)貰汝命
。"肩吾便操筆立成
,詩曰:"發(fā)與年俱暮,愁將罪共深
;聊持轉(zhuǎn)風(fēng)燭
,暫映廣陵琴。"子仙乃釋之

又曰:陰钅監(jiān)字子堅

,梁右衛(wèi)將軍子春之子也。徐陵言之于陳主
,陳主召使賦新成安樂宮
。钅監(jiān)援筆便就,陳主甚嘆賞之

《北史》曰:隋韋正玄舉秀才

,楊素志在試退
,乃手題,使擬司馬相如《上林賦》
、王褒《圣方得賢臣頌》
、班固《燕然山銘》、張載《劍閣銘》
、《白鸚鵡賦》謂曰:"我不能為君住宿
,可至未時令就。"玄正及時并了
,素讀數(shù)遍,大驚

《隋書》曰:楊素

,周武帝以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漸見禮遇
。帝命素為詔書,下筆立成
,詞義兼美
。帝嘉之,顧謂素曰:"善自勉之
,勿憂不富貴
。"素應(yīng)聲答曰:"臣但恐富貴來逼臣,臣無心圖富貴
。"

《唐書》曰:太宗征遼

,岑文本卒于行驛,召許敬宗
,令草《駐蹕山破賊詔書》
。敬宗立于馬前,俄頃而就
,詞甚典麗
,深見嗟賞。

唐賀知章晚年尤加縱誕

,無復(fù)規(guī)檢
,自號"四明狂客",遨游里巷
,醉后屬詞
,動成卷軸,文不加點
,咸有可觀

又曰:王劇

,(其御切。)長壽中累除太子典膳丞
,知鳳閣舍人事
。時壽春王成器、衡陽王成義五王初出閣
,同日受冊
。有司撰儀注,不載冊文
。及百僚在列
,方知闕禮。宰臣相顧失色
。劇立召小吏五人
,各執(zhí)筆,口授分授寫
,一時俱畢
,詞理俱贍,時人嘆服之
。尋除鳳閣舍人兼弘文館學(xué)士

又曰:韋承慶遷鳳閣舍人兼掌天官選事。承慶屬文敏捷

,雖軍國大事
,下筆輒成,未嘗起草

又曰:孫逖幼而英俊

,文思敏速。始年十五
,謁雍州長史崔日用
。日用小之,令為《土火爐賦》
。握翰即成
,辭理典贍。日用覽之駭然
,遂為忘年之交
。以是價譽益重。

又曰:玄宗度曲

,欲造樂府新詞
,亟召李白。白嗜酒
,已臥于肆矣
。召入
,以水灑面,即令秉筆
。頃之
,成十余章。帝頗嘉之

又曰:韋溫

,綬之子也。以書判拔萃
,調(diào)補秘書省校書郎
。時綬致仕田園,聞溫登第
,愕然曰:"判入高等
,在群士之上,得非交結(jié)權(quán)幸而致耶
?"令設(shè)席于庭,自出判目
,試兩節(jié)
。溫命筆即成,綬喜曰:"此無愧也
。"

李端登進士第

,工詩。大歷中
,與韓翃
、錢起、盧綸等文詠唱和
,馳名都下
,號大歷中十才子。時郭尚父少子曖尚代宗升平公主
,賢明有才思
,尤喜詩人,而端等十人多在曖之門下
。每晏集賦詩
,公主坐視簾中,詩之美者賞
。曖因拜官
,會十子曰:"詩先成者賞。"時端先獻警句
,云"薰香荀令偏憐小
,傅粉何郎不解愁
。"主即以百縑賞之。錢起曰:"李校書誠有才
,此篇宿構(gòu)也
。愿賦一韻正之。請以起姓為韻
。"端即襞箋而獻曰:"方塘似鏡草芊芊
,初月如鉤未上弦;新開金埒教調(diào)馬
,舊賜銅山許鑄錢
。"曖曰:"此愈工也。"

令狐楚為太原從事

,自掌書記
,至節(jié)度判官,歷仗下侍御史
。楚才思俊麗
,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
,能辨楚之所為
,頗稱之。鄭儋(都含切
。)在鎮(zhèn)暴卒
,不及處分從事,軍中喧嘩
,將有急變
。中夜,忽十?dāng)?shù)騎持刃迫楚至軍門
,諸將環(huán)之
,令草遺表。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
,讀示三軍
,無不感泣,軍情乃安
。自是聲名益重

唐中書舍人陸扆,文思敏速

,初無思慮
,揮翰如飛,文理俱愜
,同舍服其能
。天子顧待特異
,嘗金鑾作賦,命學(xué)士和
。扆先成
,帝覽而嗟挹之,曰:"朕聞貞元時有陸贄
、吳通玄兄弟
,能作內(nèi)廷文書,后來絕不相繼
。今吾得卿
,斯文不墜矣。"

又曰:李巨川乾符中應(yīng)進士

,屬天大下亂
,流離奔播,切于祿位
。乃以刀筆從諸侯府
。王重榮鎮(zhèn)河中,辟為掌書記
。時車駕在蜀
,賊據(jù)京師。重榮匡合諸藩
,葉力誅寇。軍書奏請
,堆案盈幾
。巨川文思敏速,翰動如飛
,傳之鄰藩
,無不聳動。重榮收復(fù)之功
,巨川之助也
。及重榮為部下所害,朝議罪參佐
,貶為漢中掾
。時楊守亮帥興元素知之,聞巨川至
,喜謂客曰:"天以李書記遺我也
。"即命管記室,累遷幕職

《金樓子》曰:劉備叛走

,曹操使阮瑀為書與備
,馬上立成。有以此為能者
,吾以為兒戲耳

《文士傳》曰:劉楨坐,廚人進瓜

,楨為賦立成

又曰:潘尼曾與同僚飲,主人有流璃盆

,使客賦之
。尼于坐立成。

《國朝傳記》曰:李德林為內(nèi)史令

,與楊素共執(zhí)朝政
。素功臣豪侈,后房婦女
,錦衣玉食千人
。德林子百藥夜入其室,則某寵妾所召也
。素拘執(zhí)于庭
,將斬之。百藥年未二十
,儀神俊秀
,素意惜之,曰:"聞汝善為文
,所作詩自敘
,稱吾意者當(dāng)免汝死。"解縛授以紙筆
,立就
。素覽之,欣然以妾與之
,并資從數(shù)十萬

楊德祖《答臨淄侯箋》曰:又嘗親見執(zhí)事握牘持筆,有所造作

,若成誦在心
,借書于手,曾不斯須少留思慮
。仲尼日月
,無得而逾焉。修之仰望,殆如此矣
。且以對〈曷音〉而作《暑賦》
,彌日而不獻,見西施之容
,歸憎其白者也
。(曹植曾作《鹖鳥賦》,命修作
,修辭不為也
。又命作《暑賦》,修雖造
,終日不敢獻
。)

○思遲

《西京雜記》曰:枚皋文章敏疾,長卿制作淹遲

,而盡延譽
。然長卿首尾溫麗,枚皋時有累句
,故知疾行無善跡矣

揚子云曰:軍旅之際,戎馬之間

,飛書走檄而用枚皋
;廊廟之上,朝廷之中
,文高典冊而用相如

《后漢書》曰:張衡字平子。少游太學(xué)

,善屬文
。永元時,天下自公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擬班固《兩都》
,遂作《二京賦》
,因以諷諫
,思十年始成。

《魏志》曰:甘露二年

,帝幸辟雍
,會命群臣賦詩。侍中和逌
、(音由)尚書陳騫等制作稽留
,有司奏免官。詔曰:"吾以闇昧,愛好文雅
,廣延詩賦
,以知得失。乃爾紛紜
,良用惻然
。"乃共原逌等。

《晉書》曰:左思字太沖

,齊郡臨淄人
。思少而好學(xué),年四十未仕
,潛思為《三都賦》
,十年而成。貴勢之家
,競傳相寫
。又案:郭伯通、衛(wèi)瓘為思傳曰:"思為《三都》
,改易
,死乃止。"

《宋書》曰:顏延之與陳郡謝靈運俱以詞彩齊名

,而遲速懸絕
。文帝嘗各敕擬樂府《北上》篇,延之受詔輒成
,靈運久之乃就

《梁書》曰:武帝宴壽光殿,令劉孺

、張率賦詩
。時率與孺并未及成,帝取孺手板
,戲題之曰:"張率東南美
,劉孺洛陽才,覽筆便應(yīng)就
,何事久遲回
。"

《隋書》曰:薛道衡授內(nèi)史侍郎加上儀同三司。道衡每至構(gòu)文

,必隱空齋
,蹋壁而臥,聞戶外有人
,便怒
。其沉思由此。

李翰,天寶中寓居陽翟

,為文精密
,用思苦澀。常從陽翟令皇甫曾求音樂
,每思涸
,則奏樂;神逸
,則著文

唐李建字杓直。德宗聞其名

,擢充翰林學(xué)士
。未幾,罷為它官
。高郢為御史大夫
,表授殿中侍御,四遷兵部郎中
,知制誥
。自以草詔思遲,不愿當(dāng)其任

上一章回目錄下一章

哀江南賦的注釋譯文

[1]《哀江南賦》:
“哀江南”語出《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哀江南”句

,梁武帝定都建業(yè),梁元帝定都江陵
,二者都屬于戰(zhàn)國時的楚地
,作者借此語哀悼故國梁朝的覆亡。作品將家世與國史聯(lián)系起來
,將個人遭遇與民族災(zāi)難融匯在一起
,概括了梁朝由盛至衰的歷史和自身由南至北的經(jīng)歷,感情深摯動人
,風(fēng)格蒼涼雄勁
,具有史詩般的規(guī)模和氣魄,是中國辭賦史上的名篇巨制

[2]我之四句:
追敘先祖
,言自己系出庾氏。庾氏祖先在周代為掌庾之官因而得姓庾(本意為倉庫)
,在漢代因為“論道”而居官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罢摰馈庇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周書》:“茲惟三公,論道經(jīng)邦?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钡资显跐h代并無歷三公之位者
,只有東漢隱逸庾乘子孫為鄢陵著姓,其馀無考
。又《周禮》有“坐論”
、“作行”、“食貨”為經(jīng)邦大政
,《史記·平準(zhǔn)書》:“漢興七十馀年
,都鄙廩庾皆滿,居官者以為姓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比绱咀ⅲ骸皞}氏、庾氏是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被蛑复硕浴.?dāng)官
,居官受職

[3]稟嵩四句:
指庾氏世居河南潁川鄢陵、南陽新野等鐘靈毓秀之地
。嵩華
,嵩山、華山
。河洛
,黃河、洛水
。負(fù)洛
,潁川在洛陽東南五百里,洛陽在北
,故云“負(fù)洛”
。重世,再世
。庾氏本鄢陵人
,再世之后,分徙新野
。臨河
,指庾氏在新野邑居臨淯水。酈道元《水經(jīng)注》:“淯水又南入新野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晏安
,安逸。
[4]永嘉:
晉懷帝年號(307-313)
。永嘉之亂
,懷帝、愍帝先后遇害
,晉室南遷
,中原為五胡所亂。所以下文說“中原乏主”

[5]五馬:
指晉瑯邪王司馬睿等五王
。晉惠帝太安年間有童謠曰:“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逼浜笾性髞y,晉室瑯邪王
、汝南王
、西陽王、南頓王
、彭城王同至江東
,而司馬睿即位,為晉元帝

[6]三星:
指熒惑
、歲星、太白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稌x書·天文志》載:永嘉六年三月,三星聚于牛宿和女宿之間
,星相家占卜后認(rèn)為此乃晉室東遷之兆

[7]彼凌江二句:
指晉元帝渡江建立政權(quán),庾信的祖上從此徙居江東
。凌江
,渡江。播遷
,庾信八世祖庾滔當(dāng)時隨晉室南渡

[8]分南陽二句:
指庾滔曾封遂昌侯一事。賜田
、胙(zuò)土
,封賞土地給功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蹲髠鳌べ夜迥辍罚骸皶x侯朝王
,與之陽樊
、溫、原
、攢茅之田。晉于是始啟南陽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9]誅茅:
鋤去茅草。宋玉之宅:在湖北江陵縣城北
。庾滔過江以后居江陵
,從本賦看,居處即是宋玉故宅
。庾信因侯景之亂
,自建業(yè)遁歸江陵后,亦居此

[10]穿徑:
開辟道路
。臨江之府:漢共敖為臨江王,在江陵建府第

[11]水木二句:
指南朝宋
、齊的興亡相繼。水木:南朝宋以水德為王
,齊以木德為王
。山川崩竭,亡國之兆

[12]家有四句:指庾氏一門自遠(yuǎn)祖庾滔至宋
、齊興亡之際,多能直道全節(jié)
。訓(xùn)子
、事君,指其家世傳忠孝之道

[13]新野二句:指庾氏在新野
、鄢陵世有生祠碑碣。生祠之廟
,祖宗祠堂
。河南,這里指鄢陵
,在河南豫州境內(nèi)
,故云河南,庾氏最早從這里徙出
。胡書
,蝌蚪文
。碣,墓碑

[14]少微真人
、天山逸民:指庾信的祖父庾易。史載其為人志性恬靜
,不交外物
,曾拒絕朝廷征召。少微
,星名
,也叫處士星。天山
,《易·遁卦》:“天下有山
,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碧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逸民,均指不做官的賢者
。 [15]階庭二句:指庾易的門庭猶如賢士隱居的空谷
,朝廷也曾以蒲輪征庾易去做官?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展纫姟对娊?jīng)·小雅·白駒》:“皎皎白駒
,在彼空谷?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笔柙疲骸耙再t者隱居
,必當(dāng)潛處山谷?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逼演?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為了使車輪走得安穩(wěn),特以蒲草裹輪
。古代征聘年高賢士
,行此禮儀。此指齊永明三年
,曾以蒲車束帛征庾易一事

[16]移談講樹:三國時管輅初見裴使君,清談終日
,因酷暑
,將床移至庭前樹下,竟夕而談
。就簡書筠:晉徐伯珍少孤貧
,學(xué)書無紙
,以竹葉、箭箬代替
。這兩句形容其祖父的恬淡
、簡約。
[17]降生二句:指庾信的父親庾肩吾
,降生于世有賢德的人家
,且其人亦是“貞臣”。侯景之亂時
,庾肩吾不受賊職
,潛奔江陵
,故以貞臣稱之

[18]文詞二句:指庾肩吾的才華、品德超越群倫
。甲觀
,太子宮,庾肩吾曾為東宮通事舍人
、太子率更令
、中庶子等職。漳濱
,漳水出湖北南漳縣與沮水合流
,流經(jīng)江陵入長江。庾肩吾住在江陵
,又曾為駐江陵的湘東王中錄事咨議參軍

[19]有道而無鳳:指梁簡文帝受制于賊臣,雖為有道之君
,卻因身處亂世而不見祥瑞之鳳

[20]非時而有麟:比喻庾肩吾生不逢時。非時
,指生不逢時
。麟,祥獸
,是賢人的象征

[21]既奸回二句:指庾肩吾為侯景所遣去假傳圣旨,又為侯景之黨宋子仙所逼
,后雖逃至江陵
,未幾而卒。奸回
,指侯景之流
。奰(bèi)逆
,指處心積慮地謀反。仁人
,即庾肩吾

[22]王子二句:以下是庾信自敘。王子
,指周靈王太子晉
。濱洛之歲,十五歲
。劉向《列仙傳》:“王子喬
,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
,作鳳鳴
。游伊、洛間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吨駮o(jì)年》:“晉平公使叔譽聘于周,見太子晉
,與之言
,五稱而三躬。告平公曰:‘太子行年十五
,而譽弗能言
,君請事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蘭成
,庾信的小名。射策
,應(yīng)試
。這兩句是說自己年十五侍梁東宮講讀。
[23]始含香二句:意思是自己曾為尚書郎
,又轉(zhuǎn)為東宮學(xué)士
。含香,見應(yīng)劭《漢宮儀》:“桓帝時
,侍中刁存年老口臭
,上出雞舌香與含之。后尚書郎含雞舌香
,始于此
。”建禮,指建禮門
,漢尚書郎起草文書
,晝夜值班于建禮門。庾信一開始當(dāng)安南府參軍
,很快就轉(zhuǎn)為尚書度支郎
。矯翼,指登仕途后初顯身手
。崇賢
,太子宮門。
[24]游洊(jiàn)雷二句:意思是自己身在東宮
。洊雷
,《易》:“洊雷震?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薄断缔o》釋為“主器者莫若長子
,固受之以震?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贝颂幱魈?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齒
,列
。明離,在《易卦》中
,為一象征光明之卦象
。胄宴,太子的講宴

[25]既傾蠡二句:即“管窺蠡測”之意
,這是庾信自謙才智疏淺。蠡
,舀水的瓢

[26]方塘二句:寫東宮中景色。方塘
、釣渚指宮中池館

[27]侍戎韜二句:指在東宮陪伴太子。韜
,劍衣
。武帳,見《漢書·汲黯傳》:“上(漢武帝)嘗坐武帳
,黯前奏事
。”文弦:即琴弦,張揖《廣雅》:“琴五弦
,文王增二弦
。”
[28]乃解懸二句:意思是自己在東宮頗受禮遇
,任兼文武
。解懸而通籍,指宮門名冊上有其記名
,供出入查對
。崇文、會武
,指身兼文武官職
。庾信任東宮學(xué)士時,又為東宮領(lǐng)直
,春宮兵馬并受節(jié)度

[29]居笠轂二句:指身任掌兵之職。笠轂(gū)
,兵車
。蘭池,漢宮觀名
。典午
,即司馬,司馬為掌兵之官
,故典午即掌兵之官

[30]論兵二句:意思是自己曾與湘東王論水戰(zhàn)之事,也曾出使東魏
。江漢之君
,梁元帝為湘東王時,庾信曾與之論中流水戰(zhàn)事
。拭玉
,意謂出使?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秲x禮》:“賓人北面坐
,拭圭?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编嵭ⅲ骸百e
,使者。拭
,清之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蔽骱又鳎詰?zhàn)國時魏武侯指代東魏君主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載:魏文侯以吳起為西河守,以拒秦韓
,魏文侯卒
,起事其子武侯?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拔浜罡∥骱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山河之固
,此魏國之寶也
。’”庾信本傳載其出使東魏
,“文章辭令甚為鄴下所稱
。”自“王子濱洛之歲”句至此為庾信歷數(shù)自己在梁時甚有聲名

[31]于時二句:這是說梁曾經(jīng)一度歌舞升平

[32]里為二句:指梁朝盛時的物質(zhì)富足和文化興盛。冠蓋
,見《水經(jīng)注》:“宜城縣有太山
,山下有廟。漢末多士
,其中刺史
、二千石
、卿長數(shù)十人
,朱軒華蓋
,同會于廟下。荊州刺史行部見之
,雅嘆其勝,號曰‘冠蓋里’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编u魯,孔孟故里
,此處喻梁的文教禮樂之盛

[33]連茂苑二句:指梁天監(jiān)年間立建興苑與緣淮作塘的兩大工程。茂苑
,吳國的繁茂林苑
。海陵,今江蘇泰縣。橫塘
,在今江蘇江寧縣西南
,因緣江筑堤圍之成塘,故名橫塘

[34]東門二句:意思是梁朝地域廣大
,東至于海,南至交阯
。東門
,見《史記·秦始皇本紀(jì)》:“立石東海上朐界中,以為秦東門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北奘蓸颍姟妒霎愑洝罚骸扒厥蓟首魇瘷M橋于海上
,欲過海觀日出處
,有神人驅(qū)石,去不速
,神人鞭之
,皆流血。今石橋其色猶赤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弊髡咭源酥噶旱貣|至于海。鑄銅為柱
,指東漢馬援南征交趾
,立銅柱,以為漢之南界

[35]橘則二句:意思是家家富足
。《史記·貨殖列傳》:“蜀
、漢
、江陵千樹橘……渭川千畝竹……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36]西贐(jìn)二句:指外國朝貢不絕
。贐,贈送
。琛
,在此作獻寶解。浮玉
、沒羽
,均為外國的珍寶
。 [ 37 ]吳歈(yú)二句:指太平時歌舞。歈
,歌
。艷,樂曲的引子

[38]草木二句:比喻百姓的歡悅安樂

[39]班超二句:指梁與當(dāng)時并存的北方非漢族政權(quán)關(guān)系和睦,沒有戰(zhàn)爭
。班超
,東漢名將,出使西域
,通三十六國
,漢和帝永元七年封定遠(yuǎn)侯。王歙即王昭君的侄子
,封和親侯
,數(shù)次出使匈奴。
[40]馬武二句:指梁朝承平之際
,不事甲兵
。馬武,東漢將領(lǐng)
,曾上書光武帝欲進軍匈奴
,光武不許,自此諸將莫敢言兵事
。馮唐
,西漢人,漢文帝論將帥功過
,常顧問之

[41]豈知四句:指梁朝禍機潛伏,侯景之亂亦在醞釀之中
。漁陽
,秦郡,秦二世元年
,發(fā)閭左貧民戍守漁陽,逾期便斬
,當(dāng)時陳勝為戍長
,遂起兵。離石
,今山西離石縣
。劉淵為離石之將
,在此起兵叛晉。這兩句比喻侯景起家于戍兵

[42]天子四句:指梁武帝過于喜文崇佛
。刪詩書,指梁武帝著《毛詩問答》
、《尚書大義》等
。定禮樂,指梁武帝為大臣所撰《五禮》斷疑
。重云之講
,指梁武帝曾在重云殿講說佛經(jīng)。開士林之學(xué)
,指梁武帝置士林館
,延攬學(xué)士。
[43]談劫燼二句:指梁武帝溺情佛教
,所關(guān)心皆佛教事
。劫燼之灰飛,見《搜神記》:漢武帝鑿昆明池
,深處無土
,滿是灰燼,滿朝不解
,到了東漢明帝時
,西域僧人到洛陽,依據(jù)佛經(jīng)解釋說那是天地經(jīng)歷了大劫而殘存的灰燼
。常星
,即恒星,漢時避文帝劉恒諱而稱常星
。據(jù)傳說
,釋迦牟尼誕生之夜,天空不見恒星

[44]地平二句:指城池不設(shè)守備
。地平,不設(shè)防
。魚齒
,山名,在今河南省境內(nèi)
,春秋時楚師伐鄭
,涉于魚齒之下。獸角
,見《呂氏春秋》:“猛獸之角
,能以為城
。”
[45]臥刁斗二句:刁斗被置于倉房里
,駿馬被拴在館閣前
,指軍隊不習(xí)戰(zhàn)事。刁斗
,古時軍營用具
,白天用以做飯,夜晚用以巡夜報時
。滎陽
,城名,在今河南
。龍媒
,駿馬名。平樂
,漢明帝時長安的館閣名

[46]宰衡二句:指群臣沒有謀略,只尚清談
。宰衡
,指當(dāng)時深受梁武帝信用的重臣朱異,他對侯景之叛反應(yīng)遲鈍
,致使梁朝沒能及時應(yīng)對
。縉紳
,指官僚士大夫階層
。廟略,朝廷的軍國政策

[47]乘漬水二句:比喻梁朝形勢危懼
。膠船,用膠黏合的船
。周昭王失德
,南征渡漢水時,船人用膠船載王
,船至中流膠解船散
,周昭王沒于水。朽索
,腐爛了的繩索
。用朽索駕馭六馬,結(jié)果必然是索斷馬驚
,失去控制

[48]小人二句:指叛軍將至,上至士大夫
,下至百姓
,都將遭到殘害。小人
,此指平民百姓
。猿鶴,《抱樸子》:“周穆王南征
,一軍盡化
,君子為猿鶴,小人為沙蟲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49]敝箄(bēi)二句:比喻大難臨頭,已無可挽救
。敝箄
,破舊的箄。箄
,一種竹屜
,熬鹽時,將之敝于甑底
,鹽多附著于箄上
。阿膠:產(chǎn)于山東東阿的驢皮膠,據(jù)說煮膠的水越煮越清
。語本《淮南子》:“阿膠一寸
,不能止黃河之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50]魴魚赪(chēng)尾:魴魚即鳊魚
。見《詩經(jīng)·周南·漢廣》:“魴魚赪尾,王室如毀”
。赪
,淺紅色。
[51]四郊多壘:指戰(zhàn)事吃緊

[52]殿狎六句:均為梁朝將亡
、叛軍將至的征兆。江鷗
、野雉
,古人有“野鳥入處,宮室將空”的說法
。湛盧
,寶劍名
,此劍本吳國所有,后為楚昭王所得
,風(fēng)胡子說:“今吳王無道
,殺君謀楚,故湛盧去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艅艎,船名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蹲髠鳌ふ压吣辍罚骸俺舜髷菐煟@其乘舟馀皇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北话l(fā),野蠻部族的標(biāo)志
。周平王東遷時
,辛有到伊川,看見一些人披頭散發(fā)祭于野
,認(rèn)為這很失禮
,說:過不了一百年,這兒將會變成野蠻戎人的地方
。后來
,秦、晉果然將陸渾之戎遷至伊川

[53]彼奸逆:指侯景反復(fù)無常
,不斷叛變其主。奸逆
,侯景
,本為北魏軍吏,后投東魏
,又降西魏
,再降梁,也因此稱之為游魂放命

[54]大則:這是在說侯景本性兇殘
,大則像鯨鯢一樣蠶食諸國,小則如梟獍一樣連同類都會殘害
。鯨
、鯢,喻其有吞食弱小之性也。梟
,食母之惡鳥
。獍(jìng),食母之惡獸

[55]負(fù)其二句:這是在說侯景為夷狄出身
。牛羊之力
、水草之性
,指北方游牧民族食養(yǎng)牛、馬
、羊
,逐水草而居。肆
,放縱

[56]非玉燭二句:指侯景本性難改。玉燭
,見《爾雅》:“四時調(diào)謂之玉燭
。”璇(xuán)璣
,古代觀察天文的儀器
。《尚書》:“璇
、璣
、玉衡,以齊七政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57]值天下二句:指侯景降梁時,梁武帝毫無警戒
,還有意籠絡(luò)他
。羈,絡(luò)馬的籠頭
。縻(mí)
,系牛韁繩。
[58]飲其二句:指梁武帝接受侯景的請降
,并封賞甚厚
。《南史·侯景傳》:“景用王偉計
,以太清元年二月遣其行臺郎中丁和上表求降
。帝詔群臣議之,尚書仆射謝舉皆言納景非便,武帝不從
,遂納之
。封景河南王、大將軍
、使持節(jié)
、督河南北諸軍事、大行臺
,承制如鄧禹故事
。”
[59]見胡柯二句:指梁人對侯景有好奇之心而無戒備之意
。胡柯
,出自古西域鄯善國。鳥卵
,即鴕鳥卵
。大夏、條枝
,均為西域古國

[60]豺牙二句:指侯景暗中圖謀反叛。虺(huǐ)
,毒蛇
。潛吹,暗中放毒

[61]輕九鼎二句:指侯景的野心
。九鼎,周有九鼎
,乃三代以來天子權(quán)力的象征
,《左傳·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洛
,觀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
、輕重焉
。對曰:‘在德不在鼎?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赏醵ǘτ卩P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天所命也
。周德雖衰
,天命未改。鼎之輕重
,未可問也
。’” 三川
,戰(zhàn)國時秦武王嘗言欲坐車通三川
。三川指當(dāng)時周室的伊水、洛水
、黃河流域

[62]始則二句:指蕭正德事。蕭正德為梁武帝的養(yǎng)子
,因為未立為太子
,心懷憤恨,侯景叛亂
,便與之勾結(jié),引狼入室
。奸臣介胄
,指朝廷不知蕭正德奸心,反而還任命他為平北將軍去拒阻叛軍

[63]既官政二句:指侯景先立蕭正德為天子
,攻入臺城后,又將其降為侍中大司馬
。蕭正德覺得自己被騙
,于是密書一封給鄱陽王蕭契,讓他帶兵前來
,侯景截得此信
,殺了蕭正德。逷(tì)
,遠(yuǎn)
。師言,是說泄漏軍機
。見《左傳》:“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
。”
[64]望廷尉二句:廷尉
,掌刑獄之官
。逋囚,逃犯
。此指侯景
,侯景得罪東魏所以才奔梁的
。窮寇,指侯景降梁后
,與東魏作戰(zhàn)時
,兵敗渦陽,故稱為窮寇

[65]狄泉之蒼鳥:晉永嘉間
,在周狄泉盟會的地方發(fā)生地陷,而后有一蒼一白兩鵝出現(xiàn)
,蒼者飛去
,有人說那是胡人的象征,后來出了劉淵之亂
,果然是胡人得勢
。此處以劉淵喻侯景。
[66]橫江:在今安徽之和縣東南
。侯景兵敗渦陽之后
,曾退襲壽春而據(jù)之,后又從壽陽發(fā)兵攻粱

[67]地則二句:指梁將敗亡
。石鼓鳴山,有兵亂則石鼓鳴
。金精
,即太白星,《漢書·天文志》:“昴者
,西方白虎之宿
。太白者,金之精
。太白入昴
,金虎相薄,主兵亂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68]北闕二句:大難臨頭的征兆。北闕
,代指梁朝帝都
。梁普通五年,傳說有龍斗于曲阿王陂
。東陵
,梁皇室的陵墓建陵。據(jù)說陵口的石辟邪起舞
,墓道中還有大蛇在格斗

[69]爾乃二句:指侯景攻入臺城后縱兵殺掠
。桀黠(xiá),兇狠狡黠之人
。構(gòu)扇
,發(fā)動叛亂。馮陵(píng líng):仗勢欺人
。畿甸
,京都附近方圓五百里。
[70]擁狼望二句:指侯景所率的北方軍隊攻占了梁朝都城
。狼望
、盧山,都是匈奴地名
。黃圖
,畿輔,王朝建都之處
。赤縣
,戰(zhàn)國時鄒衍稱天下有九州,中國處赤縣神州

[71]青袍二句:指侯景的軍隊
。大同年間有童謠說:“青絲白馬壽陽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焙罹坝谑怯幸獬税遵R,青絲為轡
。后侯景圍臺城
,部將皆穿著梁賞的青布做的袍子。
[72]天子二句:指臺城被圍
。天子
,即梁武帝。履端
,正月的意思
。廢朝,不再上朝
。單于
,即侯景。長圍
,指侯景在臺城外筑起的包圍工事
。《南史·侯景傳》:“賊既不克
,乃止攻
,筑長圍以絕內(nèi)外
。” [ 73 ]兩觀二句:指皇宮已首當(dāng)其沖
,危在旦夕
。兩觀,宮門的雙闕

[74]白虹二句:語出《戰(zhàn)國策》:“聶政之刺韓隗也
,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
,蒼鷹擊殿
。”比喻梁武帝將遭不測

[75]竟遭二句:指梁武帝被困于臺城
。夏臺之禍,夏臺在今河南鞏縣西南
,桀囚湯于夏臺
。堯城之變,據(jù)說堯德衰
,被舜囚于小城陽
,俗諺將之稱為“囚堯城”。
[76]官守二句:指粱武帝眾叛親離
,梁諸王子間互相殘殺而不打侯景
。干,盾
。戚
,斧。
[77]陶侃二句:這兩句謂梁已無力平定侯景之亂
。陶侃
,東晉名臣,蘇峻反時
,陶侃借軍糧給溫嶠
,助其平定叛亂。顧榮
,晉陳敏反
,顧榮手揮白羽扇臨陣平叛,叛軍潰散
。梁雖也有如陶
、顧之將,卻于事無補

[78]將軍四句:寫侯景圍臺城
,使內(nèi)外隔絕
,援兵不至?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端抉R法》:“將軍死綏
。” 綏
,退卻
。長圍,叛軍筑長圍
,以絕內(nèi)外
。烽,告急的烽火
。鳶(yuān)
,風(fēng)箏。梁武帝被困臺城
,將告急書信系于風(fēng)箏
,但侯景發(fā)現(xiàn)后即射落。
[79]乃韓分二句:指援軍敗績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赌鲜贰份d:“侯景至,援兵百萬皆走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80]失群二句:形容梁軍潰散遁逃景象?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蹲髠鳌は骞四辍菲疥幹畱?zhàn):“齊侯畏其眾也
,乃脫歸。齊師夜遁
。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馬之聲,齊師其遁
?’”杜預(yù)注:“夜遁
,馬不相見,故鳴
。班
,別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庇珠L勺之戰(zhàn):“曹劌曰:‘吾視其轍亂
,望其旗靡?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81]嬰城:閉城自守

[82]卷舌:緘口不言

[83]昆陽二句:比喻叛軍攻城猛急,雙方接斗酣烈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赌鲜贰ず罹皞鳌罚骸熬霸熘T攻具飛樓、及飛樓
、幢車
、登城車、鉤堞車
、階道車
、火車,并高數(shù)丈
,車至二十輪
,陳于闕前,百道攻城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慕蟹序v,昏旦不息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崩リ栔畱?zhàn)象,見《后漢書·光武帝紀(jì)》:“王尋
、王邑圍昆陽
,驅(qū)虎、豹
、犀
、象之屬以助威。光武率敢死者
,乘銳奔之
。城中亦鼓噪而出,震呼動天地
,虎豹皆股栗
。”常山之陣蛇
,見《博物志》:“常山之蛇名率然
,有兩頭,觸其一頭
,一頭至
;觸其中,則兩頭至。孫武以喻善用兵者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84]五郡二句:指梁武帝諸子援兵為叛軍所阻,父子兄弟不能相救
。五郡
,當(dāng)指湘東、邵陵
、武陵
、廬陵、南康五郡
,為梁宗室分封之地
。三州,湘東王在荊州
,武陵王在益州
,邵陵王在郢州,此三王為武帝親子

[85]護軍:指韋粲
,與侯景戰(zhàn),戰(zhàn)死后封護軍將軍
。其祖父
、父親都是將官,故下文說“三世為將”
。原作“二世”
,據(jù)吳兆宜注《庾開府集箋注》改。
[86]濟陽忠壯:指濟陽人江子一
,其弟子四
、子五。臺城被圍
,江子一兄弟三人率百余人出戰(zhàn)
,江子一兄弟身先士卒,皆力戰(zhàn)死

[87]敵人:或作“狄人”
,指侯景。歸元:指叛軍送還江子一的遺體
。《南史·江子一傳》:“賊義子一之勇
,歸之
,面如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痹?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頭顱
。《左傳》:“先軫免胄入狄?gu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死焉
。狄人歸其元,面如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88]尚書:指都官尚書羊侃,負(fù)責(zé)都督城內(nèi)諸軍事
,守御有方
,病死后,臺城遂陷落

詞條字?jǐn)?shù)限制剩余部分注釋詳見參考資料
。 公元548年十月(梁太清二年),大盜篡國
,金陵淪陷
。我于是逃入荒谷,這時公室私家均受其害
,如同陷入泥途炭火
。不想后來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卻有去無歸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蓢@梁朝的中興之道,竟消亡于承圣三年
。我的心情遭遇
,正如率部在都城亭內(nèi)痛哭三日的羅憲,又如被囚于別館三年的叔孫婼
。按照天理
,歲星循環(huán)事情當(dāng)能好轉(zhuǎn),而梁的滅亡卻物極不反了
。傅燮臨危只悲嘆身世
,無處求生;袁安居安常念及王室
,自然落淚
。以往桓君山的有志于事業(yè),杜元凱的生平意趣
,都有著作自敘流傳至今
。以潘岳的文彩而始述家風(fēng),陸機的辭賦而先陳世德。我庾信剛到頭發(fā)斑白之歲
,即遭遇國家喪亂
,流亡遠(yuǎn)方異域,直到如今暮年
。想起《燕歌》所詠的遠(yuǎn)別
,悲傷難忍;與故國遺老相會
,哭都嫌晚
。想當(dāng)初自己原想象南山玄豹畏雨那樣藏而遠(yuǎn)害,卻忽然被任命出使西魏
,如同申包胥到了秦庭
。以后又想象伯夷、叔齊那樣逃至海濱躲避做官
,結(jié)果卻不得不失節(jié)仕周
,終于食了周粟。如同孔嵩道宿下亭的旅途漂泊
,梁鴻寄寓高橋的羈旅孤獨
。美妙的楚歌不是取樂的良方,清薄的魯酒也失去了忘憂的作用
。我只能追述往事
,作成此賦,暫且用來記錄肺腑之言
。其中不乏有關(guān)自身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嘀o,但以悲哀國事為主

我年已高而歸途遙遠(yuǎn)
,這是什么人間世道啊
!馮異將軍一去
,大樹即見飄零。荊軻壯士不回
,寒風(fēng)倍感蕭瑟
。我懷著藺相如持璧睨柱之志,卻不料為不守信義之徒所欺
;又想象毛遂橫階逼迫楚國簽約合縱那樣
,卻手捧珠盤而未能促其定盟。我只能象君子鐘儀那樣
,做一個戴著南冠的楚囚
;象行人季孫那樣
,留住在西河的別館了。其悲痛慘烈
,不藏于申包胥求秦出兵時的叩頭于地,頭破腦碎
;也不減于蔡威公國亡時的痛哭淚盡
,繼之以血。那故國釣臺的移柳
,自非困居玉門關(guān)的人可以望見
;那華亭的鶴唳,難道是魂斷河橋的人再能聽到的嗎

孫策在天下分裂為三之時
,軍隊不過五百人;項籍率領(lǐng)江東子弟起兵
,人只有八千
。于是就剖分山河,割據(jù)天下
。哪里有號稱百萬的義師
,竟一朝卷甲潰敗,讓作亂者肆意戮殺
,如割草摧木一般
?長江淮河失去了水岸的阻擋,軍營壁壘缺少了藩籬的堅固
,使得那些得逞一時的作亂者得以暗中勾結(jié)
,那些持鋤耰和棘矜的人得到乘虛而入的機會。莫不是江南一帶的帝王之氣
,已經(jīng)在三百年間終止了嗎
!于此可知并吞天下
,最終不免于秦王子嬰在軹道旁投降的災(zāi)難
;統(tǒng)一車軌和文字,最終也救不了晉懷
、愍二帝被害于平陽的禍患
。嗚呼!山岳崩塌
,既已經(jīng)歷國家危亡的厄運
;春秋更替,必然會有背井離鄉(xiāng)的悲哀
。天意人事
,真可以令人凄愴傷心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螞r又舟船無路
,銀河不是乘筏駕船所能上達
;風(fēng)狂道阻,海中的蓬萊仙山也無可以到達的希望
。因躓者欲表達自己的肺腑之言
,操勞者須歌詠自己所經(jīng)歷的事。我寫此賦
,為陸機聽了拍掌而矣
,也心甘情愿;張衡見了將輕視它
,本是理所當(dāng)然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54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楊維禎
楊維禎楊維禎(1296~1370年)
,元代
。字廉夫
,號鐵崖、東維子
。元文學(xué)家
、書法家
。原籍浙江諸暨。少年時
,其父筑樓于鐵崖山,聚書數(shù)萬卷
。他終日勤讀
,自號“鐵崖”。泰定三年(1326年)
,中進士,任天臺縣尹
呂侍中
鮮于必仁
鮮于必仁鮮于必仁,字去矜
,號苦齋,漁陽郡(治所在今天津薊縣)人
。生卒年不詳
,大約生活在元英宗至治(一三二一~一三二三)前后。其父太常典簿鮮于樞
,“吟詩作字,奇態(tài)橫生”(見《新元史·文苑·鮮于樞傳》)
皇甫冉
皇甫冉皇甫冉(717--770):字茂政
。約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
,卒于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
,潤州(今鎮(zhèn)江)丹陽人,著名詩人
。先世居甘肅涇州。天寶十五年進士
崔國輔
崔國輔楊柳映春江崔國輔
,唐詩人。吳郡(今蘇州)人
,一說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開元十四年(726)登進士第
,歷官山陰尉
、許昌令、集賢院直學(xué)士
、禮部員外郎等職
。崔國輔,唐代詩人
夏葵
夏葵夏葵
,生卒年不詳
, 活動在1405—1435年前后。字廷暉
,錢塘(今杭州)人
,夏芷弟
朱本
朱本朱本(1761-1819)
,清代
。字素人,號溉夫
李冠
李冠[約公元一o一九年前后在世]字世英,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生卒年均不詳
,約宋真宗天禧中前后在世。與王樵
、賈同齊名
;又與劉潛同時以文學(xué)稱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