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德宗詔文曰:“器質(zhì)天資,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痹跁ㄊ飞希抢^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后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對后世影響巨大。他的書跡作品,據(jù)說有138種。楷書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等,是極具個性的書體,如“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嗔目,力士揮拳?!毙胁輹小都乐陡濉?、《爭座位帖》、《裴將軍帖》、《自書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下進入的最高藝術(shù)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米芾《書史》:“《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于意外?!?
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于權(quán)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于時。他一生忠烈杯壯的事跡,提高其于書法界的地位。
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jié)體寬博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人稱“顏體”。 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千百年來不朽的地位,顏真卿是中國書史上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他的“顏體”,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顏真卿,709年生,785年逝世,京兆萬年(今陜西)人。字清臣,曾任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們又稱之為“顏魯公”。
他的書法初學禇遂良,后又得筆法于張旭,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范,創(chuàng)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結(jié)字由初唐的瘦長變?yōu)榉叫?,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jié)構(gòu)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后為行草書開一生面。
傳世顏真卿的作品比較多,著名的墨跡,楷書有《竹山堂聯(lián)句詩帖》、《告身帖》;行草書有《祭侄文稿》、《劉中使帖》、《湖州帖》等。其中除《祭侄文稿》為公認的真跡外,其余的作品真?zhèn)紊杏胁煌囊庖?。但都是流傳有緒的墨跡。顏真卿一生書寫的碑刻極多,流傳至今的有《多寶塔碑》,結(jié)構(gòu)端莊精密,秀美多姿《東方朔畫贊碑》,風格清遠雄渾;《勤禮碑》,雄邁清整。另外,還有《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元結(jié)碑》等。他的書法刻帖也很多,歷代匯集的中帖一般都會有他的作品,單帖有《爭座位帖》《奉使帖》等?!都乐都久魑母濉?,行草墨跡,縱 28.2厘米,橫72.3厘米, 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但正因為無意作書,反成為顏氏不可多得的佳作。他用筆蒼率,不著意而有自然生動之妙。所以此帖神彩飛動,姿態(tài)橫出,筆勢雄偉,超神入圣,譽為顏書行草第一。元鮮于樞曾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原跡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 作品賞析 ◇
《多寶塔碑》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文》,唐天寶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長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現(xiàn)藏于西安碑林。 楷書,高285厘米,寬 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勛撰文,徐浩隸書題額,顏真卿書碑,史華刊石。
北宋拓本,31行“歸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損,全碑字口方棱,字畫之間牽絲甚清晰。南宋拓本,15行“鑿井見泥”之“鑿”字未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拓本 。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顏真卿書多寶塔碑》、《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歷代金石拓本菁華》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輯有館藏明末清初拓。
《自書告身》
《爭座位帖》
《勤禮碑》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唐朝書法家、名臣
顏真卿傳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書有《多寶塔感應碑》、《麻姑仙壇記》、《東方朔畫像碑》、《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等,行書有《爭座位稿》,書跡有《自書告身》、《祭侄季明文稿》。其中《顏勤禮碑》比較端莊遒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额伿霞覐R碑》,書法筋力豐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
顏真卿著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后人輯其詩文為《顏魯公文集》15卷。
顏真卿代表作書法作品有如下:
一、《多寶塔碑》
《多寶塔碑》全稱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是唐天寶十一年(752年)由當時的文人岑勛撰文、書法家徐浩題額、書法家顏真卿書丹、碑刻家史華刻石而成,是楷書書法作品?,F(xiàn)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滿行六十六字,內(nèi)容主要記載了西京龍興寺禪師楚金創(chuàng)建多寶塔之原委及修建經(jīng)過。整體秀美剛勁,清爽宜人,有簡潔明快,字字珠璣之感。
用筆豐厚遒美,腴潤沉穩(wěn);橫細豎粗,對比強烈;起筆多露鋒,收筆多回鋒,轉(zhuǎn)折多頓筆。結(jié)體嚴謹致密,緊湊規(guī)整,平穩(wěn)勻稱,又碑版精良,存字較多,學顏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
二、《顏勤禮碑》
《顏勤禮碑》,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護軍顏君神道碑》,是顏真卿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撰文并書寫的神道碑,為顏真卿晚年楷書的代表作。
此碑于唐大歷十四年(779年)立,民國十一年(1922年)10月在陜西西安出土,現(xiàn)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館。
《顏勤禮碑》四面刻字,現(xiàn)存三面,碑陽19行,碑陰20行,每行38字,碑側(cè)有5行,每行37字,碑文追述顏氏祖輩功德,敘述后世子孫在唐王朝的業(yè)績。
其用筆橫細豎粗,藏頭護尾,方圓并用;結(jié)體端莊大方,寬綽舒展,拙中見巧;氣息渾厚雄強,生機郁勃,代表盛唐審美風尚。
三、《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稱為《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創(chuàng)作的行書紙本書法作品,現(xiàn)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祭侄文稿》是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這篇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涌,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氣呵成。
《祭侄文稿》與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北宋蘇軾的行書《黃州寒食帖》并稱為“天下三大行書”,亦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二”。
且此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不顧筆墨之工拙,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純是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這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是不多見的,故《祭侄文稿》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的墨跡原作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54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柳公權(quán)
下一篇: 歐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