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柬之,585年生,638年逝世,唐吳(今江蘇蘇州)人。虞世南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議郎、崇文侍書學(xué)士。最初書學(xué)虞世南,又學(xué)歐陽詢,晚臨摹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草書筆意尤為古雅,終于成為名重一時的大書法家,與歐、褚齊名。工正行書。善臨摹,雖“工于效仿,劣于獨斷”,但有較高成就。當(dāng)時亦有人把他與歐、虞、褚并稱初唐四大家(但一般說初唐四大家為歐、虞、褚、薛)。隸、行書為妙品,草書為能品。他的書法作品流傳甚少,隸行殆已絕跡。依據(jù)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蘭亭詩》、《文賦》來看,他的書學(xué)師承傳遞關(guān)系,確實與王書是一脈相承的。故觀草書筆意古雅,其書名重于世,當(dāng)不虛傳。李嗣真《書后品》指出“陸學(xué)士(柬之)受于虞秘監(jiān)(世南),虞秘監(jiān)受于永禪師(智永),皆有體法?!庇衷唬骸瓣懠碇畬W(xué)虞草體,用筆青出于藍”?!段馁x》,墨跡本,無款。晉陸機撰,傳陸柬之書。紙本,行書。據(jù)《石渠寶笈》載,縱26.6厘米,橫370厘米,全卷共144行,計1658字,其中行楷1566字,草書92字。真跡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陸柬之書寫的《文賦》,是西晉陸機的名著。陸機為陸束之遠(yuǎn)祖。陸柬之懷著非常崇敬的心情來書寫先人的名作,以柬之之逸翰,紹先祖之宏文,所以因稱為“二絕”。此帖書法風(fēng)骨內(nèi)含,神采外映,字字珠玉,筆筆圓勁。通觀全帖,結(jié)體稍呈內(nèi)斂,章法嚴(yán)謹(jǐn),筆法妍潤淳雅,很顯然已開趙孟頫行楷書之先河。書家們把此卷視為瑰寶,歷來書家們都給予很高的評價。
◇作品賞析◇
東晉:顧愷之(348— 409 )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東晉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顧愷之博學(xué)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
南梁:陶弘景,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著名的醫(yī)藥家、煉丹家、文學(xué)家,人稱“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經(jīng)集注》、《集金丹黃白方》、《二牛圖》等。
唐代:陸柬之(公元585-638),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是虞世南的外甥。
孫過庭(646~691)。中國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名虔禮,以字行。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唐代書法家。字泰和,漢族,鄂州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人。
張旭(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常熟縣尉,金吾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也是“飲中八仙”之一。
元代: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
明代:宋克(1327―1387)字仲溫,一字克溫,自號南宮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是明代初期聞名于書壇的書法家“三宋二沈”之一。與高啟等稱十友,詩稱十才子。洪武初為鳳翔同知。素工草隸深得鐘、王之法,筆精墨妙,風(fēng)度翩翩。并工寫竹,雖寸岡尺塹,而千篁萬玉,雨疊煙生,蕭然無塵俗之氣。嘗作雞棲石業(yè)條一幅,題語有“藝成不覺自斂手”之句,謂不可復(fù)得也。書學(xué)急就章,故寫竹能妙。嘗于試院牘尾用朱筆掃竹,張伯雨有“偶見一枝紅石竹”之句,人遂以為朱竹自宋克始。卒年六十一。宋克的書法,在明代頗享盛名,與當(dāng)時擅長書法的宋璲、宋廣合稱三宋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xué)家。
王世貞(1526年-1590年)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漢族,太倉(今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后七子”領(lǐng)袖之一。
清代:鄭板橋(1693—1765)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xué)家。名燮,字克柔,漢族,江蘇興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皳P州八怪”之一。
楊祁孫,不詳
《陸柬之文賦》,該作品墨跡的章法和氣韻,更多的是學(xué)習(xí)王羲之的。全書144行,1658字,字體以正、行為主,間參草字,雖三體并用,但上下照應(yīng),左右顧盼,配合默契,渾然天成。筆致圓潤而少露鋒芒,表現(xiàn)出平和簡靜的意境。筆法飄縱,無滯無礙,超逸神俊,深得晉人韻味,從中透露出深厚的《蘭亭》根底。
元代書法家揭溪斯曾評論此帖說:“右陸柬之之行書《文賦》一卷,唐人法書結(jié)體遒勁有晉人風(fēng)格者,惟見此卷耳。雖若隋僧智永,猶恨嫵媚太多、齊整太過也。獨于此卷為之三嘆。”元趙孟頫評價更高,曰:“右唐陸柬之行書文賦真跡,唐初善書者稱歐虞褚薛,以書法論之,豈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跡,故知之者希耳”(趙孟頫《文賦》跋)。趙孟頫曾臨學(xué)此帖,從中領(lǐng)悟晉人筆法和結(jié)體,受益匪淺。孫承澤在給《文賦》墨跡所寫的跋文上說:“趙文敏(孟頫)晚年書法全從此(指《文賦》)得力,人鮮見司諫(指陸柬之)書,遂不知文敏所自來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55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李陽冰
下一篇: 孫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