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搗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主大腸實(shí)熱,秘澀不通,心煩悶亂。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腹時用生姜湯送下。
摘錄 : 《太平圣惠方》卷六
制法 : 上五味,除牽牛子外,搗羅為宋,再入牽牛子末和勻,加煉蜜杵搗勻熟,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主大腸受熱,秘澀不通。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
制法 : 上藥研末,面糊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 : 主小兒遍身浮腫。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桑白皮湯下。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八六
制法 : 上為末,入郁李仁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食癥氣。
用法用量 : 每服15丸,空心溫酒送下,日晚再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二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痃癖氣發(fā),即兩脅急滿,四肢煩悶,不能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九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憂膈、食膈、冷膈、氣膈、熱膈?;蛩蘧撇幌?,或?yàn)榛魜y,或心痛醋心,腹脅氣脹,不食,或飲食傷飽。
用法用量 : 每服15丸,空心溫酒送下心,嚼破服亦可。
摘錄 : 《雞峰》卷二十
制法 :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3歲以下如小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盤腸氣(疒釣)。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蘿卜煎湯送下3日,燈心湯送下3日,霹靂湯送下3日(湯用姜錢10片,水1盞,燒秤錘浸水,候沸止去錘,將此下藥,號稱霹靂湯)。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六一
處方 : 檳榔3分,丁香1分(不見火),半夏1兩(湯洗7次),細(xì)辛(去葉)半兩,干姜(炮)半兩,人參半兩(去蘆)。
制法 : 上為細(xì)末,姜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心下停飲冷痰,頭目暈眩,睡臥口中多涎。
用法用量 : 丁香半夏丸(《醫(yī)學(xué)發(fā)明》卷一)。
各家論述 : 《本事方釋義》:檳榔氣味苦辛溫,入足太陰太陽,能消積下氣;丁香氣味辛熱,入足陽明太陰;半夏氣味辛溫,入足陽明;細(xì)辛氣味辛溫,入足少陰;干姜?dú)馕缎翜兀胧肿闾?;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心下停飲冷痰,非辛溫不能?qū)逐,非甘溫補(bǔ)藥不能養(yǎng)正氣,正氣大旺,停飲自去耳。
摘錄 : 《本事》卷三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膈氣。痰結(jié)脾冷,食飲不下,胸中刺痛。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以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上為末,同煮粟米糊,細(xì)研,搜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以瓷盒盛之。
功能主治 : 通利三焦,疏逐風(fēng)氣,寬胸膈,化痰涎,散腹脅壅滯,清頭目,化酒食毒。主
用法用量 : 并夜臥,濃煎姜湯送下30丸。飲食傷,煎棗湯送下;痰涎壅喉痛頭疼,食后生姜湯送下15丸;婦人產(chǎn)前后諸疾,煎生姜湯送下;止渴,棗湯送下。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一○五引《博濟(jì)》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 蟲兼氣心痛。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橘皮湯送下,空心、日午、臨臥各2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六
制法 : 將白礬、黃丹,入瓷瓶子內(nèi),以5斤火燒令通赤,候冷取出,細(xì)研,入檳榔末,相拌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痔疾,大腸疼痛生瘡。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 : 《圣惠》卷六十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脅肋(疒丂)痛,上攻心胸。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七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宿食不化,發(fā)熱有時。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空心溫水送下,晚后再服。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八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三焦咳,腹?jié)M不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后、臨臥淡生姜湯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五
制法 :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以丹砂為衣。
功能主治 : 取積聚,消宿食。主
用法用量 : 每服1-2丸,溫水送下;如要宣轉(zhuǎn)取食積,每服3-5丸,或7-10丸,空心煎蔥白湯送下,宣后服和氣人參湯。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二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醋面糊為丸,如綠豆大,不得見日并火,只風(fēng)中陰干。
功能主治 : 氣不宣通,飲食遲化,胸膈痞悶,噫氣吞酸,頭目重悶,脅肋刺痛,嘔逆惡心。
用法用量 : 每服3-5丸,食后生姜湯放冷送下。
摘錄 : 《御藥院方》卷四
制法 : 上為末,以皂莢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風(fēng)氣內(nèi)結(jié),大腸不通利,及四肢瘡疹瘙癢,夜臥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20-30丸,鹽酒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十七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脾中風(fēng)??诿嫫保哉Z謇澀,心煩氣濁,手臂腰腳不隨。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
制法 : 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雞頭子大,丹砂為衣。
功能主治 : 寒氣結(jié)強(qiáng),腹內(nèi)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生萊菔子一塊同嚼,溫熟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 : 檳榔(銼)2兩,大黃(銼,炒)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木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芎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獨(dú)活(去蘆頭)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人參1兩,京三棱(煨)半兩,肉豆蔻6枚(去皮)。
制法 : 上為末,每用此末2兩,別搗牽牛子取細(xì)末1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調(diào)榮衛(wèi),利胸膈,清頭目,化痰涎,明視聽,化積滯。主風(fēng)氣。
用法用量 : 每服10-15丸,臨臥生姜橘皮湯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十二
制法 : 上為末,生姜汁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支飲,胸膈痞悶。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三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 涌水。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以溫水送下,1日2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九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 癭病,咽喉腫塞。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含化。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五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風(fēng)毒腳氣,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 每服25丸,空心、臨臥生姜湯送下。以利為度。更量虛實(shí),加減牽牛子。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四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水氣。
用法用量 : 每服40丸,空心煎桑根白皮湯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
制法 : 上為末,用軟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十種水氣。
用法用量 : 每服7-10丸,煎商陸湯送下。若作散,每服1錢匕,亦煎商陸湯調(diào)下;如躁,米飲調(diào)下。如取利動,繼服葶藶丸。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九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水氣。心腹鼓脹,四肢羸瘦,喘息促急,食飲漸減,小便澀少,臍下妨悶。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煎木通湯送下,1日3服。
摘錄 : 《圣惠》卷五十四
制法 : 以桃仁、郁李仁同研如膏,其諸藥為末,入桃仁等膏,研令勻,以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一切氣,心腹壅脹,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 : 《圣惠》卷九十八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痃氣。發(fā)即兩脅弦急,心肋脹痛,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九
制法 : 上為末,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疳氣腹脹,四肢腫滿,氣急喘悶,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摘錄 : 《衛(wèi)生總微》卷十四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 : 消宿食酒飲,停滯痞悶。主氣滯胸膈,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茶酒任下;婦人心腹痛,醋送下;男子,茴香酒送下。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八十九引《施圓端效方》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上氣,胸中滿悶,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生姜湯送下,1日3-4次。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二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時氣結(jié)胸,煩悶喘急。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以竹葉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五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傷寒后虛冷,腰間有積滯,氣流注腰腳,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溫姜湯送下,相次以生姜粥飲投之。良久當(dāng)利,未利再服。
摘錄 : 《圣惠》卷十四
制法 : 上為細(xì)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破滯氣,消飲食。主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食前白湯送下。
摘錄 : 《蘭室秘藏》卷上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神曲和為丸。
功能主治 : 痢疾初起實(shí)癥。
摘錄 : 《幼科金針》卷下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腎氣游風(fēng)。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任意送下。用鐵箍散敷之。
摘錄 : 《瘡瘍經(jīng)驗(yàn)全書》卷六
制法 : 以漆渣灰5錢,同眾藥研為細(xì)末,醋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殺諸蟲。主小兒一切蟲積。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五更時苦楝根皮煎湯送下。
摘錄 : 《幼幼集成》卷四
制法 : 上為末,以稀餳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暨腰疼痛,不能轉(zhuǎn)動。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溫水送下。以利為效。
摘錄 : 《圣惠》卷四十四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心氣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8-9丸,熱醋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九十四引《煙霞圣效方》
制法 : 上為末,同研令勻,以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長肌膚,益顏色,化宿食,利氣調(diào)中,破積聚。主小兒食疳氣,腹脹。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以溫生姜湯送下。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六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腳氣發(fā)動,大小便秘澀,腹中滿悶,連膀胱里急,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溫水送下。以利為度。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五
制法 : 上為細(xì)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兒傷食,得之痛刺脅肋,心胸?zé)灒嬍巢幌?,吐逆惡心,久不醫(yī)治,漸成痞癖。
用法用量 : 用米飲食前服。丸數(shù)多少量兒大小虛實(shí)加減。
摘錄 : 《嬰童百問》卷五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小便淋澀不通,及血淋,石淋。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酒煎熱服。
摘錄 : 《扁鵲心書》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食不消,成癥癖,令人四肢干瘦,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暖酒送下。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九
制法 : 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傷之輕者,飲食不化,心腹鼓脹。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姜湯送下。
摘錄 : 《脈因證治》卷三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醋米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疳病,積氣塊痛,腹大有蟲。
用法用量 : 每服30-50丸,空心淡姜湯送下。今加使君子肉5錢尤妙。
摘錄 : 《醫(yī)學(xué)正傳》卷四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男子五勞七傷,虛乏羸瘦。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酒送下。
摘錄 : 《雞峰》卷七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水蠱。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溫酒送下。如瀉,白粥補(bǔ)之。常服只10-15丸。
注意 : 忌鹽、醋、油、醬、油膩、生冷、面粉半年。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一九四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腳氣服藥后麻痹漸退,而但微痛拘急,大便秘澀。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雞峰》卷四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長肌膚,益顏色,化宿食,破積聚和氣。主小兒食疳,腹脹。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調(diào)中檳榔丸”。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六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脾肺氣冷,上攻胸膈,嘔吐酸水,不思飲食,腹脅虛脹。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上為末,爛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疳病十三候,糞中食不化,水谷不曾消,皮膚如粟米。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飯湯飲送下。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八○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腳氣攻沖,腿膝腫痛。
用法用量 : 每服70丸,空心、食前溫熟水送下。
摘錄 : 《楊氏家藏方》卷四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五膈氣。或宿食不消,或?yàn)榛魜y,或心腹疼痛,腹脹,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
處方 : 雞心檳榔、鶴虱、貫眾、蕪荑、川楝肉、使君子肉、雷丸、雄黃、干漆(存性)、輕粉、巴豆(去殼油)、木香、黃丹(煅)、錫灰(炒不見星如灰)各等分。
制法 : 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 : 蛔厥腹痛。怒啼干痛,吐清涎,人中唇鼻皆黑,謂之蛔厥,多似慢驚,但唇紫。
用法用量 : 檳榔遣蟲丸(《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九九
制法 : 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風(fēng)秘。大便不通,發(fā)躁引飲。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溫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更看臟腑虛實(shí)加減。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十七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傷寒,心胸不利,上氣喘促,腹脅妨悶。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以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一
制法 : 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一切氣,妨悶不能食。心懸急,懊痛,氣逆不順。
用法用量 : 《圣惠》本方用法:以溫酒送下。
注意 : 忌生菜、熱面、炙肉、蒜、粘食、生蔥。
摘錄 : 《外臺》卷七引《廣濟(jì)方》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大腸實(shí)熱,秘澀不通,心煩悶亂,冷熱相攻,寒熱如瘧。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前以生姜湯送下。
摘錄 : 《圣惠》卷六
制法 : 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飲癖。心腹脹滿,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前以生姜湯送下。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一
制法 : 上為末,以醋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十種水氣。腹脹喘嗽,大小便澀。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以粥飲送下。以利為度,未得快利,即再服之。
摘錄 : 《圣惠》卷五十四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腸胃冷熱不和,大便難秘,食飲不消,心腹妨悶。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前以生姜湯送下。
摘錄 : 《圣惠》卷五十八
制法 : 上(口父)咀,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大腸實(shí)熱,氣壅不通,心腹脹滿,大便秘實(shí)。
用法用量 : 每服40丸,空心用熟水送下。以大腑流利為度。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十七引《圣惠》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脾實(shí),腹脅堅(jiān)脹,涇溲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空心米飲送下。利下為度。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四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風(fēng)虛,頭面浮腫,胸脅刺痛,四肢煩疼,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前以生姜、橘皮湯送下。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九
處方 : 檳榔1兩,赤茯苓1兩,白術(shù)3分,桑根白皮1兩(銼),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微炒),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妊娠身體浮腫,心腹脹滿,小便澀,喘息促。
用法用量 : 茯苓丸(《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五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乳食不節(jié),傷于脾胃,致往來寒熱,時復(fù)嘔吐,不欲乳食,漸至羸瘦。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薄荷、生姜湯研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四
制法 : 上為末,煉白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老小水腫,虛腫,大病客腫作喘者。
用法用量 : 飲服2丸,1日3次,加至4丸。不知,又加2丸,可至12丸。
摘錄 : 《千金翼》卷十九
制法 : 上為末,以豬膽20枚,水煮如餳,和前末搗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 腎積氣賁豚。從少腹上沖心,昏亂,嘔吐,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7丸,空心嚼破,暖酒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一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癰腫發(fā)背,一切惡瘡及乳癰,結(jié)聚腫硬熱痛,大小便秘澀。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以利為度。
摘錄 : 《圣惠》卷六十一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疳氣腹脹,胸膈痞悶,喘息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溫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風(fēng)氣攻注,腰腳疼痛,手足沉重。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前冷蔥茶送下。微利為效。痛減即少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十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一切氣,臟腑壅滯。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
摘錄 : 《圣惠》卷九十八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食傷脾胃,心腹?jié)M,口無味。
用法用量 : 每服15-20丸,米飲送下;生姜湯亦可。
摘錄 : 《保命集》卷中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諸蟲心痛,多吐,四肢不和,冷氣上攻,心腹?jié)M悶。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熱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三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飲食過多,心腹膨悶。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米飲生姜湯送下。
摘錄 : 《陰證略例》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上焦壅塞,頭目不利,大小腸秘澀,心腹?jié)M悶。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湯送下。以利為度。
摘錄 : 《圣惠》卷九十八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臟腑壅滯,心膈煩滿,大小腸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前以溫水送下。
摘錄 : 《圣惠》卷九十八
制法 : 除桃仁、麻子仁研外,為末,再同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腸胃受熱,氣不宣通,瘕聚沉虙,腹脅脹滿,大便秘澀。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溫水送下,1日2服,以知為度。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
制法 :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氣疳。腹脹煩熱,大便難。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以溫水送下。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六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溲,更搗一千杵,方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一切疳。
用法用量 : 每日隨歲數(shù)空腹服,熟水送下。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
你好,木香檳榔丸行氣導(dǎo)滯,瀉熱通便。用于濕熱內(nèi)停,里急后重,胃腸積滯,脘腹脹痛,大便不通等。補(bǔ)中益氣丸的功效是 , 補(bǔ)中益氣,升陽舉陷。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肛門下墜。一個是補(bǔ)益,一個是消導(dǎo),二者不宜在一起服用,在一起服用的話會抵消一部分藥效。
味苦、辛,性溫。歸胃、大腸經(jīng)。功效 殺蟲、破積、下氣、行水。主治蟲積,食積、氣滯、痢疾、驅(qū)蛔、外治青光眼,嚼吃起興奮作用。
禁忌人群 脾虛便溏或氣虛下陷者忌用;孕婦慎用。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檳榔是我國四大南藥之一。又稱為榔玉、賓門、橄欖子、青仔、國馬。檳榔果實(shí)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和有益物質(zhì),如脂肪、檳榔油、生物堿、兒茶素、膽堿等成分。祖國中醫(yī)理論認(rèn)為,檳榔性味溫辛、無毒,有殺蟲、破積、下氣、行水等多種功效,對蟲積、食滯、脘腹脹痛、瀉痢后重、水腫及腳氣等癥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檳榔是棕櫚科植物檳榔的種子,原稱仁頻、賓門,自古以來是我國東南沿海各省居民迎賓敬客、款待親朋的佳果。吃檳榔主要影響中樞和自律神經(jīng),在中樞方面,記錄吃檳榔時,腦波的變化和反應(yīng)動作的速度,實(shí)驗(yàn)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吃檳榔可以提高警覺度,反應(yīng)動作會更靈敏,同時也會較平靜。
檳榔果實(shí)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和有益物質(zhì),如脂肪、檳榔油、生物堿、兒茶素、膽堿等成分。檳榔具有獨(dú)特的御瘴功能,是歷代醫(yī)家治病的藥果,又有“洗瘴丹”的別名。因?yàn)檎伟O之癥,一般都同飲食不規(guī)律、氣滯積結(jié)有關(guān),而檳榔卻能下氣、消食、祛痰,所以在藥用性能上被人們廣泛關(guān)注。
(二)功用主治
殺蟲,破積,下氣,行水。治蟲積、食滯,脘腹脹痛,瀉痢后重,瘧疾,水腫,腳氣,痰癖,癥結(jié)。
1、《別錄》: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殺三蟲,療寸白。
2、《藥性論》:宣利五臟六腑壅滯,破堅(jiān)滿氣,下水腫。治心痛,風(fēng)血積聚。
3、《唐本草》:主腹脹,生搗末服,利水谷。敷瘡,生肌肉止痛。燒為灰,主口吻白瘡。
4、《腳氣論》:治腳氣壅毒,水氣浮腫。
5、《海藥本草》:主奔豚諸氣,五膈氣,風(fēng)冷氣,宿食不消。
6、《日華子本草》:除一切風(fēng),下一切氣,通關(guān)節(jié),利九竅,補(bǔ)五勞七傷,健脾調(diào)中,除煩,破癥結(jié),下五膈氣。
7、《醫(yī)學(xué)啟原》:治后重。
王好古:治沖脈為病,氣逆里急。
《綱目》:治瀉痢后重,心腹諸痛,大小便氣秘,痰氣喘急。療諸瘧,御瘴癘。
《本草通玄》:止瘧療疝。
《隨息居飲食譜》:宣滯破堅(jiān),定痛和中,通腸逐水,制肥甘之毒。且能堅(jiān)齒,解口氣。
《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驅(qū)除姜片蟲、絳蟲,兼有健胃、收斂及瀉下作用。
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錢(如單味驅(qū)蟲,可用至2~3兩);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凋敷。
(三)檳榔的作用
對中樞的作用。
檳榔堿能降低小鼠探究反射以及咖啡因、苯丙胺所致的活動增加,并能減輕戊四氮引起的驚厥;檳榔堿3~6mg/kg腹腔注射能使5~30天雛雞產(chǎn)生震顫, 同時伴有腦內(nèi)乙酰膽堿含量增加;5mg/kg小鼠皮下注射,可使自發(fā)活動減少,10mg/kg可致流涎、震顫;檳榔堿與肝組織勻漿溫孵后,可被代謝成檳榔次堿。檳榔次堿對大鼠和小鼠均有較弱的擬副交感作用;能降低小鼠自發(fā)活動、探究反射及延長環(huán)己巴比妥的睡眠時間,增強(qiáng)氯丙嗪的鎮(zhèn)靜作用, 并能部分對戊四氮的驚厥。
抗真菌、病毒。
水浸液在試管內(nèi)對堇色毛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劑和水浸劑對流感病毒甲型某些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病毒作用可能與其中所含鞣質(zhì)有關(guān)。
對膽堿受體的作用。
檳榔堿的作用與毛果蕓香堿相似,可興奮M-膽堿受體引起腺體分泌增加,特別是唾液分泌增加,滴眼時可使瞳孔縮小,另外可增加腸蠕動、收縮支氣管、減慢心率,并可引起血管擴(kuò)張,血壓下降,兔應(yīng)用后引起冠狀動脈收縮。1%溶液用于青光眼可降低眼壓,但作用持續(xù)較短,且對角膜有明顯的刺激性。由于增加暢蠕動,促使被麻痹的絳蟲排出。也能興奮N-膽堿受體,表現(xiàn)為興奮骨骼肌、神經(jīng)節(jié)及頸動脈體等。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也有擬膽堿作用,貓靜脈注射小量檳榔堿可引起皮層驚醒反應(yīng),阿托品司減少或阻斷這一作用。
抗高血壓。
據(jù)報道從檳榔種子中分離得到的Areca Ⅱ-5-C 物質(zhì)體外試驗(yàn)具有明顯抑制血管緊張肽轉(zhuǎn)移酶(ACE)的活性
御寒作用。
檳榔嚼食后,人往往感到精神興奮,面頰酡紅,身上微微發(fā)汗,就像喝過酒一般。過去住高山地帶的民眾常以吃檳榔來御寒,和消除緊張勞動后的疲勞。
驅(qū)蟲作用。
檳榔治療絳蟲,蛔蟲,姜片蟲,蟯蟲等腸寄生蟲時可單味研磨或配伍其他驅(qū)蟲藥同服。如小兒蟲積腹痛,常與鶴虱,苦練根等同用,以增強(qiáng)驅(qū)蟲效果。如《太平惠民和局方》之化蟲丸。若臟器虛寒可加史君子、榧子,可配人參、花椒,益氣溫中之品。如《景岳全書》之溫藏丸。近年來本品大劑量煎服,有良好效果。治療片姜蟲,可單位用,若與烏梅,甘草同煎服,或黑丑研磨服,療效優(yōu)于單味。
用于胸腹積滯脹滿,瀉痢,里急后重。
凡氣逆,上氣喘急,胸膈滿悶,不思飲食 常與沉香,烏藥,人參同磨汁服。如《濟(jì)生方》之四磨湯。如里急后重常與木香,黃連,大黃等同用。以行氣導(dǎo)滯,攻積瀉熱,如《儒門事親》之檳榔丸,若里急后重,下痢膿血,常與芍藥同用。共湊行血則膿自愈,調(diào)氣則厚重自除之效。如《保命集》之芍藥湯,《瘟疫論》之檳芍順氣湯。
用于腳氣,水腫。
治療濕腳氣,足脛腫痛,甚至胸悶泛惡等證,常與木瓜,蘇葉,吳茱萸等同用。如《朱氏集驗(yàn)方》之雞鳴散。治療水濕壅盛,呼吸喘急,二便不利,常與羌活,澤瀉,商陸等同用。如《濟(jì)生方》之疏鑿飲子。
用于瘧疾。
檳榔治療瘧疾久發(fā)不止,常以草果,常山,等同用,更增加截虐之效。如《醫(yī)學(xué)正傳》之截虐七寶散。如虐久發(fā)不愈脅下結(jié)塊,形成虐母,常配鱉甲,白術(shù),川芎,以益陰補(bǔ)虛,行血散結(jié)。共奏扶正祛邪之效。
治療青光眼。
用檳榔片制成 1∶1滴眼液,每5分鐘滴1次,共6次;隨盾30分鐘1次,共3次;以后按病情每2小時滴1次。眼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后,每日滴2-3次,每次1-2滴,以防復(fù)發(fā)。對急慢性青光眼有縮瞳、降眼壓作用??刂蒲蹓盒Ч^毛果蕓香堿為優(yōu),而縮瞳作用比毛果蕓香堿維持時間短。刺激性較毛果蕓香堿稍大,一般點(diǎn)藥后均有輕度疼痛和結(jié)膜充血,幾分鐘后可完全消失。
其他作用.
小鼠皮下注射檳榔堿可抑制其一般活動,對氯丙嗪引起活動減少及記憶力損害則可改善。已證明檳榔中含有對人的致癌質(zhì)。平時嚼食檳榔者有味覺減退,食欲增進(jìn),牙齒易動搖,腹瀉少,咽痛者也少并可治腹痛,可能是由于其中含有大量鞣質(zhì)之故。此外食檳榔者腸寄生蟲少,口渴的感覺少,可能與檳榔堿的作用有關(guān)。
(一)常見之危害
檳榔的汁液呈紫紅色,嚼檳榔日久會使人牙齒變黑。檳榔嚼過后,將殘?jiān)略诘厣希t跡斑斑,如同血漬,影響公共衛(wèi)生。
長期咀嚼檳榔還會導(dǎo)致成癮和致幻作用,所以說呢,檳榔對人體的危害還是挺大的,所以說人們要多加意識到這些。
牙齒的傷害。因嚼食動作頻繁,超出正常負(fù)荷,造成牙齒咬耗(磨損),以及牙床動搖。
孕婦過多嚼食檳榔,有可能造成流產(chǎn)。
長時間咀嚼還會導(dǎo)致罹患口腔疾病、口腔癌,過量的話還會導(dǎo)致中毒.
(二)嚴(yán)重之健康危害
檳榔誘發(fā)的癌癥前期病變:
(1)口腔黏膜下纖維化: 常見于頰黏膜,其次為顎區(qū)??谇火つ袩聘校瑵?、變白,最后造成張口及吞咽困難。其中有部分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的病人,會變成口腔癌。 (2)口腔黏膜白斑癥: 常見于頰黏膜、舌、口底及唇角。黏膜白斑會慢慢由清白變混白,其中亦有一部份白斑病人會變成口腔癌。
口腔癌:
檳榔俗稱菁仔,其成份中的「檳榔素」具有致癌性。其添加的「石灰」則為助癌劑。世界衛(wèi)生組織經(jīng)回顧嚼檳榔與癌癥之相關(guān)文獻(xiàn),所作之結(jié)論: (1)煙草伴同檳榔一起嚼食確定為人類致癌原因。 (2)抽煙且嚼食檳榔,易導(dǎo)致口腔癌及咽喉癌。 為了您的健康請勿嚼檳榔,如吸煙者更須戒除,因?yàn)閮烧吆喜⑹褂?,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且吸煙、嚼檳榔又合并喝酒,則有更加乘的致癌效果。
(三)其它危害
經(jīng)濟(jì)的危害。隨地吐檳榔汁,會被取締罰鍰;食用檳榔價錢昂貴,增加支出負(fù)擔(dān);醫(yī)療費(fèi)用。
社交的危害。吃久了,牙齒變黑、嘴巴變紅,外觀相當(dāng)不雅。
環(huán)境的污染。隨地吐檳榔汁不但污染環(huán)境有礙觀瞻,吐出檳榔汁中的細(xì)菌會隨風(fēng)飄散,吸入大眾的肺里。
水土保持。由于檳榔樹屬淺根性,大量面積種植,會嚴(yán)重破壞水土保持。
材料:
橄欖油(1湯匙),比目魚排(450克),白葡萄酒(120毫升),蒜(1頭),黃油(60克),鹽(少許),馬檳榔(3湯匙)。
做法:
(1)用中高火在大煎鍋里熱橄欖油,將比目魚排放進(jìn)去煎到每面都變成適度的褐色。起鍋備用。
(2)將葡萄酒倒進(jìn)鍋里,把鍋底殘留的褐色殘?jiān)P掉。等酒揮發(fā)到剩一半的時候,將蒜、黃油和檳榔放進(jìn)去攪拌。用鹽和胡椒粉調(diào)味,讓醬料在鍋里燉1分鐘左右使各種味道充分融合。
(3)將魚排倒回鍋里沾勻醬汁,再煎一下到魚肉可用叉子輕易撥開為止。將魚倒出淋上鍋里的醬汁就可以趁熱吃了。
潭州檳榔鴨。
原料:仔鴨1只(重約750克),檳榔4個,紅尖辣椒50克,青蒜25克。調(diào)料:色
拉油100克,鹽8克,姜片30克,味精5克,醬油5克,剁辣椒20克,料酒30克,香
油5克,高湯100克
做法:
(1)將鴨宰殺后,剁成4厘米的長條塊,檳榔剖開待用,尖辣椒切成馬蹄段。
(2)干鍋放青蒜段墊底。
(3)炒鍋燒底油燒至六成熱,下入剁椒、姜片大火煸至油紅,下鴨塊炒至變色
,放入檳榔,烹料酒,放醬油、鹽、味精、高湯中火煨6分鐘至熟透,加入尖椒,
裝入干鍋即成。
檳榔香芋酥
原料:香芋,煉乳,糖,土司2片,蛋1個,生粉或面粉適量
做法:
(1)大香芋(我用了半個)去皮切片蒸熟后,把它壓成泥狀,加點(diǎn)白糖和煉乳,自
己調(diào)甜度;
(2)把土司去邊切成細(xì)末、蛋打散。
(3)把和好的芋頭泥用勺取相等量團(tuán)放入生粉或面粉里打滾,然后用手做成檳榔
狀,其實(shí)形狀隨你啦。
(4)裹完生(面)粉再入蛋液滾一下,最后粘上土司碎屑,入油鍋炸至金黃。
炒檳榔花
材料:
紅蘿卜50g,里脊肉100g,香菇3朵,蔥1支,辣椒1條,檳榔花450g,鹽1茶匙,味精1茶匙,水3大匙。
(1)將紅蘿卜、里脊肉、香菇洗凈切絲,蔥、辣椒切斜段,檳榔花切段備用。
(2)起油鍋,將蔥、辣椒、肉絲、里脊肉、香菇等材料先炒香后,再加入調(diào)味料拌炒均勻,最后放入檳榔花,以大火快炒數(shù)下即可。
(一)檳榔宜忌
適宜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
禁忌人群:氣虛下陷及脾虛便溏者禁服。
檳榔+橙:身體不適
檳榔+南瓜子:能驅(qū)鉤蟲及蛔蟲。
小孩子都不能吃檳榔.對身體和大腦發(fā)育有很大的影響。
(二)孕婦能吃檳榔嗎
研究指出,短時間(叁十分鐘至兩小時)投予檳榔素及黃樟素,都會減少人類臍帶血管張力,即造成血管松弛作用,且劑量愈大效果愈強(qiáng),這表示,短期給予這兩個檳榔致癌成份,竟有可能改善胎兒及胎盤的血液循環(huán)、讓胎兒更順利得到來自媽媽的營養(yǎng),但這仍待進(jìn)一步研究驗(yàn)證。
不過長時間(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給予檳榔素及黃樟素,卻出現(xiàn)明顯副作用,不但臍帶血管內(nèi)皮細(xì)胞受抑制,且檳榔素明顯劑量愈大作用愈強(qiáng),甚至?xí)練⒓?xì)胞、造成細(xì)胞生長停頓,進(jìn)而影響血管內(nèi)皮細(xì)胞的生理功能。
3近年有研究指出,常造成高危險妊娠的「妊娠高血壓」,為一種血管內(nèi)皮細(xì)胞疾病,而他們已發(fā)現(xiàn)檳榔素及黃樟素對臍帶血管內(nèi)皮細(xì)胞確有影響,所以此二檳榔成份和妊娠高血壓的相關(guān),有進(jìn)一步探討的價值。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09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檳榔一物湯
下一篇: 檳榔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