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小澤蘭丸
處方 : 澤蘭2兩,藁本1兩,白術(shù)1兩,白芍藥1兩,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龍骨1兩半,人參1兩(去蘆頭),當(dāng)歸1兩(銼碎,微炒),甘草1兩(炙微赤,銼),陽起石2兩(酒煮半日,細研,水飛過),赤石脂1兩(細研),桂心1兩半,紫石英1兩(細碎,水飛過),鐘乳粉1兩半,川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白石英1兩(細研,水飛過),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白礬1兩半(燒灰),干姜1兩(炮裂,銼),石膏2兩(細研,水飛過),山茱萸1兩,蕪荑3分,柏子仁1兩,芎1兩。
制法 :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婦人勞冷虛損,飲食減少,面無光色,腹中時痛,女子月信不調(diào),翕翕少氣無力。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 : 《圣惠》卷七十
?補益澤蘭丸作用與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補益澤蘭丸--《圣惠》卷八十一
【別名】澤蘭丸
【處方】澤蘭1兩,熟干地黃1兩半,白茯苓3分,木香3分,萆薢3分(銼),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桂心半兩,赤石脂1兩,牛膝1兩(去苗),芎?半兩,人參1兩(去蘆頭),黃耆1兩(銼),白術(shù)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續(xù)斷3分,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氣益氣,暖下臟,進飲食。主治產(chǎn)后虛羸,血氣不調(diào),四肢瘦弱,面色萎黃,飲食不進;困乏少力,心常驚悸,多汗嗜臥。
【用法用量】澤蘭丸(《局方》卷九)。
【摘錄】《圣惠》卷八十一
補益澤蘭丸--《圣惠》卷七十
【處方】澤蘭1兩,防風(fēng)1兩(去蘆頭),芎?1兩,人參1兩半(去蘆頭),肉蓯蓉1兩(酒洗,去皺皮,炙干),延胡索2兩,細辛1兩,柏子仁1兩半,牛膝1兩(去苗),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當(dāng)歸1兩(銼,微炒),熟干地黃1兩,蕪荑1兩,石膏1兩(細研,水飛過),艾葉3分(微炒),薯蕷1兩,山茱萸1兩,桂心1兩,石斛1兩半(去根,銼),鐘乳粉3兩,稿本1兩,五味子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久患羸瘦虛損,四肢百體煩疼,臍下結(jié)冷,不能飲食,面目黑,憂恚不樂。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
干地黃丸簡介
目錄1拼音2《千金》卷八:干地黃丸 2.1處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2.5各家論述2.6摘錄 3《圣濟總錄》卷一五一:干地黃丸 3.1處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3.5摘錄 4《千金》卷十九:干地黃丸 4.1處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4.5各家論述4.6摘錄 5《外臺》卷十七引《古今錄驗》:干地黃丸 5.1處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5.5注意5.6摘錄 6《圣惠》卷二十六:干地黃丸 6.1處方6.2制法6.3功能主治6.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6.5摘錄 7《圣惠》卷五十三:干地黃丸 7.1干地黃丸的別名7.2處方7.3制法7.4功能主治7.5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7.6摘錄 8《千金》卷十二:干地黃丸 8.1處方8.2制法8.3功能主治8.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8.5摘錄 9《圣濟總錄》卷八十九:干地黃丸 9.1處方9.2制法9.3功能主治9.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9.5摘錄 10《圣濟總錄》卷一○二:干地黃丸 10.1處方10.2制法10.3功能主治10.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10.5摘錄 11《圣濟總錄》卷十:干地黃丸 11.1處方11.2制法11.3功能主治11.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11.5摘錄 12《圣濟總錄》卷八:干地黃丸 12.1處方12.2制法12.3功能主治12.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12.5摘錄 13《圣濟總錄》卷八十九:干地黃丸 13.1處方13.2制法13.3功能主治13.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13.5摘錄 14《圣濟總錄》卷一二四:干地黃丸 14.1處方14.2制法14.3功能主治14.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14.5摘錄 15《圣濟總錄》卷八十九:干地黃丸 15.1處方15.2制法15.3功能主治15.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15.5摘錄 16《千金》卷二十二 16.1方名16.2組成16.3功效16.4主治16.5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16.6制備方法16.7附注 17《圣濟總錄》卷十九 17.1方名17.2組成17.3功效17.4主治17.5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17.6制備方法 18《普濟方》卷三十一 18.1方名18.2組成18.3功效18.4主治18.5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18.6制備方法 19《圣惠》卷四十一 19.1方名19.2組成19.3功效19.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19.5制備方法19.6用藥禁忌19.7附注 20《圣惠》卷七十五 20.1方名20.2組成20.3功效20.4主治20.5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20.6制備方法 21《外臺》卷二十七引《延年秘錄》 21.1方名21.2組成21.3功效21.4主治21.5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21.6制備方法21.7用藥禁忌 22《永樂大典》卷一四九四七引《大方》 22.1方名22.2組成22.3主治22.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22.5制備方法 23《圣濟總錄》卷五十二 23.1方名23.2組成23.3主治23.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23.5制備方法 24《圣濟總錄》卷一六四 24.1方名24.2組成24.3主治24.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24.5制備方法 25《圣濟總錄》卷一六七 25.1方名25.2干地黃丸的別名25.3組成25.4主治25.5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25.6制備方法25.7附注 26《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26.1方名26.2組成26.3主治26.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26.5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干地黃丸 1拼音 gàn dì huáng wán
2《千金》卷八:干地黃丸
2.1處方
干地黃1兩半,茯苓2兩,天雄2兩,鐘乳2兩,杜仲42銖,牛膝42銖,蓯蓉42銖,柏子仁42銖,桂心1兩半,續(xù)斷1兩半,山茱萸1兩半,天門冬1兩半,松脂30銖,遠志30銖,干姜30銖,菖蒲1兩,薯蕷1兩,甘草1兩。
2.2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3功能主治
腎虛, *** ,喜恚怒,反常心性,陽氣弱,腰背強急,髓冷。
2.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酒送下,1日2次,加至40丸。
2.5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腎虛風(fēng)毒襲于髓府,陽衰精冷,故用鐘乳、松脂填塞骨空;天雄、姜、桂辟除陰毒;遠志、菖蒲通利關(guān)竅;余皆輔佐之功,亦可助力成功也。
2.6摘錄
《千金》卷八
3《圣濟總錄》卷一五一:干地黃丸
3.1處方
生干地黃(微炒)1兩1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1兩1分,芎1兩,白芷1兩,蒲黃1兩,當(dāng)歸(微炙)3分,牛膝(酒浸,去苗,切,焙)3分,甘草(炙)3分,芍藥3分,牡丹3分,干姜(炮裂)3分,人參3分,桂(去粗皮)3分,水蛭(以糯米少許同炒,米熟為度)30枚,虻蟲(去翅足,微炒)30枚。
3.2制法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3.3功能主治
婦人月事欲下,腰腹刺痛,或多或少,或月內(nèi)再來,或如清水,或似豉汁,心下堅滿,沉重虛乏,日漸黃瘦。
3.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酒送下;米飲亦得。
3.5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五一
4《千金》卷十九:干地黃丸
4.1處方
干地黃7分,蛇床子6分,遠志10分,茯苓7分,蓯蓉10分,五味子4分,麥門冬5分,杜仲10分,阿膠8分,桂心5分,天雄7分,棗肉8分,甘草10分。
4.2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4.3功能主治
補虛益氣,能食,資顏色,長元陽。主五勞七傷六極,臟腑虛弱,食飲不下,顏色黛黯,八風(fēng)所傷。
4.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酒送下,1日2次。加至30丸。
4.5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地黃得天雄則滋而不壅,桂心得五味則辛而不散,陰陽兼濟,寒熱交通;麥冬、阿膠、茯苓助地黃之滋陰;蓯蓉、遠志、蛇床、杜仲助天雄之補火;棗肉、甘草通脾津而和寒熱諸性也。
4.6摘錄
《千金》卷十九
5《外臺》卷十七引《古今錄驗》:干地黃丸
5.1處方
干地黃5分,干漆4分(熬),萆薢3分,防風(fēng)2分,椒1分(汗),附子2分(炮)烏頭1分(炮)。
5.2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5.3功能主治
勞損之人,新飲水未散而交接,令人偏枯,身偏不足。
5.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漸加至5丸,酒送下,1日3次。以知為度。
5.5注意
忌蕪荑、豬肉、冷水。
5.6摘錄
《外臺》卷十七引《古今錄驗》
6《圣惠》卷二十六:干地黃丸
6.1處方
熟干地黃2兩,柏子仁1兩,山茱萸1兩,牛膝1兩(去苗),肉桂2兩(去皺皮),酸棗仁1兩(微炒)。
6.2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6.3功能主治
益筋骨,除四肢疼痛。主筋極。四肢疼痛。
6.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6.5摘錄
《圣惠》卷二十六
7《圣惠》卷五十三:干地黃丸
7.1干地黃丸的別名
熟干地黃丸
7.2處方
熟干地黃2兩,五味子半兩,黃耆3分(銼),枸杞子3分,肉蓯蓉3分(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薯蕷3分,澤瀉半兩,遠志半兩(去心),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牛膝半兩(去苗),玄參半兩,車前子半兩,桑螵蛸半兩(微炒),白石英1兩(細研,水飛過),山茱萸半兩,桂心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牡丹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白茯苓3分。
7.3制法
上為末,入石英,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7.4功能主治
煩渴,小便數(shù)多,味如餳糖,腳弱陰萎,唇干眼澀,身體乏力。
7.5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熟干地黃丸(《雞峰》卷十九)。
7.6摘錄
《圣惠》卷五十三
8《千金》卷十二:干地黃丸
8.1處方
干地黃3兩,當(dāng)歸2兩,干姜2兩,甘草2兩,麥門冬2兩,黃芩2兩,厚樸1兩,干漆1兩,枳實1兩,防風(fēng)1兩,大黃1兩,細辛1兩,白術(shù)1兩,茯苓5兩,前胡6分,人參5分,虻蟲50枚,(庶蟲)蟲50枚。
8.2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8.3功能主治
補中理血。主血虛勞。胸腹煩滿疼痛,瘀血往來,臟虛不受谷,氣逆不得食。
8.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先食服10丸,1日3次。稍加之。
8.5摘錄
《千金》卷十二
9《圣濟總錄》卷八十九:干地黃丸
9.1處方
生干地黃(酒洗去土,炙令干)2兩(銼),干漆(炒令煙出)半兩,白術(shù)1分半,甘草(炙令赤,銼)1分半,桂(去粗皮)半兩,石鐘乳(煉成者)1分(研),酸棗仁(微炒,去皮)1分(別研),柏子仁(微炒,別研)1分。
9.2制法
除研藥外,搗羅為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9.3功能主治
令人肥白。主虛勞羸瘦,虛損少氣。
9.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溫酒送下,夜臥再服,漸增之。
9.5摘錄
《圣濟總錄》卷八十九
10《圣濟總錄》卷一○二:干地黃丸
10.1處方
熟干地黃(焙)1兩,五味子1兩,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1兩,蕤仁(去皮,研)1兩,車前子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防風(fēng)(去叉)半兩,白茯苓半兩(去黑皮),柏子仁(研)半兩。
10.2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0.3功能主治
肝虛,淚出不止,翳暈侵睛,視物不遠,或睛昏濁,黑白不明。
10.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
10.5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二
11《圣濟總錄》卷十:干地黃丸
11.1處方
生干地黃(焙)、白芷、當(dāng)歸(切,焙)、沒藥(研)、烏頭(炮裂,去皮臍)、防風(fēng)(去叉)、木香、赤小豆(揀)各等分。
11.2制法
上為末,水浸蒸餅心為丸,如梧桐子大。
11.3功能主治
走注疼痛。
11.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食前冷酒送下,1日2次。
11.5摘錄
《圣濟總錄》卷十
12《圣濟總錄》卷八:干地黃丸
12.1處方
熟干地黃(切,焙)1兩半,大麻仁(炒,研)1兩半,萆薢(炒)1兩,五加皮(銼)1兩,石斛(去根)1兩,赤芍藥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牛膝(酒浸,切,焙)3分,桂(去粗皮)3分,酸棗仁(炒)3分,羌活(去蘆頭)3分,木香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枚,牡丹皮半兩,檳榔2枚(銼)。
12.2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2.3功能主治
中風(fēng),腰腳不隨,膝脛沉重,飲食減少,日漸無力。
12.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0丸,空腹溫酒送下,1日2次。
12.5摘錄
《圣濟總錄》卷八
13《圣濟總錄》卷八十九:干地黃丸
13.1處方
熟干地黃(焙)1兩,細辛(去苗葉)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白茯苓(去黑皮)半兩,山芋半兩,澤瀉半兩,干姜(炮)半兩,山茱萸半兩,牡丹皮半兩。
13.2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3.3功能主治
虛勞腰腳疼痛,羸瘦不能食。
13.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夜臥溫酒送下。漸加至50丸。
13.5摘錄
《圣濟總錄》卷八十九
14《圣濟總錄》卷一二四:干地黃丸
14.1處方
生干地黃(焙)1兩,人參3分,赤苓(去黑皮)3分,天門冬(去心,焙)1兩。
14.2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4.3功能主治
咽喉干痛,不能食。
14.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米飲送下,1日3次。
14.5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二四
15《圣濟總錄》卷八十九:干地黃丸
15.1處方
熟干地黃(焙)4兩,五味子1兩,鹿茸(去毛,酥炙)1兩,桂(去粗皮)1兩,巴戟天(去心)1兩,遠志(去心)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2兩,菟絲子(酒浸,別搗)2兩半。
15.2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5.3功能主治
補益。主五勞七傷,陽氣不足,腰腳酸痛。
15.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棗湯或黃耆湯送下。
15.5摘錄
《圣濟總錄》卷八十九
16《千金》卷二十二
16.1方名
干地黃丸
16.2組成
干地黃4兩,天門冬5兩,黃耆3兩,黃芩3兩,大黃3兩,黃連3兩,澤瀉3兩,細辛3兩,甘草2兩,桂心2兩,芍藥2兩,茯苓2兩,干漆2兩,人參1兩。
16.3功效
久服延年,終身不發(fā)癰疽。
16.4主治
虛勞客熱,數(shù)發(fā)癰腫瘡癤,經(jīng)年不除。
16.5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酒送下,日3夜1。加至20丸。
16.6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6.7附注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五香丸”。
17《圣濟總錄》卷十九
17.1方名
干地黃丸
17.2組成
生干地黃(焙)2兩半,獨活(去蘆頭)1兩半,五味子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秦艽(去苗土)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石斛(去根)1兩半,遠志(去心)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半,萆薢(炒)1兩半,菟絲子(酒浸,別搗)1兩半,蛇床子(炒)1兩半,牛膝(酒浸,切,焙)1兩半,狗脊(去毛)1兩半,桃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半,訶黎勒皮3兩半,檳榔(銼)3兩半。
17.3功效
去邪益心,悅顏色,壯筋力。
17.4主治
血痹。
17.5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17.6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8《普濟方》卷三十一
18.1方名
干地黃丸
18.2組成
枸杞葉上蟲窠子。
18.3功效
益精氣,益陽事。
18.4主治
腎家風(fēng)。
18.5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
18.6制備方法
曬干為末,干地黃為丸。
19《圣惠》卷四十一
19.1方名
干地黃丸
19.2組成
熟干地黃1斤,牛膝1斤(去苗),枳殼5兩(麩炒微黃,去瓤),茯神3兩,菟絲子5兩(酒浸3日,曝干,別搗為末),車前子5兩,地骨皮2兩,訶黎勒皮3兩。
19.3功效
補益,烏發(fā)。
19.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1日2次。
19.5制備方法
上件藥,別取生地黃肥者搗絞取汁5升,浸牛膝及地黃,曬干;如前又浸,曬干,以地黃汁盡為度,放令干,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悟桐子大。
19.6用藥禁忌
忌血食、生蔥、大蒜、蘿卜等。
19.7附注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地黃丸”。
20《圣惠》卷七十五
20.1方名
干地黃丸
20.2組成
熟干地黃1兩,芎3分,白茯苓3分,人參3分(去蘆頭),當(dāng)歸3分,柴胡半兩(去苗),刺薊半兩,桑寄生半兩,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龍骨3分,阿膠3分(搗碎,炒令黃燥),白石脂3分,黃耆半兩(銼),甘草1分(炙微赤,銼)。
20.3功效
和氣,安養(yǎng)胎臟。
20.4主治
妊娠氣血虛弱,胎不長。
20.5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清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20.6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1《外臺》卷二十七引《延年秘錄》
21.1方名
干地黃丸
21.2組成
干地黃6分,黃耆6分,防風(fēng)4分,遠志4分,茯神4分,栝樓4分,子芩4分,鹿茸(炙)3分,龍骨4分(五色者),人參5分,滑石12分,石葦(湯漬1宿,刮去皮)2分,當(dāng)歸2分,芍藥3分,蒲黃3分,甘草(炙)3分,戎鹽3分,車前子8分。
21.3功效
補心神,益脾氣,散客熱。
21.4主治
心氣虛熱,小便赤色如淺紅花汁。
21.5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后少時以粥清送下。日23服。稍加至1520丸,以知為度。
21.6制備方法
上為末,以蜜及棗膏各半相和,煎令消散,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21.7用藥禁忌
忌憂愁在心,并勿食熱食及冷水等。
22《永樂大典》卷一四九四七引《大方》
22.1方名
干地黃丸
22.2組成
熟干地黃1兩半,白芍藥1兩,人參1兩,當(dāng)歸1兩,芎1兩,阿膠半兩(炒),犀角4錢。
22.3主治
吐血,下血妄行,血虛月候縮。
22.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湯送下。
22.5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3《圣濟總錄》卷五十二
23.1方名
干地黃丸
23.2組成
熟干地黃3兩半,白茯苓(去黑皮),肉蓯蓉(酒浸,去皺皮,切,焙)1兩,遠志(去心)1兩半,牛膝(酒浸,切,焙)1兩半,山芋1兩半,山茱萸1兩半,蛇床子(微炒)1兩半,續(xù)斷1兩半,黃耆(炙,銼)1兩半,覆盆子(去萼)1兩半,石斛(去根)1兩半,巴戟天(去心)1兩半,澤瀉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菟絲子(酒浸,別搗)1兩1分,桂(去粗皮)1兩1分,牡丹皮1兩1分,杜仲(去皺皮,銼,炒)1兩1分,人參1兩1分,鹿茸(去毛,酥炙)1兩1分。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BMI指數(shù)計算及評價女性安全期計算器預(yù)產(chǎn)期計算器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壓評價體溫水平評價糖尿病飲食建議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基礎(chǔ)代謝率計算補鈉計算器補鐵計算器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藥代動力學(xué)常用符號速查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yī)學(xué)百科,馬上計算!
23.3主治
腎臟虛損,腰重不舉,陽氣痿弱,肢體瘦瘁。
23.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溫酒送下,1日3次。加至40丸。
23.5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4《圣濟總錄》卷一六四
24.1方名
干地黃丸
24.2組成
熟干地黃(焙)1兩,人參1兩,鱉甲(醋炙,去裙襕)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白術(shù)(炒)3分,續(xù)斷3分,桂(去粗皮)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五味子3分,當(dāng)歸(切,焙)3分,牛膝(酒浸,切,焙)3分,羌活(去蘆頭)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黃耆(銼)1兩半。
24.3主治
產(chǎn)后蓐勞寒熱,體虛羸瘦,不思飲食。
24.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24.5制備方法
上為末,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25《圣濟總錄》卷一六七
25.1方名
干地黃丸
25.2干地黃丸的別名
地黃丸
25.3組成
熟干地黃(焙)半兩,芍藥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白術(shù)半兩,桂(去粗皮)1分。
25.4主治
小兒氣血虛弱,囟陷不平。
25.5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丸,乳食前粥飲送下。
25.6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黍米大。
25.7附注
地黃丸(《普濟方》卷三六三)。
26《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26.1方名
干地黃丸
26.2組成
熟干地黃(焙)2兩,鐘乳粉半兩,龍骨1兩,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1兩,磁石(火煅,醋淬7遍)1兩,芍藥1兩,黃芩(去黑心)1兩。
26.3主治
蠱病。精氣不守,便溺出白,少腹冤熱而痛。
26.4干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酒或鹽湯送下,空心、日晚各1服。
26.5制備方法
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干地黃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附∶指南總論卷下]論婦人諸疾 服補者,可服四物湯、熟干地黃丸、內(nèi)補當(dāng)歸丸、琥珀丸、當(dāng)歸建中湯、沉香鱉甲散、活血丹、澤蘭丸、益陰丹...
《普濟方》:[卷二百二十四諸虛門]平補 摩地黃煎丸平補諸虛。生地黃(二十斤洗搗取汁)熟干地黃(焙二斤)甘草(銼半斤炙)鹿角膠(炙四兩)生干...
《普濟方》:[卷二十九腎臟門]腎虛(附論) 。黃四兩。人參三兩。澤瀉、各二兩。大棗一百枚。干地黃丸(出千金方)治腎虛 *** 。喜恚怒。反常心性。陽氣...
《普濟方》:[卷三百三十二婦人諸疾門]月水不調(diào) )甘草(炙銼)射干木香甲(去裙芩(去黑心效為度干地黃丸(出圣濟總錄)治婦人月水不調(diào)?;蛞辉略賮怼;蚋?..
《兒科要略》:[第三章·兒科特征]第五節(jié)·弱癥
澤蘭散簡介
目錄1拼音2處方3制法4功能主治5澤蘭散的用法用量6摘錄7《準(zhǔn)繩·瘍醫(yī)》卷六 7.1方名7.2組成7.3主治7.4澤蘭散的用法用量7.5制備方法 8《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十引《丹溪心法》 8.1方名8.2組成8.3主治8.4澤蘭散的用法用量8.5制備方法 9《朱氏集驗方》卷六 9.1方名9.2組成9.3主治9.4澤蘭散的用法用量9.5加減 10《圣濟總錄》卷一五三 10.1方名10.2組成10.3功效10.4主治10.5澤蘭散的用法用量10.6制備方法 11《圣惠》卷八十 11.1方名11.2組成11.3主治11.4澤蘭散的用法用量11.5制備方法 12《圣惠》卷七十 12.1方名12.2澤蘭散的別名12.3組成12.4主治12.5澤蘭散的用法用量12.6制備方法12.7附注 13《千金》卷四 13.1方名13.2組成13.3主治13.4澤蘭散的用法用量13.5制備方法13.6各家論述 14《鬼遺》卷二 14.1方名14.2澤蘭散的別名14.3組成14.4功效14.5主治14.6澤蘭散的用法用量14.7加減14.8制備方法14.9附注 15《圣惠》卷八十一 15.1方名15.2組成15.3主治15.4澤蘭散的用法用量15.5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澤蘭散 1拼音 zé lán sǎn
2處方澤蘭 防風(fēng) 蜀椒(去汗、目、閉口)石膏(末)附子(炮)干姜 細辛 辛夷(去毛)各60克 芎藭23克 當(dāng)歸23克(炒)甘草30克(炙)
3制法上藥十一味,搗篩和勻。
4功能主治治金瘡內(nèi)塞。
5澤蘭散的用法用量每次2克,溫開水調(diào)服,日三夜一。
膿多,倍甘草;口渴,加瓜蔞15克;心煩,加黃芩15克;腹?jié)M,氣短,加厚樸15克;瘡中血瘀,加辛夷一倍。
6摘錄《劉涓子鬼遺方》卷二
7《準(zhǔn)繩·瘍醫(yī)》卷六
7.1方名
澤蘭散
7.2組成
芙蓉葉、澤蘭葉、白佛桑葉、地薄荷、耳草葉。
7.3主治
跌撲咬傷,咬傷手指,及刀斧傷。
7.4澤蘭散的用法用量
敷傷處,留口通氣,以7葉楊香葉或地黃葉熱茶燙軟貼住。
7.5制備方法
上搗爛。
8《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十引《丹溪心法》
8.1方名
澤蘭散
8.2組成
澤蘭、防己各等分。
8.3主治
產(chǎn)后風(fēng)腫水腫。
8.4澤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溫酒或醋湯調(diào)下。
8.5制備方法
上為末。
9《朱氏集驗方》卷六
9.1方名
澤蘭散
9.2組成
澤蘭葉(微炒,川中謂之筍苗)、米囊皮(姜汁或蜜炙,去膜)、蒿豉(以5月5日造青蒿、真艾葉等分,同豆豉搗亂餅之,曬干)、甘草(炮)。
9.3主治
瀉痢。
9.4澤蘭散的用法用量
水1盞半,煎再煉。
9.5加減
赤,加黃連;白,加干姜。
10《圣濟總錄》卷一五三
10.1方名
澤蘭散
10.2組成
澤蘭葉(炙)1兩,人參1兩,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蕪荑仁(微炒)半兩,藁本(去苗土)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干姜(炮)半兩,代赭半兩,山茱萸半兩,防風(fēng)(去叉)半兩,柏子仁(炒)3分,芎3分,牡蠣粉3分,熟干地黃(焙)3分,甘草(炙,銼)3分,龍骨3分。
10.3功效
補血益氣。調(diào)中止血。
10.4主治
婦人血傷不止,兼帶下不斷,虛羸困倦。
10.5澤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溫酒調(diào)下;米飲亦得。
10.6制備方法
上為散。
11《圣惠》卷八十
11.1方名
澤蘭散
11.2組成
澤蘭2兩,當(dāng)歸2兩(銼,微炒),劉寄奴1兩,赤芍藥1兩,紅藍花1兩,干荷葉半兩。
11.3主治
產(chǎn)后惡需下不盡,腹內(nèi)疼痛,虛煩不食。
11.4澤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1.5制備方法
上為粗散。
12《圣惠》卷七十
12.1方名
澤蘭散
12.2澤蘭散的別名
澤蘭葉散
12.3組成
澤蘭1兩,當(dāng)歸3分(銼碎,微炒),延胡索3分,桂心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牛膝3分(去苗),赤芍藥半兩,干膝3分(搗碎,炒令煙出),續(xù)斷半兩,芎3分,柏子仁半兩,牡丹半兩,琥珀3分,沒藥3分,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木香3分,麝香1分(研入)。
12.4主治
婦人風(fēng)虛勞冷,氣攻心腹疼痛,肢節(jié)拘急,體瘦無力,經(jīng)候不調(diào),食飲減少。婦人寒濕,或服水銀,以致子宮翻出腫濕。
12.5澤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酒調(diào)下。
12.6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12.7附注
澤蘭葉散(《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13《千金》卷四
13.1方名
澤蘭散
13.2組成
澤蘭9分,禹余糧10分,防風(fēng)10分,石膏8分,白芷8分,干地黃8分,赤石脂8分,肉蓯蓉8分,鹿茸8分,芎8分,藁本5分,蜀椒5分,白術(shù)5分,柏子仁5分,桂心7分,甘草7分,當(dāng)歸7分,干姜7分,蕪荑4分,細辛4分,厚樸4分,人參3分。
13.3主治
產(chǎn)后風(fēng)虛。
13.4澤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以酒送下,1日3次。
13.5制備方法
上為末。
13.6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男子以暖腎為補益,婦人以調(diào)經(jīng)為補益,而經(jīng)漏多主中虛,故藁本、細辛、防風(fēng)、白芷為本藥;然經(jīng)漏每挾瘀滯,則澤蘭、芎、厚樸、蕪荑尤為必需。此主產(chǎn)后風(fēng)虛,乃取鹿茸血氣所鐘之味配入劑中。與大巖蜜、鹿茸散、蒲黃散等方藥雖繁簡不侔,而溫補之功用仿佛。其用鹿茸者,與大補益當(dāng)歸丸中阿膠同義。其方中禹余糧、防風(fēng)、澤蘭最多,而人參反少于蕪荑、細辛、厚樸者,不過借以鼓發(fā)鹿茸、地黃輩血藥之性,原非用以益氣也,孰謂錙銖可忽乎?
14《鬼遺》卷二
14.1方名
澤蘭散
14.2澤蘭散的別名
內(nèi)補澤蘭散
14.3組成
澤蘭2兩,防風(fēng)2兩,蜀椒(去目閉口,汗)2兩,石膏(末)2兩,附子(炮)2兩,干姜2兩,細辛2兩,辛夷(去毛)2兩,芎3分,當(dāng)歸3分(炒),甘草4分(炙)。
14.4功效
內(nèi)補。
14.5主治
金瘡。
14.6澤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調(diào)溫酒服,日3夜1。
14.7加減
膿多,倍甘草;渴,加瓜蔞2分;煩,加黃芩2分;腹?jié)M氣短,加厚樸2分;瘡中血瘀,加辛荑1倍。
14.8制備方法
上為末。
14.9附注
內(nèi)補澤蘭散(《普濟方》卷三○二)。
15《圣惠》卷八十一
15.1方名
澤蘭散
15.2組成
澤蘭1兩,當(dāng)歸3分(銼,微炒),赤芍藥3分,桂心3分,白術(shù)3分,芎3分,熟干地黃1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15.3主治
產(chǎn)后氣力疲乏,心腹脹痛。
15.4澤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枚,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15.5制備方法
上為粗散。
古籍中的澤蘭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附∶指南總論卷下]論婦人諸疾 服澤蘭丸,兼服平補鎮(zhèn)心丹、速效大圣散、溫經(jīng)湯、澤蘭散、小白薇丸、紫石英丸。白帶不止,腹常冷痛者,可...
《女科證治準(zhǔn)繩》:[卷之五產(chǎn)后門]顛狂 養(yǎng)元氣不可,仍參后各門互用。一產(chǎn)婦患前證,或用大澤蘭湯而愈。后又怔忡妄言,其痰甚多,用茯苓散補其心虛...
《證治準(zhǔn)繩·女科》:[卷之五產(chǎn)后門]顛狂 養(yǎng)元氣不可,仍參后各門互用。一產(chǎn)婦患前證,或用大澤蘭湯而愈。后又怔忡妄言,其痰甚多,用茯苓散補其心虛...
《衛(wèi)生家寶產(chǎn)科備要》:[卷第四]累用經(jīng)效方 色,退風(fēng)冷,消除萬病。兼療五勞、七傷、虛損等病。澤蘭葉(去根,曬干)石膏(研。各二兩)生干地黃(一兩...
《濟陰綱目》:[卷之十二產(chǎn)后門·中]癲狂
補益白薇丸簡介
目錄1拼音2補益白薇丸的別名3處方4制法5功能主治6補益白薇丸的用法用量7摘錄附:1古籍中的補益白薇丸 1拼音 bǔ yì bái wēi wán
2補益白薇丸的別名白薇丸
3處方白薇1兩,木香半兩,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桂心半兩,澤蘭半兩,牛膝半兩(去苗),熟干地黃1兩,牡丹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芎半兩,白術(shù)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白茯苓3分,細辛1兩,赤石脂1兩,龍骨1兩,禹余糧1兩(燒,醋淬7遍),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黃耆1兩(銼),續(xù)斷半兩,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干微炒),厚樸半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4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5功能主治產(chǎn)后風(fēng)虛勞損,腹內(nèi)冷氣,腳膝無力,面色萎黃,飲食減少,日漸羸瘦。
6補益白薇丸的用法用量白薇丸(《普濟方》卷三五○)。
7摘錄《圣惠》卷八十一
古籍中的補益白薇丸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二十一產(chǎn)后風(fēng)虛勞冷方論第六]補益白薇丸 氣,腳膝無力,面色萎黃,飲食減少,日漸羸瘦。補益白薇丸。木香當(dāng)歸桂心澤蘭葉牛膝白薇牡丹皮枳殼人參川...
《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一]治產(chǎn)后風(fēng)虛勞損諸方 氣。腳膝無力。面色萎黃。飲食減少。日漸羸瘦。補益白薇丸方。白薇(一兩)木香(半兩)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十八產(chǎn)后門]產(chǎn)后通用方論第三 不須服矣。古方中有婦人補益之藥,如大澤蘭丸、小白薇丸、熟干地黃丸、大圣散之類,其藥味稍眾,而中下之...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五十七]妊娠數(shù)墮胎 二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治婦人曾傷三月四月胎。補益調(diào)中飲方芍藥(銼炒)當(dāng)歸(切焙)濃樸(去粗皮生姜...
《普濟方》:[卷三百五十產(chǎn)后諸疾門]風(fēng)虛勞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44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補益天雄丸
下一篇:
補益巴戟天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