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巴戟天(去心,酒浸,焙)2兩,肉蓯蓉(去皴皮,酒浸,切,焙)2兩,白龍骨2兩,五味子2兩,鹿茸(去毛,酥炙)2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天雄(炮裂,去皮臍)2兩,續(xù)斷2兩,山芋2兩,白石英2兩,覆盆子3兩,菟絲子(酒浸,別搗)3兩,熟干地黃(焙)2兩,蛇床子(炒,去皮)1兩,遠志(去心)1兩半,干姜(炮裂)1兩半。
制法 : 上除菟絲子別搗外,同搗羅為末,入菟絲子拌勻再羅,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陽衰陰盛,痹氣身寒。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巴戟天丸”。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二十
巴戟天的功效:
巴戟天又叫巴戟、巴吉天、戟天、巴戟肉、雞腸風、貓腸筋、兔兒腸、雞眼藤、黑藤鉆、糠藤、三角藤、不雕草、三蔓草。巴戟天是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巴戟天有補腎助陽、強筋壯骨、祛風除濕的功能,主治腎虛、腰膝酸軟等。
功效分類:補益藥;祛風藥。
別名:巴戟、巴吉天、戟天、巴戟肉、雞腸風、貓腸筋、兔兒腸、雞眼藤、黑藤鉆、糠藤、三角藤。
性味:辛甘;溫。
歸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
功效:補腎助陽、強筋壯骨、祛風除濕。
主治: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宮冷不孕;風寒濕痹;腰膝酸軟;風濕肢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亦可浸酒或熬膏。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
炮制方法:
1、炙巴戟:取甘草,搗碎,置鍋內加水煎湯,撈去甘草渣,加入揀凈的巴戟天,煮至松軟能抽出木心時(此時余湯不宜多),取出,趁熱抽去木心,曬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甘草6斤4兩)
2、巴戟天:揀去雜質,用熱水泡透后,趁熱抽去木心,切段,曬干。
3、鹽巴戟:取揀凈的巴戟天,用鹽水拌勻,入籠蒸透,抽去木心,曬干。(每巴戟天100斤,用鹽2斤,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
巴戟天的作用:
巴戟天為中草藥雙子葉植物茜草科巴戟天的干燥根。主治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jīng)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
巴戟天與淫羊霍二者性味相近,均可補腎陽、強筋骨,祛風除濕。然淫羊霍辛、溫之性較強,其辛散壯陽之力較峻,且溫中寓燥,二藥有一緩,一峻,一潤、一燥之不同。鹽巴戟天擅入腎經(jīng),補腎功強,用于腎虧陽蔞、早泄不孕,制巴戟天性緩毒去,使功更專,用治風冷腹痛,關節(jié)酸痛,小便失禁等證。
1、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巴戟天、當歸各9克,淫羊藿、仙茅各9~15克,黃柏、知母各5~9克。水煎服,每日工劑。對婦女更年期表現(xiàn)為高血壓,烘熱汗出,頭暈,頭脹,下肢不溫,小便清白者較為合適8、腎病綜合征:巴戟天30克,山茱萸30克。水煎服,每日1劑。對具有典型庫欣綜合征癥狀的兒童腎病綜合征有較好療效。
2、巴戟天治虛羸陽道不舉,五勞七傷百病。能食,下氣:巴戟天、生牛膝各三斤。以酒五斗浸之,去滓溫服,常令酒氣相及,勿至醉吐。(《千金方》)
3、巴戟天治老人衰弱,足膝痿軟,步履困難:巴戟天、熟地黃各10克,人參4克(或黨參10克),繭絲子6克,補骨脂6克,小茵香2克。水煎服,每日1劑??墒昭a腎壯腰之效。
4、巴戟天治白濁:菟絲子(酒煮一日,焙干)、巴戟(去心,酒浸煮),破故紙(炒)、鹿茸、山藥、赤石脂、五味于各一兩。上為末,酒糊丸??招柠}湯下。(《普濟方》)
5、巴戟天治男子陽痿早泄,女子宮寒不孕:巴戟天、黨參、覆盆子、冤絲子、神曲各9克,山藥18克。水煎服,每日1劑。常服有效。
6、巴戟天治小便不禁:益智仁、巴戟天(去心,二味以青鹽、酒煮),桑螵蛸、兔絲子(酒蒸)各等分。為細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鹽酒或鹽湯送下。(《奇效良方》)
7、巴戟天治遺尿、小便不禁:巴戟天12克,益智仁10克,覆盆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劑。亦可用巴戟天30克,核桃仁20克,裝人豬膀胱內,隔水燉熟后食服。
8、巴戟蓯蓉雞:巴戟天、肉蓯蓉各15g,仔雞1只。二藥紗布包扎,雞去腸雜等,洗凈,切塊,加水一同煨燉,以姜、花椒、鹽等調味。去紗布包后,飲湯食肉。本方主要以肉蓯蓉、巴戟天補腎陽、益精血。用于腎虛陽痿。
9、巴戟天酒:巴戟天、淮牛膝各等量。用約十倍的白酒浸泡。每次飲1~2小杯。本方源于《千金要方》。主要以巴戟天補腎壯陽、強筋骨,以淮牛膝補肝腎、強筋骨,以酒助藥力。用于肝腎不足,腎陽虛衰,陽痿,腰膝酸軟,下肢無力。
巴戟天用藥禁忌:
陰虛火旺者忌服;覆盆子為之使。惡朝生、雷丸、丹參?;鹜咕?,陰虛水乏,小便不利,口舌干燥禁用。
補益劑用于治療各種虛證,可分為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等,但不用于真實假虛的患者,若誤補則實者愈實。2.使用補益劑要辨證氣血陰陽不同虛損證候,可以常服久服,適當配伍健脾、和胃、理氣等藥品,即補益每兼理氣、調胃之義。補益劑用于虛損證候,毒邪內盛階段不宜使用。
小建中顆粒屬于補益劑,主要功效是溫中補虛,緩急止痛(緩解比較緊急的疼痛癥狀),可治療由胃潰瘍等疾病導致的胃脘部怕冷、疼痛,納差(食欲不佳)等。
小建中顆粒是由白芍、大棗、桂枝、炙甘草、生姜等藥物組成。
該藥可治療屬于脾胃虛弱的慢性結腸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癥見胃脘及腹部疼痛,喜溫喜按,胃脘嘈雜(胃部有類似饑餓、空虛伴灼熱的感覺),反酸,納差,進食減少,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腹瀉,便秘等癥狀。
小建中顆粒適用于脾胃虛寒的人群,感冒尚未清除表證的患者、脾胃濕熱、有消化道出血可能的人群不宜服用。
由于小建中顆粒含糖分,所以糖尿病患者慎用,孕婦忌用。凡用滋補人體氣、血、陰、陽的藥物為主,組成的方劑,統(tǒng)稱為補益劑。《難經(jīng)·十四難》亦說:“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和其營衛(wèi),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边@就指出了補益五臟的大法。臨床中虛證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及氣血雙虛之不同。因此,補益劑也相應的分為補氣、補血,氣血雙補、及補陰、補陽等五類。但在具體應用時,可根據(jù)病情,互相調整。補益劑是為治療虛證而設,虛證是由于人體正氣虛弱導致,可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機體失調、疾病耗損引起。臨床常見的虛證有氣虛證、血虛證、氣血兩虛證、陰虛證、陽虛證、陰陽兩虛證等,故補益劑亦相應地分為補氣劑、補血劑、氣血雙補劑、補陰劑、補陽劑、陰陽并補劑六類。補氣劑:適用于氣虛證。其組成以補氣藥為主,如人參、黃芪、白術、炙甘草等。多配伍行氣藥、利水滲濕藥、升陽舉陷藥、補血藥等。代表方有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玉屏風散、參苓白術散、生脈散。
補血劑:適用于血虛證。其組成多以補血藥為主,如當歸、地黃、白芍、阿膠、枸杞等。多配伍活血化瘀藥、補氣藥等。代表方有四物湯、當歸補血湯。
氣血雙補劑:適用于氣血兩虛證。此類方劑是補氣劑與補血劑的結合運用,常以補氣藥如人參、黃芪、白術等與補血藥如當歸、熟地、白芍等共同配合組成方劑。代表方如八珍湯、歸脾湯、十全大補湯、泰山磐石散等。
補陰劑:適用于陰虛證。其組成常以補陰藥為主,如北沙參、天冬、石斛、玉竹、生/熟地、鱉甲等。多配伍清熱藥、補陽藥、補血藥、行氣藥等。代表方有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一貫煎、炙甘草湯、百合固金湯等。
補陽劑:適用于陽虛證。其組成以補陽溫腎藥為主,如附子、肉桂、巴戟天、肉蓯蓉、鹿角膠等。多配伍補陰藥、利濕藥、化痰藥等。代表方有腎氣丸、右歸丸等。
陰陽并補劑:適用于陰陽兩虛證。此類方劑是補陰劑與補陽劑的結合運用,常以補陰藥如熟地、山茱萸、枸杞和補陽藥如肉蓯蓉、巴戟天、附子、鹿角膠等共同配合組成方劑。代表方如地黃飲子、龜鹿二仙膠、七寶美髯丹等。
有這樣一味藥材,被記載于我國最早的醫(yī)方《五十二病方》,《本草綱目》更是將其列為上品,它就是鹿茸 。
鹿茸來自雄鹿新生的幼角,因其豐富的茸毛而得名。鹿茸性溫,味甘、咸,但是溫而不燥 ,是補腎助陽、生精強腎之佳品。鹿茸具有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之功效,可以用于虛勞羸瘦,精神倦乏,眩暈,耳聾,目暗,腰膝酸痛 ,提高人體機能。
鹿茸單用
鹿茸單用,一次1~2g,研末沖服。現(xiàn)代研究證實,可以發(fā)揮多種功效 :
鎮(zhèn)靜
鹿茸中的鹿茸多肽可以延長睡眠時間,呈現(xiàn)鎮(zhèn)靜和神經(jīng)修復作用,從而緩解精神壓力。
提高生殖能力
鹿茸是傳統(tǒng)的壯陽藥物。鹿茸中的磷脂類物質具有促性激素樣作用,能夠提高睪丸酮合成代謝的水平,從而提高生殖能力。
修復肝損傷
鹿茸多肽、鹿茸多糖及胺類物質具有對抗膜質過氧化、促進肝細胞再生和修復的作用,可以抑制由于過氧化引起的肝損傷。
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
鹿茸中的鹿茸酶解物和鹿茸多肽有明顯的抗炎、免疫調節(jié)和抗應激作用。此外,還可以提高血液溶氧量,促進肌肉發(fā)育,加速傷口愈合,健體強身,提高免疫。
鹿茸配伍使用
茸附湯
方劑出處: 《世醫(yī)得效方》
方劑屬性: 補益劑
組方: 鹿茸、制附子
功效主治: 治療精血俱虛、營衛(wèi)耗損、潮熱自汗、怔仲驚悸、肢體倦乏等一切虛弱之癥。
廣嗣既濟丸
方劑出處: 《百一選方》
方劑屬性: 補益劑
組方: 熟地黃、山萸肉、懷山藥、茯苓、五味子、菟絲子、枸杞子、石菖蒲、鹿角膠
功效主治: 寧心神,養(yǎng)心血,益精髓,壯腰膝,潤肌膚,悅顏色,清耳目,烏須發(fā),通和臟腑,延年廣嗣。
安神補腦液
產(chǎn)品屬性: 安神藥
組方: 鹿茸、制何首烏、淫羊藿、干姜、甘草、大棗、維生素B1
功效主治: 生精補髓,益氣養(yǎng)血,強腦安神。
鹿茸丸
方劑出處: 《重訂嚴氏濟生方》
方劑屬性: 理氣劑
組方: 川牛膝、鹿茸、五味子、石斛、菟絲子、棘刺、杜仲、川巴戟天、山藥、陽起石、附子、沉香、川楝子、磁石、官桂、澤瀉
功效主治: 補腎陽,壯筋骨。用于病后體虛,心臟衰弱,怔忡驚悸,日慚無力,或手足逆冷,飲食減少,面色黧黑,百節(jié)疼痛;或遺精,婦人帶下。
培元益壽膏
方劑出處: 《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方劑屬性: 補益劑
組方: 附子、川椒、當歸、肉桂、麝香、鹿茸
功效主治: 溫肝腎,壯筋骨,通經(jīng)絡。
鹿茸由于其壯腎陽、益精血的作用,因此要從小劑量 開始服用,緩慢增加劑量,以免過量服用導致的頭暈、甚至昏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44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補益小澤蘭丸
下一篇: 補益干地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