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主脾肺胃氣虛寒,嘔吐,咳嗽氣短;小兒吐乳。
用法用量 : 上藥以水300毫升,煎至210~240毫升,徐徐服之。
摘錄 :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功能主治 : 中虛胃寒,或勞極生寒熱,或虛瘧不已。
摘錄 : 《醫(yī)級》卷七
參姜飲
【來源】《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人參9~15克(或加倍)炙甘草1~1.5克干姜(炮)1.5克(或3~6克,或用煨生姜3~5片)
【用法】上藥以水300毫升,煎至210~240毫升,徐徐服之。
【主治】脾肺胃氣虛寒,嘔吐,咳嗽氣短;小兒吐乳。
提醒您:參姜飲 此中草藥名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虛寒之痞,凡過于憂思,或過于勞倦,或饑飽失時,或病后脾氣未醒,或脾胃素弱之人,而妄用寒涼克伐之劑,以致重傷脾氣者,皆能有之,其證則無脹無悶,但不知饑,亦不欲食。問其胸腹脹痞,則曰亦覺有些,而又曰不甚脹。蓋本非脹也,止因不欲食而自疑為脹耳。察其脈則緩弱無神,或弦多胃少,察其形則色平氣怯,是皆脾虛不運而痞塞不開也。
此證極多,不得因其不食,妄用消耗,將至胃氣日損,則變證百出矣。治宜溫補,但使脾腎氣強,則痞滿開而飲食自進,元氣自復矣。又凡脾胃虛者,多兼寒證,何也?蓋脾胃屬土,土虛者多因無火,土寒則氣化無權,故多痞滿,此即寒生于中也。亦有為生冷外寒所侵,而致中寒者,然胃強則寒不能侮,而寒能勝之,總由脾氣之弱耳。此義詳命門火候論中,當并察之。凡脾胃微虛,而若滿非滿,食少不化者,宜四君子湯,或異功散。若心脾氣虛,或氣有不順者,歸脾湯或治中湯。若三陰氣血俱虛,治節(jié)不行,而不便于溫者,宜五福飲。若中焦不暖,或噯腐,或吞酸而痞滿者,非溫補不可,宜溫胃飲、五君子煎,或理中湯、圣術煎,或參姜飲。若脾腎兼寒,命門不暖,則中焦不化,或腹溏,或胸腹喜暖畏寒,或上下腹俱膨膨,而小水黃澀者,宜理陰煎,甚者宜六味回陽飲。此二藥最妙,而實人所罕知也。予嘗治金孝廉,以勞倦思慮致傷脾氣,別無他證,但絕口久不欲食,遂悉用參、術、歸、熟附子、姜、桂、甘草之屬,半月始愈。后因病后復不食如此,自分必死,仍用前藥,大加姜附各至三錢而后愈。又一婦人,病后久不食,自言病前曾食牛肉,乞求去此,余佯應之,而培補如前,方得全愈。故凡病如此者,只宜溫補,不可行滯。(新按)一、飲食偶傷,致為痞滿者,當察其食滯之有無而治之。凡食滯未消而作痞滿,或兼疼痛者,宜大和中飲,或和胃飲加減治之,或枳術丸亦可,甚者神香散。此有治按在腫脹門。
若食滯既消,脾氣受傷不能營運,而虛痞不開者,當專扶脾氣,微者異功散、養(yǎng)中煎,甚者五福飲、溫胃飲、圣術煎。若命門母氣不足者,治宜如前。若偶食寒涼傷胃,痞滿不開,而不可補者,宜和胃飲加山楂、麥芽之類,或用濃樸溫中湯。
實滯之痞,當察其所因而治之。若濕勝氣滯而痞者,宜平胃散,或《良方》濃樸湯,或五苓散。若寒滯脾胃,或為痛為痞,而中氣不虛者,濃樸溫中湯。若脾寒氣滯而痞者,和胃飲。若怒氣暴傷,肝氣未平而痞者,解肝煎。若大便氣秘,上下不通而痞者,河間濃樸湯。若胃口停痰而痞者,二陳湯,或橘皮半夏湯。胃寒氣滯停痰,痞而兼嘔者,加減二陳湯。膠痰不開,壅滯胃口者,藥不易化,須先用吐法,而后隨證治之。若大便秘結不通,而痞滿不開者,宜微利之。
外邪之痞:凡寒邪感人者,必自表入里,若邪淺在經(jīng),未入于府,則飲食如故,稍深則傳入胸次,漸犯胃口,即不能飲食,是亦痞之類也。治此者,但解外邪,而或散或消,或溫或補,邪去則胃口自和,痞滿自去。此當于傷寒門求法治之。又傷寒家曰:陽證下之早者,乃為結胸,陰證下之早者,因成痞氣。此以邪在表而攻其里,邪在陽而攻其陰,不當下而妄下之,以致邪氣乘虛,陷結心下,是誤治之害最危者也。實者硬滿而痛,是為結胸;虛者滿而不痛,是為痞氣,宜審別治之。治法詳結胸腹?jié)M條中。
目錄1拼音2處方3功能主治4圣術煎的用法用量5摘錄附:1古籍中的圣術煎 1拼音 shèng shù jiān
2處方白術(用冬術,味甘者佳,炒)15~60克 干姜(炒)肉桂3~6克 陳皮(酌用,或不用)
3功能主治溫中健脾。治飲食偶傷,或吐或瀉,胸膈痞悶,或脅肋疼痛,或過用克伐等藥,致傷臟氣,有同前證,而脈息無力,氣怯神倦者。亦用于寒濕瀉痢嘔吐。
4圣術煎的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溫熱服。
若治虛寒瀉痢嘔吐等證,則人參、炙甘草之類當任意加用,若治中虛感寒,則麻黃、柴胡亦任意加用。
5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古籍中的圣術煎 《景岳全書》:[卷之二十四心集·雜證謨泄瀉]諸泄瀉論治(共九條) 比。如因瀉而神氣困倦者,宜養(yǎng)中煎,或溫胃飲,或圣術煎,或四君子湯,或五君子煎。如微寒兼滯而不虛者,...
《景岳全書》:[卷之三十一貫集·雜證謨痰飲]論治(共七條) 寒嘔惡而多痰者,宜六味異功煎、溫胃飲、理中湯、圣術煎之類主之。又有勞倦本以傷脾,而疲極又傷肝腎。脾...
《景岳全書》:[卷之二十三心集·雜證謨痞滿]論治(共四條) 者,非溫補不可,宜溫胃飲、五君子煎,或理中湯、圣術煎,或參姜飲。若脾腎兼寒,命門不暖,則中焦不化,...
《重訂通俗傷寒論》:[第九章·傷寒夾證]第八節(jié)·夾痛傷寒 五分、炙甘草四分、以上五劑、皆葉氏驗方。)神香圣術煎。加味小建中湯。當歸建中湯。(小建中湯加當歸三...
《醫(yī)學從眾錄》:[卷二]血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63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參姜湯
下一篇: 參寶定驚丹